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参与和指挥战争最多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破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系统、全面地剖析了刘秀的一生,全景式展现了刘秀自少年耕夫、游学长安、舂陵起兵以及随后的金戈铁马、风云际会、一统江山直至晚年岁月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其英武豪迈、大智大勇、长于用人、精于治理的形象跃然纸上。本书取材于正史,资料翔实,语言朴实,相信在你打开本书之时,即会欲罢不能,一直读下去,你会为刘秀的智谋所折服,会为他的勇毅所倾倒,会随着他的身历险境而抑制呼吸,会为他的否极泰来而欢欣雀跃。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系统、全面地记录了刘秀的一生,全景展现了刘秀自少年耕夫、游学长安、春陵起兵以及随后的金戈铁马、风云际会、一统江山直至晚年岁月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其英武豪迈、大智大勇、长于用人、精于治理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天生神异少年失怙
中华大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在中原的版图上,就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枣阳。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早在汉代,就被科学家张衡誉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和仙境。李白、孟浩然、韩愈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游历于此,并留下赞美的诗篇。这里有巍峨的狮子山,有秀美的白水河,有勤劳的人民,有灵杰的英雄……
狮子山森林茂密,山涧幽深,风光旖旎,景色清爽,是枣阳境内有名的原始生态区。登山观赏,但见四野郁郁葱葱,山清水秀,清新空气迎面扑来,俨然一幅诗情画卷,生生不息,延绵流长。来到狮子山,倘能登山游览,自然沁人心脾,温馨备至;如能一登到顶,领略“山高我为峰”的惬意,更是令人眼界大开,踌躇满志。这里风景秀丽,层峦叠嶂,泉甘溪清,四季美色各呈异彩:阳春山花烂漫、繁花似锦,盛夏高山耸翠、九曲幽深,金秋金桂飘香、万山红遍,隆冬白雪皑皑、银光素裹。
历史展开了一幅幅壮阔的画卷:战马啸啸,旌旗猎猎,铁马金戈、锐不可当的秦朝大军,挥师南征去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后征战。征尘过处,这里留下了一座中国郡县县治,它,就是舂陵(今湖南宁远县北)县城。铁骑扬起的征尘尚未完全消散,秦王朝的暴政终于激怒了历史的主人,农民起义的烽火,很快便吞没了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皇帝政权。“城头变换大王旗”,舂陵城更换了新主人。汉刘王朝的长沙王子“舂陵节侯”刘买,成了这里的新主人。依仗着皇亲国戚的新贵们,在这里享受着锦衣玉食、夜夜笙歌的奢华,演绎无数侯门的风流韵事。
兴衰本是平常事。第三代舂陵侯孝侯刘仁上疏内迁南阳不久,汉刘王朝便开始削除封藩的王侯政权,世袭的王侯子孙们失去了头上的王冠,归流于碌碌百姓。这座丝弦鼓瑟相闻的侯城,从刘仁北迁的那天起,顿时人去楼空,一片肃杀,一片寂静,被历史的时空凝固在九疑山麓的旷野里,默默无闻。
作为城池,舂陵城虽然没有“九州通瞿”之称的江陵城那么出名,但是它也是四通八达。舂陵城最为出名的是一座叫射月楼的酒楼,据说这里的酒菜在方圆千里外都很有名,而最为出名的是一道叫“醉仙鸭”的菜。传闻,曾经有位神仙人物吃了此菜后,陶陶然,不思归。
在城南百里外,有个名叫白水村的小村子。白水村因白水泉流经此村而得名,白水泉则因泉水甘甜清澈而出名。据说喝了白水泉的水可以延年益寿,百病不生,因而村里的人吃喝都是白水泉的泉水。自从喝了此水后,村里的人确实很少生病。
时光又重新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白水河之上。白水源的两岸,山色尽管枯黄却不失秀丽,古木尽管凋零却依然参天;白水源的水清澈见底,一如既往地自山上流下来,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山谷的白水河中碧波荡漾,鱼儿肥美;河中有一石激岛屿,河水绕石激流过,下游河边有一片布满鹅卵石的浅滩,流水冲击着石块发出“哗哗”的响声。
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6年)的时候,一位出自皇室远支、家境日衰、时任地方小吏的蔡阳舂陵人刘钦,因其勤勉谨厚、博学多才而颇受吏民好评,故经多方推举考核,被郡县举为孝廉(为出任官吏的一种备选资格),公元前6年11月的一天,他突接哀帝诏令,迁升他为济阳县(今河南南考东北)令,并限其岁末到任理事。他就是后来叱咤风云,曾为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立下不朽功勋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父亲。
接诏令后,刘钦及其全家都着实高兴不已,只是岁末到任让他感到为难。因为夫人樊娴都已是身怀六甲,岁末即将临产,而夫人又再三表示,定要随夫君一同前往,这就不能不使刘钦为难起来。刘钦心想,济阳距舂陵远在千里之外,道路崎岖,车马劳顿,即将临产的夫人何以承受?万一途中临产如何是好?于是他提出让夫人留下,待产后来年请人来接。然而夫人却不以为然,并提出立即动身,倘若赶在临产前提前到任,那岂不是更好!至于自己和胎儿的安全健康,不会有一丝一毫的问题。刘钦只好同意夫人的意见,并立即动手,简单收拾行装,即日出发。
一行人走在白水河边,一边走着,一边静静聆听这白水清流,水边的树上鸟语问关,令人心驰神往。不远处的田问,偶尔能看到农人们正在劳作,将最后的收成拾掇回家。他们悠闲而知足,恬淡而自适。好一幅田园农作图!刘钦想,等到致仕后,这样的生活应当是自己的首选。然而此刻,刘钦却对眼前的美景没有丝毫的眷念。
在随行人员的护送下,马不停蹄,紧走慢赶,刘钦终于在当月底抵达任上。济阳虽为富庶之地,然而疏于治理,县衙府舍均很简陋破旧,到处布满蛛网,案几上尘土覆盖,看来已是许久无人当班了。可是,刘钦新官上任,雄心勃勃,决心三年任上办三件好事:一是整顿吏治,惩恶劝善,凡犯科者,定惩不饶,凡善举者,旌表乡里,免其赋税;二是稳定秩序,安抚百姓,召回流民,劝课农耕,发展生产;三是起造府衙,使县衙府舍有别于一般民居,以显朝廷尊严,以振吏民精神。三年之后,定让济阳境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汉哀帝元年阴历12月6日夜,正当刘钦冥思遐想、深入构思济阳美好蓝图之时,侍女仆妇慌慌来报,申言夫人即将临产了。刘钦闻言,喜忧交加。喜的是又要添丁进口了,而忧的则是这县衙府舍四壁透风,阴湿寒冷,而天公又纷纷飘起鹅毛大雪。正愁之间,一属吏突发奇想并建议道:“禀报大人,离府衙不远处有座行宫名日济阳宫,原是供皇上出巡时临时所用,虽长期空着,但因有专人管理,故宫舍之内比起府衙不知要优越多少。如能将夫人暂时安置在那里,那就再合适不过了。”一听此言,刘钦转忧为喜,一时也顾不了许多,便当即将夫人及其眷属搬了进去。子夜时分,一个新的伟大生命在济阳宫后院内呱呱落地,侍女仆妇忙作一团,有的燃蜡烛,有的升火盆,霎时,烛光、盆火、白雪相互辉映,远远望去,济阳宫火光触天,犹与白昼相似。P2-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伟大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造就了一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开国帝王。他们就如同夜空里的明星,闪耀夺目。岁月流逝,冲淡不了他们的英明睿智;朝代更替,也抹擦不掉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深谋远虑而雄才大略,锐意改革又励精图治,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辉煌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且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位。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参与和指挥战争最多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破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在东汉王朝的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刘秀善于把握战机,当机立断;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是“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刘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他在运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可谓仁至义尽,这在古代帝王中更不多见。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以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分别是唐德春、陈奂岳、孙高磊、段育文、王玉红、李蓓、陈丽华、占珊、刘婷、尚论聪、赵巍、周妮、丁岭花、马泽峰、汪京、周兴华、姚为青、杜海义、王金超、高光耀、刘小勇、时小强、常付轩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一些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和感悟,也汲取了其中智慧的精华,谨向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本书的诞生。
由于编写和出版的时间仓促,以及编写的水平所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