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美德故事(勤学向善)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加臣编
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项羽立志图四方

项羽出身于楚国一个军事世家,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秦朝攻灭楚国,项燕兵败,自刎而死。这一年,项羽只有十岁。他不得不离开安稳舒适的家,被叔父项梁带着四处逃亡。这种家族异变,使得项羽从小在心里埋下了对秦国仇恨的种子。

项羽十几岁已经长成了超过一米九的高个子。项梁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就花费大力气培养他。项梁请来名师教他读书,但是项羽学过一阵之后就厌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剑。项梁以为项羽喜欢武艺,就又给他请来剑术老师,但没过多久,项羽又觉得舞刀弄剑也没有意思了。

项梁看侄子干什么都没有常性,就把他找来训斥一番。可是项羽一点儿也不服气,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罢了,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对抗一个人。我不愿学习这些,我要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项梁听了,觉得这个孩子有大志向,心里很高兴,就教他学兵法。这一次,项羽的学习态度果然转变了很多,他开始认真学习。后来,他成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上“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中的兵形势家。

那时,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到全国各地巡游。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经过南江时,人们都在大路两旁驻足观看,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就在这时,项羽忽然指着秦始皇对他的叔父说:“我可以夺取他的地位取代他!”

项梁听了,吓得脸色大变,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责备道:“这话可不能乱说,你难道不怕咱们全族上上下下都被杀头吗?”可是在心里,项梁却很赞赏他这小侄子的胆识,知道项羽没有忘记国仇家恨,心中已经立下志向,要消灭秦国。其实,项梁看到秦始皇滥用民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觉得秦朝的气数将尽,早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推翻秦朝、恢复楚国的事,只不过他从没有流露罢了。自从这件事情之后,项梁就更加用心栽培项羽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项梁和项羽也在会稽杀死当地太守,举旗响应。他们带领义军转战南北,打得秦军连连败退。后来,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朝名将章邯、王离所率的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进攻,最终全歼了王离的军队,迫使章邯率领的另外二十万秦军投降,歼灭了秦军主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起义军中的主导地位。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成为千古留名的大英雄。

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初年,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耿弁。父亲是一位将领,耿弁从小耳濡目染,深深为将士们的英武所吸引,发誓要成为一名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大将军。为了达到目标,耿弁认真学习兵书,演练武艺,智谋和武功都非常出色。

二十一岁那年,耿弁听闻刘秀在河北一带征战,便前去拜见他。这时,有一个叫王郎的人在邯郸自立为皇帝,并派兵南下攻打刘秀。耿弁希望刘秀派自己带兵攻取邯郸,其他大臣觉得王郎势大,不支持这个建议。刘秀也认为这个计划很难实现,但还是很欣赏耿弁,说:“这年轻小伙子竞有如此大志!”

耿弁却不肯放弃,他回到家乡,说服父亲和另一位将领,带着上万名战士攻打王郎,攻下二十多个县,消灭了敌人大量军队。此时,刘秀也开始反攻王郎。得到了耿弁的支援,刘秀军队的战斗力大增,不久便攻下邯郸,平定了河北。

耿弁忠诚可靠,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深得刘秀信任,刘秀很快提拔他为大将军。耿弁也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他率军与敌人作战,连战连捷,立下赫赫战功。公元二十五年,东汉政权建立,刘秀称帝。这时,全国仍有很多军阀割据势力。耿弁率军东征西讨,接连击败多支强敌。

随后,耿弁向刘秀提出要求,希望带兵北上,平定当时最强大的军阀——张步。刘秀听了很高兴,但觉得汉军与张步之间还隔着好几股军阀势力,即使消灭了这些势力,张步手下兵多将勇,想要攻灭他们,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耿弁说:“陛下,只要我们立定志向,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刘秀经过慎重思考,同意耿弁率兵北上。

耿弁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连战连胜,很快就平定了大部分割据势力。接着,耿弁率领大军向张步盘踞的山东推进。双方军队在临淄遭遇。随着将领们一声令下,双方将士短兵相接,杀得天昏地暗。这时,一支冷箭突然飞过来,射中耿弁大腿,顿时血流如注。手下见主将受伤,大惊失色,劝耿弁暂时收兵,待刘秀的援兵到来再发动进攻。耿弁却坚定地说:“我们是来取得胜利的!”他拔出佩剑,砍断箭杆,继续作战,把张步打得大败而逃。

刘秀率军赶来时,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刘秀非常高兴,他称赞耿弁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提出的计划,我还担心难以实现,但你终于做到了。这正是‘有志者辜竟成’啊!”P6-11

书评(媒体评论)

应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目录

志存高远篇

 01 陈胜立鸿鹄之志

 02 项羽立志图四方

 03 有志者,事竟成

 04 马援志在四方

 05 司马光警就立志

 06 立志读尽人间书

 07 朱煮十岁立志

 08 一方砚台与三位英雄

 09 于谦效仿文天祥

 10 蒲松龄题联励志

 11 谈迁两度写《国榷》

勤奋好学篇

 12 孔子韦编三绝

 13 苏秦锥刺骨

 14 董仲舒三年不入园

 15 匡衡凿壁借光

 16 王献之练字

 17 刘勰借读著书

 18 铁杵磨成针

 19 柳公权拜师

 20 范仲淹断齑画粥

 21 丘涪百里求书

 22 唐伯虎学画

 23 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明理知耻篇

 24 田稷退贿

 25 刘邦还军灞上

 26 张磐忍辱求证

 27 皇甫谧知耻后勇

 28 周处除“三害”

 2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0 皇甫绩主动求罚

 31 陈子昂浪子回头

 32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33 卢革避试

 34 郑成功四抗父命

 35 万斯同悔过自新

 36 张曜收获“勤果”

 37 朱起凤编《辞通》

清廉节俭篇

 38 晏子节俭为相

 39 汉文帝罢建露台

 40 四知先生

 41 王恭别无长物

 42 范质久居老屋

 43 李沆造屋

 44 张俭的旧袍

 45 王曾绕道简行

 46 张居正上书废赐宴

 47 于成龙的半只鸭

坚韧不拔篇

 48 姜太公大器晚成

 49 勾践卧薪尝胆

 50 韩信胯下受辱

 51 司马迁忍辱负重

 52 左思十年著一文

 53 祖逖闻鸡起舞

 54 陶侃日运百砖

 55 豁达乐观的苏轼

 56 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

 57 王阳明龙场顿悟

 58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

 59 杨露禅陈家沟偷拳

修身自省篇

 60 伯启反躬自省

 61 曾参日省其身

 62 西门豹戒躁

 63 刘邦制怒封齐王

 64 邓太后克己修身

 65 汉武帝下诏自省

 66 唐太宗以人为镜

 67 许衡渴不食犁

 68 叶天士自我反省

 69 赫则徐挂匾制怒

 70 曾国藩写日记

序言

立德树人 打造精神家园——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入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科学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大力加强文艺评论,改革完善文艺评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倡导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学、美德、美文相结合。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本文节选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题目为编者后加。

内容推荐

李加臣编著的《中华美德故事(勤学向善)》是一本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图书。每节讲述一个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志存高远、有的勤奋好学、有的明理知耻、有的清廉节俭、有的坚韧不拔、有的修身自省,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

编辑推荐

李加臣编著的这本《中华美德故事(勤学向善)》分志存高远、勤奋好学、明理知耻、清廉节俭、坚韧不拔、修身自省六篇,收集了70个中华美德故事,它们有《陈胜立鸿鹄之志》、《孔子韦编三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晏子节俭为相》、《姜太公大器晚成》、《刘邦制怒封齐王》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