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这本徐志啸编写的《楚辞(名家注评本)(精)》是其中一册,节选了《楚辞》的部分精彩内容。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这本徐志啸编写的《楚辞(名家注评本)(精)》节选了《楚辞》的部分精彩内容。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①。折琼枝以为羞兮②,精琼廉以为jf}长③。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④。何离心之可同兮⑤?吾将远逝以自疏⑥。逭吾道夫昆仑兮⑦,路修远以周流⑧。扬云霓之吨蔼兮⑨,鸣玉鸾之啾啾⑩。朝发轫于天津兮⑩,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旃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⑩。麾蛟龙使梁津兮⑩,诏西皇使涉予⑩。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⑩。路不周以左转兮国,指西海以为期@。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软而并驰@。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蝓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l临睨夫旧乡固。仆夫悲余马怀兮③,蜷局顾而不行@。
【注释】
历:选择。
羞:通“馐”,珍肴。
精:作动词,捣碎。琼糜(mf):玉屑。枨(zhang):粮食。
瑶象:美玉,象牙。
此句谓离心离德的人怎么可以合作同处。
远逝:远行。自疏:自我疏远。
逭(zherl):转向。
周流.周游.
扬:飞扬,举起。睫蔼:日光被遮蔽。
啾啾:玉铃声。
天津:天河,一说天河的渡口。
西极:西方的尽头。
翼:作动词,展翅。承旃:托起旌旗。
翼翼:状飞翔的两翅均齐。
流沙:地名,指西方沙漠地。
赤水:水名。容与:犹豫,踌躇不前。
麾:指挥。梁津:作为桥梁与渡口。
诏:通告。西皇:西方之神,指少昊。涉予:渡我过去。
腾:传言。径待:在路旁等待。一说径相侍卫。
不周:不周山,神话中山名。
西海:传说中西方的海。期:相会。
屯:集合。
齐:使整齐,作动词。玉软(d6i):玉轮。
蜿蜿:弯曲、屈曲貌。
委蛇:同“逶迤”。
抑志:抑制情绪,一说抑止云旗。弭节:放慢徐行。
邈邈:遥远貌。
假:借。蝓乐:蝓同“愉”,与“乐”同义。
陟升:上升。皇:皇天。赫戏:光明貌。
临睨:俯瞰。
仆夫:车夫。怀:留恋。
蜷:马蜷缩不行。顾:回顾,回头。 【点评】
第五段:女委好心劝告诗人,希望他改变耿直性格,明哲保身。诗人没有听从劝告,转而又向重华陈词,重申了自己坚定不移的立场。
第六段:诗人开始离开现实世界,向幻想的天国境界求索神游。这是对理想追求的执著表现,其间设想了“三求女”的情节,却三次均告失败。
第七段:“求女”失败,再请灵氛占卜,求巫咸降神以询出路。灵氛告他去国远游,巫咸劝他留以求合,但都不合诗人之意,诗人矛盾痛苦,感叹世人变化无常。
第八段:诗人决心听从灵氛劝告,再次去国远游,寻求理想。诗篇展示天国神游情景,但毕竟爱国怀乡之心强烈,最终幻想破灭,重又回到现实人间。
以上是长诗的第二大部分,以女委的劝告与向重华陈词,作为全诗的一大转折。诗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众多的历史事件与神话传说糅合在一起,任意驱遣。为了追求理想的寄托,他上天入地,遨游天际,风云雷电都成了诗人的最好助手与工具。“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求女”为中心的天国漫游,展示了天国神奇的图景。
然而,离开现实世界的天国神游,并不能如愿以偿,理想在与现实的相撞中往往宣告破灭。于是,诗人又不得不重回楚国故土——一个无法摆脱的楚国眷恋情结之中。
乱日①:已矣哉②!国无人莫我知兮③,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④,吾将从彭咸之所居⑤。
【注释】
①乱:古代乐曲结尾总括全篇要旨之语。
②已矣哉:罢了啊。已:止。
③莫我知:莫知我,不了解我。
④美政:美好的政治,指屈原的美政理想。
⑤彭成:传说中的贤士,最终投水而亡。
【点评】
全诗的尾声虽然简短,却是诗人心声的绝唱。它告诉世人:诗人的理想抱负既然不能实现,国中又无人能理解自己,那么选择“从彭咸之所居”——投水自尽——便是最后的最好归途。P21-23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