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培训手册(附光盘)/明心书坊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严文华//李骥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汶川地震改变了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很多方面,从他们的工作内容到工作方式。这本书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些改变。

本书不仅从理论上阐述快了游戏对于地震灾后儿童和青少年的适合性、游戏带领者的基本技能,而且有涉及团队热身、建立信任、情绪表达和团队深化的70个丰富多彩的游戏,并且通过放松训练CD和培训活动实录,让人们了解这蝗心理游戏在方法和技术上怎样实现。作者把自己的实践感受写出来,不避讳失败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些对将来活动的带领者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对特殊时期(地震灾后)、特殊群体(灾区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关注。本书以如何带领地震灾后的孩子们开展团体心理游戏活动为丰题,把心理学专业定位在最需要的一个群体身上,这是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之后把大爱化为行动的具体体现,是心理学工作者承担起社会使命的一种勇气,是心理学工作者对社会迫切需求的专业回应。在作者记录的培训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在地震灾后的焦虑和解决之道,这是心理学工作者在现场工作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反映了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之后的思索与实践。

目录

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使命◎桑标

自序:像孩子一样地游戏◎李骥

前言:关于本书◎严文华

第一部分 团体心理游戏的相关理论及游戏带领

 一、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的相关理论

1.通过游戏来学习:体验式学习

2.行走在游戏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孩子

3.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学习如何面对地震灾后的生活

4.游戏的分类

5.本书想要通过游戏达到的目标

 二、游戏带领者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1.带领者的基本素质

2.游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3.游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4.游戏的反馈与结束

5.孩子们的团体心理游戏

第二部分 地震灾后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

 一、团队破冰和热身

1.我们是一家人

2.猜猜这足谁?

3.圈里圈外

4.牛头马嘴

5.你我的歌

6.大风吹/小风吹

7.火树与松鼠

8.寻人游戏

9.最有创意的怪兽

10.摩肩敲背

11.进化论

12.你像哪种动物?

13.有球必应

14.强棒出击

15.三秒钟离开地球

16.心脏病

17.神奇的气球

18.托起幸福

 二、建立团队信任

19.兔子舞

20.携手同行

21.变形虫赛跑

22.会“飞”的瓶子

23.一根手指过山洞

24.互背

25.魔术圆圈

26.同心协力

27.穿鞋子

28.暗夜寻宝

29.博物馆之夜

30.驿站传书

31.盘根错节

32.谢谢你,我能站起来

33.手脚并用

34.气球塔

35.猜拳歌

36.左手抓,右手逃

37.寻找宝贝

38.同舟共济

39.24点

40.人体金字塔

41.得分100

 三、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情绪

42.画雨中人

43.画树

44.画自画像

45.画屋一树一人

46.画家庭动态图

47.画出你最近一个月的情绪

48.画出你最近三个月的情绪变化图

49.情绪纸条

50.太空情绪之旅

51.情绪能量纸

52.声音情绪

53.删除情绪事件

54.节奏说情绪

55.情绪的演员

56.享受当动物的快乐

57.情流感菌

58.忍无可忍

59.害怕并不可怕

 四、团队深化、分享和结束

60. 冲突讨论

61.抢救原子炉

62.蒙目拼图

63.交通堵塞

64.复活节的兔子

65.喊数抱团

66.硫酸河

67.我的未来不是梦:建造我们的学校

68.建造我们的家

69.团队温度计

70.我们是一家人:团队结束

第三部分 情绪调控与放松训练

 一、大叶和小叶的故事◎严文华

 二、小溪、巨石和大海◎严文华

 三、小溪、小鱼和大海◎李骥

 四、录制放松CD的缘起和经过◎严文华

第四部分 地震灾后团体心理游戏培训实录

 一、在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A学校和B学校培训实录◎严文华

1.活动目标

2.培训时间

3.参加者背景

4.活动计划和材料准备

5.活动实施

6.带领者手记——上海老师在四川遭遇文化休克

 二、根据参与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C小学和D中学培训实录◎严文华

1.活动目标

2.培训时间

3.参加者背景

4.活动计划和材料准备

5.活动实施

6.带领者手记——从281人到30人

 三、深入了解学校,体验学校生活——E学校和F学校培训实录◎严文华

1.活动目标

2.培训时间

3.参加者背景

4.活动设计和材料准备

5.活动实施

6.带领者手记——给孩子们一粒种子

7.带领者手记——中途跑出教室的老师◎黄慧莹

 四、在团体游戏中找到改进点——以G学校为实例◎严文华

1.活动月标

2.培训时间

3.参加者背景

4.活动设计

5.活动实施

6.带领者手记一问题的转换、动力结构及信任

 五、如何处理游戏中跳出的故事——H小学和I小学培训实录◎严文华

1.活动目标

2.培训时间

3.活动设计

4.活动实施

5.带领者手记——由小插曲引发的挫败感

 六、爱心呵护阳光行动 第一阶段团体心理游戏◎李骥

1.人的准备

2.事的准备

3.时的准备

4.地的准备

5.物的准备

6.活动评定

7.带领者手记——拥有—颗谦卑的心

 七、爱心呵护阳光行动 第二阶段团体心理游戏◎李骥

1.人的准备

2.事的准备

3.时的准备

4.地的准备

5.物的准备

6.活动评定

7.带领者手记——天空很大◎严文华

后记一 即使不再被感动,依然要付出爱◎严文华

后记二 谢谢你,我能站起来◎李骥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二、游戏带领者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1.带领者的基本素质

一次成功的团体心理游戏活动,首要的关键就是人的因素,没有带领者与参与者的共同行动,就无法完成团体心理游戏活动。由于本书为如何带领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选择设计的游戏适用于这一阶段的团体,所以将着重讨论这类活动中带领者的特质。

为便于读者与实际操作上的结合,本书在介绍带领团体心理游戏的原则时,会结合实例说明具体的方法。但须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带领者面对不同的参与者组成的团队都有其独特性,在直接使用书中介绍的带领方法时,必须特别考虑人的因素,审慎选择适宜的技术,关注团体现场的状况与反应,避免因为带领者为了模仿学习书中的操作实例导致参与者的不良反应。

带领者的人格特质在团体心理游戏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并不意味着带领者需要有多高的学历或多强的专业,而是需要一定的人格特征与修养。各类针对团体咨询或体验式学习的研究中都提出带领者人格特质的重要性,而不同的研究也在成功的带领者特征上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针对即将要带领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的带领者而言,热情、开放、亲和、真诚、坦率、友善等特质是特别需要的。由于类似老师的指导者身份在以儿童和初中学生为主的团体中存在一定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参与者更可能选择服从或是反抗,而不是积极投入活动,这会影响团体心理游戏的效果。所以,热情开放的态度、亲和真诚的语言、坦率友善的回应,让带领者与参与者共同形成互相信任的团队是带领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特别需要注意的准备工作。

(1)热情开放的态度

自信的微笑是拥有热情开放态度的第一步。一方面.自信的微笑来自于带领者活动前的充分准备,以及对于带领技术的灵活掌握;另一方面,自信的微笑也传递了接纳的态度以及鼓励的精神,让参与者做好信任与接纳的准备。注意音调语速的控制,能让参与者更容易感受到带领者热情开放的态度。基本原则为:带领者能用自身的嗓音让所有团体成员清楚听见说话内容,以不使用话筒或扩音设备为佳。一方面,这让带领者调动自身的能量完成沟通,自然容易让团体成员感觉他(她)较为热情;另一方面,适度限制的音量也能让团队向中心聚拢,达到凝聚团体成员的效果。

以下为台湾拓展训练带领者经常采用的方式,能在愉悦的气氛下自然地提高团队的注意力:带领者说:“我现在这样说话有人听不见么?听不见的请举手”“我手上有一个××东西,有人看不见么?看不见的请举手!”通常或多或少都有人举手,而这意味着他们也都看得到、听得到带领者的说明,这时候带领者就可以这样说:“很好,那么现在请听不见的人用力听,看不见的人用力看,好么?”团队成员就在一片笑声中提高了对于带领者的兴趣,达到了凝聚的效果。

(2)亲和真诚的语言

让带领者加入参与者,是亲和真诚的第一步,操作方法就是放下自我,在沟通中尽量不要用到“你”、“我”、“他”等代称,尤其避免让参与者称呼带领者“老师”,而多用“我们”并直呼名字或者呢称。建议带领者在团队建立初期可以让参与者用一个动物、食物、植物等当作昵称来介绍自己,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有人都必须用这个昵称彼此称呼,这样可以让参与者与带领者站在对等沟通的立场上,而令带领者更容易融人参与者,形成具有良好氛围的团队。其次,带领者不要错过任何一次鼓励参与者的机会,让参与者明白在这个团体中所有行为都是被接纳的,带领者必须从心里认同团体心理游戏是一个疗愈的过程,成员出现的各种反应都是很自然的,恰好是这些各式各样的反应让参与者体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让带领者与观察者发现需要跟进处理的个体,所以充分的鼓励也是带领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P11-13

序言

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使命

汶川地震改变了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很多方面,从他们的工作内容到工作方式。这本书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些改变。

2008年7月,作为领队,我带领由9位教师、8位研究生组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服务队,冒着酷暑奔赴四川德阳,为当地中小学教师开展为期9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灾区民众的心理重建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在德阳,每个培训点的情况差别很大:培训点的受灾严重程度不一,教师对地震的体验有所差异;有的培训点在偏僻的农村地区;有的点由于房屋都已倒塌或成了危房,培训只能在室外进行。心理服务队的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根据当地的条件、当地教师的状况,灵活地展开培训工作。那些天,队员们白天要到不同的培训点为教师们授课,晚上则召开全队总结会,交流当天的培训情况,分享各个培训点的成功经验,反思不足,讨论改进方案,然后每个团队再做第_一天工作的准备。在炎炎夏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胜,但没有一个人叫苦。作为服务队的主要成员之,严文华老师在培训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而她的鲜明特点,是把对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带领者的培训融入其中。在本书的第四部分,她记录了这次活动。这些实践无疑对今后地震灾区教师、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纵观本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作者对社会现实心理需求的敏锐。这本书是对特殊时期(地震灾后)、特殊群体(灾区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关注。本书以如何带领地震灾后的孩子们开展团体心理游戏活动为丰题,把心理学专业定位在最需要的一个群体身上,这是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之后把大爱化为行动的具体体现,是心理学工作者承担起社会使命的一种勇气,是心理学工作者对社会迫切需求的专业回应。在作者记录的培训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在地震灾后的焦虑和解决之道,这是心理学工作者在现场工作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反映了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之后的思索与实践。

二是理论与实践、技术相结合。本书不仅从理论上阐述快了游戏对于地震灾后儿童和青少年的适合性、游戏带领者的基本技能,而且有涉及团队热身、建立信任、情绪表达和团队深化的70个丰富多彩的游戏,并且通过放松训练CD和培训活动实录,让人们了解这些心理游戏在方法和技术上怎样实现。作者把自己的实践感受写出来,不避讳失败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些对将来活动的带领者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三是文笔生动、清新,那些培训实录也生动鲜明,让人们有现场感。在本书第三部分的放松训练中,作者还非常巧妙地用讲故事的形式,既进行放松训练,同时又带有教育色彩或整合作用。作者以一贯的严肃认真风格,测试了本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游戏,这也使得书中的游戏指导语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衷心祝愿本书能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桑标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8年9月于丽娃河畔

后记

谢谢你我能站起来

终于在进行最后校对清稿的工作,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团体心理游戏培训手册》一书的撰写,对我而言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像严老师在序言中提到,512四川地震把许多人的生活划分成灾前与灾后,自己投身心理咨询学习与准备了一段时间,在五月十二日之后清楚了目的与方向,助人于自助的过程未必只有一对一的咨询陪伴,透过团体心理游戏能让更多的人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我曾经特别厌烦自己的艺人身份,总觉得娱乐表演对于类似心理咨询之类的专业工作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与咨询师的身份格格不入,而这样的冲突与困扰却在团体心理游戏的带领过程中被化解消弭,舞台经验对于团体心理游戏的带领者而言是难能可贵的经验,让我在氛围调动上总能得心应手。地震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参与了数十场的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其中大部分是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课程,在过程中实践修正了本书的理论架构及操作流程,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前辈先进的指点,一方面让我能有机会将其它领域的经验与心理咨询的理论作整合的发挥,一方面也得到老师们专业的指正及经验的传授,最终让这本书在今年夏天顺利交稿。

感谢共好团队的廖炳煌老师及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叶斌主任,5月底在上海举办了“爱心动力圈”的体验式学习引导员培训,这部分是形成本书带领者素质和技能的重要理论架构。来自台湾的廖炳煌老师是我的同乡,在台湾乃至与大陆地区都是体验式学习的领军人物,许多台湾关于体验式学习的研究生论文都会借鉴廖炳煌老师的体验学习圈的研究架构;叶斌老师在大陆地区推动心理咨询及体验式学习培训也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在书稿撰写的过程中,叶斌老师在活动设计及放松录音上给与许多宝贵意见。如果读者在体验式学习的领域中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习与材料,可以在网络上搜寻这两位老师的文章著作,或者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网站http://xlzx.ecnu.edu.cn/。

上海大学的赵小青老师在文章内容的展开上给了很棒的想法,也是特别让人感动的。认识赵小青老师是在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团体咨询课程中,一个培训班总共有将近一百名学生,我真的不敢确定赵老师是否能记得我这个学生,没想到在今年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针对灾区校长举办的培训课程中再次遇到赵老师,而赵老师还主动地招呼了我,让人喜出望外。当我试着请赵老师针对团体心理游戏一书给与专业意见的时候,赵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在几天之后给与了反馈,字字珠玑,看得出是仔细阅读了书稿。对于能得到一位团体咨询专业老师的点评,是我在撰写团体心理游戏的过程中又一个收获。

最后,我跟严老师所在的心理咨询师成长团体“华心团队”的所有成员,担纲了每一次我跟严老师的游戏测试白老鼠,有些时候为了游戏的效果,团队成员还出钱出力,不但找来年龄适合的学生们,还主动招呼餐饮交通,让每一次的游戏测试任务都能圆满达成。谢谢你们,如果没有咱们华心团队,或许我们完成不了这本团体心理游戏的书。

特别谢谢陈靖,她是咱华心团队中跟着严老师去了四川灾区调研,又协助组织了海南阳光计划心理辅导后勤联系工作的幕后功臣,这本书的缘起,就是海南阳光计划的圆满完成,如果当时没有陈靖的默默付出,仅仅靠我或严老师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书的出版意味着一项工作的暂告段落,同时也预示着另一项工作的准备起步,对于已经开始使用团体心理游戏的老师或者心理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得到反馈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后续团体心理游戏的修订方向。更重要的是,谢谢每一双向我伸出的手,用一个游戏名称表达我的心情:谢谢你!我能站起来!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以如何带领地震灾后的孩子们开展团体心理游戏活动为主题,把心理学专业定位在最需要的一个群体身上,这是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之后把大爱化为行动的具体体现,是心理学工作者承担起社会使命的一种勇气,是心理学工作者对社会迫切需求的专业回应。在作者记录的培训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在地震灾后的焦虑和解决之道,是心理学工作者在现场工作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反映了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之后的思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 桑标

人类是从灾难中成长起来的。灾难、死亡是我们无法战胜的,当我们面对和接纳它们时我们就超越了它们。作为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态度,同时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两者缺一不可。我们是救援者和帮助者,我们更是接受者和学习者。本书的作者就是以这样一种专业态度和专业视角来写作这本书。书中所用的游戏、放松训练中所用的故事,都是在运用寓言故事这类象征性的语言。象征性语言是与无意识和心灵对话的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人们可以借助它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理咨询师,激活自己的灵性和内在的力量,起到化灾难为财富的神奇作用。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孙时进

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那些灾区心理援助的场景很自然地浮现眼前。文华的积极热心,李骥的认真努力,很佩服他们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做出了这么一本很有实用性的工具书。尤其是所附的那些实际操作的感受,会给这本书的使用者提供很好的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叶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