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词圣手苏轼(少年励志版)/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由兴波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文坛上有无数颗闪亮的明星。在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作家更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他就是诗词圣手——苏轼!

这本《诗词圣手苏轼(少年励志版)》由由兴波编著,为你讲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成长经历。

内容推荐

这本《诗词圣手苏轼(少年励志版)》由由兴波编著,记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生。主要内容是:他一生坎坷屡遭劫难,在突围拼搏中造就闪光人格;他才华横溢、妙笔驰骋,在青山绿水中开创豪放词风。他给后人留下可亲可敬的形象,他为历史打造了一座座文学丰碑。

《诗词圣手苏轼(少年励志版)》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少年奇才

 我的名字

 少小怀奇志

 母子共勉

 “这是我写的”

 天石砚

 “我不敢做你的老师”

 爱读书的牧童

 拆琴的故事

初出茅庐

 石崖作书

 邻家的女孩儿

 蚕市

 娇妻原来也读书

 巧解试题

名动天下

 科举风云

 “是我杜撰的”

 返川奔母丧

 初入仕途

 喜雨亭

 智难辽使

 反对王安石变法

 通判杭州

 “我是苏子瞻”

 东坡肉

 密州出猎

 痛悼亡妻

 明月几时有

 徐州抗洪

 苏小妹的传说

宦海沉浮

 乌台诗案

 败也诗,成也诗

 东坡居士

 赤壁怀古

 庐山题诗

 官运亨通

 慕名而来

 重回杭州

 宦官沉浮

漂泊晚年

 不辞长作岭南人

 漂泊海南

 归乡路漫漫

 病逝常州

试读章节

我的名字

眉山,是位于四川中部的一个城市,岷江在它旁边缓缓流过。这里的山非常秀美,水也十分清澈。尤其是五六月间,荷花盛开,满城都闻得到香气。眉山城不是很大,但街道十分整洁,这里的人们辛勤地劳作着,愉快地生活着,日子过得十分舒适。

在纱毅巷,有一座不是很大的住宅。正对着大门,是一个漆成绿色的影壁,不让路上的行人直接看到住宅的内部。影壁的后面,是一个整齐干净的庭院,有一棵高大的梨树,一个池塘,一片菜地。在房子后面小花园中,种满了各种果树,还有一片翠绿的竹林。

房子的主人是一个叫苏洵的读书人。

宋仁宗景韦占三年(1036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卯时,太阳刚刚露出笑脸的时候,在这栋房子里,一个男婴发出了他的第一声啼哭。苏洵的第一个儿子不幸夭折了,现在有三个女儿,这个刚出生的男婴便成了苏家的长子。

“夫人,你看咱们的孩子多可爱呀!”苏洵望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蛋,乐得合不拢嘴。

夫人程氏有些疲惫地躺在床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苏洵自小便十分聪明,记性特别好,读过的书几乎是过目不忘.后来在散文和学术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苏洵小的时候却不爱学习,一直到二十多岁了,还是整天东游西逛的。他的父亲苏序却从来不管不问。一些乡里亲戚看不过去,就问苏序:

“苏老先生,你家明允(苏洵的字)怎么不爱读书呀?”

苏序只是捻着胡子,微笑着不说话。

“苏老先生,明允都二十多岁了,还不读书,考个官儿什么的,你怎么不着急啊?”有人又问。

苏序仍然慢慢地捻着胡子,毫不在意地说:

“你们不了解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他会发愤努力的。”

苏洵的妻子程氏,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也特别喜欢读书。她看见丈夫不愿意读书,心里虽然很着急,但又不敢多劝,也感到很不高兴。

苏洵到27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下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第一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

苏洵感到很失望,认为科举考试的形式过于死板,不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在这时候,夫人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怎么能不让他喜出望外呢?

“瞧你高兴的。快给儿子起个名字吧。”程氏微笑着对苏洵说。

“名字早就想好了,就叫苏轼,字子瞻。你看如何?”苏洵抱着儿子,高兴得满脸都是笑容。

“轼?子瞻?”程氏轻轻地念叨着,“有什么含义么?”

“当然有了。你看,轼——这是车厢前面的那根横木,人们可以把着它站在车上。对于一辆车来说,车轮呀、车轴、车盖呀,等等,都是必不可缺的,唯独轼,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干吗给孩子取这么个名字呢?”程氏十分不理解。  “夫人,听我说完呀。要知道,轼好像不太重要,但是任何一辆车,如果没有轼的话,都称不上一辆完整的车。而且对于车来说,只有轼是露在外面的。我希望咱们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有自己的特长。”

“嗯,这个我懂了。为啥字叫子瞻呢?”

苏洵轻轻地吁了口气,脸上的笑容藏了起来。

“瞻是往前看的意思。我是希望我们父子二人都能够有远大的志向,将来有所作为!”

少小怀奇志

苏轼4岁的时候,他又有了一个弟弟。父亲苏洵给他取名为苏辙,字子由。

苏洵耐心地教两个儿子读书识字,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苏轼性格活泼,爱说爱动,而苏辙却比较老实,不大爱说话。兄弟二人性格差异很大。到苏轼8岁的时候,苏洵又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就把兄弟俩送到乡塾去读书。

乡塾设在眉州天庆观北极院。这里的环境不错,十分清静,周围的风景非常美,很适合读书。学校的规模不是很大,有一百多名学生。教书的先生叫张易简,是个道士。他为人十分正直,知识也很丰富,尤其喜欢好学的孩子。

张易简每天早晨都要到乡塾旁的竹林散步。这天早晨,山中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尽,空气清新而湿润。早起的鸟儿在不停地鸣叫着,伴随着不知名的野花的芳香,在空中飘散着。

张易简像平时一样,轻轻地踱着步。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在竹林中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是谁在读书呢?”

张易简十分纳闷:还不到晨读的时间,学生们大都还没有起床呢。于是他沿着声音找去。

竹林中,石亭上,两个小身影正在捧着书读着,样子十分专注,丝毫没有注意到张易简的到来。

“嗯——”张易简故意咳嗽了一声。

两个身影转过来,见是张易简,齐声问候:

“先生早!”

“原来是苏家兄弟呀。为什么起这么早啊?”

“父亲说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在……”苏辙说着,想不起来了,急得满脸通红。

“一生之计在于勤!”苏轼补充着。

“好,好啊。”张易简望着兄弟二人,心里非常高兴,连连点头称赞,“你们俩,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先生,您昨天不是说,要有客人来吗?”苏轼被张易简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开始转移话题。

“是啊,他是一位在京城做官的朋友。”

“先生,我能和您一起见一见客人吗?我想看看在京城做官的人是什么样的。”苏轼要求。

张易简微笑着,答应了苏轼的要求。P1-4

序言

中国文坛上有无数颗闪亮的明星。在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作家更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他就是诗词圣手——苏轼!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父母的精心培养,加上自己聪颖好学,使他自幼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10岁时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13岁时就能修改老师赋的诗句。

从小就胸怀大志的苏轼,以不懈的努力,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的诗、词、散文等表现了豪迈的气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文名满天下,并称“三苏”,一同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这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过官的地方,都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苏轼先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的政策而遭到排挤、迫害,甚至在晚年漂泊广东、海南等偏僻、荒凉的地方。但他不屈不挠,坚持己见,表现出了高尚的品格与坚强的斗争精神!

苏轼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世代受益无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