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世纪婴儿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作自2006年3、4月在天涯杂谈上帖以来,幸被大雪封山斑竹举为头条,更赖众多网友鼎力支持,使我信心倍增。时至今日,已续至四百多细节,离半千不远。而能以出版物面世,实乃幸事。

细节体现态度,而中国社会的细节决定了中国的未来。涓涓细节,汇成源远流长的文化。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需要成千上万的细节建设。希望不远的将来,有一个细节中国……

本书第一部,包括了精选的一百多个细节。封面设计为医院处方形式。处方是个袋子,里面装着若干卡片,可作书签。装帧精美,富有创意,不然怎么能配得上此书的内容呢。在书中,细节经过分类整理,显示出整体性的构思,分为愚乐门、文化秀、社会场、思维度等若干篇章。从目录当中,亦可见《中国细节》层层递进的思想锋芒,即通过中国细节的小路找到新思想的大道。

内容推荐

《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一出现在天涯论坛和凯迪社区,马上引发了成千上万的跟帖。作为草根思想的代言者,作者将庞大的文化母题转化为伸手可触的生活片断,撕下所有的伪饰,从电影到饭桌,从网络到孔子,从情话到标语……剖析虚伪肤浅浮躁的表象,触及其隐含的文化机理,在对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诸多细节毫不妥协的探究巾,直逼这个社会的要害。

目录

第一篇 愚乐门

一、浮世绘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吗

女脱男抄

后现代社会的开始

文化垃圾论

愚乐中国

纯而又纯之最大实验场

那些光学骗子

表演艺术家与戏子的区别

后偶像时代

当观众比演员更幽默

二、策略

什么玩意儿会流行

思想的消费

新时期的创新运动

废话的力量

从计划走向市场的美女们

爱喷唾沫的相声

三、光影

当下中国电影五大规律

反腐题材的主要模式:二把手犯罪

影视中的十五宗拙劣

历史就是这样被浪费的

免费看电影的假设

片花里演员说错了为啥笑

新编历史剧的一个新角度

第二篇 世态镜

一、街象

叶痰叶到哪里去

为啥草坪不让踩

城市牛皮癣的昨天、今人和明天

自行车被盗与小额购买力的关系

二、流水间

饭桌上的潜规则

到底该谁来埋单

酒鬼精神

厕所潜分析

从男洗手间眺望男权社会

三、语外音

你是哪个星座的

别跟我说你很忙

“这是一段从未公开的影像资料”

“我这儿有零钱”

有关部门

什么就“还行”

四、情感解析

男人、女人@爱

爱的概率论

情感微积分

合同制婚姻

家庭股份制公司

中国男人的三座大山

中国女人的三座大山

第三篇 社会场

一、春秋谭

借古讽今的游戏

谁来监督皇帝

“中国智慧”

封建的性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二、角色层

知识分子为什么那么软弱

“恶”的丰富多彩

权利与权力之辨

权力病毒及消毒进程

政治过敏综合征

“这是上面的意思”

腐败自我谈

时代的精神病气质

三、规则件

开会为啥不坐第一排

从大学教室占座看潜规则的生成

蹲下还是坐着——兼论体位尊严

动机真的可以评价行为吗

第四篇 文化秀

一、网络

信息垃圾堆里的甲骨

虚拟的必将落地为现实

网游与中国书法

因特耐特就一定要实现

无形资产大干有形财富

网络新闻江湖有多大

二、符号话语

恶俗语

繁体字都哪儿去了

标语的潜意识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称呼

叫与被叫的关键词

我们为啥老说“我们…“我们”的

大李、小李和老李——称呼的变迁

“总”你“总”我

四、文与言

《围城》的贫血症

过于聪明的批评家

诗歌将被短信拯救

QQ就是方言

文学评论家的大毛病

广告代言时代

网络来得正是时候

五、神之经

仙境的时空原理

照妖镜的成像原理

财神的华丽转身

蛋里蛋外的神仙

第五篇 思维度

一、儒与道

倒置孔子

天人合一的两种解释

内圣与外王

君子与小人

盅的悖论

庄子的独与老子的孤

二、史辨

我们到底落后在哪儿

中国人的信仰

历史权力的量化方式:权值

血酬定律的递减原则

历史的总报应

历史的元语言

三、新思

我们到底有没有哲学

本体论的疼与痛

中国文化的学习机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思想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知识与命运

感性与理性的暧昧关系

可观察的世界遮蔽着可感觉的世界

走在中国细节的小路上(代后记)

试读章节

忠的悖论

忠,是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忠君,是这一观念的最重要应用。

从大仁大义的角度说,“仁之忠恕”的“忠”该是忠于天下。但何谓忠于天下呢?谁来定义,哪里的标准,怎样解释?都很成问题。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就特别需要一个忠的标准化组织和ISO9001认证。这个标准的认证者最后还是落在皇帝老儿头上了。于是,忠于天下,成了忠于我即天下的“朕”,成了忠于圣上。

当一个王朝正在兴起时,儒家的忠君观念会受到极大的宣扬。它促进了王朝的稳定与发展。而儒家思想更使得一个稳定的王朝系统达到超稳定。

忠,不仅具有道德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是名利双收的好事。但忠臣也会遇到与大奸似忠者的斗争,这会有一些风险,也需要一些勇气。但自始至终,忠臣身上一直也没有丧失掉道德价值,身后的青史还会为此而定价。

首先就是所谓的愚忠,典型例子是岳飞。在他的背后,有一个不值得忠的君王——赵构。但岳飞是在抵御外侮,对民族的忠与对君主的忠还不能算是一个。

虽然儒家教导说要忠君爱国,但孟子也说民重君轻。这里就有个问题,岳飞是该忠于昏庸的赵构呢,还是该遇到昏君就反叛。反叛可能付出社会变革成本,而昏君一样可以使社会付出停滞与倒退的成本。到底哪个更值得、更合理呢?

儒家认为,无道昏君可以被讨伐,但必须依据天时,如武王伐纣。纣刚愎淫暴,武王得天时而诛无道,是以明君替昏王。

但更多王朝的覆灭,是因为叛变与弑君。这些,都是儒家极力谴责的,却也是经常发生的。所谓皇帝轮流做,明朝到我家。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那些奸臣贼子,何曾以“半部《论语》”自我约束,又何曾不以儒学标榜于天下。而他们也正是钻了儒家一个很大很深的空子,才得以成功地改朝换代。

这个空子就是:忠君的悖论。

当旧王朝行将就木,新势力正在崛起,每个身处其间的人都会面对两难的选择:是继续忠于旧的,还是赶紧效忠新的?

明朝末年可说是一个关于忠诚与背叛的很有意思的例子。

那时候有三股政治、军事势力。一个是奄奄一息的大明及其皇帝崇祯,一个是雄踞东北的气势汹汹的大清及其皇帝皇太极,一个是起于草莽的农民起义军及其首领李自成。那么现在要讨论的,就是崇祯手下的那些大臣对他和大明的忠诚与背叛都意味着什么。

继续忠于明,是儒家的要求。崇祯也不是个无道昏君,他励精图治想有中兴。然而国将不国、世事难济。怎么办?是杀身成仁,还是忠诚到底,抑或投降强敌。崇祯吊死煤山,南明小朝廷还想做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美梦。大明臣子们的内心中无不激荡着这样的矛盾。

袁崇焕,军事天才,曾任蓟辽督师,屡次打败皇太极的进攻,被视为其克星。此人忠心耿耿,一直活跃在抗清前线。虽没有兑现复辽的承诺,却能始终保证锦州防线不溃。后来,皇太极绕过辽锦直取京师,袁崇焕回援至北京城下,依然能打败清军。但崇祯还是认为其有谋逆之心,将其冤杀。

吴三桂,其家世代宗亲,为山海关总兵。李自成破北京后,他就投降了,仍镇山海关。李自成部下刘宗敏霸占了他留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迎清兵。清康熙时,他在云南叛清而起,战败而亡。

侯朝宗,桃花扇里留了辫子的大才子,当初也是明朝的名流,和江南名妓李香君相爱。一朝天地巨变,竟也剃发投清。李香君刚烈重义,即刻与侯朝宗拜拜了。  袁崇焕、吴三桂、侯朝宗、李香君这四个人对于忠于君上、忠于民族、忠于天下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应用。他们的内心都是相当矛盾的,该不该忠,该对谁忠,该怎么忠,什么时候可以不忠。自欺、欺人、心理暗示、自我安慰、自沉青楼、清风不识字、借古讽今、聊以诗词、看励志读物……

是该如袁崇焕那样死忠到底,还是像吴三桂那样三姓家奴;是像侯朝宗那样要风流不要名节、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如李香君那般不仅忠于爱情更忠于民族。他们的心思正是当时天下人的心思、正是当时那么多默默无名的其他人的心思。

还有明朝那些汉族遗臣,他们是继续忠于南明的福王朱由崧,还是投降到满清的怀抱呢?老主子还在,就是远点,在南边,南明的福王。新主子近,在跟前,但是是外族,大清八旗。到底忠于谁才好呢?

如果说儒家也有这样的教导:一旦臣子换了主子,就必须对新的主子忠诚,那么这样的忠诚也不会持久,因为还可以再换,不断地换,一天换仨,可以忠诚三次呢。那个时候的人实在很苦恼啊!

当一个旧体制行将崩溃、一个新王朝即将诞生,当一个末代君王还在高举忠字旗而臣下各怀心思,当一个民族没落而被另一个民族征服,当传统的道德价值面临几百年一次的新轮回……

到底,“忠”为何物?

儒家虽然给出了忠于天下和忠君的大致道德轮廓,却没给出更加细致的机理,导致出现了相当多的矛盾与死结。

如:

本民族与外族的不同,

民族与天下的不同,

国与国之间的更不同,

而国与天下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儒家和儒学是土生土长的汉族货色,主张与推崇的也是所谓的民族英雄。如岳飞之抗金,文天祥的伶仃洋之叹。他们都是忠于大汉民族的,都是在抵御外族入侵中丹心照得了汗青。这里,就有一个比忠君更大的概念,忠于民族。但是,是否投降外族就是汉奸呢?金占领了北宋的北方,元统治了南宋的疆域,那些还在这北方与南方土地上生存、生活的汉人是不是都是汉奸了呢,是不是都该以死相拼、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呢?

这又回到了我曾在《汉语的双重人格》中里所说的,既然有杀身成仁,也就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见,儒家的价值体系并非是绝对的,或者说,并不是汉族人安身立命的唯一。如果一个民族的人都拼光了,那还谈得上什么忠于民族呢?连民族本身都灭掉了。

P261-264

序言

分析中国社会,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你身居其中,时常可以进行一番或蜻蜓点水,或翻天覆地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有着非常实在的功用,也未见得就没有十分高妙的道理存乎其中。

凡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肯定是从现象开始。而现象也能分成几类:亲身经历、新闻事实、历史记录。

每个人都是从亲身经历开始思考这个社会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剧烈的变动,前所未有。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书写历史,且唯有不自觉地写才能真正写好,而非跟吉尼斯纪录似的,以创造历史为目的。

新闻事实补充了亲身经历的盲区,又可与之相印证,让我们确信我等生活的是一个既理性又荒谬的世界,并努力通过理性去证明荒谬之合理。一般说来,越与每个新闻接受者的生活接近,新闻的真实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后记

走在中国细节的小路上(代后记)

分析中国社会,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你身居其中,时常可以进行一番或蜻蜓点水,或翻天覆地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有着非常实在的功用,也未见得就没有十分高妙的道理存乎其中。

凡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肯定是从现象开始。而现象也能分成几类:亲身经历、新闻事实、历史记录。

每个人都是从亲身经历开始思考这个社会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剧烈的变动,前所未有。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书写历史,且唯有不自觉地写才能真正写好,而非跟吉尼斯纪录似的,以创造历史为目的。

新闻事实补充了亲身经历的盲区,又可与之相印证,让我们确信我等生活的是一个既理性又荒谬的世界,并努力通过理性去证明荒谬之合理。一般说来,越与每个新闻接受者的生活接近,新闻的真实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同时,新闻媒体也是有口碑的,由此也可推知新闻的真实性如何。

历史不过是过去的新闻,所以其真实性更差。历史资料可以有实物、视频、图片、音频、文字四种,可信度依次下降。

但往往就会有人通过“更可信的方式”来伪造历史,如视频。因为拥有完整的历史视频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了角度选择、剪辑删除、保留开放之后的记录。如同剪辑电影,一段素材完全可以剪出两个不同的故事来。但越是古老的影像,就越真实,因为那时还没有可以作假的技术,而作假的技术总是落后真的技术一点点。录音就更容易造假了,不然何以有些歌手在光碟上的留声总是好过现场呢?

幸亏在十九世纪前,还没有这些,只有文字与实物。一个可信度最低,一个可信度最高。但还是有人在实物上下工夫,使其看起来可信,比如假古董的做旧技术。

若将这些历史记录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比照,则每个人都会感叹:哦,人究竟还是猴子变的,原来历史就活在当下啊。人人都成了考古者,并发现那些能生动映照当下的历史记录必是更接近真实的。

中国社会的当代现象有别于古代和外国,实乃独一无二,因而就更加宝贵。其中的细节存于日常生活、世俗文化、汉语文字、政治经济、传统思想、历史记录、体育竞技、法治进程、教育传承等当中,比比皆是、处处都有,只要悉心挖掘就能见宝。自表面常态观察进去,就可在无数奇特的细节中见出异常的机理,使人哑然失笑、会心一笑、仰天长笑、捂着肚子笑。活在当下是如此幸运,不必再以历史为戏剧之大成了。

若细节只是罗列现象、借古讽今,则并不能使我等前进哪怕半步,倒是满足了一些心怀天下的欲望。若以儒、释、道的方法去解读中国社会,或以西方思想工具去做,都一样不能使我等的见识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邯郸学步,只不过一个是古步,一个是洋步。

如今中国的经济、文化都是一元与多元、主流与另类纠葛一起的那样一种形态。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下,细节就显出了它的意思和意义。将细节的内容与这个宏大背景联系起来,细节不再是细节,背景也不再是背景。细节分析若不是反映出这样的叙事背景,就不会有新意。而新意的得来与得来的新意,若不参照这个背景,就不会是新思想的前奏。那么,解读细节的思想工具又是什么呢?

当我把自己的一些随笔集结起来命名为“中国社会细节”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些感觉了。后来我在那些写好的细节里发现。使用“细节分析”法竟能逐渐穷尽中国社会的结构、特征、属性、状态,进而挖掘出一座埋藏在社会地层之下的新城池。那里面就蕴藏着新思想、新理论、新潮流。于是细节分析就跟考古似的,但这样的考古是为发现古来没有的东西,或者说是那些自古就没有被揭露出的宝贝。

新方法会带来新思想,新方法也是新思想的一部分。无论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石器作为劳动工具直接定义了那个时代。细节分析也是这样的工具:它远接上下五千年,近找东西南北中,绕了一大圈子总离不开当下的现实。只在当下的现实里,才会浮出细节的感觉和感觉的细节。

我在大学学的是应用数学,尤其喜欢的一门课是数学分析。微积分是数学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不断小下去的细节来逼近一个真值。那么,对于中国社会细节来说,这个真值是什么呢?

细节分析既然是建于事实逻辑之上的解读,就有着玉树临风的价值判断。正如国学不是为了抵御西方思潮、实在是人类思潮的一部分,细节分析虽以中国社会为样本,却不只着眼于中国特色,而是要着力逼近人类思想的普遍真值。

或许,对中国社会的细节分析会形成另一部《金枝》或《古代社会》。或许,通过中国细节的小路,我们将会找到新的真理大道。

书评(媒体评论)

DAFU ME:

开口是银,一片嬉笑怒骂。长读完毕,大喘一口粗气,思想原来可这样存在。

自自爱:

一个人有点思想的火花并不难,难得的是把这么多火花都条条理理地摆清楚。

孟来2005:

好文章!独具只眼,一针见血,刻薄得深刻又可爱。赞。

人生中第—个马甲:

这个前所未有光怪陆离乱象丛生的社会,确实太需要有人去记录它了。不需要任何的夸张和着色,它本身的精彩度就够了。谢谢世纪婴儿有耐心作这个梳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