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和现实中的每个人一样,都在追求幸福,有着朴素的理想。可是,随着故事的深入,他对幸福的定义有些偏差,导致他一度迷失了自己,从一个单纯的人逐渐变得复杂。不知道这算生活的悲剧,还是一种常态?在多元或者说是混乱的价值观之下,每个人,能守住自己的心灵天空,成了一种奢望。但愿主人公最后的反省,能给读者一些警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院墙内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袁来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主人公和现实中的每个人一样,都在追求幸福,有着朴素的理想。可是,随着故事的深入,他对幸福的定义有些偏差,导致他一度迷失了自己,从一个单纯的人逐渐变得复杂。不知道这算生活的悲剧,还是一种常态?在多元或者说是混乱的价值观之下,每个人,能守住自己的心灵天空,成了一种奢望。但愿主人公最后的反省,能给读者一些警醒。 内容推荐 农家子弟郝胜强,通过苦读获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经师伯张仁瞻介绍,郝胜强娶了护士梅灵为妻。梅灵出身城市,人长得漂亮,家里条件优越。郝胜强以此为荣,并做出种种努力,力图融入妻子的生活圈。因为完美的婚事,郝胜强遭到了同事黄为博士的嫉妒和陷害。适逢导师丁子健教授申报中科院院士,郝胜强全力以赴协助导师,通过准备申报材料、妥善处理检举信等事件,逐渐成为导师的得意弟子,全面负责“申院”团队的日常工作。婚后的共同生活,让郝胜强意识到与梅灵在性格、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他开始感到痛苦,但依然努力改变自己,维护家庭。与此同时,他与打工女孩小芳建立了亲如兄妹的真挚感情。 为寻求学界支持,郝胜强跟随导师远赴上海,拜访学术权威,奉送丰厚大礼。出差上海期间,美女博士赵莹雪告诉郝胜强,黄为为谋求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终身幸福往上爬。郝胜强深感忧虑,担心黄为破坏导师“申院”。上海一行,在导师的神秘大礼和赵莹雪的帮助之下,事情顺利解决。回家的郝胜强渴望得到妻子的照顾和家的温暖,却遭遇了与梅灵的家庭矛盾,他逐渐对赵莹雪发生了好感,并且一度走得很近。在“申院”的关键时刻,网络上出现揭发丁子健的帖子,赵莹雪也卷入与导师的绯闻之中,丁门师徒努力平息,才算度过一关。郝胜强与梅灵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和赵莹雪也因为这次危机也日渐疏远。院士评选揭晓之前,某学术批评网站发出文章,全面批判丁子健,“申院”工作遭到承重打击,并且最后失败。灰心失望的郝胜强又遭到了梅灵母女的误解,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家庭冲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试读章节 化学博士郝胜强和内科护士梅灵从认识到结婚,总共不到三个月时间。 从见到梅灵的那一刻起,郝胜强坚决地认为自己爱上了这位白衣天使。她漂亮,鹅蛋脸,柳叶眉,皮肤白皙,身材匀称,美丽的面庞上藏一丝淡淡的落寞,文静中透着一份花开花谢奈何天的幽怨,简直就是穿时装的古典美女。郝胜强恨不得马上结婚,他怕等待太久夜长梦多。可是,就算是请客吃饭都需要时间准备,更何况是结婚嫁人这等终身大事。刚见几面就谈婚论嫁,郝胜强说不出口,更怕给对方留下心急火燎办事不稳的坏印象。 不过,他发觉梅家人似乎比他更急迫,见面刚一个月就开始催婚。开始是梅灵妈妈旁敲侧击:“我们家灵灵是附近一带公认的美女,追求她的人都排起了长队,当年那群人为她打死打活不说,直到现在,还有人说没看到灵灵出嫁就不死心,一直伺机出动。”这话怎么都不像电力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该说的,可的确出自一位母亲之口。听到她这样不顾身份地夸女,郝胜强竟然有些得意,他嘿嘿一笑。在曾主任面前,除了应和之外,他一般是不说话的,母亲害怕女儿嫁不出去的焦急,使他像是抓住了对方把柄一样自信。 快两个月的时候,梅灵的嫂子许丽丽就直截了当地问郝胜强:“小郝,你觉得我们家灵灵怎么样?”郝胜强稍作停顿,说:“很好。”许丽丽说:“那就好,要是双方都觉得不错,马上领证把事办了。别看你是个博士,梅灵可是院花,年轻护士里面就数她最漂亮。去年,他们医院想引进一位洋博士,邀请人家来考察。人家来看了一圈,不满意,说是硬件不过关,不想留下来。就在老外要离开医院的时候,在走廊里看到一双情意绵绵的眼睛,立马决定不走了。那时梅灵还戴着口罩在上班,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就把老外给迷住了。”虽然许丽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所说基本属实,他们的媒人——系主任张仁瞻教授的老婆,给郝胜强介绍梅灵情况的时候,浓墨重彩地讲了这一段。 郝胜强对梅灵非常满意,约会过几次后,越来越觉得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她漂亮持重,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简直像是从梦中走出来的一样。当然,她也有缺点,不爱说话,喜欢走神,对事物热情度不高。但是,这些缺点在郝胜强眼中都成了优点,少言寡语更能体现出女性的稳重贤淑,矜持和羞涩是女子的传统美德,面貌冷若冰霜内心却炙热更能让人放心。郝胜强觉得梅灵是集美貌和淑德于一身的传统女性的化身。 在许丽丽逼婚后的第三天晚上,郝胜强和梅灵在湖边的烛光咖啡厅约会。柔媚阴暗的烛光给人亲密的感觉,轻柔的音乐像泉水缓缓流出,似乎是情人在窃窃私语。郝胜强把糖撒在咖啡里,搅了搅,喝了一口,还是觉得苦。 他说:“你妈妈的意思叫我们早点结婚。”梅灵沉吟了一会,说:“那就结呗。”郝胜强说:“可是,我觉得,是不是早了一点啊。”“那就不结呗。”梅灵说。她依然是略带落寞的表情,仿佛这事和她没有关系,一幅置身事外的神态。梅灵的冷漠打击了郝胜强的热情,他失望地抬起头看对面的女人。梅灵捏勺子的样子很秀气,翘起兰花指,悠悠地搅拌。一只光洁的象牙玉雕垂在隆起的胸部之间,黑亮柔顺的长发披在黑色高领毛衣上,像一片黑色的光。郝胜强目不转睛地盯那只小指长的象牙,身体禁不住发颤。他忽然冒昧地伸出手,轻轻地将梅灵垂在胸前的头发往肩膀后面拨,顺手抚摸她的腮部。手指碰了到光滑柔嫩的脸颊,又滑又嫩,像触摸老家夏麻子的豆腐。郝胜强第一次接触到梅灵的身体,激动得难以自控。梅灵没有拒绝,只是身体稍稍往后退了退,依然埋头磨咖啡。郝胜强原本不喜欢咖啡,他觉得咖啡和糊锅巴粥一个味,可是,梅灵浓浓的女性体香混杂着咖啡气味阵阵袭来,使他对不喜欢的咖啡也有了好感。他无限温柔满怀美好地说:“嫁给我吧。”梅灵依然在搅那杯咖啡,过了很久才说:“那就结呗。”话还是一样的话,可是多了一份别样的柔情,这坚定了郝胜强的决心。这一夜,郝胜强翻来倒去难以入眠,第二天他向实验室请了假,一个人在群光广场、新世界和武广商场转悠了一天,买了一只铂金钻戒,晚上隆重地送给了梅灵,正式向她求婚。 郝胜强和梅灵结婚了,在他们认识快满三个月的时候。结婚时,郝胜强三十二岁,梅灵二十九岁。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化学博士,留校任教快两年;一个是三甲医院内科护士,有八年工龄的“院花”。用媒人张师母的话说,是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了,他们真算得上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梅灵的亲戚们夸郝胜强有学问,博士就是不一样,一看就是读书人。论相貌,郝胜强也算出众,高高瘦瘦棱角分明,看起来斯斯文文,一副大学老师的风范。可是,在同门师兄弟眼中,他没有气质,缺少昂扬挺拔坚定自信的气度,言行举止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说得好听点像个读书人,其实掩饰不住出身农民的小家子气。 郝胜强十分清楚,有些东西融化在血液里面,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永远都无法抹去。他的老家在鄂东北一个山区县级市的小镇上,那地方三省交界,是赫赫有名的革命老区。他兄妹三人,哥哥已经成家,和嫂子在江苏昆山打工,妹妹也快二十五岁,尚未出嫁,常年在南方打工漂泊,广州深圳东莞到处转,隔三岔五换地方。家人是在电话里知道郝胜强结婚的消息。父母务农兼做贩粮的副业。刚开始谈朋友的时候,郝胜强给父母寄了一张梅灵的照片,父母满心欢喜赞不绝口。郝胜强告诉他们,梅灵只有妈妈,父亲因病去世十多年。父母说,一切由自己做主,你喜欢就行。 结婚的用品几乎都是由梅灵家置办,房子、彩电、冰箱、空调,凡是居家必需的一切,一应俱全。曾主任说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结婚之前,梅灵已经有车有房,车子是一辆银灰色的标志307,虽然说不上气派,却是梅灵自己买的。婚房是梅灵妈妈四年前买下的,一套临湖的两室两厅,一百一十多平米,是“东湖世家”2期的房子,在东湖梨园和省博物馆之间,离梅家住的水果湖不远,到郝胜强读书工作的大学也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梅灵妈妈夸自己从来不嘴软,经常以领导口吻说:“还是我有先见之明,才花了三十万就买到意套湖景房,要是搁现在,没有一百万做梦去吧。为了女儿,我什么都舍得,就是儿子结婚也没有下这么大的本。”曾主任对女儿的爱,旁人有目共睹,母亲的先见之明也体现了她的良苦用心。P1-4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形象地刻画出了郝胜强这个人物形象,勾勒了当代年轻人的生存困境,也将社会上普遍弥漫的焦虑情绪展露无遗。书中涉及到的婚姻家庭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以及高校官场的纠葛与争斗,让人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袁来提出了“心灵城市化”命题,关注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之中,普通人的现实处境与心灵归宿。作家的思考与时代进程一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熊召政(茅盾文学奖得主) 诚如作者曾经说过的那样,物质和身份的城市化比较容易,但是“心灵的城市化进程”却是漫长而痛苦的。在无可回避的城市化洪流中,面对金钱、权力、美色、声名和其他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类似郝胜强一样的所有“外省青年”都应该不失赤子之心。 ——燕舞(《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编辑) 主人公和现实中的每个人一样,都在追求幸福,有着朴素的理想。可是,随着故事的深入,他对幸福的定义有些偏差,导致他一度迷失了自己,从一个单纯的人逐渐变得复杂。不知道这算生活的悲剧,还是一种常态?在多元或者说是混乱的价值观之下,每个人,能守住自己的心灵天空,成了一种奢望。但愿主人公最后的反省,能给读者一些警醒。 ——罗敏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 上个世纪90年代,反映高校生态的小说,我们有格非的《欲望的旗帜》。一个时代过去了,又一个时代到来了,今天的高校更复杂,因为社会更复杂,人心更复杂。《院墙内外》不只局限于高校生态,还涉及婚姻家庭、城乡差异等重大社会问题,值得一看。 ——雷剑峤(《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 编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