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镇恩编著的《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诊断治疗学》主要对酸碱平衡与失衡及水电解质领域的临床生理、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病理生理及临床诊断和治疗做重点阐述,全书内容新颖,并努力反映近年来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方面的研究水平和临床医学水平。
全书共29章,内容包括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的相关基础理论、酸碱失衡的临床病理生理基础和单纯性与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方法,常见危重疾病的酸碱失衡特点及其治疗原则等。书中关于血液气体酸碱电解质参数和血流动力学等的单位大部分仍为习用单位。多数章节还提示诊断与治疗要点,并加入很有意义的插图,便于阅读和理解。
本书不仅可为各级医院临床各科、检验科及重症监护室医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提供极其有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依据,而且可作为医学院校基础和临床医学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等颇具指导意义的教学与学习参考书和选读教材,并且也可作为临床专科医学继续教育和急诊科、重症监护病室(房)专业培训的高级专修教材。
朴镇恩编著的《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诊断治疗学》共29章,深层次地探讨了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基础理论、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诊断与治疗,归纳了常见急危重症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要点。全书内容新颖,反映了近年来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代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水平。多数章节还提示快速诊断与治疗要点,并加入典型插图,便于阅读和理解。
本书既适合各级医院临床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科及其他各科的临床医师使用,也可作为医学院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学习参考用书,以及作为临床专科医学继续教育和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专业培训的高级专修教材。
第一章 酸碱平衡的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基础
第一节 酸碱的化学概念
第二节 酸碱平衡常用公式与有关定律
第三节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第四节 血液气体及其对酸碱平衡及机体的重要影响和相关气体定律
第五节 影响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缓冲系统
第二节 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三节 肺的酸碱平衡调节
第四节 肾的酸碱平衡调节
第五节 肝和骨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六节 酸碱失衡的代偿调节
第三章 动脉血气与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酸碱代谢指标
第二节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第三节 血氧指标
第四章 酸碱失衡类型
第一节 单纯性酸碱失衡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第五章 呼吸性酸中毒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动脉血气及酸碱与电解质改变的特点
第六节 诊断要点
第七节 治疗
第六章 呼吸性碱中毒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动脉血气及酸碱与电解质改变的特点
第五节 诊断要点
第六节 治疗
第七章 代谢性酸中毒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及酸碱与电解质改变的特点
第五节 诊断要点
第六节 治疗
第八章 代谢性碱中毒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及酸碱与电解质改变的特点
第五节 诊断要点
第六节 治疗
第九章 混合性酸碱失衡
第一节 混合性酸碱失衡的类型
第二节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节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第四节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第五节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第六节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第七节 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第八节 三重酸碱失衡
第十章 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步骤
第一节 单纯性酸碱失衡的诊断
第二节 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
第十一章 水与电解质平衡概论
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代谢的常用公式与有关定律
第二节 体液电解质的功能单位与换算方法
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的相关性
第十二章 水的正常代谢与障碍
第一节 体液的概念与正常平衡
第二节 水的正常代谢
第三节 水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三章 钠代谢平衡与障碍
第一节 钠代谢平衡
第二节 钠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四章 钾代谢平衡与障碍
第一节 钾代谢平衡
第二节 钾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五章 镁代谢平衡与障碍
第一节 镁代谢平衡
第二节 镁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六章 氯代谢平衡与障碍
第一节 氯代谢平衡
第二节 氯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七章 钙代谢平衡与障碍
第一节 钙代谢平衡
第二节 钙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八章 磷代谢平衡与障碍
第一节 磷代谢平衡
第二节 磷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第十九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第四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第二十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第二十一章 呼吸衰竭的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
第三节 II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五节 呼吸衰竭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第六节 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
第七节 呼吸衰竭的治疗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心力衰竭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五节 心力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第六节 心力衰竭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
第二十三章 休克的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及其病理生理
第三节 休克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四节 休克各期酸碱失衡与血气异常的特点
第五节 休克的主要治疗原则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节 休克时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第七节 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第八节 休克复苏终点与预后评估指标
第二十四章 肾衰竭的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第二十五章 肝性脑病及肝病失代偿的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肝性脑病及肝病失代偿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第四节 肝性脑病及肝病失代偿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第二十六章 心肺复苏的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心肺复苏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
第二节 心肺复苏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诊断
第三节 心肺复苏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治疗
第四节 心肺复苏的电解质紊乱及其治疗
第二十七章 外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外科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
第二节 外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外科疾病常见水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第四节 外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第二十八章 妇产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妊娠期循环、呼吸、血液及肾脏生理改变
第二节 妇产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第二十九章 儿科疾病常见血气改变、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儿童调节酸碱平衡功能的特点
第二节 儿科疾病常见酸碱失衡类型
第三节 儿科疾病常见低氧血症
第四节 儿科疾病体液平衡的生理特点
第五节 儿科疾病常见体液紊乱类型和电解质紊乱
第六节 儿科疾病液体疗法的主要治疗原则
第七节 儿科疾病常见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第八节 儿科疾病常见低氧血症的主要治疗原则
附录1 动脉血样的采取与注意事项
附录2 静脉血气的评估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