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网线、一张机票,能把你和一只呆萌的南极企鹅的距离缩短到16英寸、48小时。
上路出发越来越容易,享受好每一段旅程却并不容易。
有这么18个爱疯、爱闹、爱秀、爱未知、爱旅行、爱自己的旅行疯子。
他们玩坏地球、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近到圣域西藏、柔软丽江,远到狂野非洲、绝色南北极,趟过的路能绕地球20圈。
他们上路的理由各有不同:玩极限、疗情伤、寻欢解闷、觅桃花……
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在路上遇见了从未有过的自己,并深深爱上这种感觉。
18段狼狈或拉风的旅行,18个找到更好自我的故事,18份关于旅行和人生的心情。
一群把地球玩坏了的人所著《在路上爱上从未有过的自己》分享这些故事,送给你。
希望下本书里,能看到你的故事。
出发,不是为了上路,而是为了爱上从未有过的自己
一群把地球玩坏了的人所著《在路上爱上从未有过的自己》是一本特殊的书,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十八个爱旅行成狂的“疯子”。
在书里,你会认识用自行车丈量了我国边境线的吴浩斌、玩高空跳伞挑战极限的倪晓东、驾帆船在大海上流浪的王云、揣着宝宝旅行的辣妈刘超、正在带着女友做环球旅行的芦笛,以及陶巍、周培、庄琪华、彭春鸿、曹梓轩、路迪、谢雪文、梅立、周如达、马佳炜、杨双嘉、林思敬。
他们都是通过旅行APP“在路上”晒游记、羡煞无数网友的旅行狂人,将把每个人最美好的一段旅行在这本书里分享。
希望这些美好能点亮另一个你,摆脱“忙、穷、挫”的囧样,做朋友圈晒旅行的那个人。通过在路上,爱上从未有过的自己。
第一章 与最好自己的距离,只差那一点点上路的勇气
不过如此——三百天环中国边境骑行/吴浩斌
直面恐惧/倪晓东
一百四十天的海上之旅/王云
妈咪,我们去哪儿/庄琪华
就这样爱上旅行/周培
袋鼠妈妈旅行记/刘超
旅行里必须注意到的那些“小事”/彭春鸿
第二章 被钱羁绊了旅行的脚步,是人生最遗憾的事
免费游天下/曹梓轩
嘘,我在翻看世界/路迪
澳洲新西兰打工记/谢雪文
姑娘,愿你下一次远行总是更好的/周如达
第三章 朋友圈里的人都在旅行,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也是苦逼上班族/陶巍
咱们,结婚吧/马佳炜
把你留在去过的风景里/梅立
带爸妈去旅行/杨双嘉
不要辜负了最好的年华/林思敬
迈出这一步,世界便触手可及/芦笛
不过如此——三百天环中国边境骑行
2012年做了件疯狂的事情,花了十个月时间骑单车沿中国边境环了一圈,回来后很多朋友见了都说“你是勇士”。
听着很汗颜,因为我知道自己其实胆子不大,“勇士”之谓实不敢当。
2011年秋在准备“梦想爱行线——环中国边境骑行计划”的时候常有朋友问:“一个人骑行路上会害怕么?遇到危险怎么办?会不会有野兽?会不会被人抢劫?一年的时间不工作你不担心回来没饭吃?房子车子怎么办?”等等。
被问得多了,常会故作轻松地回答,“到时候再说,没关系,不担心。”
事实上,我有点担心和害怕。最初的兴奋和激动消退之后,当我翻着地图仔细规划路线和行程的时候,这种担心和害怕就如影随形,随着既定的出发日期渐渐临近,日渐加剧的紧张感一度演变到彻夜失眠的状态。确实,面对旅途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面对理想和现实相冲的纠结,面对旅途中设想的种种可能的危险,有多少人能够淡定自若毫不介怀?
但是,我又是个爱面子的人,尤其是面对微博上众多知晓此计划的朋友。于是,尽管心下忐忑,还是义无反顾地上路了。
2012年2月12日,在朋友们的祝福声中一个人踏上征途。选择这样一个日期出发纯粹是为调侃和提醒自己,人一生总要干一些很二的事情。
作为一个三十多岁心里还有点梦想的男人,不怕别人说我二,就怕人生没有痛快地二过。有句话说:“要么赶紧死,要么痛快地活着。”在我看来,平庸地活着简直生不如死。
三百天骑行在路上,发生的故事自然是一言难尽,很多从未遇到过和想到过的事情,给我的人生又增添了很多个第一次。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片断很难忘,比如:在云贵高原的大山中骑行至半夜迷路,车灯电池耗尽而枯坐山林等待天明;某个黄昏在大理往沙溪的一条穿过乱坟岗的乡间小道上断了脚踏,无奈推车步行俩小时去找人家求助;8月份,在甘肃往内蒙古的大戈壁被毫无遮蔽的太阳晒到晕倒;11月份,在滴水成冰的东北长白山踏雪骑行摔得七荤八素;住过“孙二娘”开的黑店,睡过沙漠里的涵洞,曾在茫茫无人区扎过帐篷,也在翻越五千多米的东达山垭口时被冻到失去知觉……凡此种种,在当时发生的时候,我以为我会害怕,但是我没有。
这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或许这就是旅行的奇妙之处吧,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旅途当中,我渐渐开始学会放松心情、顺其自然、从容不迫地享受旅程的每一天。
骑行路上的衣、食、住、行很多人对旅行的担心恐惧首当其冲源自对陌生环境的不了解,进而对旅途中的衣食住行方面担忧过度。对于习惯了都市便捷舒适生活并且期望旅途中一切都已预先安排好的人来讲,这种恐惧感更强烈些。
但我们不可能背着家去旅行,而且试图把三百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妥帖也是不现实的。
为此我焦虑了很久,能做的就是在地图上一遍遍地规划可行的路线,尽可能多地了解沿途的情况,然后将可能用到的装备在负重允许的情况下精挑细选,还在网络上向其他骑行经验丰富的达人请教。即使如此,出发时我的驮包行囊也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公斤,这意味着完成既定的骑行距离我将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时间。于是,为了保证三百天完成计划,我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来执行,但由于身体还没有适应高强度的长途骑行,在出发后一段时间内每天都像玩了命地在骑,匆匆忙忙。通常到达当天目的地的时候,人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要去找之前预订的旅馆,而这往往又要花上很多时间。
两周之后骑到了厦门,按照计划我将要在这里休整三天,去海边吹吹风,逛逛鼓浪屿,悠闲地享受厦门当地的生活。然而事实上,我却待在旅馆里整整睡了三天,除了吃饭几乎没出过门,实在太累了。
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旅行?我不得不在梦中反复拷问自己。醒来之后终于做了个决定,忘记自己将要进行的三百天骑行计划,不再事先设定骑行目的地,随性而骑,即使最终没有完成这个计划,我也坦然接受。我希望每天都是悠闲地骑行在路上,而不是跟自己比赛。一旦决定了之后马上开始整理驮包,留下了必要的修车工具、几件衣服、相机、电脑、手机、充电器和一点急救药,其余全部打包寄回了上海。这样一来,行囊顿时轻了许多,心情也变得轻松而愉悦。从这一刻起我的旅程才真正开始。此后的每一天不再为今晚住哪里而担忧,也不为下一刻到来的暴雨而懊恼,和当地人一样坐在街头巷尾的路边摊吃着各种风味小吃。我发现,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出发,处处都是动人的风景。行囊精简之后,需求也变得简单许多,原来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是可有可无。穿行在偶然相遇的乡野和城市小道,看着不同的风景和人,骑行变成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当你开始学会放下,就不会再有什么让你害怕,慢慢地,旅行就成了一种享受。
P7-P13
十八或者更多个远方
非洲大陆上有人留下了自己年轻的脚印,某个卧室里有人抱怨新一集美剧下载太慢;南极冰川上有人在极光下谈情,某个卧室里有人抱怨饼干屑掉一床;丽江古镇里有人恣意地晒太阳,某个卧室里有人抱怨工资又晚到账;布达拉宫下有人双手合十找到了自己,某个卧室里有人刷着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消息。
生活从来不是遵循一种方式从生到死。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是自己在给自己建造牢狱。打开这所牢狱的钥匙不是钱,也不是时间,而是你想要推门而出的勇气。梦里想见的人,醒来就去找他;梦里想去的地方,醒来就买张车票去吧。
这个远方,并没有像你想的那么遥远和路途艰难。
这个远方,用杰克·凯鲁亚克的话说:
“我们非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