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作品能紧紧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其性格,如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李逵的粗鲁莽撞,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花荣的骁勇善战,石秀的英雄孤胆,燕青的机智灵活,以及西门庆的骄横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水浒传》的影响巨大广泛,几百年来,其具有反抗意识,乐观精神和理想化的英雄一直为人民所乐道,鼓舞着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
话说宋仁宗嘉韦占年间,京城之中疫病流行,根本找不到药物抑制瘟疫,许多军民都因此死亡。宋仁宗派当朝太尉洪信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江西信州的龙虎山勘察疫情,同时请来了嗣汉天师,让他施展法术以消除瘟疫,保护民众。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的上清观,道观里的住持让洪太尉亲自到山顶请天师。洪太尉无奈,只能自己上山。他在途中遇见一个倒骑黄牛、横吹铁笛的小道童,于是便上前打听嗣汉天师的住处。道童听完哈哈大笑着说道:“天师已经骑鹤到东京去了。”太尉听完十分惊疑,只能再次回到寺院,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住持。住持摇着头告诉太尉,他错失了良机,那倒骑黄牛的道童正是他要找的天师。太尉听了这话倒不太担心,既然天师说了会上京,一定会去的,他也不忍心看着黎民百姓受苦啊。于是便放下心来,留在龙虎山游山玩水,观赏当地的特色宫殿。
一日,当他来到“伏魔大殿”时,见殿门上锁,锁上还交叉着贴有盖朱印的数十道封皮。住持真人陪在身边告诉他这塔里锁着魔王,每传一代天师便要在锁上加一道封皮,后代之人不得开启这个大门。
洪太尉不以为然,偏要让主持真人打开大门,要看看魔君的样子,还说这本就是该寺院为了显示自己的道行,在此处上锁故弄玄虚。住持真人惧怕太尉的权势,只得让人揭去了锁上的封皮,打开“伏魔大殿”。洪太尉刚一进门便看到立在殿中央的一块石碑上凿着“遇洪而开”四个大字,洪太尉大喜,告诉众人这就是天意。洪太尉叫人把立在中间的石碑放倒,掘开了石碑下面覆盖的一块大青石板,露出一个地穴。突然穴内发出一声巨响,只见一道黑烟便从穴内冲了出来。众人惊散,洪太尉也被吓得目瞪口呆,面色如土。
洪太尉问站在身边的主持真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真人告诉他这下面镇压的本是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一共一百零八个魔君。今日他们逃出伏魔殿,必然会兵戈烽起,惹灾生祸。洪太尉听了主持真人的解释,吓得浑身冒汗,顾不得游玩,急忙回京去了。
宋仁宗去世,皇位代代相传,一直到宋哲宗。这一年,在东京开封府出现了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他从小就不务正业,只喜欢持枪使棒,贪玩好耍,因其蹴鞠技术很好,人们便管他叫高俅。
这高俅后来阴差阳错地投奔到小王都太尉府里做事。这太尉本是宋哲宗的妹夫,也就是宋神宗的驸马。有一天,小王都太尉给自己的小舅端王写了一封书信,让高俅去送。端王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也就是当今皇帝宋哲宗的弟弟。高俅来到端王府,刚走进院子里,便看见端王和几个手下在那里蹴鞠。高俅本就好玩,现在看到自己的拿手好戏,更是玩兴大发。正巧那个球慢腾腾地滚到高俅的脚下。高俅见了,也没有多想,一个鸳鸯拐就把球踢出去还给了端王。端王顿时大喜,看到一个技艺高超的人才,怎能放过,第二天便向小王都太尉要来了高俅,做了自己的亲随。
没过两个月,宋哲宗驾崩,因其生前无子,只好让端做了皇帝,改帝号为徽宗。高俅跟在新皇帝的身边更是如鱼得水,没过半年,就被宋徽宗封为了殿帅府太尉。
话说升职后的高俅更是霸道,他刚去殿帅府上任的时候,其下属早就耳闻高俅的蛮横无理,纷纷前来参拜。只有一名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王进因卧病没有前来。高俅大怒,派人到王进家拘唤。王进没有办法,只得带病前来给高太尉请安。高俅见了王进,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王进认出高俅就是小时候在他父亲门下学使棒的高二,那时候因为其不学无术,曾经被他的父亲一棒子打得卧床不起。现在高俅做了他的上司,看来一定会公报私仇。王进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带着自己的母亲去投靠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高太尉听说王进不顾自己的面子,竟然私自出走,非常气愤,当即下令让各州各府捉拿逃军王进。
王教头母子自从离开了东京,在路上折腾了一个多月。这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庄院借宿。第二天,王进的母亲心痛病发,那庄院的太公见此情形,便对王进母子加以挽留。王进看着母亲痛哭的样子,只好暂时在此住下。服侍母亲养病。五六天之后,王进见母亲病情好转,生怕高俅派人追来,于是便收拾行李要继续赶路。
当天,王进收拾好行李,便来到后槽看马,见空地上有一个赤着胳膊的后生,身上刺着一条青龙,长相白嫩,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正拿着一条棒子在那里使。王进看了半天,不觉失口说道:“这条棒子虽然使得不错,但也有些破绽,遇到高手便不好用了。”P1-3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阅读文学名著,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认识人生。读一本名著,实际上是在读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家、思想家透彻而敏锐的视角去解剖历史,去诠释文化,去感悟他们的灵魂。
文学上的获奖者都是世界顶级的文学大师,其中,这些大师以真诚的写作态度、深刻的人生体验、灵魂和内心深处喷涌的激情,特意为孩子们去创作。这些作品,无一不具可观之处,可以说都是世界顶级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此套国际大奖经典作品从几千年来获奖文学作品中采撷精华,筛选出了文学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多种风格和体裁。选目科学、权威,它们的创作者无一不是各个时代文学与思想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足以使世界为之惊叹的文坛巨匠、思想巨擘。这些国际大奖经典作品,有的是历尽作者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有的是指引时代的思想标航,有的是千年传承的智慧箴言,有的是扣人心弦的生花之笔。无论哪一部作品都是经历了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审视和思考,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千百年文化的渲染与沉淀,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
毋庸置疑,此套国际大奖经典作品必定是一套人文素质“教科书”。编者力图在抓住作品精髓的基础上,对爱好文学的青少年朋友们能有所启示,相信它一定能让热爱文学的青少年体会到“博”而“精”的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