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莲(2)》由梧桐编著。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人的一颗心,可生欢喜,可生障碍,可生万千烦恼。纷扰的人世,不再有人甘于平淡,不再珍惜拥有,不再感激生活的赐予。在对物欲的追求中,岁月好似丰盈,但心灵却日渐贫瘠。如此,参透人生,便是禅意所在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莲(2)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梧桐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莲(2)》由梧桐编著。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人的一颗心,可生欢喜,可生障碍,可生万千烦恼。纷扰的人世,不再有人甘于平淡,不再珍惜拥有,不再感激生活的赐予。在对物欲的追求中,岁月好似丰盈,但心灵却日渐贫瘠。如此,参透人生,便是禅意所在了! 内容推荐 《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莲(2)》由梧桐编著。 《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莲(2)》讲述了: 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多位禅学大师的思想集锦,说的是禅,学的是道,悟的是心,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法师,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智能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慧能大师,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目录 第一篇 万般皆无常,平淡真佛性 第一章 一切皆虚幻,依赖更无常 第1节 贪图皆陷阱,看清方可求安 第2节 不甘心放手,只能一错再错 第3节 不依附不现实的希望 第二章 看得破,才能看得真 第1节 你是唯一能支配自己生命的人 第2节 看得破,才能看得真 第3节 三思方可后行 第三章 没有人可以阻挡你前进的脚步 第1节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第2节 千帆过尽处,才是真晴天 第3节 人生路上,耐得住寂寞 第四章 永恒归于寂灭,无常归于平常 第1节 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 第2节 嗅得到每日的花香 第3节 放慢你的脚步 第4节 一颗小石子的痛与喜 第二篇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第一章 戒嗔恚第1节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第2节 事事无大碍,何须论短长 第3节 是非本无度,抱怨招烦恼 第二章 安忍求和,不生嗔恨 第1节 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2节 安忍求和,不生嗔恨 第3节 壁立千仞,有容乃大 第三章 善待才是出路 第1节 付出比得到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第2节 无执自我,远离偏见 第3节 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第4节 我们都需要认可和鼓励 第三篇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第一章 戒贪嗔 第1节 戒贪嗔,欲望才是痛苦的根源 第2节 舍得,有舍才有得 第3节 那些错过的美丽 第二章 无执念,天地自宽 第1节 人生本苦,不要和自己较劲 第2节 世上有难事 第3节 困境中也一样有出路 第三章 放下,万般自在 第1节 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世的事 第2节 得之淡然,失之亦要坦然 第3节 生活没有标准 第四篇 超然于生命,安然于当下 第一章 清净正觉慈悲 第1节 什么才是强大的内心 第2节 静坐心澄清 第二章 心动了,为何不行动 第1节 机会不是等来的 第2节 人生不易,贵在坚持 第3节 人生没有败笔 第4节 心动不如行动 第三章 安然的心态 第1节 心外无物才是超然的境界 第2节 热水先结冰,遇事需冷静 第3节 理事无碍,一心不乱 第4节 其实你是幸运的 第5节 安然于生命的每一种形态 第6节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归 试读章节 第3节 放慢你的脚步 宫本和柳生是日本近代的著名剑客,宫本是柳生的师父。 柳生在拜师学艺时,曾经急切地问宫本:“师父,依你看,凭我的条件,需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答道:“至少要十年!” 柳生一听这话更着急了,又问:“十年的时间太久了,如果我能加倍苦练,那么需要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回答说:“那就需要二十年了!” 听了师父的话,柳生一脸疑惑,又接着问:“假如我再利用晚上的时间,夜以继日地苦练,那么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那你只会劳累而亡,无法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觉得师父的说法太矛盾了,就问宫本:“师父,为什么我越是努力练剑,成为一流剑客的时间反而越长呢?” 宫本回答:“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地反省。如果你的两只眼睛都紧紧盯着那一流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听了师父的话,原本就聪慧的柳生忽然开窍了,照着宫本的要求去做,终于成为一名一流的剑客。 欲速则不达,这是当年孔子对弟子子夏说的话。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地名,现山东省莒县)去做地方官。临走的时候,他专门去拜别老师,向老师请教治理之方。孔子跟子夏说:治理一个地方,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只要抓住根本,也就很简单了。临走时,孔子再三嘱咐子夏:“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去上任了,这句话也成了谚语。但是,即便是有很多人知道这句话,在做事的时候,却很难能做到。尤其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跟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似的,滴滴答答每一秒都走得匆忙,无暇顾及除了目标之外的其他事物。就如同上面故事中的柳生一样,两只眼睛都紧盯着一流剑客的招牌,根本无法去反思,去考虑问题。有时候,如果能放慢脚步,细细体会人生,或许会有别样的收获。 小的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催促我快点吃。因为要抓紧时间去上学,或者写作业,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后来外出读书,和同学一起到食堂吃饭,我的速度也是最快的,经常是他们吃到一半,我的饭就已经吃完了。后来工作,认识了一个朋友,她是个美食家,很懂得美食,也很会做菜。有次去她家蹭饭,我同样速度很快就吃饱了。她看着我的碗,问我:“我做的菜不好吃吗?” 我立马回答:“没有啊,菜的味道很好。” 她又问:“那为什么你吃这么快,都没有好好品尝一下?” 我当时有点愣住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这样的话:饭菜,是要慢慢品尝的。 朋友很详细地告诉我,米,是东北出的,放入电饭煲之前先要冷水泡半个小时,蒸好后焖十分钟,米里蕴含的香味才会散发得恰到好处。然后,她又细细地给我讲解了每一道菜的做法,时令的新鲜蔬菜、搭配相得益彰的材料,或烹或炒,或炸或炖,刀法要讲究,火候要讲究,调味料要讲究,就连做菜的先后顺序都要讲究,而这一切,在这之前我闻所未闻。 最后,她感叹道:“我用心地做了这么好的菜给你,而你却狼吞虎咽,真是浪费了这些菜的好滋味啊。” 而我曾经浪费的,又岂止这些饭菜的好滋味啊! 从那之后,我学会了放慢吃饭的速度,品尝饭菜,细细嚼,慢慢咽。有时,我觉得自己品尝的仿佛不完全是饭菜的滋味,还有人生被放慢了的时光的味道。 而在我的周边,同样如我一般讲求速度的人,数不胜数。有个朋友是做文字工作的,我一直觉得她做事从容有度,不管截稿的时间怎样紧迫,她都能提前拿出作品,从不拖欠。但是一次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每次临近截稿日期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她就开始着急,总担心无法按时完成,每天夜里都睡不好。结果,休息时间不够,写作的时候更加焦虑,有段时间甚至要靠安眠药才能人睡。 她说:“我明白,这种行为有点像强迫症——强迫一切事件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所以,我一直担心我没有好的作品创造出来,因为好的作品,是需要好的心态去酝酿的。比如,把生活的脚步慢下来。” 我对此有很强的同感。因为我周边的很多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快点啊,马上就要出发了,马上就要开会了,马上就要……有时候越是忙,越是着急,越是出错,越是晕头转向。 不由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水池中见到黄金,心里直呼:“有金子!有金子!”于是立刻进人水池中找金子,找了老半天,一身疲累却一无所获,只好离开池子,又舍不得走掉,就坐在旁边休息。 不一会儿,池水逐渐平静清澈,金子的影像又浮现出来,他又赶紧踏人水池中,搅和池水,不想依旧一无所获。 他的父亲来找他,问他:“你在做什么,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疲惫?” “我看见水中有金子,在水池中搅和了半天却一无所得,因此十分疲惫。”这人跟父亲说。 P55-57 序言 我想每个人都会不止一次的思量,人生的长度和宽度该如何延伸? 比起日月星辰的永恒,人生短暂得如同起伏的尘埃。但是人们每天还都在忙忙碌碌,为生存的一片天地庸庸碌碌,不肯停歇。 其实人生短暂,生命终结的判决随时随地可以下达,谁都不知道属于自己的终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其实人生又很漫长,幼时懵懂,少时张狂,中年过得恣睢匆忙,到日渐苍老,力不从心的时候,纵观自己的一生,又感叹那些岁月虚度,恨不能重来一次青春。 佛家说得好,人生的长度,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生命的精髓都在这瞬间体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当下的一瞬间心安,人生便可享受这一瞬间的宁静,和风和雨,和月和影。思维无限,便没有山可阻挡视线,也没有外物可以牵绊内心,人生的宽度,就是如此拓展的。 常常有看不开的人,说自己愚钝。其实,又何必执著于自己的内心。这世界如此之大,任是谁都无法尽收眼底。内心也是这样,越是执著,便越狭窄。把一切都放开了去,反倒可以还自己一个清静自在。 这世间最集中的痛,莫过于医院病榻上那些无法操控身体的病人。而试想一下,对身体无能为力是一种痛,那么,无法操纵自己内心的人,空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岂不是更悲哀?身不在,心在,是一种境界;而身在心不在,便只能是一个符号,终止生命的符号。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人的一颗心,可生欢喜,可生障碍,可生万千烦恼。纷扰的人世,不再有人甘于平淡,不再珍惜拥有,不再感激生活的恩赐。在对物欲的追求中,岁月好似丰盈,但心灵却日渐贫瘠。 当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那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宁静安详,却蕴含了对生命最真的体悟。于是佛祖把衣钵相传与他。面对纷繁人世,最好的心态,莫过于此,纯净无染,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却能永恒长久。 星云大师说:“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两个字:看破。 看破功名,看破利禄,看破是非成败,看破得到与失去。看得破,人心便可安宁,可清净,可回归最深处的本真。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此世界可安好,心可以开出洁白的莲花来。 如此,参透人生,便是禅意所在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