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森·斯威特·马登编著的《掌握法则做职场赢家(精)》以生动并带有寓言和现实意义的一则则小故事来观照出每一位当下正在奋斗和准备奋斗的“我们一代”。本书现已被一些公司企业指定发给员工阅读,被学校指定为兴趣必备参考。本书翻译到位,表达准确,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本书是一本实用,休闲,既适合碎阅读又适合整阅读的励志寓言书。也是一本既适合企业总裁、商界精英、金白蓝各行业的飞行必备书,又适合学生、父母、教师的情商增长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掌握法则做职场赢家(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奥里森·斯威特·马登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奥里森·斯威特·马登编著的《掌握法则做职场赢家(精)》以生动并带有寓言和现实意义的一则则小故事来观照出每一位当下正在奋斗和准备奋斗的“我们一代”。本书现已被一些公司企业指定发给员工阅读,被学校指定为兴趣必备参考。本书翻译到位,表达准确,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本书是一本实用,休闲,既适合碎阅读又适合整阅读的励志寓言书。也是一本既适合企业总裁、商界精英、金白蓝各行业的飞行必备书,又适合学生、父母、教师的情商增长书。 内容推荐 《掌握法则做职场赢家(精)》是奥里森·斯威特·马登系列图书中的一种.也是唯一一部针对年轻人创业方面的著述。融汇了作者渊博的知识与见解。其富于激励人心与实用的知识,以42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组成。闪烁着马登励志丛书一贯的智慧光芒。作者深入浅出地结合具体案例及自己生活、工作的经历,为奋斗在各个行业、怀揣梦想奋勇向前的年轻人提供了创业宝典。(本书为哈佛大学图书馆百年最受欢迎图书之一,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30年。)本书语言流畅,富有哲理.给人启迪,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 目录 前言 第1讲 乡村男孩的机会 第2讲 为成功积累资本 第3讲 丰富自己的内涵 第4讲 选择职业 第5讲 被父母求职指导毁灭的未来 第6讲 提防人错行 第7讲 找份工作 第8讲 坚持目标 第9讲 先干点别的 第10讲 改变,更待何时 第ll讲 仪表风度 第12讲 礼仪也是资本 第13讲 神经敏感与事业成功 第14讲 恼人的怪癖 第15讲 无能之辈 第16讲 决策力 第17讲 商业训练的意义 第18讲 “走一步,看一步” 第19讲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20讲 懦夫 第21讲 自信 第22讲 天生的征服者 第23讲 直奔主题 第24讲 惜时如金 第25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26讲 善待自己 第27讲 透支身体 第28讲 “吃光花光” 第29讲 金钱与欲望 第30讲 推销有术 第31讲 有条不紊 第32讲 我能自己创业吗 第33讲 负债经营 第34讲 交际技巧 第35讲 获取信任 第36讲 信用的基础 第37讲 招贤纳士 第38讲 老板,你能做什么 第39讲 广告的艺术 第40讲 与时俱进 第41讲 友谊与成功 第42讲 自我的胜利 试读章节 第1讲乡村男孩的机会 “那间灰色的小茅屋好像是美国所有伟人的出生地。”一位访美的英国作家说。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举出成百上千个例子来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性。林肯、格兰特、加菲尔德、格利礼、惠蒂埃、克莱门斯、沃纳梅克、洛克菲勒、塞勒斯、w.菲尔德、比彻、爱迪生和威斯·丁豪斯都在农场和乡村小镇塑造了强健的体格、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这一切使他们成为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的王者。 据说,有一次韦伯斯特在西部访问时,大平原地区的一个当地人因自己家乡拥有广袤的麦田、辽阔的玉米地和巨大的牧场而自吹自擂。他问韦伯斯特:“你们在到处是丛山乱石的新英格兰农场上种什么?”“人。”这位伟大的律师回答道。 有17位美国总统来自小镇或农场。罗斯福尽管出生于城市,却用自己的艰苦奋斗证明了亲近自然的好处。 “真奇怪,为什么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很少出名?”查尔斯·温盖特说,“在所有公认的100位重要的纽约市民中,90%以上在乡村长大。大多数重要的牧师、编辑、医生、艺术家和商人来自其他州或别的地方。难道是缺乏精神和肉体上的活力导致纽约人被这些竞争者超越了?到处都是外省人的伦敦、巴黎、柏林和其他欧洲城市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些外省人凭借充沛的精力和超群的能力,取代了城市里长大的人的地位。” 有位作家在整理40位成功人士的回信时发现,其中22人出生于农场,10人出生于小乡村,只有8人出生于城市。22人的童年基本在农村的环境中度过,3个人在孩提时代从农场搬到了乡村,只有1个人后来去了城市。但是在平均年龄为16岁时,所有这些成功人士都在城市里打拼,努力“赚大钱”。 大自然为我们绘制了一张无法靠人工完成的人生蓝图。要不是诚实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郊区和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人城市,我们的大城市将在人造环境中走向衰落。人类种植的农作物的产量永远不会超过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食物量。人和人类的食物都离不开阳光照耀的田野和微风吹拂的群山。 肌肉运动时吸人的新鲜空气增加了乡村男孩的耐力和肺活量,城市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耕地、挖掘和割草使他的肌肉更有力量。农场是个巨大的健身房,是一所超级手工培训学校。杂活不仅能使他得到锻炼,还使他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和才智。他必须自己制作那些买不起或不容易买到的工具或玩具,操作、调试和修理很多机器设备。他的才智和创造力不断地得到锻炼。他对机械原理和工具了如指掌,也总有灵丹妙药应对危机。因此,无论什么工作,他都能应对自如。 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巧的双手,乡村生活还带给男孩数不清的好处。他更亲近自然,不断地接触近在咫尺的巨大的创造过程。这个创造过程带来了一切自然而真实的东西。他触摸到了城市男孩无法接触的真理。他置身于永恒的现实主义学校中,只要他认真地去体会,变幻莫测的云彩、一望无际的大地和四季的变迁都能教给他生活的秘密,加深他对生活的理解。巍峨的群山和深邃的峡谷让他领略到什么是雄伟。高耸入云的山峰让他感受到什么是庄严。蜿蜒的江河让他体会到什么是平和与宁静。一切植物和动物皆可获得赖以生存的营养,这使他意识到大自然的恩惠。母性的光辉和对动物的照料使他学会去爱。 他生活在伟大化学家的实验室中。在那里,可以看到土壤创造奇迹的过程,以及黑土地里如何生长出色彩最绚烂、气味最芬芳的花草,供人和动物享用的食物以及用途广泛的树木。 花蕾的绽放,水果里汁液形成的奇妙过程,植物和树木纤维的生长,蜜蜂、鸟和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神奇的本能,每种材料的使用和操作——这一切都会在长时间里不断地培养乡村男孩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是他的毅力、博学和处乱不惊的重要源泉。 农场中的男孩会很自然地想在城市里寻找发展机会。他会与看起来束缚他的封闭狭小的环境抗争,他的勃勃雄心会绘制一幅在城市里取得巨大成功的蓝图。他会梦想巨大的商店、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不计其数的自我发展的良机、优秀的日校和夜校、青年基督教协会(类似于夜大)和其他能满足求知者愿望的机构。换句话说,对于乡村男孩来说,大城市是机会的海洋,他会觉得自己正在岩石、森林和坚硬的土地上荒废时光。 但是他应该认识到,那些被他视作成功路上绊脚石的花岗岩、群山和小溪,正时刻将力量注入他的体内,将钢铁般的意志注入他的血液,将毅力注入他的静脉之中。 这一切会大大增加他未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他应当意识到自己的大脑和肌肉正在积蓄力量。这些力量将在未来决定国家的命运,将成为国家这艘巨轮的脊梁。他应当意识到,这个国家所积蓄的力量会重新在成功的银行家、律师、商人、铁路工作者和政治家身上得以体现。降临到他身上的最大恩惠是他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他永远都不应该对此视而不见,而应铭刻在心。 留在乡村或乡村小镇的男孩并不一定会被剥夺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多大公司都是由小镇上的穷人创立的。 在放弃乡村的广阔天地投身城市中令人压抑的斗争之前,乡村男孩应认真思考自己的机会、能力和爱好。 如果乡村男孩能作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梦想着得到城市里的众多机会、更好的图书馆和学校,他就会像林肯一样努力使自己免受贫瘠和封闭的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他来说,每本书都是珍贵的奢侈品,为他封闭的生活开启了一扇更为宽阔的大门。如果他决意走入外面的世界,那些看起来会阻碍他的东西就会变成通往高处的台阶。 在回答关于城市与乡村的机会问题时,已故纽约主教波特说:美国人生活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年轻人从乡村流向城市。那些对乡村的闭塞感到不满的年轻人,很容易受到随处可见的报纸和廉价的杂志上介绍的五彩斑斓的城市生活的吸引。他们把目光转向城市。一有机会,这些年轻人就会涌入城市。 只有那些拥有非凡才能或善于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的人,才能成为杰出人物。大多数人只能满足于平凡的生活。纽约和芝加哥这样的城市所提供的平凡的岗位数远低于需求量。对大城市里人满为患这一可悲的事实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公寓早挤满了找工作的人。P1-5 序言 奥里森·斯威特·马登(1850 1924),美国作家,倡导新思想运动。主修医科,同时也是一名富有成效的酒店业主。 他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桑顿一戈尔(ThorntonGore),介于路易斯和玛莎一马登之间的一个小镇。他3岁时,年仅22岁的母亲便撒手人寰。于是照顾奥里森和两个姐姐的重担就落到了父亲——一个靠打猎和做门卫工作的农民肩上。他7岁时,父亲伐木致伤,不久也离他而去。他的监护人几经更易,他终日食不果腹,艰难度日。受苏格兰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早期作品的影响,他决意改善自我,改变生存环境。1871年,他毕业于波士顿大学。1881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攻克了法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就读于波士顿祷告学校和安多华神学院。 大学期间,他靠在酒店打工自食其力。之后,他拥有几家自己的酒店和一处度假村产业。经济危机使他的职业生涯告一段落。1893年,当举办世界哥伦布博览会,大批游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时候,他再一次在芝加哥跻身酒店业并担任酒店经理一职。这期间,他在塞缪尔·斯迈尔斯思想的感召之下,立志奋笔疾书,旨在启迪思想,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 除此之外,他的思想还受到19世纪90年代新思想运动先驱者小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Jr.)和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影响。 1894年,他撰写的第一本书《奋勇向前》(Pushing to theFront)问世了。他着重论述了成功、意志力的培养和积极思考的话题。1897年,他创办了《成功》杂志(Success Magazine),与此同时,该杂志作为奥里森·斯威特·马登“新思想哲学”的宣言,教授人们积极思维、生活技能和服从管理。在20世纪的头20年中,他也是新思想杂志《鹦鹉螺》的固定撰稿人。 《成功》杂志时至今日仍能发人深省,并被评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杂志之一。 他曾采访过当代最负盛名和最有权威的成功人士,而且《成功》杂志在美国社会开创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成就,被视为现代个人发展运动的诞生。据报道,此行业仅在美国每年耗资就达110亿美元。 20世纪初,据不完全统计,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知晓这本杂志。 何等伟大的标题,何等伟大的杂志!现在《成功》杂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凸显现在和过去有识之士的成功事迹为特色。 马登曾是《成功》杂志的第一撰稿人,那些一度深受其启迪的人后来相继成为该杂志的编辑,包括著名的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W.克莱门·斯通(W.Clement Stone)、斯科特.德加摩(Scott DeGarmo)和理查德·坡(Richard Poe)等。像许多新思想拥护者那样,马登相信思想可以影响人的生活和人的生活环境。他说:“我们创造了我们赖以居住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环境。”然而,尽管他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但是,他总强调个人发展:“你刻意追求的绝好机遇,不取决于环境,关键在于自己,不在于运气或机会好坏,或不在于别人的帮助,完全在于自己。”马登一生撰写了大量鼓舞人心的著作,其中代表作《人人都能行》、《奋勇向前》、《生而为赢》、《快乐的人生》、《命运的建造师》、《高贵的品性》、《魅力法则》、《我最想要的择业说明书》、《成功依然有秘密》等在欧美一上市,即受到大众的认可,几乎每本都是畅销书,并被很多公立学校指定为教科书或参考书,不少公司企业也是将这些作品发给员工阅读,在商人、政府官员、军人、教育人士、文化人士和神职人员中也深受欢迎。很多著作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现在都已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经典人文作品。 1924年,马登与世长辞,享年74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