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梭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的弃儿,150年来,他的思想激励了寻求返璞归真的人。2006年,梭罗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梭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梭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亨利·戴维·梭罗的散文作品。

《梭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阅读》;《声音》;《孤独》;《访客》;《豆田》;《村子》;《湖》;《贝克农场》;《更高的法则》;《禽兽为邻》;《室内取暖》;《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冬天的禽兽》;《冬天的湖》等作品。

目录

经济篇

我的生活所在,我的生活追求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室内取暖

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

冬天的禽兽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试读章节

你们有些人很穷,觉得生活难以为继,有时候甚至连气都喘不过来,这些我们全都知道。我毫不怀疑,有些读者饭是吃了,却付不起饭钱;有些人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正在破损,或者已经破旧不堪,却没钱换新的,尽管如此,你们还忙里偷闲,来翻上几页,而这时间还是从债权人那儿偷来的。很显然,你们许多人过的是多么卑贱低微的生活啊!因为经验已经磨亮了我的视力。你们总是进退维谷,想做点生意来还债,却不知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沼泽,拉丁文称之为aes alienum,即别人的铜钱,因为有些钱币是用铜铸就的。你们就在别人的铜钱中生存、死亡、埋葬;你们总是答应还债,答应明天就还债,但是直到今天死了,债还没还清;你们曲意逢迎,想尽办法,为的就是逃避监狱的牢罚;你们撒谎、奉承、选举,将自己缩进一个彬彬有礼的硬壳里,或夸夸其谈,表现出一副稀薄如云雾般的慷慨,从而使你的邻居相信你,让你为他做鞋子,制帽子,裁衣服,或为他造马车,或为他代买食品。你们将钱藏在旧箱子里,或抹上灰泥的袜子里,或更保险一点,将钱藏在库房的砖头缝里,无论多少,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你们想攒点钱,以防生病,没想到反而使自己病倒了。

有时我感到奇怪,我几乎可以说,我们竟会如此轻率,干起那罪恶昭彰、从国外引进黑奴的勾当来。有很多精明而邪恶的奴隶主,奴役着南方和北方的奴隶。一个南方监工已经够坏的了,而北方的监工更坏,然而,最坏的还是你成为你自己的奴隶监工。居然侈谈什么人的神圣!瞧一瞧马路上的车夫,白天黑夜地向市场奔去,难道他的身上有什么神圣在激励着他?他的最高职责就是给马喂草饮水!与他的运货利益相比,他的命运算得了什么?难道他还不是给乡村老爷驾车奔忙?他有何神圣,又如何不朽?瞧他那副畏畏缩缩,卑躬屈膝的样子,成天都不清楚自己在担心些什么,哪里还有什么不朽和神圣可言,只不过是自己认定了的奴隶和囚犯而已,一个由其所作所为所赢得的名声。与我们的个人见解相比,公众的见解只不过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暴君。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即使是在西印度群岛的各个省份谈论心灵和想象的自我解放,又有哪儿来的威尔博福斯来加以实现呢?再想一想这个大陆上的妇女们吧,她们编织着梳妆用的坐垫,为末日做好准备,对其命运丝毫不放在心上,仿佛蹉跎时日于永恒丝毫无损。

大多数人过着安静而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习以为常的绝望。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向绝望的乡村,而且还不得不以水貂和麝鼠般的勇气来安慰自己。就是在所谓的人类游戏与娱乐背后,也隐藏着一种陈陈相习,不知不觉的绝望。在这种游戏与娱乐里并无游戏可言,因为只有工作结束后才会有游戏。然而,不做绝望之事,这才是智慧的特征。

什么是人生的宗旨,何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生存手段,当我们用教义问答式的语言进行思考时,仿佛人类有意识地选择了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不喜欢别的。然而,他们也真诚地认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但是清醒和健康的人记得,太阳升起,万物明亮。现在纠正我们的偏见还不算太晚。假如没有证据,任何一种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都不得相信,无论其有多么古老。今天人人附和或默认的真理,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谬误,成为转瞬即逝的云烟,而有人还以为这是祥云,会给大地洒来甘霖。老人说你不能做的事,你去试了,发现你能做。老人有老的一套,新人有新的花样。老人或许不知道如何添加燃料,让火保持不灭,而新的一代却放一点干柴在火车小小的锅炉底下,绕着地球飞转,迅疾如鸟,正如谚语所说:“气死老头子。”年资未必就能胜任年轻人的老师,实际上也难以胜任。不错,他们收获不少,但失去的更多。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们又懂得了多少生活的绝对价值,人们都可表示怀疑。说实在的,老人没什么重要的忠告可以给予年轻人,他们应当明白,从私下里说,他们的经历支离破碎,他们的生活凄凄惨惨,充满了失败。也许他们还存着某种同自己的经历不相符合的信念,可是他们已不再年轻了。我在这个星球上已活了约30年,但还没有听到长辈们一句有价值的言论,或真诚的忠告。他们什么也没告诉我,或许也告诉不了什么中肯的事。这就是生活,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我还没体验过的实验。老人是体验过了,但对我却丝毫无益。如果我有什么自认为有价值的经验,我一定会想,这个经验,连我的前辈导师们都没有提起过呢。

有个农夫对我说:“你不能光以蔬菜为生,因为蔬菜提供不了骨骼所需要的养料。”因此,他每天都要虔诚地奉献一部分时间,给自己的骨骼系统提供养料。他一边说,一边跟在牛的后面,而这些骨骼靠蔬菜养育的牛,不顾一切障碍,拖着他及其耕犁,向前奔走。在某些环境里,比如对于无依无靠的人和病魔缠身的人来说,有些东西确是人生必需品,换了一个环境,同样的东西则仅仅成了奢侈品,再换一个环境,或许闻所未闻。

在某些人眼里,人生的全部境界,无论是高高的峰巅,还是低低的峡谷,都已给先辈们走过,而且所有的一切都已得到了他们的眷顾。伊芙琳说过:“智慧的所罗门曾颁布法令,规定树与树之间应间隔的距离;罗马地方官也曾规定,你可以去几次邻居的院子,捡拾落在地上的橡树果,而不算非法侵入,并规定有多少果子应归邻居所有。”希波克拉底②甚至传下了指甲修剪说明书,指导人们如何剪指甲,也就是说,人们的指甲应修剪得不长不短,与指头并齐。说什么枯燥与无聊已把生活的丰富和欢乐消耗殆尽,实际上,这种枯燥与无聊跟亚当一样古老。但是,人的力量却从来就没有得到衡量,我们也不应根据任何先例来判断他的能力,已尝试过的事实在太少了。无论你失败了多少次,“别苦恼,我的孩子,谁会吩咐你去做你没完成的事呢?”P4-6

序言

亨利·戴维·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梭罗的生活时代正好是商业和技术统治美国人生活的时代。梭罗的一生几乎全都生活在康科德,一个距波士顿以西约20英里的小镇,当时,这个地区跟美国其他地区一样,开始从农业转向工业,这点使梭罗感到十分不安。梭罗年幼的时候,铁路还没有建造,康科德是一个十分迷人而又宁静的地方,梭罗的父母经常带孩子们到康科德一带的森林里野炊,幼小的梭罗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瓦尔登湖。梭罗在康科德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康科德学院就读,后来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但是菲茨堡铁路的开通将康科德同别的地方连接了起来,这样一来,农民不仅可以务农,而且可以来来往往从事生意,甚至可以开采森林,运到波士顿去卖,赚取额外的生活补贴。梭罗一家也曾从事这方面的生意,合作开办了一个铅笔制造厂。梭罗很早就体会到,所谓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剥削廉价的劳动。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雇佣黑奴在南方采摘棉花。梭罗的家有时成了黑奴的地下庇护所,梭罗本人至少就曾帮过一个黑奴逃往加拿大去争取自由。他曾亲眼目睹过,或读到过有关爱尔兰人和中国劳工建造铁路、饱受剥削的情况,对此,他感到极为愤慨。尤其令他感到愤懑的是,通过向西部扩张,不断扩展商业空间,这种工业化摧毁了自然资源及其本土文化。

1841年,梭罗应邀到他的邻居,朋友兼师长爱默生(Ralph WaldoEmerson)家帮忙。当时爱默生已经是一个有名的美国哲学家和文人。通过与爱默生的接触,梭罗有心成为一名作家,雨爱默生也帮他在超验主义的杂志《日晷》上发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在此期间,爱默生也曾安排他去跟纽约的出版商进行接触,但是梭罗很快发现城市的环境难以容忍,于是重又回到康科德。

1845午,梭罗得到爱默生的许可,在瓦尔登湖滨拥有了一小块地,建造了一间小屋,并于7月4日搬了进去。他搬到湖滨的主要目的是想写《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一文,以纪念感情弥笃、业已去世的兄长约翰,并进行经济试验,看看是否能工作一天,休息六天,改变美国人一周工作六天的习惯。1846年2月4目,梭罗到康科德镇的演讲厅向他的同胞们作了一个报告,主题是“托马斯·卡莱尔及其作品”。演讲结束后,听众们提出,他们更想听一听他在湖边的生活经历,于是他准备了一个讲座,题目就是“我的经历”,于1847年2月10日在康科德演讲厅作了这个演讲,结果大受欢迎,于是他开始着手,将这个讲稿整理成一本书,这就是《瓦尔登湖》。

在梭罗的作品中,有一个思想贯穿始终,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方式之间的关系。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在拼命地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但却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如果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那么留给生活本身的又是什么呢?一个好的生活需要多少生活方式?当然,人们对生活的观点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许多人并没有真的生活,很明显,大多数人只是在花费时间与思想来获得衣、食、住所,而不是精神上的慰藉。

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时间呢?懒散与闲暇的区别又在哪儿呢?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健全的思想,又如何保证正确地认识现实呢?这些都是与生活的目的与手段有关的问题。在梭罗看来,闲暇不同于懒散,闲暇是自由的一种表现,人们要想正确地认识现实,就必须对自然进行详细观察。梭罗来到森林,为的就是探索自然,探索自然也就是为了探索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这是梭罗的作品中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梭罗自小就表现出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非常喜欢希腊和罗马诗歌,东方的哲学和植物学。他热爱自然,不断探索森林和湖滨,观察植物和动物。他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就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完全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因此,在《瓦尔登湖》中,他再三强调了这一点:所谓真正的美国,就是你能‘够在这个国家,无羁无绊地追求自己的生活。他关注的要点就是美国人心灵的空虚与精神的匮乏。他认为,只有从自由着手,才能写出最好的作品。他认为自己的最大财富就是自由,物质需求则退居其次。1845年7月4日,他离开康科德镇,来到附近的瓦尔登湖,这一天刚好是美国独立日,于是有人认为,梭罗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就是想向世人发表他的个人独立宣言,独立于社会。也有人认为,是为了纪念他去世的哥哥约翰。不管如何,他迈出了这意味深长的一步。住在湖边,他可以无羁无绊,自由地观看日出,日落,到了晚上,他也可以孤身一人,鸣笛赏月。他还可以描述鸟儿的歌声,追求一种完美的形象。

梭罗熟谙古代经典,深受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影响,而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思潮又给他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梭罗一开始就说,他到瓦尔登湖既不是为了生活得便宜,也不是为了生活得奢侈,而是从事自己的私事,这种私事就是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自我,争取自由,享有个性。这在《瓦尔登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作者质朴、真诚的描述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4月29日,我在九亩角桥附近的河岸钓鱼,当时,我正站在摇曳的小草和麝鼠埋伏的柳树根上,就听到一声奇特的咯咯声,有点像孩子们手指敲木棒的声音,于是我抬头望去,看到了一只小巧,优美的鹰,犹如夜鹰,一会儿像水波,扶摇直上,一会儿又飞身而下,俯冲一两杆远,向人展示自己的羽翼,阳光下,羽翼闪闪发光,犹如一根缎带,又像贝壳里的珍珠。这一景象使我想起了猎鹰,这一项运动不知道塑造了多少高贵,引发出多少诗歌。我觉得这只鹰可以称作灰背隼,不过我对它的名字并不在乎。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飘逸的一次飞翔。它不像蝴蝶那样翩翩起舞,也不像老鹰那样搏击长空,而是在田野上空,骄傲地翱翔,纵横嬉戏,它一会儿振翅高飞,发出古怪的叫声,一会儿又翻身而下,做出潇洒而优美的姿态,它就像是一只风筝,上下不停地翻腾,然后,又从高空翻腾中恢复过来,仿佛它的脚从未落地。它在宇宙中似乎没有什么伴侣,——独来独往,嬉戏游玩——但是它不需要伴侣,只需要清晨和天空,供其玩耍。它不孤独,相反,倒使整个大地为之感到孤独。”在这里,自然与自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然使人摆脱束缚,摈弃一切欲望。这是一种自然之美,荒野之美。

《瓦尔登湖》体现的是作者对非人类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的持久探索。梭罗再三强调非人类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土拨鼠、树木或湖泊都有其内在价值。他反对大规模的砍伐森林。这一点对强调经济发展的中国而言应该有很强烈的警示作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林木伐尽,水泽淹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而作家徐刚也曾于多年前发出呼吁,“伐木者,醒来!”但是呼吁的结果却是中国西北沙漠化的出现,非典的流行,这种以人为本,忽视自然规律的做法给中国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通过艺术的形式,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获得人类的新生。这是一种成熟的恬静,是人类自我的一个微观和宏观旅程。正如梭罗自己所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或星星,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世界。”《瓦尔登湖》是作者对业已丢失的现实世界的追寻,也是对清纯的追寻。清纯意味着回归春天的生活,回归青春和充满活力的感觉。通过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然四季的更迭结合在一起,作者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也使整个人类从中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希望所在。

诗人贺尔德林说过:“在这漫漫长夜,诗人何为?但你告诉我,诗人是酒神的祭司,他要走遍大地。”梭罗就是这走遍大地的祭司。

本译1998年曾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译者略做修改,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将其收入“人文经典读本”之中。此次由于时间仓促,译者只能在原译的基础上再略做修改,仍交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王光林

2007年3月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