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军统秘密监狱1949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厉华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死里逃生”是指从死亡线上又获得生命机会的人,“大难不死”是指劫难之中生命的顽强。没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体验,也不希望一生中有这样的经历。在本书中留下人生记录的韩子栋、郭德贤、傅伯雍、刘德彬、郑业瑞、任可风却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生与死”总是与他们的生活、工作紧紧的关联。在极为复杂的人生中,无论是面对审查、无论是面对“运动”、无论是面对怎样的现实,他们始终保持一个态度:相比我们的战友,活下来看见了新中国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他们能够摆脱荣辱祸福的恩怨纠缠,对痛苦、对欢乐、对荣誉、对打击,甚至对疾病,从来都是处世不惊、精神不垮。

内容推荐

本书是已被解密的1949年白公馆、渣滓洞的部分脱险志士的回忆录,其中以傅伯雍、韩子栋的两篇文章为主,详细地记述了曾经被关押在歌乐山秘密监狱中的革命者的真实生活。

目录

我在秘密监狱十四年报告书/001

忆宋绮云烈士在狱中的二三事/074

缅怀先烈伟绩——关于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谭沈明的情况/091

寻觅“快活岭”——写在张露萍烈士殉难45周年之际/102

深深怀念我的爸爸韩子栋/113

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137

终生不悔跟党走/235

作证歌乐山——记渣滓洞脱险志士刘德彬/264

悲情无憾的革命者——记白公馆脱险志士郑业瑞/271

气质特殊的革命者——记白公馆脱险志士任可风/288

试读章节

加入国民党的始末

我在民国十五年(编者注:1926年),在聊城省立二中读书时加入国民党。加入国民党后,搞工运工作,后来又改到鲁西南搞农运。我注意的是阳谷一带晒小盐的盐民。北伐军到山东后,盐民们要求公开晒卖是很合理的;小盐是盐民在一种碱性土地上的劳动生产物,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根本没有违禁。而且这种土地,只能产盐,不生产粮食,既强迫人民完粮纳税,又不准晒盐,天下岂有此理。无耻的国民党初则推拖支吾,继则干脆说卫生署化验小盐有毒,余愤而走济宁,在教训班任课。

五卅惨案后,山东工业区淄博煤矿工人,数与日人(编者注:日本人)运用包工们领导的民团、红枪会发生相当大规模的械斗,互有伤亡。日人亦有因此失踪者,无耻的国民党,既垂涎此工人区的领导权,又无人能活动得成功,国民党省党部欲派余前往,余初不肯,后因余所在之训练班,变为改组派、CC(编者注:国民党“CC”派)角逐之所,我在那里亦觉无味,于民国十八年(编者注:1929年)夏末,赴淄川组织煤矿工会。

有一个湖南人周月波在淄川鲁大煤矿大洪地区活动已久,工人们很信仰他。工人们和民团、红枪会的斗争,是他领导胜利的。他在鲁大煤矿已组织了工会,厂方很恨他。我到淄川去时,国民党省党部刘涟漪就教我注意监视他,如果必要时就逮捕他。

余到淄川并未马上组织工会,也未说明我是去组织工会。我调查厂方的各种情况,人事的纠纷,劳资对立的情形,公司与包柜的关系,里工外工分裂的原因,周月波与李文诚等之磨擦等。

周月波与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确实有一部分工人信任他。周月波自己也知道厂方恨他,政府党部注意他。我再三向他说,只要他没有其他轨外行动,愿和我共同组织工会,我能保证他安全无事,我并且郑重声明不与厂方勾结,不出卖工人利益,我要求他与李文诚、颐炽等的磨擦立刻停止,里工与外工的分裂.尽量想方法消除。得到了他的同意后,我向国民党省党部建议,就现有之工会成立淄博区矿业工人总工会,暂以周月波、李文诚等为委员。而省方竟以余及汪锦芝等7人为委员,组成淄博区矿业工会筹备委员会,经费每月竟定至2200元。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周月波,并说明我不就职。周月波极力劝我就职,并愿以全力助我工作。淄博矿区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们洋服革履,派头十足。吃喝应酬,唯恐落后。我除和周月波就原有之工会,注全力组织鲁大工人外,且处理日常劳资零星纠纷,筹备会委员们初则意见纷纭,枝节横生,继则落得“一推六二五”,拿钱不管事。伤脑筋的事任予处理,成功、胜利共享,失败由我一人负责。他们说风凉话,当事后诸葛亮。余因有周月波之合作及处理日常工头与工人间的小纠纷获得了胜利,在工人问的威信日渐提高。日籍工头因打工人向工人赔偿道歉等,认为有失大和民族的尊严,愤而辞职二人。

“五四”运动时留学日本帝国大学,领导反日运动,被驱逐出境的杜中,这时在鲁大公司总务科工作。我很尊敬他,公司的事情他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材料。当时工会筹备会已无形中成了畸形状态,筹备会委员们认为我包办工会,由于嫉妒渐生愤懑,但事实所逼,亦无如何时,杜中有一次对我大加赞誉,说我是少年英俊,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如能找个机会出国考察研究二年,将来对社会国家的贡献,一定更大。并谓钱川(日人,公司总务科长,是鲁大实际的负责人)、各包柜对我也极敬仰。如果我能根据总理的劳资协调原则,把鲁大,的劳资关系做更合理的整理,我相信他们(钱川、包柜等)一定愿以朋友的名义,捐募数万元,为韩委员出国时的费用。我说:我向来处理任何劳资问题,都是绝对根据“三民主义”劳资协调的精神,阶级斗争不适合于中国。如果你发现哪个人不根据劳资协调的原则,拿阶级斗争的理论,挑拨我们劳资的感情时,我愿立刻加以纠正,必要时可通知政府逮捕。请你给他们说:“用不着给我筹学费,我绝对根据劳资协调的原则,处理劳资问题,他们尽可放心。”

十一月间,我因为布置取消包工制试行八小时制,“借零钱”(厂方发工资时不发分厘等零钱)等问题,发动工潮。资方允许自即日起,工资照实发放,工人要求清算过去的账目,资方愿出二千元了事,工人不肯。正在僵持不下时,余得一友人讯,教余即速离开淄博,愈快愈好,切勿迟延。余得讯后,知有变故,急将此讯通知周月波,乘夜车离淄川。原来国民党中央给我定了一个图谋暴动的罪名,永远开除党籍。周月波逃出后,民国十九年(编者注:1930年)内战时,又潜入淄川,遭国民党逮捕杀害。

加入共产党后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时,我在中国大学读书,兼营春秋书店。我在春秋书店经常翻印“左倾”读物。如《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世界史纲》、《文学的理论》等,均先后翻印过。我当时希望出一本又浅近又完整的经济学著作,经周怡介绍,武老先生给我一部莫斯科中山大学油印中文本,拉比多所著《政治经济学》,叫我出版。因此与周、武的来往渐多,我记得有一次周怡拿了一份《红军告农民书》(记不清楚是不是告“农民书”),叫我想法印五千份,我毫没迟疑,欣然应允。周笑谓:“你不怕吗?”我说:“有什么可怕的。”

民国二十二年(编者注:1933年)春,经周怡的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武先生派我打人“蓝衣社”内部工作,直接受武指挥,禁止我和色彩重的人物多往来,叫我在外表上成为落伍、右倾的反动人物。这一点我始终没做好。

我经孔福民、杨大卫的介绍,举行了宣誓仪式,正式成为“复兴社”(即“蓝衣社”,他们自称“复兴社”)的社员了。社员的任务:开会、收集情报、介绍新社员。我那小组内有学生、有教员、有市党部职员。起初我只能得到与我那组有关系的事情。“复兴社”严禁社员发生横的关系。这种规定起初对我的障碍很大,但很快地被我克服了。我得到党的允许,开始布置工作关系,我发动国民党员,尤其是国民党的公费生,加入复兴社,先后有袁聘之、崔连儒、杨宗周、张希内、顾大光、刘金铠、赵伯涟、张鹤民、杜方策、王永福等相继加入,关系既多,我的工作就不限于我那一组了。但这些人中,除张鹤民思想略进步,顾大光无所谓外,其余均甚落伍,没有接受进步思想的可能。他们散在各组中,我虽能很技巧地从他们口中知道些“复兴社”在各大中学的人数、他们所注意的分子、活动的情形等,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怀疑。P5-8

序言

“死里逃生”是指从死亡线上又获得生命机会的人,“大难不死”是指劫难之中生命的顽强。没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体验,也不希望一生中有这样的经历。但在本书中留下人生记录的韩子栋、郭德贤、傅伯雍、刘德彬、郑业瑞、任可风却是这样的人。在我同他们太多数人的交往中,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就是他们非常的“豁达”!从敌人的大屠杀中能够逃生,“别人都死了,你为什么能够活下来”?这是他们首先遇到的“审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也没有例外。在他们的一生中“生与死”总是与他们的生活、工作紧紧的关联。在极为复杂的人生中,无论是面对审查、无论是面对“运动”、无论是面对怎样的现实,他们始终保持一个态度:相比我们的战友,活下来看见了新中国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他们能够摆脱荣辱祸福的恩怨纠缠,对痛苦、对欢乐、对荣誉、对打击,甚至对疾病,从来都是处世不惊、精神不垮。在他们生命延续的每一分钟所做所为,随时都在与自己的战友做心灵的沟通,“我们活着是为了他们”!这是他们常说的话。

韩子栋,从第一次与他见面到最后一次,他都是在为自己的小战友宋振中“小萝卜头”的事情奔波。他坚持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宣讲“小萝卜头”的故事,在为各个学校建立“小萝卜头”班队而做工作……

郭德贤,数年来一直关心着那些死去战友的后人,为他们的工作、为他们的生活而努_力执着地找有关部门、找有关人员,落实政策、落实待遇,甚至经常拿出自己的收入去帮助他们……

傅伯雍,协助纪念馆收集史料,寻找相关的人员调查情况,不断的整理烈士的史料,为了能够让那些死去的人精神永存,为了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的事迹不被遗忘,他持之以恒地坚持写作、坚持传播烈士的事迹……

任可风,一位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硬汉子。他语言简朴、说话直率、为人耿直,是那种眼睛容不得一点沙子,是非、爱憎都表现在脸上的人。每次参加纪念活动,他都要紧紧的与我握手,那力度是他内心语言的表达……

郑业瑞,历史注定我无缘与他相见,他带着遗憾较早地离开了人世。在采访他妻子余淑芸的时候,她送给我两盆铁树。这铁树10多年来已经分成了好几盆,长得非常的茂盛,我一直记得她跟我说的:“铁树是一种个性突出,不怕严寒、酷暑,四季常青的植物……”

刘德彬,在我的印象中他少言寡语,为人忠厚。他一生都没有离开“坎坷”二字,但是他一生都有_个不可更改的信念:我是党员,我是一个幸存者,有什么想不通的、又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呢……

……还有许多的脱险志士。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觉得他们是最有生活艺术的人。理想在他们的心目中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为人类共同的理想而活着!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使他们从不沮丧,面对困难始终百折不挠。走自己认定的理想之路而义无反顾,随时学习、随时调整和纠正自己的短处,绝不.文过饰非。宽容大度,有博大的胸怀去为人处世,有洒脱的态度去对待人世百态,面对一切总是坦然处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向上总是保持生命的活力。

“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脱险志士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他们立身处世的法宝——豁达。

厉华

2010年11月2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