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小说之王经典作品,再次诠释短篇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丰富的人文、社会意义。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现实批判主义再次诠释!
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契可夫——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欧·亨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
同是现实主义作家,作品都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集(共3册)》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供读者阅读。
《项链》,讲了一对小公务员夫妻的荒谬经历,他们用十年青春的代价,来弥补因为爱慕虚荣犯下的错误;
《一根细绳》讲的是一位农民的遭遇,他被诬陷,却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最后郁郁而终;
《公猪莫兰》讲的则是一位报社编辑帮助商人摆脱困境的故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集(共3册)》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集(共3册)》供读者阅读。
夜晚,十三岁的小保姆娃尔卡一边摇动着有婴儿睡觉的摇床,一边用非常小的声音唱道:巴吁,巴吁,巴吁思克!小保姆要唱歌给你听!……
一盏绿灯点在基督像前。房间里有一根晒着一条大黑裤子和一些婴儿衣服的绳子。在灯上方的天花板上,有很大一块地方闪着绿色的光。摇床上、炉子上和娃尔卡的身上,全都被裤子和婴儿衣服投下来的阴影覆盖起来。绿色的阴影,随着灯光闪动不停地跳跃,仿佛是空气流动引起的那样。靴子和汤的味道弥漫在房间里。人待在这里,会产生出一种窒息的感觉。
孩子一直在哭。他的声音由于哭得太久而变得微弱、沙哑。他这个样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他仍然继续哭着。没有人知道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被哄好。可是娃尔卡却困极了。她的脖子疼,她的脑袋耷拉下来,她的眼皮垂了下来……她想睡觉。她觉得她的脸变得麻木了,她的脑袋已经变得非常小,只有一个大头针的针头那样大。
“巴吁,巴吁,巴吁思克,”她小声说,“保姆正在为你做稀饭……”
有一只蟋蟀一直在炉子里叫唤。呼噜声从门后边另一间屋子里传过来。娃尔卡的主人和帮工阿塔纳休斯正在那里睡觉。娃尔卡小声说着话,摇床吱吱地哀叹着,这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能够安慰人的催眠曲,使得躺在床上的人觉得非常好听。可是现在她想睡觉,但又无法睡觉,所以这催眠曲只能让人厌烦。假如娃尔卡真的睡觉——上帝不允许她这样做,她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就会打她。
绿色的阴影和光圈随着灯光的闪动而移动,它们从娃尔卡呆滞的半睁半闭的双眼上掠过,将一些模糊的形象装进她半睡半醒的头脑里。她看到天空中有一些黑色的云朵,它们在天空中互相追逐,并像孩子那样哭泣。后来风起云散,娃尔卡病危的消息告诉给庄园主。她已经离开很久了……她是否还会回来?娃尔卡在炉台上躺了下来,听着她父亲发出的咚咚声。后来,庄园派来的人到了。一位临时来庄园做客的大夫驾着车来到小房子门口。医生走到小屋里,娃尔卡看不见他,但是能够听到门的响声和他的咳嗽声。
“把灯端过来。”他说。
“咚,咚,咚。”叶斐姆答道。
佩拉格亚向炉边跑去。她去那里找火柴。沉默持续了一分钟。突然,医生把手伸到自己的口袋里,自己将一根火柴点着。
“先生,立刻就好。”佩拉格亚叫着从小房子跑了出去。很快她就拿着一根蜡烛头回来了。
叶斐姆的两只眼睛放着亮光,面颊变成了红色。他的目光非常锋利,仿佛连小木屋的墙壁和医生都能够看穿。
“你感觉怎么样?”医生俯身问道,“你这种状态持续多长了?”
“阁下,怎么了?我要死了,我活不了了。” “不会的,放心,我们很快就会将你治好。”
“阁下,我知道你会的。非常感谢你。只是我们都明白,当死亡到来时,我们就要去死。”
医生和叶斐姆待了半个小时。后来,他站了起来,说:“我已经无能为力,必须立即去医院。到那儿之后,他们会给你做手术。时间宝贵,必须马上去。现在是晚上,医院里的人正在睡觉,不过没关系,有我呢!我给你写一个便条……你听见没有?”
“先生,他不能去医院。”佩拉格亚说,“我们连马都没有。”
“不用担心,我去和乡绅说。你可以从他那里借到一匹马。”
医生离开了。灯灭了。“咚,咚,咚”的声音再次响起。有人赶着车在半个小时之后来到小房子前。这辆马车是拉叶斐姆去医院的。叶斐姆已经做好了准备,他离开了……
现在,人们迎来了一个晴朗明媚的早晨。佩拉格亚去了医院。她去探望叶斐姆。一个孩子在哭泣。娃尔卡听到有人在唱歌,那声音与她的声音完全相同:“保姆要给你唱一首歌听,巴吁,巴吁,巴吁思克!”
佩拉格亚回来了。她在身上画了一个十字,小声说道:“他昨天晚上好了一些。快到黎明时,上帝带走了他的灵魂。他死了!他们说,我们应该早些把他送过去,我们送得太晚了。”
娃尔卡跑到树林里痛哭起来。突然,她的后背被人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她的额头与一棵桦木撞到了一起。她抬头看到了鞋匠——他的主人站在她的面前。
“你这个贱人,在这里干什么?”他问,“你在睡觉,可是孩子却在哭泣。”
又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她把头摇了几下,开始摇晃起摇床,小声地唱起摇篮曲。她的头脑很快又被颤抖的裤子、婴儿的衣服和绿色的光圈占据了。布满泥浆的大路又出现在她面前。背着小背包的男人,以及他们的影子,再次倒了下去,他们睡得很香。当这一切再次出现的时候,娃尔卡特别希望睡觉。要不是妈妈佩拉格亚向她走过来,催促她,她非常愿意倒下去。她们要到城里去,到那里去寻找机会。
“看在基督的份上,给我一个戈比吧!”只要遇到人,她母亲就会说,“好心的先生们,把上帝的怜悯赐予我吧!”
“把孩子交给我,把孩子交给我。”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重复道。这个声音非常严厉,很显然说话的人生气了。“畜生,你竟然睡着了!”
娃尔卡跳了起来。她向四周看去,既没有看到大路,也没有看到佩拉格亚,她想起来自己在哪里了。只有来喂孩子的女主人站在房屋中问。这个长着一副宽肩膀的胖女人开始喂孩子,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娃尔卡一直站在那里,注视着女主人,等着她喂完孩子。 白色天花板上的绿色光圈逐渐变成白色,窗外的空气越来越蓝,影子越来越淡。黎明即将到来。
“接着,”女主人一边将她睡衣的纽扣系起来,一边说,“他在哭,你那凶恶的眼神令他感到害怕。”P4-9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在他短暂的lO年创作生涯中,为人们留下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他出生之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他13岁之前一直跟母亲住在一起。他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喜好文学,成了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甚至在他成名之后,他的母亲依然会帮他审稿、提意见。莫泊桑的童年是在诺曼底乡下的海边度过的,他喜欢同渔民、农民和猎人打交道,那种农村乡镇的生活景象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素材。
1870年,20岁的莫泊桑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同年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主动人伍。他在军中作战勇敢,同时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无论是祖国蒙受的屈辱,还是人性暴露出的丑恶,都给这位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很多作品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如何扭曲人性。
战争结束之后,莫泊桑回到巴黎,进入海军部门成为一名小公务员。公务员生活百无聊赖,闲暇之余他开始学习写作,而教他写作的则是著名的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是莫泊桑母亲的朋友,他们很早就认识。福楼拜认真修改莫泊桑的每一篇作品,并且劝他不要急着发表,先做好积累。
1880年,莫泊桑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一鸣惊人,立刻成为法国文坛的一颗新星。这篇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准备离开敌占区,但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车上都是有身份的人,还有一名妓女,名叫羊脂球。普鲁士军官提出要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许马车经过。这个要求被羊脂球断然拒绝,但是同车的人哀求她、逼迫她牺牲自己,解救大家,羊脂球最终不得不屈从。但第二天早上马车被放行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感谢这位妓女,反而疏远她,鄙视她,甚至有几位夫人称她“贱人”……
故事虽短,但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丑恶,福楼拜称《羊脂球》是“可以流传于世的杰作”。
1880年之后的十年是莫泊桑创作的高产期,他的全部作品几乎都是这期间完成的。可惜的是,他在名利双收之后,不断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生活奢靡、纵情声色,还染上了梅毒。后来他精神失常,曾几次试图自杀,最终于1893年死于精神病院,终年43岁。
莫泊桑在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将短篇小说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本人的成就也建立在短篇小说之上。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源自现实、逼真、自然。他不求情节曲折,但在结构的布局、叙事角度的选择、细节的描写、抒情的手法等方面处理得恰到好处。仅仅截取平凡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就能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貌,令人叫绝。
此外,他的短篇小说题材之丰富令别的作家叹为观止,如战争的残酷、官场的陋习、上流社会的奢靡、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小镇上的日常生活、酒馆里的喧嚣,甚至是妓院里的见闻。创作的背景更是从喧闹的巴黎都市生活,到偏远的山间乡村,无所不包。比如本书选取的《项链》,讲了一对小公务员夫妻的荒谬经历,他们用十年青春的代价,来弥补因为爱慕虚荣犯下的错误;《一根细绳》讲的是一位农民的遭遇,他被诬陷,却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最后郁郁而终;《公猪莫兰》讲的则是一位报社编辑帮助商人摆脱困境的故事……
中国读者对于莫泊桑并不陌生,因为他的作品多次被编人教科书。本书中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篇目,如《项链》,也有一些新的篇目。希望大家能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这位短篇小说大师,同时获得更多的阅读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