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DIY申请美国本科及留美本科生论坛——CUUS权威实战指导;全程心得体会详记录,留学路上你不孤单!
本书作者是CUUS论坛的创始人容忆和知名管理员尚知雨,两人分别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后都进入知名国际咨询公司工作。
本书为赴美读书全程心得,由资深名校牛人指引DIY留学成功之路。不仅详细剖析了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如SAT、ACT等,还有留学先辈在申请道路上的经验和感悟,传授成功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美国见(留美本科自助申请) |
分类 | |
作者 | 尚知雨//容忆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内最大的DIY申请美国本科及留美本科生论坛——CUUS权威实战指导;全程心得体会详记录,留学路上你不孤单! 本书作者是CUUS论坛的创始人容忆和知名管理员尚知雨,两人分别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后都进入知名国际咨询公司工作。 本书为赴美读书全程心得,由资深名校牛人指引DIY留学成功之路。不仅详细剖析了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如SAT、ACT等,还有留学先辈在申请道路上的经验和感悟,传授成功之道。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经验,试图告诉后人,留学美国还有这么一条路,可以不通过留学中介,不需要留学顾问的指导,自己就可以申请美国大学,去美国读本科、读研究生,实现留美梦想。 本书就是你的留学顾问。 本书详细介绍了申请美国大学的流程,赴美读书的准备,特别是对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如SAT、ACT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还有留学先辈在申请道路上的经验和感悟,从中领会师兄学姐的成功之道。 目录 第一编 留美申请 第一章 申请前的思考 一、衡量自己的能力 二、申请流程 三、申请心态 四、书籍选择 第二章 标准化考试 一、考试成绩的意义 二、报名攻略 三、SAT I备考 四、ACT备考 五、其他考试 六、考试辅导机构 第三章 申请流程 一、院校选择 二、专业选择 三、如何选择LAC和大U 四、申请选项 五、国际转学 六、课外活动 七、材料准备 八、面试 九、资助 十、分数递交 十一、材料寄送 第四章 赴美准备 一、签证准备 二、检验检疫 三、杂项事宜 四、行李准备 五、机票准备 六、提高英语 第二编 留美发展 第一章 实习发展 一、时间安排 二、机会寻找 三、实习中的挑战 第二章 研究生院的申请 一、录取流程 二、录取要点 三、院校选择 四、硕士项目 第三章 法学院的申请 一、美国的法学院 二、美国一流法学院录取标准 三、时间安排 第四章 医生行业和医学院的申请 一、医生行业现状 二、医生的晋升道路 三、医学院的申请 四、费用 第五章 商学院的申请 第三编 留美感言 世界为梦想让路 耶鲁大学:莫伤 本科申请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布朗大学:若虚堂主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乔治城大学:KUDONOYO 你也可以进MIT 麻省理工大学:赖怡安(Morgan) I love my life,I love my IWU 宾夕法尼亚大学:李豪达 普大印象 普林斯顿大学:易安 留美不是答案 西北大学:尚知雨 给新鲜人的建议 芝加哥大学:容忆 给,还没有毕业的你们 耶鲁大学:Delliseyezl 百年一觉纽约梦 哥伦比亚大学:黄昭洁 一个前辈留学人的故事 西北大学:尚知雨 附录一:常用缩写大全 附录二:申请材料Check List 附录三:签证申请Check List 附录四:出发前Check List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衡量自己的能力 衡量自己的能力,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也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这一句话对于任何情况都非常适用,并不仅仅是对于申请美国大学。几乎任何人都会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没有别人可以超越。当然,尽管很多人认为人们要“面对现实”,要认识到“差距”,但这样的自信未必是错误的。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成就。但是面对申请美国著名大学残酷的竞争事实,每一个申请者都必须按照美国大学录取官员的标准来给自己的能力作个判断。由于录取官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阅读每一份申请材料,因此成功进入美国大学就读的申请者往往只有三种:第一种,诚然出类拔萃,只需追求最高目标的申请者;第二种,愿意适当降低自信,理性地选择大学的申请者;第三种,好运的申请者。本文并不是如院校选择一章一般的详细,只是武断的自我评价指南,希望通过一种较为抽象的方法,帮助各位申请者以美国大学录取官员的角度来了解自己。 最需要说的,是美国大学需要怎样的学生。一般而言,除了学术狂人以外,美国大学普遍希望能够录取善于交际和表达,有着思考能力和主动能力的活跃的学生。以下是从一份某大学内部的评价表格中摘取的考核方向。虽然这并不一定代表所有大学的共识,但是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所大学主要考核以下内容:1.主动性,是否能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目标,主动地寻求意见,并且主动寻找新的机会;2.沟通技巧,是否有足够的写作技巧,是否可以有效地表达思考和反馈意见;3.专业性,是否有一个专业认真的态度;4.团队工作能力,是否有在团队中灵活应变的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地灵巧地开展活动并且面对挑战和改变,是否可以在团队之内合作。虽然这只是审核的一部分,但也说明了美国大学对于自己学生的期望。如果不能够满足这样的期望,恐怕是不适合赴美国学习的。而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有很好的表现,那么我们可以更加深人地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需要衡量的是,申请者是否是一个真实的人。大概很多申请者读到这一句恐怕想要撕书了,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毫无疑问,每一名申请者,都是一个真实的人,但是在递交给美国大学录取官员的资料上,却并非如此。由于中国教育体系的特殊性,很多同学的个人经历,几乎是一模一样,大多是品学兼优,学生会主席,或者至少也是一名社团活跃会员,参加过一些中美交流活动或者是由学生扮演国家代表模仿联合国议事的模拟联合国,并且在各类竞赛中有着不错的成绩。的确,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但是,这样的资料恐怕就算秘书录入错误,互换了名字,当事人也难以发现。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一样,千篇一律。对于录取官员来说,这样的资料后面,是没有脸的,是没有心的,不是活生生的,随便换一张脸,随便换一个名字,也是同样的材料交上来。因此,对于录取官员来说,就没有录取的必要。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份份大同小异的竞赛成绩和社交记录。虽然在后篇会继续详细解释资料的准备方法,但是在这里还是提请各位申请者注意,请衡量一下自己的经历,是否有血有肉,有哭有笑,并且是可以传达给录取官员的,就算是不完美,也是真实的。一个竞赛一等奖,加上一篇描写自己百折不挠的个人陈述,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需要衡量的是,申请者的优势有多大。如果申请者能够确认自己可以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一面,那么接下来需要衡量的是,自己与他人相比,有什么优势。比方说,是否曾经做过别人做不到的事,获得过别人不可能想象的机会,或者是否即使在一般的经历中,也能获得不同寻常的收获和成长。简而言之,就是申请者有多少特殊性,有多少比较优势。所谓特殊性,就是获得竞赛的奖项,特别是国际奥赛的奖项。最近几年,随着大众对于社会机会的了解,选项已经很多,并不只有竞赛的奖项是唯一的优势来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曾经的优势,都已经不成为优势了。比方说模拟联合国。数年前,参与一些著名机构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曾是一项竞争优势,但是到了现在,随着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泛滥和参与者的暴增,活动本身已经不能成为一项优势。很多申请者或许要问,我在小城市,或者我的高中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于是我肯定没有机会把简历打点得这么漂亮,我该怎么办?答案有两个:第一,每一名申请者的优势虽然经常由外在的成绩体现,但更多的在于内心的素养。无论是广泛的阅读,深邃的思考,都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有超出同龄人的成长,也会被录取官员所欣赏。这种成长有许多方面,有可能是对于科学研究认知的成长,有可能是对社会认知的成长,有可能是对人类和自身认知的成长。第二,机会往往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他人给予的。无论在申请过程中,还是以后在美国大学就读,都一样,机会往往只留给积极寻找的申请者。特别是在现在信息传达如此便捷的时代,即使无法寻找到一个适合的活动,依赖CUUS或者其他社交工具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展自己的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 第三需要衡量的是,申请者对社会的参与度有多大。很多中国申请者对社会的参与度为零,而这恰恰是美国人最为注重的关键之一。或许很多人说,不是啊,我十岁就自己跑北京,十五六岁就在北京上海参与模拟联合国,这不是很有社会参与度么。其实美国的社会参与度,并不是如此解释的。我们可以参考两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同学,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参与了各项政治活动,甚至参与到老布什的竞选活动中,并且卓有成效。他最后被几乎所有常春藤大学录取。还有一位同学,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支付学费,结果被高中的强化训练班拒绝。他于是集合别的同学一起抗议,最终不但使学校屈服,自己也成为了学生领袖和名校追逐的对象。虽然这两个简单的案例颇有一些政治意味,但是社会的参与度不能仅仅理解为政治性的参与,也包括了各种志愿服务,演出表演以及其他各种各样参与性的活动。值得反复强调的是,仅仅是闷头做题,或者与几个人组成小团体参加了数次活动是绝对算不上社会参与的。 第四需要衡量的是,申请者的实际考试成绩。虽然很多人说,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并且会举出1900分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900分进入耶鲁大学的类似的例子来,以为即使考的不好也不要紧。但是很遗憾地说,这些例子只是例外而已。很多成绩一般的申请者,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他人无可企及的竞争优势,或许是获得过全球重大的奖项,参与过重要的活动,著有大量的作品,甚至是相关大学教授的关系,这些并不是大多数人可以获得的资源。因此,在通常竞争的情况下,分数是非常重要的。随着SAT备考教育日渐在中国普及,SAT分数也水涨船高,曾经2000分便是不错的成绩,被一路提升到2100分,2200分。到了最近几年,2200分和2300分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分数。而TOEFL,自从中国人开始申请美国大学以来,申请顶尖大学的同学几乎都能获得接近于满分的成绩。因此,获得一个不错的SAT和TOEFL,比方说2250分以上的sAT和接近满分的TOEFL几乎是获取顶尖大学录取的敲门砖。当然,这也仅仅是敲门砖而已。美国的大学录取和中国的高考不一样,并不是依靠分数决胜高下。相反,分数很大程度只是作为一个次要的参照标准,除非是SAT满分或者类似程度的令人惊异的成绩,一般SAT只要达到平均水准,就不会给申请者的录取减分。 以上四点,就是在申请前最需要衡量的四个因素。或许这里的四个因素,并不如某些机构给出的核算表一样,可以每一条优势等同于一个数字,最后加起来得到总评分数那样精确。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美国的录取官员,也没有如此精确的表格。通常他们通过看申请者的资料得出一个综合印象,然后再稍加分析和决定。因此,最贴近真实情况的衡量标准,也只能是从一些大的方向人手,而没有一个具体的精确数字衡量。 可能有一些申请者希望了解,如何知道自己在这几个方面与其他中国申请者相比是否有优势呢?答案只能是很含糊的,因为每一年,中国的申请者都在不断的变化,当然是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因此,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参照这四个方向,和自己身边的、以及在CUUS上认识的朋友们交流、比对,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P14-18 序言 很久以前,在报纸上读到日本有一种观赏鱼,神奇之处是鱼如果在鱼缸里养,长大了就是普通金鱼的大小,如果放在庭院的水池里养,长大了是锦鲤的大小,如果是生长在湖泊里,竟可以长到半米余长。 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故事时还在读高中,大约是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吧。现在回想起来,更觉意味深长。我非常庆幸,在大多数人对本科留学还存在误区的时候能够有机会全奖留学,接触外面广阔的世界。美国强调培养广博视野和博雅精神的教育对我的性格、视野和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本科留美,我将会是怎样一个人。环境塑造人是不争的事实,但好几年以后,我才突然想到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环境。 去美国读书是我第一次出国。之前一直都觉得中国人出国是件很麻烦、很耗钱的事,当时申请美国签证如临大敌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大三的时候我去巴黎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艺术史,开学前在欧洲背包旅行了三周。凭着申根签证,我毫无障碍地漫游了欧洲大陆,惊讶地发现原来漫游世界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困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六年来,我已经游玩过二十多个国家,爬过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也坐船去南极看过企鹅冰川。从出国所需的程序来看,现在的我和之前的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现在的我知道我可以,而之前不同。正如那种观赏鱼,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被客观环境所限制。比起鱼,人更有能力改变客观环境,但也更容易被主观意识限制。于是很多明明能够实现的事情就轻易放弃,有时候轻易到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放弃了,因为从来不认为那是一个选择。柏拉图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但不知道自己可以,不曾探索自己的极限,岂不是更加值得叹息?所以,即使到了通识教育的环境,如果不主动去自己发掘自己,跳出种种限制,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最大的提高。而申请美国本科的过程,就是探索自己、发掘自己的第一步,一个值得有志本科留学者亲手完成的过程。 我在2001年开始创立CUUS(Chinese Undergraduate in the United States,亦取其see you in the us的发音)的时候,只是想在申请过程中认识更多的同路入,但逐渐出于保留大家申请美国学校的宝贵经验之意,转变其为专为本科申请和留美服务的公益性论坛,以告诉后人还有这么一条路,不需要中介,不需要家庭背景,只要你有梦想,有决心,以及和你的梦想相匹配的实力。九年来,我们见证了数百人实现梦想的过程,积累了国内在这一领域无可匹敌的经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把我们的经验介绍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发现梦想,并且用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我也想借此机会,向所有参与本书写作的同学们表示感谢。他们分别是来自阿勒格尼学院的宋卓希同学,埃默里大学的TonySun同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李豪达同学,布朗大学的若虚堂主同学,哥伦比亚大学的黄昭洁同学,哈佛大学的包租婆同学,加州理工学院的Alex同学,劳伦斯大学的老成的甜瓜同学,罗切斯特大学的张远洋同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赖怡安同学,曼荷莲女子学院的Songliwen和Scintillahx同学,南加州大学的Olala同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易安同学,乔治城大学的Kudonoyo同学,史密斯女子学院的Meterwalon同学,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Ethan同学,耶鲁大学的Deniseyezi同学和莫伤同学,芝加哥大学的邓天元同学。同时感谢来自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约翰大学、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一些同学参与校对和正误。 还有值得感谢的是九年来所有支持CUUS的朋友们,尤其是历任论坛坛主杨晖、黄昭洁、李牲、霍丝霄,还有其他众多管理人员,无法一一列举,在此感谢你们昔日无私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CUUS。 感谢大家的努力与付出,感谢大家的认真与执著,感谢大家的一路坚持,也感谢大家在申请、留学和成长过程中结下的友谊。我们也同时期待着读者们能够认同我们的理念,在未来的某一日,加入我们,与我们一同分享生活与笑容。 最后,以CUUS在2001年刚成立时的一句口号与大家共勉:毛毛虫如何才能到大海的另一边?变成蝴蝶飞过去! CUUS创办者 容忆 CUUS现任坛主 尚知雨 后记 看到这本书稿终于全部完成,不由得欣喜。八年了,这已经是CUUS创立的第九个年头,当真正送出了无数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ad States之后,我们终于有机会把那些所积累下的感悟,一一如数记录下来,汇聚成文字。 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组织工作,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去联络、筹划、准备,以及最后开始撰写。在这一年中,我们几乎是伴随着这本书一起成长的,从懵懂到变得成熟。这本书也是,从最开始的一个提议,变成了一个草案,最终,这本梦想中的书泛着墨香出现在了我们的案头。 不过,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最初的安排,省去了一些内容,以保证这本书能够简洁而及时地献给所有需要申请2011年人美国大学的学子们。因而,有大量珍贵的资料,无论是考题的详细讲解,各著名大学的分析和点评,或者是申请道路上的个人感想,甚至是不同职业的求职和发展前景,都没有办法一一全部收入书中。幸好,这些资料中的大部分,都被原作者发表在CUuS的各个板块。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访问CUuS获得这些相关的资料。 最后,我们还是想对申请2011年入学,以及未来希望借助这本书前往美国就读的同学发出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们都能够实现你们的梦想。我们所有的作者,也都在美国等待你们的到来。各位读者,我们在美国相会!See you in the US! 尚知雨 于芝加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