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玛丽莎·梅耶尔传(拯救雅虎)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国)尼古拉斯·卡尔森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拯救雅虎:玛丽莎·梅耶尔传》由尼古拉斯·卡尔森著。这是一段雅虎的历史——它的创造力、它突如其来的成功、它痛苦的衰落,还有它艰苦而缓慢的复兴。这是一个梅耶尔的成长故事——她羞涩的童年、手不释卷的学生时代、遵从兴趣的专业转变,还有多样的爱好和美好的家庭。在男性统治的科技行业,梅耶尔敏锐细致与冷峻铁腕并具。她打造核心产品,先后掌管谷歌、雅虎两大互联网巨鳄。她身负雅虎董事会和股东的殷切期待,领导拯救雅虎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内容推荐

尼古拉斯·卡尔森著的《拯救雅虎:玛丽莎·梅耶尔传》披露了雅虎的内幕故事——它的创造力、突如其来的成功、缓慢而痛苦的衰落,直至迎来明星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

二十四岁,梅耶尔婉谢斯坦福导师留校任教的邀请,选择初创时期的谷歌,成为技术鬼才中一名普通工程师。六年后,梅耶尔打造了谷歌经典界面,跃升掌管搜索这一核心业务的副总裁,并成为深入人心的谷歌公众形象代表。

在男性文化占知名品牌的科技行业,梅耶尔敏锐细致与冷峻铁腕并存,这一特征使她身负雅虎董事会和股东的殷切期待。她以五个月身孕赴任,十天后便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基层人事制度以鼓舞士气,大举收购社交网站以拓展用户与广告;精简产品线,全力提振核心业务,打造用户中心理念,强调移动终端应用。梅耶尔更在与阿里巴巴的股权回购大战中,作出延迟抛售股份的勇敢抉择,以阿里上市带来的充裕资金为核心业务改革取得强大支持,最大程度地保卫雅虎及其股东的利益。

然而,在新陈代谢迅速的科技行业,拯救雅虎仍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目录

序言 季度绩效评估

第一篇

 第一章 杰夫·马雷特的大机器

 第二章 大人物特里·塞梅尔

 第三章 杨致远拒绝微软并购

 第四章 粗口卡罗尔·巴茨

第二篇

 第五章 羞涩的学生时代

 第六章 谷歌岁月

第三篇

 第七章 三赢的阿里巴巴交易

 第八章 丹·勒布的维权行动

 第九章 斯科特·汤普森的简历丑闻

 第十章 完美的首席执行官候选人

第四篇

 第十一章 希望

 第十二章 闪亮登场的时刻到了?

 第十三章 重整旗鼓

后记:你将如何解决像玛丽莎这样的问题?

关于资料来源的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玛丽莎·安·梅耶尔生于1975年5月30日,母亲玛格丽特·梅耶尔是一名美术老师兼主妇,父亲迈克尔·梅耶尔是一名环境工程师。

梅耶尔在威斯康星州的沃索,和她热爱运动的哥哥梅森·梅耶尔一起长大。家里采取的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抚养方式。她收藏了很多娃娃,在公立学校上学,暑假在电影院、杂货店和门窗厂打工。她的家庭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支持她参加各种活动。

五年级的后一天,梅耶尔拒绝离开教室。她告诉自己那来自什切青的小学老师韦恩·弗拉纳根,她不想去中学读书。她担心自己会适应不了,因为将不得不面对很多陌生的孩子和老师。

弗拉纳根告诉梅耶尔:“哦,我觉得你肯定能做好。”她是那一学年的明星学生。

但是梅耶尔还是不肯走。后,弗拉纳根给梅耶尔的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梅耶尔在哪儿。

在她上八年级的时候,一个高等数学课的同学打电话给地方电台,对他们说,那天是梅耶尔的生日,其实那天并不是。这个孩子名叫布莱恩·乔吉德,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梅耶尔很有好感。他喜欢她坐在教室前面埋头学习,并且无论做什么,都一定会做好的样子。

主持人在广播中讲出了她的名字,梅耶尔非常讨厌这样的恶作剧,她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乔吉德。

上高中的时候,梅耶尔经常身穿T恤、运动衫和牛仔裤——都是好衣服,但并不华丽。虽然梅耶尔在大家面前一直表现很好,她的同龄人却不觉得她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她不是那种同学们觉得有朝一日可以成为总统的孩子。

卡罗尔·巴茨曾是威斯康星高级中学的舞会皇后。而梅耶尔是念名字的那个人,她负责念那些更受欢迎的、被选为返校节明星的孩子的姓名。

梅耶尔在沃索西部高中的同学爱丽泽·巴茨特说,她对梅耶尔深刻的印象是她“对每个人都很友善”,但是如果在去学习的路上遇到人,她会尽量避免交谈。

沃索西部高中的课程安排是,不安排短休,而是将一天分为一个个20分钟的“模块”。一堂课的时间为40分钟或一小时,这意味着,每天都有好几段20分钟的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高年级的学生都会在学校公共休息室扎堆儿,跟好朋友们吃东西、谈天论地。

玛丽莎却不会。梅耶尔会下楼到休息室,去厨房里或者自动售货机那儿弄点吃的,然后就到图书馆或科学实验室学习去了。她不是能留下来坐着聊20分钟的人。

成长过程中,梅耶尔跟同龄人不是很亲近。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跟一群擅长教育、培养孩子的大人一起度过的,他们当中有教练、老师、辅导员和指导员。  她参加了幼年女童子军。她上过钢琴课。她会打排球和篮球。她学习游泳和滑雪。她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一周上35小时的芭蕾舞课。她的母亲说,芭蕾舞教会了她“批判和守纪,镇静和自信”。

她是校啦啦队成员,也是校辩论队的辩手。她还参加了校舞蹈队。

也许是因为她身边一直有这么多的老师、导师和教练,梅耶尔很早就开始表现得像他们一样了。

梅耶尔小时候的钢琴老师乔安娜·贝克曼记得,梅耶尔跟其他孩子非常不一样。她很会“观察人”,试图“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做此刻正在做的事情”。

“大多数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兴趣的是自己,”贝克曼说,“而她则是在观察其他人。”

在她五年级的时候,韦恩·弗拉纳根就看出,梅耶尔逐渐发展出教学方面的潜质。他认为,她有一天也许会成为一名教师。

P123-125

序言

序言 季度绩效评估

近4000名雅虎员工坐在那里,等着玛丽莎·梅耶尔来作出解释。

此时是2013年11月7日,周四,上午10点半左右。

在雅虎位于圣塔莫尼卡和纽约市的办公室里,员工们坐在各自的办公桌前,通过面前的电脑显示器观看视频。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桑尼维尔市——美国硅谷心脏地带的101大道旁,雅虎总部里,近2000名员工坐在一个巨大的餐厅里。

阳光透过窗子,照进这间名叫“网址”(uRL)的餐厅里。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大约二十年前初创时,雅虎所做的事情仅限于提供“URL”,也就是网址。最初版本的雅虎,正是一个布满了链接目录的灰色网页,页面顶部有一个亲切的标识。

叫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原因:“网址”(URL)的英文发音听起来很像“伯爵”(Earl)这个单词,这倒是很符合餐厅20世纪50年代的主题氛围。走进餐厅,你会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吃在‘网址’”,这只是雅虎总部众多新奇古怪的格调之一。园区叫做“虎”(Hoo)。员工们自称“雅虎人”(Yahoos)。来访者们一走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紫色的奶牛雕像。每个雅虎标识的末尾,都缀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而在2013年11月的这一天,雅虎员工们的情绪似乎就没有那么高涨了。

房间里有些人显得怒气冲冲——他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公司拒绝了他们升职加薪的要求;是因为现在似乎就一句“玛丽莎这么说”,就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连串无穷无尽的任务;或者是因为不断进入公司的新员工赚的钱比他们多得多。他们生气,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玛丽莎·梅耶尔似乎是个出尔反尔、言行不一的家伙。

而大部分聚集在此的雅虎员工和高管,其实并没有这么愤怒。他们只是很困惑。他们都认为,梅耶尔聪明过人,辛勤工作,也真心实意地关心着雅虎、雅虎员工,还有雅虎用户的福祉。自从2012年7月梅耶尔从谷歌来到雅虎以来,他们就一直这样认为。梅耶尔给雅虎带来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令整个公司重新焕发生机。

在梅耶尔加入公司之前,整个周末,从周四下午4点半开始,雅虎的停车场就空空如也。雅虎花费数年,方才对其产品进行了更新,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只用了几个月,甚至几周!在安卓和苹果的应用程序方面,雅虎也面临着非常尴尬的情势。

梅耶尔到来之后不到几周,停车场就车满为患了,总部一直到周五晚上还忙忙碌碌。不到几个月的工夫,雅虎就以十几年来未曾有过的速度推出了新产品。不到一年的工夫,雅虎的产品设计就在各种出版物上饱受赞誉。到了2013年夏天,雅虎每个分部的职位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申请。雅虎最终建立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从事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研究。

而此刻,2013年11月的这一天,许多曾经对梅耶尔的成就大加赞誉的人都在怀疑:梅耶尔为什么要施行这一系列自毁声誉的政策。这些政策,往好里说,是实施得非常勉强,公司也并未对员工就此好好解释;而往坏里说,就是一堆低级错误。自她加入以来,他们从未这样认真地怀疑过:梅耶尔是否能胜任拯救雅虎的工作?

现在,梅耶尔就坐在所有人跟前。她坐在餐厅那头台上的一把椅子上。椅子旁有一张小桌子。梅耶尔的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似乎是一本书,或者是一本封面绘图的文件夹。

两个月前,《时尚》杂志刊登了一幅梅耶尔的照片。照片中,梅耶尔仰躺在一把躺椅上。她的金发自然而整齐地披散开,像白金一样熠熠生辉。她穿着一件贴身的迈克高仕蓝色礼服,脚蹬一双圣罗兰高跟鞋,双唇上涂着深色口红。她双眼透过半垂的眼睑望向一旁,牢牢地吸引住镜头。

而在这个11月的周四,梅耶尔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她看起来很焦虑。很紧张。她的头发湿漉漉的,甚至都没化妆。

这间屋子里人们的困惑和愤怒,梅耶尔是心知肚明的。一周以来,梅耶尔对此深有体会。

加盟雅虎之后,梅耶尔最早实施的几项举措之一,就是建立起每周例会制度,每周五下午举行例会,又叫“请您知悉沟通会”。举行例会的目的,是为了令公司“彻底透明”,多年以来,雅虎的员工只能透过新闻媒体来了解管理层的动态——而其中又主要是通过一位叫卡拉·斯维舍的记者的报道。

“请您知悉沟通会”一开始先会来一个“保密提示”。然后,梅耶尔会欢迎刚入职的新员工,并庆贺老员工的工作周年纪念日。接着,她会简单回顾一下雅虎的“本周成就”。接下来,梅耶尔或另一位高管会通过幻灯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深度解读”,比方说,雅虎为什么要收购某家公司,或者雅虎的某种新产品是如何运作的,等等。在会议的结尾,梅耶尔会回答雅虎员工提出的问题。有时她会亲自解答,有时则会请一位她的直系下属来到台上,在聚光灯下浑身不太自在地接受“拷问”。

……

在这个世界上,雅虎是独一无二的。

回顾20世纪90年代,整个互联网几乎就是雅虎的天下。雅虎是由两个小伙子创建的,其中一个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另一个则在一个公共社区中长大,两个人都没有真正想过把他们的项目变成一桩生意。后来,它却在五年之内,成为了一个1280亿美元的大公司,让那些有几十年历史的媒体集团和科技巨头在它的面前都相形见绌。雅虎飞快地崛起,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然而雅虎也随着互联网泡沫同样飞快地从云端跌落尘埃。它损失掉了几乎全部市值。

然而,雅虎的用户依然保持了对这家公司的忠诚度,也依然热爱着这个欢乐的品牌。在其后的十年中,几十名杰出的、辛勤奋斗的高管试图在这种忠诚度之上,重建雅虎早期的辉煌。有些人在一段时间之内取得了成功,但是没人能阻止雅虎慢慢地滑向边缘。

后来,在2012年,玛丽莎·梅耶尔出现了——没错,她身上争议满满,但她也斗志满满。

本书是一个开诚布公的、关于雅虎内部的故事——它的创造力、它突如其来的成功、它缓慢而痛苦的衰落,还有它的明星首席执行官。

本书介绍了头十五年经营雅虎的人们。它深入剖析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当他们作出天才的决定,或者酿成重大失误的时候。

本书介绍了玛丽莎·梅耶尔在谷歌的起起落落。在她二十四岁加入谷歌的时候,她仅仅是一名平凡的工程师,有点害羞。几年内,她就成为了经营着整个公司的秘密决策集团的一员。但是,这一路之上,她也颇有树敌,最终,他们还是击败了她。

本书介绍了梅耶尔之所以会来到雅虎,是因为几名国际商业人士:一名言辞犀利的纽约对冲基金经理、一位加拿大互联网推广人、一个能干的香港谈判专家,还有一名来自东京的亿万富翁。

最后,本书介绍了在雅虎,玛丽莎·梅耶尔是如何跟时间赛跑的。2012年夏天,玛丽莎·梅耶尔加入雅虎的时候是最棒的时机。公司投资了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中国创业公司,因为阿里巴巴的蓬勃发展,雅虎的股价开始飙升,她恰恰是在此之前就加入了雅虎。投资人们蜂拥而至,他们几乎不在乎梅耶尔经管的核心业务的季度运营状况。对梅耶尔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跟大多数彻底改变的首席执行官不同,在她改造雅虎时,不会冒出一堆要求即时结果的投资人——这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是,阿里巴巴带来的掩护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有效期只有短短两年,在它上市之前。然后,人们将再次基于其核心业务的利润情况来审视雅虎。玛丽莎·梅耶尔能否将公司改造好,迎接它的再次盛大亮相呢?

起初,答案似乎明显是肯定的。梅耶尔降临雅虎,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她踌躇满志,主意百出,在任何人看来,她都是胜任这项工作最合适的人选。但是,由于她自己犯下的一系列错误,还有雅虎自身固有的问题,她很快就意识到,她面临的是一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战争。

后记

后记 你将如何解决像玛丽莎这样的问题?

2014年5月底的一天,丹·勒布走进波士顿的威斯汀·科普利广场酒店,参加摩根大通投资人大会。在酒店洞穴状的美洲舞厅里,西装革履的高管们围坐在大圆桌旁等待演出开始。其中,勒布看到了一个自己认识的人。

那是杨致远。坐在他身边的是蔡崇信和马云。

自从2011年秋天的那通电话被罗伊·博斯托克挂断了之后,勒布就再也没有跟杨致远有过任何交流。

从来不知道羞涩为何物的勒布走到了杨致远身边。他们跟他打招呼之后,勒布竟然坐下来。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坐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不自在。

后来,杨致远对勒布拯救雅虎的举动——让玛丽莎·梅耶尔成为首席执行官——表示了感谢。

勒布此时颇为自豪,与几个月前戴维·费罗跟他说同样的话时感觉是一样的。

这一刻是勒布应得的。如果说,这整件事有全胜赢家的话,那非他莫属。勒布在与雅虎的这笔生意中为自己的投资人赚到了10亿美元。他离开的时候,雅虎比他刚见到时好得多,因为他免掉了罗伊·博斯托克的董事长一职。

不过,雅虎已经得到了拯救吗?

在2014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举行首次公开募股的时候,答案仍然是“没有”。

营业收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在缩减。因此,市场对雅虎核心业务的估值仍然是负的。

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玛丽莎·梅耶尔有能力拯救雅虎吗?

也许没有任何人——无论多有本事——可以拯救雅虎。

如果玛丽莎·梅耶尔拯救雅虎之战失败的话,那她也不是第一个有这种遭遇的非凡人物。

二十多岁的时候,杰夫·马雷特卖掉了一家公司,然后接手了一个热门网站,将之打造成了价值1280亿美元的国际化公司,营收数十亿,员工数千名。

特里·塞梅尔离开华纳兄弟之后,本来可以在好莱坞的任何一个地方找份工作。1999年7月,他在曼恩的中国剧院门前的人行道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他加盟了雅虎,将一家价值50亿美元的公司塑造成了价值500亿美元的企业。

杨致远凭借想象创造了雅虎。在雅虎仅有40亿美元的时候,他向一家叫“阿里巴巴”的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创业公司投资了10亿美兀。

苏·德克尔曾是她所在行业的顶级分析师,是华尔街最值得信任的首席财务官之一。沃伦·巴菲特都要向她寻求建议。

卡罗尔·巴茨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农场长大,父母双亡。她在一个沙文主义、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管理着一个大型销售部门。后来,她接管了四处扩张的欧特克,赶走了它广受拥戴的创始人,将它打造成了一台快速增长的机器。

这些人都曾是雅虎的先驱,他们都失败了。

梅耶尔也有这个可能。

最终,雅虎要忍受这样一个事实:最开始的时候,它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个仅仅持续了很短时间的全球性问题。早期的互联网非常难用,而雅虎解决了这个问题。曾几何时,雅虎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后来,互联网业涌入了大量资金,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也有了极多的解决方案,雅虎便不再被需要了。从那以后,公司还没有找到新的目标——只有它能做而别人都不能做的事情。

2012年,梅耶尔试图让雅虎“重掌未来”,重获初心。她认为,早期的移动网络也很难用,而雅虎可以有所作为。

但是苹果用iPhone、谷歌用安卓,分别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会登陆雅虎的主页了解新的产品和服务一样,2012年,移动用户已经习惯在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商店中寻找答案。这种情况从2008年就开始了,如果不是更早的话。

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雅虎能够开发出那么多用户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并且比竞争对手们快得多,是因为杰夫·马雷特掌握了点击搜索的窍门——跟随用户点击过的主题目录路径。雅虎已经失去了在竞争中的这种巨大优势。

玛丽莎·梅耶尔没能招募到有才能的高管,这也让雅虎深受其害。很多时候,人们在雅虎坐上高位并不是因为梅耶尔找到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找梅耶尔做了自我推销。她的三位最为重要的雇员——首席财务官肯·戈德曼、首席运营官亨里克·德卡斯特罗和首席营销官凯茜·萨维特,都是这样进入雅虎的。亚当·卡汉也不是梅耶尔发掘的,而是迈克尔·沃尔夫推荐给她的。

……

再一次,杰克逊弄得声势浩大,并从华尔街得到了令人鼓舞的反馈。

他决定实现这场针对雅虎的维权运动。

他自己的基金公司没有主导这场行动的资金实力。于是,他草拟了一份可能接手这一事业的维权投资人名单。丹·勒布本来是最佳人选,但是他和雅虎的协议禁止他在2018年以前针对这家公司开展活动。杰克逊也考虑了华尔街其他大投资人——比如阿克曼和伊坎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靠近名单顶端的一个人是斯塔博德价值基金公司的杰弗里·史密斯,史密斯在2011年和2012年针对美国在线主导了一场成功的维权投资人行动,杰克逊认为,史密斯可以快速了解雅虎业务的情况,因为跟美国在线的业务非常相似。

还在家庭度假期间,杰克逊用他彭博的终端账户,找到了史密斯的电子邮箱地址,联系了他。

几个小时以后,杰克逊就已经跟史密斯和斯塔博德价值投资基金公司的几个经理在电话中谈上了。杰克逊说明了自己的意图。他提到了雅虎出售给阿里巴巴或软银能够得到的节税额。他猛烈抨击了梅耶尔。史密斯谈得不多。他的副手们也只问了几个基础问题。

在之后的几天里,斯塔博德级别较低的那几个人发出了几封跟进邮件。他们要了阿里巴巴副总裁蔡崇信的电子邮箱地址。杰克逊给了他们。

在接下来的几周,一直没有什么联系。事情好像黄了。

后来,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股价激增了38%——从每股68美元增长到当日收盘价每股93.80美元。

两年以来,一些雅虎股东的希望就是,当阿里巴巴的股价在其首次公开募股中飙升的时候,雅虎的股价也跟着飙升。理论上是这样的,雅虎的核心业务具有一定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已经固定到其股票价格之中了。因此,理论上来说,当阿里巴巴的股价增长的时候,雅虎的股价也会增长。

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情况是,当阿里巴巴的股价增长的时候,雅虎的股价只是保持稳定。然后就开始下跌,当天就跌了5%o基本上,雅虎核心业务的市场价值崩溃了。

不妨将雅虎的总价值想象成一张饼图。在9月19日那一天,饼的尺寸没有增大,实际上还缩小了。与此同时,因为阿里巴巴的股票价格增长,在饼图中代表雅虎4.01亿剩余阿里巴巴股份的扇形在那一天变大了。由于整张饼没有增大,那剩余的那些扇形就被压缩得更小了——其中包括代表雅虎核心业务的那一块。

现实是:尽管对玛丽莎·梅耶尔入职雅虎充满希望,尽管她在重塑企业文化方面取得了进展,市场仍然认为,该公司的价值为负。

一周之后,2014年9月26日,杰弗里·史密斯采取行动了。

在一封致玛丽莎·梅耶尔的公开信中,史密斯指出,梅耶尔在她头两年中,没能成功降低雅虎的成本,并且在对增长营收无益的收购中浪费了太多钱。他说,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剩余股票的价值,现如今已经比雅虎整个企业的价值都高了,公司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用一种节税的方式,将雅虎与这些资产剥离开来,并将收益返还给股东。他说雅虎做成这件事情最好的方式是谋求与美国在线合并,即便这意味着雅虎将不再是一家独立的公司。

“我们相信,董事会和管理层会为广大股东作出正确的抉择,即便这可能意味着要接受被美国在线兼并,这应该是最佳并且节税额最高的方案。”

在邮件的结尾,史密斯这样说:“我们希望并期待管理团队和董事会执行这封邮件中的提议。”

在这些内容之后,是所有维权投资人行动中都会用到的含蓄威胁:按照指示来做,否则我们会找一个愿意这样做的人来接手。

战争已经打响了。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生动描绘了梅耶尔精彩的职业奋斗,对她的关注突破性别局限。梅耶尔个性丰富,敢于挑战一切成规。

——《纽约时报》

玛丽莎·梅耶尔是我们时代富有魅力的科技领导人之一,雅虎是我们时代令人扼腕的互联网巨人之一。本书披露梅耶尔和雅虎的内幕故事,详尽又令人信服地描写了梅耶尔如何奋力扭转雅虎公司与其文化,而雅虎曾帮助塑造了互联网。

——理查德·沃尔夫,微软全国广播公司

这是一个精彩的企业故事,极为生动地再现了雅虎的历程。

——《金融时报》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让人一气读完的书……

——《财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