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与三十六计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苟君厉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代伟人毛泽东雄才大略、神机妙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浩瀚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掌握了渊博的历史知识,吸取了丰富的前人智慧,历练了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在这些书籍中,其中一本就叫做《三十六计》。本书介绍的就是毛泽东从这本书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在实际斗争中的应用。

内容推荐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所折射出来的智慧之光,至今仍五彩斑斓,熠熠生辉。它给后人的启迪是永久性的。《三十六计》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而毛泽东的智谋与《三十六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吸取了无穷的智慧,毛泽东成功运用和发展了“三十六计”,一生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展现了毛泽东光彩四溢、魅力无穷的智慧。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资料和实用案例,吸收了其中部分相关成果。

目录

第1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在对手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1

 一、视草地前面为平原<<3

 二、不该说的决不说出<<5

第二计 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变被动为主动<<9

 一、“内线作战,以寡敌众以弱胜强” <<10

 二、“雷公打豆腐,拣软的捏”<<15

 三、高明的人总能牵着别人的鼻子走<<18

第三计 借刀杀人:制造、利用矛盾并从中渔利<<21

 一、借力使力不费力<<22

 二、借别人的手实现自己的目的<<27

第四计 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以争取主动<<29

 一、不该出手时决不出手<<30

 二、该软就软,该硬就硬<<32

第五计 趁火打劫:乘对手危机乱中取胜<<37

 一、攻在对手疲惫之时<<38

 二、机遇来了就赶快抓住<<41

第六计 声东击西:在对手的错觉中出奇制胜<<47

 一、把目的藏在心里<<48

 二、让对方的思路沿着你的意图走<<51

第2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从没有路的地方找出路<<53

 一、假象背后的意图<<55

第八计 暗渡陈仓: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59

 一、将真实的意图隐藏起来<<60

 二、智者动在他人未动之前<<62

第九计 隔岸观火:察清情况后,再做决定<<65

 一、看得深远才有大益处<<66

 二、见机行事,坐收渔利<<71

 三、冷静分析国际形势,走自己的路<<76

第十计 笑里藏刀:将真实目的包裹得越严越好<<81

 一、退一步为的是进十步<<82

 二、要警惕无缘由的主动亲近<<88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获得更大的利益要学会丢卒保车<<93

 一、该放弃时就放弃<<94

 二、罢将出帅好打仗<<97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把握意外出现的机会<<10l

 一、天上有时也能掉馅饼<<102

 二、在别人的行动中实现自己的意图<<104

第3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投石问路使目标更明确<<109

 一、炮击金门——巧摸美国底牌<<111

 二、打击其一,震慑其他<<116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找好载体化腐朽为神奇<<119

 一、借外力,成大业<<120

 二、没用的东西有时也有用<<123

 三、 “党内教育”:还无产阶级之“魂”<<125

 四、坏事也能变好事<<127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诱惑对手远离原属于他的大本营<<133

 一、及时清除身边的隐患<<134

 二、打不了“虎”,就把它调走<<138

 三、 “离开闽西,巩固闽西”<<140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不要急着表明自己的意图<<143

 一、小的投入,大的获取<<144

 二、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147

 三、围三缺一、虚留生路<<150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153

 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54

 二、用“小球”转动“大球” <<159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掌握事物的根本<<163

 一、打蛇就要打七寸<<164

 二、“紧紧抓住蒋介石的两个拳头” <<166

第4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削弱对手的战斗力<<169

 一、抽薪止沸——彻底截断对手的退路<<171

 二、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我们的前线<<173

 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75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掌握“乱”中取胜的方法<<177

 一、“混水”来了,就赶快“摸鱼” <<178

 二、“混”就“混”出个名堂来<<18l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困境中化险为夷<<185

 一、认准的路就要大步走下去<<186

 二、要把假象造出逼真的效果<<189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把对手逼进死角<<193

 一、死死堵住对手的后路<<194

 二“让蒋介石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196

 三、虚留生路,诈敌就范<<198

 四、拿下锦州,关门打狗<<201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不可同时树太多的攻击目标<<205

 一、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策略<<206

 二、天下初定,不要四面出击<<208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巧借“桥梁”实现自己的目的<<211

 一、借最有作用的“道” <<212

 二、从别人的经验中总结智慧<<214

 三、吸取教训也是智慧<<218

 四、“借人家的码头打仗”<<222

第5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暗借他人之力以增强自己的实力<<227

 一、利用对手的思维定势<<229

 二、在别人的模式里注入自己的理念<<231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换一种说法效果更好<<235

 一、要绕着弯子行事<<236

 二、巧妙“杀一”,收“儆百”之效<<240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心机不可轻易泄露<<245

 一、该装傻时就装傻<<246

 二、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249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为实现目标而义无反顾<<251

 一、让对手措手不及<<252

 二、没有退路才有出路<<255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必要时需要造势<<259

 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60

 二、借局布势:扩大自己的影响<<264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从被动突围中掌握主动权<<269

 一、有威信就有地位<<270

 二、有实力才能成为主人<<273

第6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琢磨情感的功效<<275

 一、用“柔情”来感化人心<<277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在虚虚实实的迷雾中战胜对手<<281

 一、假作真时真亦假<<282

 二、危机时刻更要有胆有识<<284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在对手内部制造乱局<<287

 一、触摸对手的脾气<<288

 二、总让对手内部有一种微妙的摩擦<<290

 三、“放人”搭台发喝戏<<294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巨大的成功需要巨大的代价<<297

 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298

 二、再苦,也要走下去!<<300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统筹考虑,环环相扣<<305

 一、“两条腿走路”<<306

 二、做一份最好的“战争规划” <<308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被动的时候要主动地找到一条出路<<315

 一、善于退却也是智慧<<316

 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318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假象背后的意图

无中生有的“无”是迷惑对手的假象,“有”则是假象掩盖下的真实企图,此计在军事战争中常常被采用,让对手以假为真,出其不意地实现自己的意图。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即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计谋以假示真,不损一兵一卒,打了一场大胜仗。达到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回报,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

1917年,护法战争开始,湖南长沙城四周秩序大乱。北洋军阀的溃兵三五成群,四处奸淫掳掠。毛泽东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被选为学友会部务。足智多谋、浑身是胆的毛泽东协助学校当局护校。

学校为了躲避兵祸,通知全校师生集体到长沙城东面的阿弥岭暂时躲一下。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匆匆来到校长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外面战事混乱,外出躲避恐怕凶多吉少,莫不如利用学校墙高宅深的优势,加上学生的护卫,保护学校不受败兵打劫,可使全校师生免受侵犯。”校方觉得有道理,决定采纳毛泽东的主张。

毛泽东率领学生采用湖南农民护院的老办法,将嫩竹削成十分锐利的锋尖,插到校园墙头上,这样如果败兵翻墙,就会被刺伤;同时组织全校学生志愿军,夜间值勤巡逻,没有武器,就拿起上操用的木枪,没有防御工事,就把桌椅统统搬出来,垒作障碍物,准备作战。起初,有一些溃兵散勇陆续行经第一师范学校门口,见校内学生布岗,刀枪林立,戒备森严,就不敢造次。

不久,北洋军阀第八师大部由湘潭、株州向长沙溃退。这些溃兵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市民闻讯后十分担忧,纷纷逃离。有4000多溃兵因不知长沙城里的虚实,在距第一师范几里外的猴子石附近的河边徘徊,并到附近农家抢饭吃。这消息顿时使全校陷入紧张慌乱之中。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到猴子石附近探听了实情。溃兵为什么仅在城外徘徊而不入城?毛泽东分析后认为,这些既惊慌又疲惫不堪的溃兵并不知道桂军尚未进城,正如惊弓之鸟,可以设法将他们赶走,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一旦探知长沙原是一座空城,就会大胆闯进城内,烧杀抢掠,为所欲为,长沙城内就会遭受到一场浩劫。几十万人民的生死安危系于旦夕,毛泽东下决心,宁可冒天大的危险,也要设法赶走这群溃兵。经过一番周密筹划后,毛泽东决定采取“以假示真、以弱示强”的办法,赶走这群溃兵。他带领一部分同学立即去城南警察所借人、借枪。

傍晚,第一师范的学生志愿军一律穿上平日操练时的军服,整齐地集合在操场上,借来的20多个警察也背上枪,站在中间,看起来就跟正规军一样。毛泽东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之后,就按照既定的战斗部署,分三路出发了,绕道埋伏于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岗,对溃兵形成居高临下、分进合围之势。

毛泽东带领一支南路军,由妙高峰下去,穿过铁路,然后迂回到北洋军的正面,准备去阻挡敌人的进路。其他两路也迅速地包抄了敌人的后路和东路,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对北洋军的包围圈,那20多个警察扼守在学校背后的妙高峰上。沿途,一些被学生发动起来的农民和工人夜校的学员,早已拿着木棒、铜锣和大鼓在路旁等候着,陆续加入了队伍。

过了一会儿,在与湘江平行的粤汉铁路上,影影绰绰的溃兵,像一条大黑蛇,在惶惶不安地向北蠕动。当他们行至离学生志愿军伏击地不远时,毛泽东随即下令埋伏在山头上的警察鸣枪三响。霎时间,写有“桂”字、“湘”字、“粤”字的灯笼一起点燃了,满山遍野,一片灯火。接着便是一阵排枪,山那边又吹起了军号。随后就是鞭炮放在洋油桶里的爆炸声,活像无数机关枪打响了,一场“激战”就这样开始了。

溃军听见枪响,吓得晕头转向,拚命向两旁逃跑,没有一个开枪还击的。打了一阵排枪,毛泽东命令停止,让两个同学用桂林话高喊:“傅佐良逃走了,南军已经进城,你们投降吧!”“投降不杀,缴枪发钱,放你们回家!”敌人听说桂军进了城,以为碰上敌方的大部队,闻风丧胆,不一会儿便打出了白衬衫。毛泽东见状,派人前去交涉,全部缴了枪。毛泽东组织同学们将所缴获的枪枝和其他武器,抬到了学校。当晚部队露宿在学校前坪,第二天由商会出款遣散了事。

学校保住了,长沙城区也避免了溃军骚扰。事后,全校师生都夸毛泽东浑身是胆,果断勇敢,取外号叫他“毛奇”。当有同学问毛泽东:“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困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就这样,毛泽东以假示真,不损一兵一卒,打了一场大胜仗。多年以后,毛泽东还在闲谈中提到此事,说他搞军事,那才真是第一次哩!

抗战期间,毛泽东计退胡宗南大军,是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又一个杰作。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英国被卷入了同日本的战争。

消息传来,重庆一片欢腾,蒋介石更是笑逐颜开。在他看来,从此可以把抗日的重担推到美英身上,自己则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内政”——消灭共产党,剪除异己了。毛泽东对美英参战后蒋介石可能的反共活动保持着高度警惕,并对国共关系的状况作出了基本估计。1942年2月20日,毛泽东在一份内部情况通报上加了这样一段话:“设想日苏战争发生后的各种情势及我党任务,估计在国民党盼望已久之日苏战争爆发时,彼方很可能对我加强压力,迫我北上,我应准备对付此种局面。但滇缅路不久将断,英美援华物资必经苏联,国民党亦更困难,对我决裂是不会的。”也就是说,国民党不会放弃有利时机从事反共活动;但其反共活动受制于客观条件,不可能超出一定限度。

到了4月中旬,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数十万大军又开始积极准备进攻边区。毛泽东告诫全党,对国民党不要放松警惕,把事情放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准备它来打,一方面争取它不来打。”为防备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毛泽东一面下令成立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联防司令部,加强了对边区的防卫部署,一面以朱总司令的名义给胡宗南写信一封。5月19日,这封信送到了西安胡宗南手里。信的抬头很客气,称“西安胡总司令宗南兄勋鉴”,信中说:“据报贵部正在积极动员进攻边区,采取袭击办法一举夺取延安……实属骇人听闻,大敌当前岂堪有此,致电奉询,即祈示复。”以质询方式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警告,可谓巧妙至极,胡宗南见边区已有防备,只好放弃了进攻边区的念头。

短短一封信,吓退百万兵。这是毛泽东“无中生有”的又一个范例。

P55-58

序言

《三十六计》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不少计名、语汇妇孺皆知,吟诵朗朗,可见《三十六计》是一部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奇书。

《三十六计》是毛泽东最喜欢的书之一,作为一位出色的战略家,他运筹了一系列的锦囊妙计,通过巧妙造势、运筹帷幄,创造出许多精彩纷呈、声势繁浩的战争场面,令人叫绝。

毛泽东读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后,结合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实践,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革命战争中娴熟地运用了这一古代兵法。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当谈到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时,便曾引用过这一历史战例。他说:“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划中,我之主力一般是位于内线的。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例如县和区的游击队,以至从主力中分出一部分)于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钳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当战争的硝烟已经消失后,毛泽东在晚年再读这一战例时。仍然由衷地称赞孙膑所采取的这一兵法是“千古高手”。

在1935年长征途中,红军过草地困难重重,面对草地上的沼泽泥潭,毛泽东称:三国时曹操望梅止渴,我们也要视草地前面就是平原,勇往直前啊!

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国共谈判中会见柳亚子、宋庆龄等民主人士说,有人想学曹孟德离间吕布和袁术一样离间我们,这个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我们为的都是国家的利益而吕布和袁术为的是个人利益。

三十六计谋略,可谓独树一帜,纵观历史战争长河,凡是大的决定性的战役,无不是以妙计来决定胜负的。

事实的确如此,毛泽东精于谋略,在三十六计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空城计”。

傅作义派遣的部队从北平、保定等地出发南进,准备实施偷袭。消息被毛泽东获悉。这时,石家庄并无解放军主力部队把守,西柏坡则只有少量警卫部队,形势万分危险。但毛泽东决定导演一幕现代“空城计”。他挥笔写下一篇450字的短文——《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以新华社述评的形式由电台公开播发。文章中说:“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袭石家庄这样一条妙计。”

文章接着说:“这里发生一个问题,你们究竟还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这样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二O八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几个兵了;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

述评经电台一播,果真灵验。敌人一看“共军”已严阵以待,只好像“空城计”里的司马懿一样乖乖地退兵了。石家庄、西柏坡转危为安。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一生纵横捭闺,所向披靡。

毛泽东谙熟“釜底抽薪”之计,深知水沸是因为锅底有柴在燃烧。日军在中国肆虐之久,全靠沦陷区补充物资。毛泽东要抽去这把柴。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他指挥八路军发动群众,在敌后“大闹天宫”,拔敌人的据点,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坚壁清野,使敌人对根据地的扫荡处处扑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部队的作战。  《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关键是隐真示假,迷惑敌人,使其判断失误,从而暴露弱点,然后乘虚而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乱中取胜。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四渡赤水,就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连串声东击西的战役,成功地调动了敌人而歼之。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意思是以假象迷惑敌人,暗中转移、撤退主力,以摆脱敌人。这里的摆脱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存其形,去其实,走而示之不走,稳住敌人,从而脱离险境。毛泽东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就运用过金蝉脱壳之计。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毛泽东的金蝉脱壳之计使党中央和一、三军团摆脱了险境,避免了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

毛泽东用兵之妙,莫此为甚。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军事妙计对中国革命战争所起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他为我军运筹了一系列转劣为优、以劣胜优的锦囊妙计,通过巧妙造势、出奇制胜,使我军力量得到壮大,而使敌人陷入困境。总之,正如叶剑英元帅指出的:毛主席用兵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但得心应手地指挥我千军万马,而且迫使敌人不得不听从调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主动,在危急关头都能化险为夷。

编者

2007年12月

后记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所折射出来的智慧之光,至今仍五彩斑斓,熠熠生辉。它给后人的启迪是永久性的。《三十六计》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而毛泽东的智谋与《三十六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吸取了无穷的智慧,毛泽东成功运用和发展了“三十六计”,一生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展现了毛泽东光彩四溢、魅力无穷的智慧。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资料和实用案例(书后列有“主要参考书目”),吸收了其中部分相关成果,在此谨表示由衷的感谢!因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7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