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尔街》的作者陈亮有着传媒业和金融业的双重背景,他在广泛研究国内、国外金融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华尔街》一书。全书通过对美国华尔街历史沿革的介绍和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华尔街”概念及其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全书立足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重点叙述了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资本注入,如何鼓励金融创新和打造有效的制度架构等。因此,可以说这本书对于关注金融问题的读者、从事金融研究的学者乃至决策层都是值得一读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华尔街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陈亮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华尔街》的作者陈亮有着传媒业和金融业的双重背景,他在广泛研究国内、国外金融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华尔街》一书。全书通过对美国华尔街历史沿革的介绍和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华尔街”概念及其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全书立足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重点叙述了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资本注入,如何鼓励金融创新和打造有效的制度架构等。因此,可以说这本书对于关注金融问题的读者、从事金融研究的学者乃至决策层都是值得一读的。 内容推荐 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方兴未艾,“华尔街”金融体系备受全世界关注和诟病之际,陈亮的这本《中国华尔街》首次完整地提出“中国华尔街”的概念,从中国的视角观察国际金融体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金融崛起”战略。本书通过对美国华尔街历史沿革的介绍,从其形成、嬗变、发展中归纳了其崛起成为世界金融重镇的主客观因素,以华尔街的发展史为主线,讲述了美国华尔街发展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从而让读者了解金融业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称霸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随后将视角拉回到中国,从民国时期的上海资本市场开始,通过一系列标志性的大事件展现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跌宕起伏。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金融环境下,作者从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以政府为核心,以京、沪、深三地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线,详尽分析了中国典型金融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华尔街》着墨重点是: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建设“中国华尔街”在未来中国和平发展中所拥有的战略地位,设计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金融崛起”路径,并将其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中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条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发展思路。 目录 第一章 双面华尔街 一堵墙,一条街,一个中心/4 国债拯救了美国,也启动了华尔街/10 华尔街的战争发家史/14 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双城记”博弈/18 那些不得不说的“华尔街巨人”/23 如影随形的金融危机/26 争议中的金融帝国与华尔街精神/32 来自大洋彼岸的它山之石/37 第二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前世今生 1872年,上海,中国首次出现股票/45 “东方华尔街”,为何是上海?/49 飞乐音响的回报率/54 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分水岭/59 海外蓝筹股的回归/63 银行业改革之路/67 基金有多少黑幕?/71 资本市场的“掌门”们/75 今天的股市,需要什么样的舵手?/80 中国华尔街路在何方?/84 第三章 金融中心争夺战 北京——天然的金融中心/91 上海——“远东华尔街”的复兴之路/106 深圳——曾经的特区,今天的试验区/119 天津的隐忧/131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金融中心吗?/141 第四章 中国华尔街需要伟大的金融企业 公司——金融业的细胞/149 中国人自己的金控集团/152 从改革开放中走出的世界级银行/168 战略型券商的国际化之路/189 第五章 中国华尔街——在路上 中国华尔街的过去和现在/213 中国华尔街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22 中国华尔街将撼动国际经济体系/231 “北京共识”孕育的中国华尔街/249 致谢/260 试读章节 在三一教堂后花园的墓地里,埋葬着五位知名人士,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开国元勋、当时的联邦政府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也被很多华尔街人称为“美国金融之父”。 1784年,汉密尔顿成立了纽约第一家银行——纽约银行,这成为了华尔街金融历史新的开端。也许当时汉密尔顿并没打算建造一个金融森林,但他的确在这里撒下了第一颗金融树种。1792年,在汉密尔顿主导下,美国国债开始发行,这也成为了华尔街从事证券交易的开始。 也许汉密尔顿并不希望看到,华尔街这个以前贩卖奴隶的市场开始“贩卖”政府债券,但也正因为有了华尔街,才实现了汉密尔顿工业化的经济主张,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此后200多年来,美利坚合众国的经济跟随着巨大的债务数字一路走到了世界的最前端。 现在,每天行走在曼哈顿大街上的美国人都会看到悬挂在墙上的一个电子显示器,它实时更新着美国的债务总额。2011年,美国国债进入15万亿美元时代,已经等同于其经济体总价值。 在一本200多年前的账册里,记录着当时汉密尔顿上任部长四年内财政部的账目。到1793年,这个国家共发行了6420万美元的新国债,足以还清全部旧账。一个没有债务的美国是上帝的恩赐,汉密尔顿如此说。 从债务缠身到无债一身轻的“旋转门”故事,是被汉密尔顿这样完成的:他把债务变成了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投向了华尔街,经纪人使国债的价格不断攀升。1794年,美国的债券在欧洲获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级,从此欧洲的资本开始漂洋过海流入了这个年轻的国家。汉密尔顿发行的国债实现了双赢,既拯救了美国,也启动了华尔街。 单纯一个国债“旋转门”的故事并不足以给美国经济带来持续的发展和繁荣。在汉密尔顿的强烈支持下,美国建国后不久,第一个中央银行就成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家银行20年后就消失了。随后成立于1816年的第二家中央银行也在20年后,因为当时总统杰克逊的反对而消失。从那以后,美国的经济在没有中央银行的情况下运行了大约80年。 缺少了中央银行,就无法动用适当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也为金融系统埋下巨大隐患。到了1907年,蔓延的经济危机把美国的金融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当时的金融巨头J.P.摩根及时扮演了中央银行的角色,几乎凭借一人之力,挽救了美国经济。 自此之后,美国政府和国会更加感觉到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的必要性,国会在1913年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授权组建中央银行,美联储这个注册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私人金融机构正式诞生。 虽然名义上是私人金融机构,但美联储的历任主席都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的,因为它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作为美国政府的核心金融机构。 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实际上在具体履行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能,贯彻执行美国货币政策及外汇政策,这些都对国际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有着直接影响。因为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都需要在纽约的商业银行办理,这使得纽约迅速发展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 在华尔街地下25米深处,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金库,占全世界黄金储备30%的近万吨金条被存放在122个房间里。 1944年,44个国家把黄金运送到这里,美联储按照与黄金挂钩的比率投放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接受美元作为通用货币,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正式解体,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强势地位已经树立,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在纽约全部设有分支机构。因为纽约的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并无固定交易场所,所有交易都是各大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通讯系统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行保持联系,这就构成了一个以纽约为中心的世界性的金融网络。 美联储对以华尔街为中心的证券交易市场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与当年汉密尔顿的“旋转门”方案类似,美国政府本身没有货币发放权,美国政府要获得美元,必须将美国的未来税收以国债的形式抵押给美联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代理发行美国政府各种债券,并投入到了证券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对美元发放数量和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华尔街的走势,甚至全球经济。 2009年3月2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披露,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引发的流动性资金匮乏,美联储在首次公开收购国债活动中,收购了价值75亿美元的国债。在未来半年内,美联储还将共计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并购买8500亿美元与“两房”相关的抵押债券。 从1913成立到2008年的95年间,美联储投放的基础货币总量只有7500亿美元,但从2008年11月开始,美联储在4个月时间内增发了同等数量的基础货币,使基础货币总量达到了1.535万亿美元。美联储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为的是促使金融市场产生好转迹象。P10-13 序言 中国崛起,是21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话题。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已从理念渐渐向现实过渡。中国要崛起不仅需要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制造、一流的技术,同样也需要资本运作的一流。 谈资本运作,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是真正的老手和强手。 华尔街是怎样从Wall Street嬗变到Great Wall Street?斗转星移,字里行间,却凭空多出个“伟大”来,这是世间嬗递规律的使然,还是上帝冥冥的旨意呢? 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还是更相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为的积极推进。中国要想提高和强化自己的资本运作水平和能力,自然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必要与可能去建立自己的资本运作平台和中心,使其向“中国的华尔街”推进。 21世纪前十年,中国的GDP翻了两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官方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迅速出台的4万亿救市计划,完成了保8任务,中国经济可谓春风得意,逆势飘红。据此,中国泛起了一股“风景这边独好”的思潮,认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也是美国霸权巅峰跌落的标志,唱衰西风风行一时。但是世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如同中国的长城屹立千载而不倒自有缘由一样,华尔街几百年的积淀,它所确立和奠定的金融范式,仍然在引领着现在,影响着未来。它仍然在为投资者与筹资者提供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平台,为金融产品提供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市场法则,道·琼斯、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仍然是观察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正因如此,我们绝不可不切实际的去相信美元会崩溃、华尔街会很快衰落的预测和言论。事实上,也不可能会有新的华尔街能够取代美国的“Wall Street”。这一方面因为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其GDP是排名第二的中国的三倍左右,另一方面美国的国防和科技支出仍然占到世界总量的40%~50%,如此悬殊的实力不仅是美国华尔街不会倒塌的擎天巨柱,也是其他国家较难很快赶上并超越的理由。 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不可以有自己的华尔街梦想。尽管中国华尔街还是一条建设当中的未来大道,创立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体制和机制上的不适应,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看到实现中国人自己的华尔街之梦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快资产证券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应该把国外的好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应该学习美国华尔街的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金融海啸的冲击使得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了进一步的迫切性,人民币不仅要作为国际主要计价货币,也需要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储备货币。因此,在上海建立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们要顺势而为,突破惯性思维,积极建设全球新金融中心、构建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参与全球金融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适时扩大国内经济政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把京、沪、深为轴心的资本市场打造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力争的。 《中国华尔街》的作者有着传媒业和金融业的双重背景,他在广泛研究国内、国外金融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华尔街》一书。全书通过对美国华尔街历史沿革的介绍和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华尔街”概念及其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全书立足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重点叙述了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资本注入,如何鼓励金融创新和打造有效的制度架构等。因此,可以说这本书对于关注金融问题的读者、从事金融研究的学者乃至决策层都是值得一读的。 常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风水一轮流的规则,给中国华尔街的建立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当今世界货币体系和金融资产正在向多元化推进之时,在21世纪“百舸争流”的国际大势之中,衷心希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华尔街传奇能够诞生! 应石油出版社朋友之邀,谨书此文,是为序言。 书评(媒体评论) 西方的金融模式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中国华尔街”从东方历史中汲取养分,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历史并未终结! 郭立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华尔街》是所有关心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和中国和平发展的人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本书分析了中国探索建立世界金融中心的国际与国内因素,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有对未来道路的展望。 鲁传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这是中国人用中国的视角观察国际金融体系,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中国华尔街”的概念,并设计了中国人自己的“金融崛起”战略。 聂传清 《人民日报》主任编辑、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 华尔街是资本市场与金融世界的象征,被誉为经济全球化与虚拟市场的象征。《中国华尔街》一书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了美国华尔街的历史沿革,同时又从建设性视角为中国建立全球金融中心提供了思想和路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与现实性,值得金融专家、政府官员以及广大读者好好品鉴。 王文 《环球时报》编委、社评起草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