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文化积淀丰厚。临夏县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临夏县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喜人。以史为鉴,可以阅古知今;修史资政,旨在开创未来。
《临夏县史话》作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是一本全面展示我县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的通俗读物。它的出版,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临夏县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杨万民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文化积淀丰厚。临夏县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临夏县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喜人。以史为鉴,可以阅古知今;修史资政,旨在开创未来。 《临夏县史话》作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是一本全面展示我县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的通俗读物。它的出版,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内容推荐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南岸。境内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星罗棋布,历史上曾是羌人聚居地,枹罕古城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南线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西北“三马”的故乡,花儿经典《马五哥与尕豆妹》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这里自然风光独特,物产丰富。太子山“露骨积雪”,大夏河玉带蜿蜒,三岔坪风光秀丽,莲花湖碧波万顷;大红袍花椒、五山池系列黄酒闻名遐迩,砖雕、木雕、葫芦雕刻、民间刺绣工艺精湛,堪称瑰宝。 目录 沧海桑田 建置沿革话变迁/3 西羌故地/6 前凉与前赵、后赵之战/8 西秦建都古袍罕/9 论恐热鏖战尚婢婢/11 李自成激战西川/11 明清时期的韩土司/12 马五哥与尕豆妹的故事/14 双城战役/16 王震大军抢渡黄河/18 新中国初期的剿匪平乱/20 移民迁居北塬/22 岁月影踪 清法寺往事/27 六大贸易集市/28 古老的水磨和榨房/33 县中礼堂/35 北塬渠/36 北塬缆车/38 文物古迹 古文化遗址/43 古城遗址/45 古关隘遗址/48 古烽火墩遗址/50 遗存的古墓葬/52 碑文碑刻/54 “三马”家族 “三马”家族/61 马占鳌胜后降清/61 马千龄由商入仕/63 马海晏一战成名/64 民族英雄马福禄/65 马麒“艳电”抗英/66 “戎马书生”马福祥/69 马鸿宾和平起义/71 民族工商业家马辅臣/73 抗日师长马彪/74 马鸿逵主政宁夏/75 马廷斌奔走和平/77 乱世枭雄马步芳/79 “尕司令”马仲英/81 英烈才俊 陇上名师徐绍烈/85 一代书家黄书田/86 战功卓著的三少将/86 为国捐躯的四英烈/90 “水利县长”卢曜天/93 流落县境的西路女红军/94 情系桑梓的爱国侨胞/100 平弦演奏家李永滋/103 边塞画家徐登举/104 劳模王玉麟/104 实干校长孟有廉/106 率民致富领头雁王义/107 《黄蜡烛》作者王维胜/108 陨石收藏者张志华/109 风景名胜 大夏河风韵/113 “露骨积雪”太子山/114 神秘的五山池/118 三岔坪风光/120 莲花码头美景/121 五女山仙境/123 大庙山雄姿/124 佛教名刹潮音寺/127 巍峨挺拔乾元塔/129 河西无极地母宫/130 韩集拱北/131 磨川清真大寺/133 地方风韵 “西北之魂”花儿/137 盲艺人唱贤孝/139 秧歌/141 眉户戏/145 先锋傩舞/147 庙会上的打醮/150 民间小曲/151 民间小乐器“咪咪”/154 风味小吃/155 拳师传奇/161 杏林世家/164 山乡猎鹰/168 诗词华章/170 民间工艺 古朴典雅的砖雕/177 多姿多彩的木雕/179 精湛细腻的微雕葫芦/180 精巧隽美的民族刺绣/182 堪称一绝的孟氏镟艺/184 纯熟精妙的马胜泥塑/186 土法榨油/187 民间擀毡技艺/188 名优特产 “大红袍”花椒闻名遐迩/193 “五山池”黄酒美名远扬/195 “神韵”砖雕尽显神韵/196 “古抱罕”白酒享誉陇原/197 “莲花湖”蚕豆出口创汇/198 “博强”鲜蛋走俏市场/199 “积石峡”白酒誉满河州/200 小康建设 水电建设稳步推进/203 畜牧养殖形成支柱/204 劳务输出造福群众/205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206 交通建设形势喜人/207 城镇建设展现新姿/208 卫生改水惠及万家/209 科技兴农喜结硕果/211 农机推广促进发展/213 民族教育谱写新篇/214 医疗卫生再上台阶/215 宗教和顺促进和谐/217 广电邮政快速发展/218 行业风采 甘肃弘业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23 古河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24 甘肃五山池黄酒有限责任公司/225 临夏县顺全机动车驾驶学校/227 临夏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28 临夏县恒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29 临夏县永恒医药有限公司/230 临夏恒丰实业有限公司/231 临夏县志麟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32 临夏汇通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33 中国农业银行临夏县支行/234 临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35 临夏县社会劳动保险局/236 临夏县人民医院/237 后记 试读章节 与此同时,六十二军(除一八六师驻守临夏)一八四师、一八五师于8月28日在大河家开始北渡,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渡,于8月30日顺利渡过黄河。二军五师、六师和四师十一团在9月1日从循化古什群峡渡口抢渡黄河,于9月4日顺利渡过黄河。 至此,王震将军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近10万大军,在临夏汉、回、撒拉、保安等各民族群众及地方开明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1949年8月28日至9月4日,从永靖、大河家、循41s3路胜利渡过黄河,挥戈西进。在随后的40多天时间里,各种武器、弹药、食品和药品等军用物资也陆续送过黄河。当地群众高兴地说:“羊皮筏子当军舰,渡过大军10多万。”英勇的临夏县各族人民群众,用古老的羊皮筏子,运送人民解放军抢渡黄河天堑,创造了皮筏摆渡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谱写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杨万民 何志霖) 新中国初期的剿匪平乱 1949年8月,临夏县解放,但马步芳军队溃逃时大批旧军官潜伏下来,勾结当地不法之徒和地主,蓄意挑起民族矛盾,枪杀无故百姓,抢劫人民财产,妄图颠覆新生政权。潜伏在韩集等地的土匪头子铁玉明、马占福、马虎山、朱老大等聚集土匪近千人,在尹集、漫路、刁祁、漠泥沟、韩集等地不断进行武装骚扰。 1949年10月6日,马集一带10余名散匪抢劫群众财产,民兵跟踪追击,在漠泥沟俘匪7人,击伤1人;在匪首马占福家收缴手枪2支,轻机枪1挺;在韩集地区击毙匪首马尕老,俘匪6人。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师三十二团进驻临夏县。1950年1月,驻军配合民兵在尹集古城山一带溃马英贵部土匪600余人,匪首马英贵、马牙老山、马进昌、马有福等180人投降,缴获步枪40余支,轻机枪3挺,马130匹。4月,县委县政府工作组和民兵打死土匪马一卜拉,打伤匪首马胡赛、马西木,抓获马米有等5人,并护送大部分难民进村人住。韩集驻军共俘匪32人,缴获步枪13支、手枪1支、子弹35发,追回牲口13头(匹)。6月,民兵在韩集击溃匪首马子龙、张斌股匪,击毙3人,击伤3人,俘匪5人,缴获马24匹,军用物资150多件;在尹集击毙惯匪马布江,抓获马有步等9人,缴获步枪6支。同月,北塬杨玉清家被20余名土匪洗劫一空,70余岁的老人被杀死。7月17日晚,韩集区民兵营长菜玉龙在开会后返回途中被土匪暗杀。7月31日,和平区区委书记宿海宾在返区途中被埋伏的十几名土匪枪杀,抢去驳壳枪1支,剥光衣服。同月,民兵在群众配合下,击毙曾残杀张有仁等25名群众、打死5名民兵的惯匪马洒力海,击毙顽匪14人,击伤8人,抓获22人,缴获枪支40余支、马30余匹。8月,临夏县三大湾民兵抓获土匪6名,土匪投降72名,缴获步枪12支、手枪4支、报话机1台、军用物资多件。9月,尹集民兵在民兵营长马天祥的带领下,抓获匪首马西麦、张奴海、马麻乃等。 1952年,旧军官、地主马良、马元样,会合匪首马硕卿、马虎山,组织“反共救国委员会”,在马集、尹集、多支坝、柴东岭、卧龙沟等地骚扰。5月12日,匪首宋海清、铁玉明、马撒拉等50余人抢劫韩集八里寺。9月,驻军三十二团一连配合民兵沿太子山边缘搜剿,击毙匪首马一四么等7人。21月,县委组成110人的武工队,在三岔坪毙匪7名,伤匪多名。1953年1月,击毙匪首马国栋。刁祁乡民兵排长马来者卜带领民兵在dr_门-关抓获匪“团长”马义洒、马二福等人。2月,县上成立剿匪指挥部。4月7日,马虎-山股匪百余人窜入县境漫路、漠泥沟等地,全县立即组织民兵围剿,在漠泥沟马虎山家中击毙马虎山父7=,俘匪“参谋长”马振东,歼匪50余名,抓获匪徒多人。5月9日,民兵击毙匪首马撒拉等5人。18日,解放军在四川若尔盖抓获“反共救国军”102路和103路“司令”马良、马硕卿等5人,击毙空降特务、匪“参谋长”高尚俭等,全歼马良股匪。20世纪50年代后期,临夏县籍剿匪英雄马来者卜、马朝林等先后前往北京参加民兵模范会议,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与此同时,对滋事暴动、威胁新生政权和社会稳定局面的反动会道门势力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取缔和严惩。1951年3月,临夏县境内的“大刀队”、“铁血山”、“一贯道”、“红枪会”、“哥老会”等反动会道门,密谋策划反革命暴动。3月9日,新集乡古城村的杜富贵组织“大刀队”,欺骗、胁迫群众参加,公开叫嚣“抗共灭回”。杜富贵自称“青龙大元帅”,于农历二月初二早晨喝符念咒,率领信徒,手提大刀向执勤的解放军和民兵冲杀,砍伤解放军1人。驻新集乡的省上工作团闻讯报告驻军,当即派部队包围杜家庄。解放军怕误伤群众,向天鸣枪警告。杜富贵欺骗群众说自己“刀枪不入”,率众向解放军猛冲。解放军迫不得已,开枪射击,打死杜富贵等匪徒10余名,余众四散逃命;抓获大刀队第一旅“参谋长”姬光郢、一贯道头子周万礼等反动分子。此后,人民政府发布禁令,将县境内的反动会道门“瑶池道”、“黄天门”、“保皇党”、“同善社”等一律取缔。道首被人民政府严惩,一般道徒登记悔过,对被胁迫参加的群众进行了正面教育。P20-21 序言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中共临夏县委书记王建华 临夏县人民政府县长马锦峰 《临夏县史话》作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是一本全面展示我县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的通俗读物。它的出版,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县境内发现的朱家墩、杨家河、秦魏家遗址便是明证。先秦时期,羌人在双城一带聚居设邑,形成临夏地区较早出现的城郭。秦汉时期设立袍罕县,县治就在今双城扫帚沟南古城。自唐代开始,这里成为丝绸之路南道、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和茶马互市的重要地区。清末至民国初期,是西北“三马”家族的发迹地。这里地势险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干戈频仍,先后发生过汉羌战役、双城战役等许多著名战事。明末闯王李自成曾率部转战途经双城、西川一带。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也从这里抢渡黄河,挺进青海、新疆。同时,这里也曾涌现不少名垂青史的各类人物,如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血战北京正阳门、以身殉国的清“振威将军”马福禄,驰骋抗日战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国民军师长马彪,革命先驱侯巨卿、唐仲绳,共和国著名将领鲁瑞林、侯世奎、黄德魁,越战烈士郭文辉,一等功臣韩廷富,以及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的剿匪英雄马来者卜等。 临夏县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峰海拔达4368米的太子山巍峨挺拔,高山湖泊五山池终年云遮雾绕,具有高山草原特色的三岔坪山林叠翠,“河州二十四关”中的土门关、槐树关、老鸦关山清水秀,万顷塬麦浪滚滚、椒果飘香,莲花库区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这里古墓、碑刻等各种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砖雕、木雕、葫芦雕刻、刺绣、“花儿”、秧歌、傩戏及传说故事丰富灿烂。手抓羊肉、酿皮闻名遐迩,更有“五山池”黄酒、“古袍罕”白酒、“莲花湖”蚕豆、“大红袍”花椒等地方特产走俏市场、美名远扬。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风情民俗和淳厚的民风。 临夏县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喜人。大夏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水能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光热水土条件良好的北塬灌区节水农业、现代高效农业已具雏形;双城经济开发区企业相对集中,成为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畜牧、劳务、花椒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电网改造惠及万家,人畜饮水工程造福群众,民族教育欣欣向荣,医疗卫生再创佳绩,广电通讯等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临夏县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史为鉴,可以阅古知今;修史资政,旨在开创未来。在《临夏县史话》出版之际,特向关心支持本书出版工作的上级领导,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及全体编撰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寄语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让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发扬优秀传统,理清发展思路,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力求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新突破,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展示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文化、秀美的山川和丰富的物华,弘扬甘肃的人文精神,赞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经济腾飞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得以顺利实施。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既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的智慧心血。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马成洋副部长、管钰年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袁爱华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临夏县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经过近四年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在《临夏县史话》编纂过程中,原州文联副主席马志勇等领导同志多次督促检查,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中共临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各位领导对该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全体编辑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收集整理资料,反复修改完善,严把书稿质量关,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该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各级领导和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及全体编辑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