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寻美的旅痕/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哈雷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东门屿,万物有灵的世界

东门屿,在东山县铜陵镇的东侧海面上,从风动石停车场码头乘游船,犁浪行驶十五分钟即可抵达。全岛面积近一平方公里,不过巴掌那么大,但来头也不小,它与厦门鼓浪屿、温州江心岛、台湾的兰屿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屿”。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去过那,是一个文友的父亲在那面海上养殖水产,现在想起来没多大印象,只知道屿上有一座古朴的石塔,名叫文峰塔,所以东门屿也被称作“塔屿”。

那时的东山岛是全国著名的对台贸易港口,马銮湾、金銮湾几乎将广州、汕头一带和厦门、漳州的游客吸引了过来,是方圆几百公里的游人夏日的乐园,绵延数十公里的乌礁湾几乎荒废在澳角那一带,还没有脚步将它唤醒。游客到了铜陵镇就被这里平整宽阔洁净的海滩迷住了,清澈的海水,海上摩托艇、帆船、太阳伞、拖曳伞,沙滩上身着五颜六色泳衣的人们,还有不远处在夕阳下拉网的渔民,这些构成了东南海滨浴场独特的风光,让人到此流连不已。人们似乎只会去眺望一下远方的狮、象、虎、豹四屿和外婆传说中的那座塔屿,但没有太强的好奇去做鲁滨逊的漂流冒险,踏访东山岛以外的这些星星点点的荒岛。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多次到东山岛,过去新鲜感渐渐消退。所以这次来我基本待在酒店里和朋友泡茶聊天叙旧,朋友问:“你去过东门屿了吗?”我说,“二十多年前去过。”朋友认真地说:“你不知道现在有句话叫‘不登东门屿,枉游东山岛’吗?如今的东门屿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恰好第二天风和日丽,和我一起的几位作家来了兴致,安排好一艘游艇,很顺利就抵达东门屿的北段佛澳码头。太平洋在岛外翻卷着波浪,而佛澳这一片海被小岛有力的臂膀揽人怀中,波澜不惊,像碧玉一般宁静。我不禁叹道:“这哪里像是海,分明是一片湖泊啊!”同行的作家章武也说:“这是海中的湖,太神奇了!”暖阳之下,海风特别滋润,不但没有丝毫咸腥味,空气中还弥散着微微的清甜,让你忍不住地想多呼吸几口。人深陷在华滋之中,唇齿间渐渐润泽,肌肤也开始呼吸起来,肺腑在吐纳中享受这一纤尘不染的禅意。据说“佛澳”之名来自当年的一个巡海道,名叫蔡潮,他渡海到东门屿南段这片地方,见东明寺上豪光祥云,五彩映海,故起了这么一个吉祥的名字。我们船行至此,恍然间也像是来到了海上蓬莱仙境。

果然,迎接我们的就是一座庙宇——东明寺,二十多年前我看到的只是一座小庙堂,年份却很早,它始建于宋朝,修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朋友告诉我,是1987年春,一位名叫释道裕的禅师率徒涉海,艰苦创业,在原有的小佛庙遗址上开基拓建了这座东明寺。

如今的东明寺占地两百亩,建筑面积达八千五百多平方米,有山门、佛室、宝殿、玉佛坛、藏经阁、钟楼等三十多处建筑物。东明寺虽不如高楼圣殿之巍峨壮观,亦没有名山古刹之赫赫声名,却集中了好几个全国之最: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寺庙,海拔只有六十多厘米,几乎是与海平面持平,离海也只有一米左右。可就是这么低的一座庙,却是大浪不能侵其前,大风不能撼其基。多少年来,历经无数次的强台风和地震,全不能动之分毫。

东明寺方丈释道裕大法师出门相迎,为我们介绍庙宇的楹联书法,看来方丈是个好客健谈的人,对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尤其是供奉在东明寺八卦楼上一尊高二点五米、重一百五十公斤绿檀踩龙观音佛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释道裕大法师说,年近八旬高龄的高僧智德法师是东山岛铜陵镇人,在台湾佛教界德高望重,他曾多次回东山岛探亲,并与漳州市佛教界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当他得知东明寺新建一座八卦楼,便决定拿出他多年积蓄,多次专程远赴缅甸等国家寻找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木种之一——绿檀木。在佛教界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越南订购了一尊“绿檀踩龙”观音佛像。

如今,这尊绿檀踩龙观音佛已然成为东明寺的镇寺之宝。

P3-4

后记

文字里的乡愁

近日在朋友微信上看到一组油画作品,节选自《永远消失的村庄》,看后感慨良多。里面的那些似曾相熟的画面,曾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常常在不经意间泛起,用它的原味抚慰我的心灵。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随着年事渐长,很多美好的东西也已成过眼云烟,只有那儿时村庄山川田野的场景,纯然天真的那份快乐,还一直萦绕在我的梦幻中。我们常常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可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这三十多年变得不仅仅在人,物换景移,山和水也都在变,再次回到故乡,你已经很难再找到童年的那份清纯,山也不是原来的山,水亦非那时的水,一声欷歔,几声叹息!

我做不到禅师的那份顿悟,我仍在寻找,寻找最初的那座山、那条水、那片青天、那片云!

有人说欧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没有让传统文化湮没在现代工业的海洋之中,古罗马时期的帝王若从地穴墓茔里爬将出来,还可以找得到回家的路,因为几百年前罗马的主要街道和建筑物依然保存良好。而我们,三十年足以让一座城市面目全非,城市像一个大工地,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每天都有一座大楼拔地而起,每天都有一条街道被开膛破肚。

现在理解了北岛说要“重建我的北京”的深层含义——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

这本《寻美的旅痕》,是我这五年来跟随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走进县区乡镇采风所拾得的点点文字,如野花闲草一路铺展开来。每一次采风过程也是寻美的过程,我也企图用一己微薄之力,重建我心灵的家园和我对乡村的记忆——我心中的那座山、那条河、那片林木、那条小路、那面青苔爬满的天井、那一片片落在田野上的奔跑的小脚印……

我们在寻找中老去,跟着老去的还有心境。

我写作的快乐在于用文字铺就芳香小径,并在这路上看到很多人看不见的或很多人想看而看不到的美,并能让读者循着这香径通往爱与美的心灵故乡。很有幸,多年前我几次应邀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探寻祖国山河、古村落、古民居等人文之美,记录了表现太行山大峡谷鬼斧神工自然之美和丰富深厚人文景象的系列文字,开始了我的“寻美”之旅。这本纪实散文集的文字旅痕刻划在八闽版图上,我走访福建永安安贞堡、平和太极村、清流赖坊、福清东关寨等散落在八闽大地上的珍稀古建筑和火山地质公园、红树林、观音山等自然风光,希望用我的文字为这些将要消逝在岁月烟尘中的古村庄古建筑画一幅素描,为自然和生态的福建保留下一份怀念的凭据。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我的文字也沾染了刻骨的乡愁、浓浓的思念,它记载着一座座远去的村庄和古民居,它们斑驳的影像唤回了我儿时的记忆,也记录下我内心深处的那份眷恋和忧伤。

感谢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邀请,即将结集出版的《寻美的旅痕》,为此前付梓的《寻美福建》《寻美人生》《寻美山水》的系列篇,是我的思想、情感、观点和灵感在多个时空里碰撞的结果,也是我近几年来寻美心灵旅程中留下的歪歪斜斜的脚印。

我还要感谢寻美路上和我结伴而行的许多朋友,在我襟山怀水、诗写人生路上给我赞许并推动这些文字结集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循着我的脚印去游历年代久远的人文风景,拾取他们童年时代的些许记忆和一段失落的歌谣……

我想继续走着,在我未来的岁月中还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青天、看得见云、看得见乡愁!

2014年孟冬修改于福州观江邸一哈间

目录

第一辑

 东门屿,万物有灵的世界

 鹅尾神石园,大自然的风光画廊

 高盖山,以原昧的感知照见心灵

 黄岐湾,让心灵驰骋和憩息的港湾

 联合梯田,空中农耕织锦绣

 火与水淬炼出磅礴的诗行

 情定聚龙湖

 群山中的日光岩

——德化石牛山随想

 山地的襟怀

——仙岳山公园游览纪实

 听涛揽风观音山

——石狮市永宁镇观音山怀想

 霞浦滩涂,醉在海色天光下

第二辑

 安贞堡,在久远山谷里遗世独立

 初溪,客家土楼人最美的乡村

 翠郊古厝,闽东单体最大古民居

 东关寨,遗落在闽中的古城堡

 恢宏的建筑和温厚的家园

——闽清古民居巡视

 赖坊:一个家族的古老庄园

 寿宁廊桥,古卷沧桑诉风流

 太极古村,水韵廊桥

——探访平和县秀峰乡

 在“人文宝地”踏寻一段失落的经典

 长在我童年眼睛里的故乡

——咸村印象记

第三辑

 “仙作”的古典情怀和乡村梦想

 大帽山上的三角梅

——访翔安三角梅达人陈火凉

 浮桥、古道和南浦溪的梦境

 呼唤心海上的那一片绿

——记九龙江入海口红树林

 九龙窑,千年窑火映松溪

 老家的米粉

 绿雪芽,绿色的梦在这里发芽

——访林有希和他的天湖茶业有限公司

 梅花:发光的脸上仿佛有歌声

 洗却尘埃亮体清

——访厦门海沧日月谷温泉

 最是红茶心意在

 菽庄的诗心与情怀

后记:文字里的乡愁

序言

何少川

这套《“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反映的都是有关福建的题材,大部分篇章是作者从《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中选取编辑而成的。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自2007年春安溪有关方面邀请采风创作起,至今已应邀走进53个县(市、区),出版了52册集子(其中包括应省有关部门邀请采风创作的专集)。这套丛书作品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丛书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编写。写作和编撰过程中,得到各地党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八年多来,在采风和编纂丛书过程中,共有1400多人次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投入,是福建省史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果丰硕的采风创作活动。作者老中青结合,有名老作家,也有初涉文坛的文学爱好者,有来自省里的,也有市、县的。到目前为止共创作了1100多万字作品,为福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学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展示福建风貌,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决定,拟选取撰写丛书作品数量较多的作者,分期分批出版个人专辑,汇编《“八闽风采”纪实文学丛书》。专辑每册字数在20万字左右。收入专辑的文章主要选自“走进丛书”,不足的可补上撰写福建内容的纪实文学作品。第一批出12册,以后视情况将继续出版。

内容推荐

哈雷同志是《生活·创造》杂志总编,是“闽东诗群”和“诗歌榕城”开拓者和倡导者之一。他的《寻美的旅痕》既是6年多“走进海西”采风的文集,又是继他之前付梓的《寻美福建》、《寻美人生》、《寻美山水》系列之作。从书名便可洞悉作者文集的思想和情感:在寻美的路上“还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青天,看得见云,看得见乡愁!”

编辑推荐

《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

哈雷所著的《寻美的旅痕》为丛书之一。作者希望用他的文字为那些将要消逝在岁月烟尘中的古村庄古建筑画一幅素描,为自然和生态的福建保留下一份怀念的凭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