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露、王浩琳、卢艳平著的《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裴荣富学术成长历程。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露//王浩琳//卢艳平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韩露、王浩琳、卢艳平著的《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裴荣富学术成长历程。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内容推荐 韩露、王浩琳、卢艳平著的《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裴荣富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序 导言 第一章 家庭与童年 从山东到河北 家庭变故 逆境求学 第二章 师大与清华 师大岁月 难忘的清华 初显地质天赋 选择北平地质调查所 第三章 野外勘探的磨炼 大同煤田区域地质调查 东北地质队全国有色金属勘查 山西五台山区域地质调查 429地质队大冶铁矿普查勘探 304地质队锦屏磷矿普查勘探 黑色金属处的短暂工作 第四章 在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 铁矿地质研究 编制储量规范 综合地质普查方法的研究 三年的干校生活 第五章 援外地质工作 援助巴基斯坦,推荐沉积相研究方法 援助苏丹,勘探出百万吨铬铁矿 再援苏丹,红海山区资源量评价 第六章 矿产资源合理勘查理论研究 “双控论”与“合理域” 参与起草《矿产资源法》 提出固体矿产资源合理勘查程序 第七章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超(特)大型矿床研究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超(特)大型矿成矿背景研究 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预测研究 第八章 50载奋斗,硕果累累 国际交流 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著书立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九章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老(危)矿山深部找矿咨询项目 编制世界矿产资源图 70年奋斗再获荣誉 耄耋之年研究不止 结语 裴荣富学术成长因素分析 附录一 裴荣富年表 附录二 裴荣富主要论著目录 附录三 裴荣富对青年地质工作者的忠告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从山东到河北 裴荣富祖籍是山东省西部聊城东昌府于集镇裴家寨,但他生长于河北省临榆县(现秦皇岛市),这不同省份的两个地方构成了裴荣富家庭的生活轨迹。 聊城东昌府于集镇裴家寨是一个穷僻之地,人口不多,但住户中以裴姓居多,村名也因此而来。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大多是地道的农民,以农作耕田为生,从事其他营生者甚少,裴荣富的家庭也不例外,裴荣富的祖辈和父辈都以农耕为生。但靠着祖父裴连众和父亲裴广济的克勤克俭、辛苦劳作,也积攒了一些家业。那时的裴家虽不富裕,但有地有屋,算是衣食无忧。裴荣富的父母结婚后,相继生下了两个男孩,这两个男孩就是裴荣富的大哥裴永才和二哥裴永华。 但是,家中人口的逐渐增加,加之年景不佳,让裴家人的生活每况愈下,为了生存,父亲裴广济不得不变卖自家耕地,养活全家。但变卖家产度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几年后,裴广济不得不另谋出路。离开家乡投奔河北省临榆县秦皇岛镇做生意的岳父,成为裴广济当时的无奈选择。裴广济手巧,精通泥水匠的手艺,原本打算在市区中谋生,或者跟着岳父做点小生意。幸运的是,岳父在秦皇岛做商贸,并担任商会会长,人脉广泛。刚好熟稔开滦矿务局的人,于是裴广济没有带着全家继续北上,被介绍到开滦矿务局工作,谋得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小职位。当时的开滦煤矿在秦皇岛出口煤炭时使用的工具,包括麻绳、竹筐等,裴广济就负责这些工具的质量监督和使用。 开滦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兴办的重要实业项目之一,原名开平矿务局,初始的体制为官督商办。1901年转由英国商人经营,1912年6月,英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与“北洋滦州官矿有抄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合同,联合设立中外合办的“开滦矿务总局”,总部设在天津,两矿作为有限公司独立存在。裴广济在开滦矿务局工作时正是英方管理的时期。 从山东到河北,裴广济夫妻二人不敢有任何懈怠,为了让两个儿子有更好的生活,夫妻二人工作勤恳、勤俭持家。裴广济因为工作出色,被提升为小工头,工作逐渐轻松,并且收入相对其他普通工人丰厚。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裴家生活日渐好转,夫妇二人用积攒下的资产购置了三间房屋,这也算是彻底地在临榆县安定了下来。当时,裴家一家住在临榆县东大街的两个院子里(现今已找不到具体地址),裴广济每月有30块大洋的收入,开滦矿务局还会定期发放燃煤和一些劳保用品,因此除去生活开销,裴家渐渐地有了一些积累。 1924年8月24日,也就是当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继大儿裴永才和二儿裴永华之后,裴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裴荣富出生了。在裴家的家谱中有“协、连、广、永、崇、希、绍、传、恒、振、兴”的规定,到了裴荣富这一辈应该是永字辈,因此裴荣富的哥哥们的名字中都有这个字,其实裴荣富原来叫裴永富,但是参加工作后习惯用“荣”,因此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按照民间的说法,裴荣富出生当天是小龙出世。如此吉利祥和的日子,再加上生活逐渐富足,裴广济夫妇认为这个孩子的出生是个好兆头。因此,裴荣富出生后,父母异常欢喜,对他呵护有加,直到五六岁的时候还在吃母亲的奶水。裴荣富也曾回忆,他是父母最为宠爱的孩子,特别是因为在他大哥二哥之后,母亲又生过几个孩子,但是都由于生活困苦、抚养不周而天亡了,所以母亲视裴荣富为掌上明珠。 裴广济本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从小接触的都是本分、劳苦的农民。进入开滦矿务局工作后,他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光鲜亮丽的外国专家和商人。于是,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看到体面的知识分子使他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之前教育子女勤劳肯干到教育子女好好念书做学问。为了让孩子们像专家和商人一样,靠自己的“学问”创家立业,光宗耀祖,裴广济不再让裴荣富的大哥二哥在家扫院挑水干活了,而是花费大量的金钱送他们去私塾或公立学堂读书。 P7-9 序言 老科学家是共和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学术成长历程生动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科技事业与科技教育的进展,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近年来老科学家相继辞世、学术成长资料大量散失的突出问题,中国科协于2009年向国务院提出抢救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明确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1部委共同组成领导小组,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文献与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形式,把反映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活动、学术成就等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的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对于充实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文献,理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弘扬我国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采集工程把重点放在年龄在80岁以上、学术成长经历丰富的两院院士,以及虽然不是两院院士、但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科学家的关心和爱护。 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采集工程以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科技事业负责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获得大量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和音视频资料,其中有一些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以传记丛书的形式把采集工程的成果展现给社会公众,是采集工程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在我看来,这些传记丛书大都是在充分挖掘档案和书信等各种文献资料、与口述访谈相互印证校核、严密考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内中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照片、手稿影印件等珍贵图片,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体现了历史的鲜活,又立体化地刻画了人物,较好地实现了真实性、专业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这套传记丛书,学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扎实的文献依据,公众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就、贡献、经历和品格,青少年可以更真实地了解科学家、了解科技活动,进而充分激发对科学家职业的浓厚兴趣。 借此机会,向所有接受采集的老科学家及其亲属朋友,向参与采集工程的工作人员和单位,表示衷心感谢。真诚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读者的喜爱,希望采集工程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我期待并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采集工程的成果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社会公众,采集工程的意义也将越来越彰显于天下。 是为序。 韩启德 后记 这部传记,翔实地回顾和追述了裴荣富院士走过的人生历程,介绍了他的学习、工作、科研和生活境况。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多次采访了裴荣富院士,得到了他和他的秘书王浩琳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作者拜读了他大量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加以核实和求证,跟随他的回忆领略了他当年走过的艰辛历程,从中领悟到了一位矿床地质科学家的思想光华和精神风范。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部传记的阅读与了解,或许能给那些在努力工作与奋斗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一些人生的启迪。如何面对人生和社会,不盲目骄傲,不懒惰,重视实践不空谈。事业是靠脚踏实地努力实践去完成! 本书在写作成稿过程中,几易其稿,得到了传主裴荣富院士的指导与帮助,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的悉心指点,在此一并予以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史料遗漏与疏忽,甚至是错误之处亦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韩露 2n14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