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幕僚/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俊编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蓄谋已久”的幕僚政治

幕僚奇特的职责不合现象,主要来源于事实与概念的冲突,具体地说也就是客观存在的幕僚从政与既成的国家官制之间的矛盾。从事实方面看,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期里,沿用幕僚来参与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已成惯例,而且幕僚之间还出现了粗疏的分工,大体分为政务性幕僚和事务性幕僚两类。政务性幕僚从事置备顾问、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乃至延接宾客、代主巡行出使等工作,其中尤以参议决策和掌握机要为重。事务性幕僚,大多是地方行政长官为提高办事效率,特聘一些助手来协理事务,诸如刑名钱粮、奏牍书启等等。由于这类幕僚需有专门的业务才能,必须要经过“学幕”的历练,否则不足以胜任;差不多要学6至7年才能“满师”,然后由人引荐人幕。相比之下,政务性幕僚在政治上起的作用远胜于事务性幕僚,因此,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期里,政务性幕僚始终是幕僚群体中的主流。

从概念的方面看,封建国家明文规定的人事任免制度与职官制度基本不包括对幕僚的任用罢免以及职责行使的范围,迫使游离于正规的幕僚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产生出非常复杂纷乱的形态。

幕僚的存在形态是多样的,能称之为幕僚者,至少应有下列三个特征:第一,就事于某为政者自设专擅的政治机构——“幕”;第二,不拘泥于国家为职官制定的责任规范,甚至不受制约;第三,只充当幕主个人的政治工具。因此,只要具备了这三个特征,无论何朝何代,冠以何名,都应是正儿八经的幕僚。

幕僚作为政治阶层中的一个类,从产生到成熟,标志着一个游离于国家正规官制之外的,以幕僚围绕幕主串接起来的、非正统的政治机制的形成。其问,由于人幕取决于幕主的自辟或私聘,新造的人身依附关系取代了正规官制中的隶属关系,使其不受国家行政职责规范制约,唯幕主马首是瞻成了这个机制的运行规则。幕僚政治终于有了自己独特的功能与鲜明的个性。

幕僚政治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上可溯及夏商之家臣,两周之命士,其身贱而见信,位卑而使重,已露端倪。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识之士,挟术怀策而奔走四方,摇唇鼓舌,攀权附势,多有被聘为宾客舍人以参预政事的。“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这是造就幕僚的滥筋。

真正意义上的幕僚政治,是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建立后,围绕着巩固和完善“君权”开始的,它的雏形应见于秦汉时期。促成的原因有二:首先封建官制体系草创,分工粗疏,多有不完备的地方,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行政长官,都难以单独完成皇帝赋予的职权。其次,六国新灭,大量的才识之士散落民间,成为威胁君权的异己力量,如果不及时开通养用的渠道,封建国家的稳定就难以实现。有些社会学家在研究古代帝国的政治系统时,曾提出过“自由流动资源”的概念,其中也包括散失民间的人力。如果这部分资源调节不当,不能使之纳入正统的政治结构与组织系统之中,封建君权及其代表的秩序就将受到损害。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百密一疏,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纰漏。秦朝二世而亡之后,汉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人的教训,从稳固君权出发,注意了养用才识之士渠道的开通,举贤良方正是一条;延续和发展开府制度并使之转化为任用幕僚参与政务,也是一条。

P7-8

目录

第一章 揭开幕僚的“神秘面纱”

 第一节 古代幕僚概述

什么是幕僚

幕僚始祖——人神易位

“蓄谋已久”的幕僚政治

不容忽视的幕僚力量

“囚虎为猫”的幕僚政治

 第二节 古代幕僚的思维与活动

流行千年的幕僚

幕僚应具备的智力结构

与众不同的幕僚思维

幕僚的三大心理活动

第二章 先秦幕僚“初养成”

 第一节 幕僚始祖——士

先秦幕僚的前身:士

中国最早的幕僚——伊尹

“无为而治”的老子

孟子用“仁术”感化惠王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幕僚

秦王屁股下的两把“火”

翻手为云的大将乐毅

引敌害己,田单保家复国

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拉家常

第三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幕僚

 第一节 秦汉幕僚盛行的“辟署制"

秦汉为何大兴“辟署制”

大投机家吕不韦

备受刘邦器重的萧何

以计谋闻名青史的张良

现实主义者陈平

霍光辅政,不走寻常路.

马援择主得重用

 第二节 三国——幕僚才华尽展的大舞台

曹魏集团的谋士

蜀汉集团的谋士

孙吴集团的谋士

有勇无谋的吕布

老虎扮病猫,司马懿装病夺兵权

慧眼择主,荀或弃袁投曹成大器

可爱的和事佬:鲁肃

诸葛亮妙算之外

自不量力的王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幕僚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幕僚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人幕之宾”

魏晋南北朝的辟署制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幕僚

智勇双全的王猛

装土为粮与唱筹量沙

谢安用缓兵之计气死恒温

演技,王导独树一帜

第五章 唐代的幕僚

 第一节 唐代的方镇幕府及幕府文学

唐代的方镇幕府

唐代的文人人幕现象

 第二节 唐代的著名幕僚

人君的“镜子”——魏征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李密

李林甫口蜜腹剑固相位

心无二主的高力士

郭子仪小心驶得万年船

投其所迷,诸葛殷装神骗高官

第六章 宋、元幕僚的“任命制”

 第一节 宋代的幕僚

宋代幕僚制度的改革

刘锜的军旅悲歌

深揣帝意,秦桧位至权相

促其内乱,金章宗智驭宋廷

信手拈来,毕再遇活用历史名计

 第二节 元代的幕僚

促成宋朝灭亡的一位汉人

元朝奠基者之一——耶律楚材

忽必烈身边的“三剑客”

第七章 明代幕僚——师爷的兴盗

 第一节 明代的师爷

明代师爷的流行及概况

明代师爷的种类划分

做好师爷的不传秘诀

 第二节 明代的著名幕僚

诸葛转世的刘伯温

哲学大师王阳明

张居正隐忍有术

第八章 幕僚最后的辉煌

 第一节 清代的师爷

清代师爷的从幕历程

清代师爷的特点

多谋善断的“老夫子”

无名有实的审判官

幕友的“四救四不救”

 第二节 清代的著名幕僚

神机妙算的邬思道

助平三藩的蔡鹏

乱世救星魏际瑞

实务之才包世臣

战事筹饷的钱江

参考书目

序言

五千年中华封建史,赫赫的头面人物当然非皇上莫属。但是,不论是开国圣祖,或是承上启下的天子,还是将被一脚踢开的末代皇帝,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些幕僚人物。

这些幕僚的职位不一,见识各异,他们都是皇上的“脑袋瓜”、智囊团。皇上的圣旨秘诏、金口玉言,甚至喜怒哀乐、婚丧嫁娶,都由他们一手控制。他们的禀性、思想、忠诚度以及灵机一动,便构成了一个帝王、一个朝代的存亡盛衰,也构成了一方百姓、普天民众的温饱饥寒和生死祸福。谁能想到,一部中华文明史,无数的悲喜哀愁、命运造化,都出于这些幕僚的随机应变、老谋深算。

无论在哪个朝代,君王身边都会有几个贤臣谋士在身边筹谋策划,“问计于幕僚”是在朝者治理国家的最明智的做法。我国一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幕僚大国,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幕僚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尹伊、姜尚、孙武、张良、诸葛亮、王猛、魏征、刘基、左宗棠等众多的幕僚活动,展延了几千年的中国幕僚文化。没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成就不了刘邦;没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难有“三国鼎立”;“善谋力治”的王猛不死,符坚怎会有“淝水之败”;有了“勇于直谏”的魏征等,才会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谋略超群”的刘基,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头号功臣;没有左宗棠力主并亲历而为的远征,新疆可能现在已不在中国的版图内。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也包括了许许多多隐匿于帷幕之后幕僚的默默贡献。

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起负作用的幕僚。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丞相李斯恐怕反对他的人危害自己的地位,而提出的建议;汉朝初期曾推广萧规曹随的黄老之学(法家学说),汉武帝即位后,听信丞相卫绾奏言,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论,使以法治国这样的概念,长期没有成为中国人思想中的主题;唐玄宗身边的大臣如果始终用的是有识之士,还不至于将“开元之治”酿成“安史之乱”;秦桧如果没有以“莫须有”罪名杀了岳飞,宋高宗也不至于难寻可用将才忧虑而死;明朝兵部侍郎刘大夏为防止宦官势力变大,将郑和几十年积累的技术资料从宫里偷出,全部付之一炬。他的极端愚蠢做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落后欧洲几百年。

中国幕僚虽有起负作用的历史,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却是主流。中国幕僚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本书主要按照中国两千多年的朝代顺序,依次揭开幕僚这一特殊群体的面纱,上自先秦时期的夏商周时期的幕僚“初养成”,下至古代幕僚最后余晖的清朝时期的幕僚师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幕僚从兴起、发展、高潮到结束的过程。此外,还列举了各个朝代的名人幕僚,拓展读者的知识范畴。

因为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些不易察觉的纰漏,希望爱好古代文学以及对古代幕僚感兴趣的读者踊跃提出宝贵意见,编者不胜感激。

内容推荐

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幕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幕僚从兴起、发展、高潮到结束的过程;此外,还列举了各个朝代的著名幕僚,以拓展读者的知识范畴

编辑推荐

五千年中华封建史,赫赫的头面人物当然非皇上莫属。但是,不论是开国圣祖,或是承上启下的天子,还是将被一脚踢开的末代皇帝,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些幕僚人物。

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幕僚》主要按照中国两千多年的朝代顺序,依次揭开幕僚这一特殊群体

的面纱,上至先秦时期的夏商周时期幕僚“初养成”,下至古代各个时期

幕僚至最后余晖的清朝时期的幕僚师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6: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