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前半期是人类历史风云激荡、苦难深重的时期,很多人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名人传》的诞生,给人们提供了一面明镜,让人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激励人们去追求一种丰富而伟大的人生。在本书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英雄”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本书所选的这三部名人传记,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它们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选入“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写传记的,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但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动机和方式与茨威格有所不同。罗曼·罗兰是为了感受英雄的气息,或者说为了呼唤英雄的精神才写下这本传记的。这本传记其实是由三个小传合成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名人传》还有其他的名字:《巨人三传》、《英雄传记》。
罗曼·罗兰选取的三个人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是自己领域内的天才。他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有着执著的和狂热的爱,而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温暖着整个人类。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并不那么平坦。《名人传》真实、简洁、充满激情地展示了他们的一切。
英雄永远是人类的楷模,而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寂寞而没有希望的时代。
而后,当革命到来时,他的热血一下子沸腾了,他激情十足地和亲朋好友谈论着时局。他同情革命党人,他热爱共和体制,他主张自由与民族独立,渴望大家同心协力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和国家,为人类的幸福奠定基石。
贝多芬的满腔热情都是自由和战斗,他仿佛一个革命中的古罗马人,受着普鲁塔克的影响和熏陶,一心为一个英雄的共和国而奋斗。当拿破仑为了国家的安全,率领大军抵抗德奥联军,并赢得了战场的胜利和人民的拥护时,贝多芬心中的英雄形象渐渐清晰了——正是这位法国军队的最高长官拿破仑·波拿巴。
虽然贝多芬不是法国人,但并不影响他崇拜一个法国英雄,他纯粹地,甚至绝对崇拜地将拿破仑看做一位神圣的资产阶级革命意志的执行者。于是,他有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即为拿破仑谱写一首交响曲,为法国人民的革命谱写一首交响曲,永远歌颂并致敬。
1803年,贝多芬点燃了自己的一腔热情,他将巨大的精力和心力投入到了交响曲《英雄》的创作之中。他一想起拿破仑,就仿佛看见一个德国的革命领袖,一个为了拯救德国人民而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的心一直激动不已,直到一年后的1804年,这位音乐家才完成他脑中的宏伟的《英雄》篇章。
在《英雄》中,他以一种男性的坚强、深刻的紧张、丰功的喜悦、凄惨的呻吟和胜利的号角表达出了他心中的一切。这一交响曲堪称浪漫主义的创始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降E大调,3/4拍子,灿烂的快板。音乐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波澜壮阔,主要表达英雄的战场、神话般的战斗和遍地的胜利。
第二乐章,c小调,3/4拍子,极慢板。如贝多芬所说,它是一支“葬礼进行曲”,是一个痛到极点而又美到极致的乐章。英雄用生命换来了胜利,人民怀着崇敬和悼念的心情掩埋着英雄的棺椁,那是一种最沉痛的哀歌、最响彻云霄的悲戚。
第三乐章,降E大调,3/4拍子,诙谐曲,活泼的快板。整个旋律充满了动力和朝气,力度一点点加强,逐渐走向绚丽、威武和豪迈。
第四乐章,降E大调,2/4拍子,终曲,极快板。旋律轻松,表现了英雄们的胜利和人民的狂欢,喜悦像一片海洋,凯旋是一种最强的生命力。
贝多芬前后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英雄》交响曲。这一乐曲堪称贝多芬最心爱的产儿,它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创作道路上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原本,贝多芬十分情愿将这一伟大的篇章题献给拿破仑。他抄了一份漂亮的总谱,上面已题写好了献词《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可是,1804年拿破仑在法国加冕称帝。当这一消息传到维也纳后,贝多芬非常气愤,他感到十分失望和难以容忍。在给好友的一封信中,他写道:“我错了,我曾错误地断定拿破仑是伟大的,事实上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说到底,他只是为了谋私利,为了满足个人欲望,人民不过是他的垫脚石,他是一个可怕的血腥的男人。”于是,贝多芬在盛怒之下,把交响曲总谱上写着献词的扉页撕去了。同时,他将交响曲改名为“献给一位伟人的英雄交响曲”。
1821年,当拿破仑死在圣赫勒拿岛上时,贝多芬十分预见性地说:“十七年前,我的音乐已经宣告了这一结局。”他的意思是说,《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早已清清楚楚地举行了英雄的葬礼。可见,他爱憎分明,立场一点也不马虎。
《第三交响曲》即《英雄》,是一部革命性的大作品,它的长度和复杂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当时的人甚至很难理解。在这部光荣的作品里,贝多芬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英雄思想,作品始终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真挚而深沉的感情。柴可夫斯基曾赞叹说:“贝多芬在伟大的《第三交响曲》中,第一次创造出了无限惊人的精神力量,他在第一乐章中用新的形式和音乐的概括力量,让同时代人为之一震。”P19-20
安武林,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书评人。出版过长篇小说《泥巴男生》、《来自天堂的消息》,散文集《十四岁的天空也下雨》、《小学生格言一百旬》,童话集《马大哈熊爸爸》、《葡萄牙小熊》、《老蜘蛛的一百张床》、《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等二十余本个人专著。荣获过张天翼童话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收入多种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辅助教材,也被翻译到美国、越南、新加坡等地。曾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十年优秀书评人”。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写传记的,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但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动机和方式与茨威格有所不同。罗曼·罗兰是为了感受英雄的气息,或者说为了呼唤英雄的精神才写下这本传记的。这本传记其实是由三个小传合成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名人传》还有其他的名字:《巨人三传》、《英雄传记》。
罗曼·罗兰选取的三个人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是自己领域内的天才。他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有着执著的和狂热的爱,而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温暖着整个人类。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并不那么平坦。《名人传》真实、简洁、充满激情地展示了他们的一切。
英雄永远是人类的楷模,而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寂寞而没有希望的时代。
安武林
这是一套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的中外名著。丛书立足原著,忠实原著,比原著更具有平易性与亲和力,其文学色彩与阅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是一套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真正接触文学、接触经典的好书。四位名家的联袂导读,让读者更深入了解原著写作背景与特点;其中的插图也是本丛书一大亮点,把名著的精髓深深融入于现代画风,相得益彰。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