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编著的主编 《做最有效的总裁》依据《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提出总裁应该“替天行道”,也就是秉持“天之道”来知人、用物。21世纪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易经》是一本变化的书,告诉我们面对变化多端的未来,如何适当地应对。总裁依照《易经》三才之道,确实顺天应人,必然可顺势发展,而且立于不败之地,才是真正的大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最有效的总裁(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曾仕强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仕强编著的主编 《做最有效的总裁》依据《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提出总裁应该“替天行道”,也就是秉持“天之道”来知人、用物。21世纪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易经》是一本变化的书,告诉我们面对变化多端的未来,如何适当地应对。总裁依照《易经》三才之道,确实顺天应人,必然可顺势发展,而且立于不败之地,才是真正的大道。 内容推荐 《做最有效的总裁》共分十章,内容包括:总裁必备的观念;总裁必备的修养;总裁要“替天行道”;总裁要掌握整体;总裁要知人;总裁要善任;总裁的六大任务;总裁应该做的;总裁不应该做的;总裁立于不败之地。 《做最有效的总裁》由曾仕强编著。 目录 序/ XV 前言/ XIX 第一章 总裁必备的观念 英雄与仁人志士/003 西方社会重视英雄性/004 中国社会崇拜仁人志士/005 总裁也可以成为仁人志士/007 英雄的四种类型/009 风型英雄的特性/009 火型英雄的特性/010 雷型英雄的特性/011 山型英雄的特性/012 最好做山型总裁/014 西方企业的总裁重视英雄性/014 中国企业最重视集团性/015 中国企业总裁最好扮演山型英雄/016 总裁必读的三本书/018 《西游记》中的无用与有用/018 《水浒传》中的领导智慧/019 《三国演义》中的领袖人物/020 车、马、炮比将能干/022 最高将帅不露英雄性/022 让一切有用的来保护无用的/024 强以弱为基/025 总裁要以无为师/027 无才能生有/027 经营管理不完全是数字运算/028 无可以收到放的效果/030 第二章 总裁必备的修养 总裁应有的三种境界/035 总裁有甘有苦/035 做总裁的上、中、下策/037 总裁的三阶进程/038 总裁要树立三大目标/039 第一目标:赚钱/039 第二目标:惜命/041 第三目标:留名/042 三句金言要牢记/043 “好心啊”第一修养纲领/044 “大度量啊”有能容人的度量/045 “让我讨几个钱吧”能体谅才有大福气/046 灵活应对三个年龄段/047 年纪轻轻何必急于当总裁/047 壮年当总裁必须逐渐减轻负担/048 年高德劭的总裁要有特殊素养/049 总裁的三大乐趣/050 开始可以自由练剑/050 后来领略到佩剑的乐趣/051 最后把剑挂在家中/053 三张嘴巴要用好/054 “”字有三个口/054 有原则而没有固定形式/055 三张嘴巴要适时应变/056 第三章 总裁要“替天行道” 以天道为准则/061 总裁是“天”,员工是“人”/061 “替天行道”的方法/062 总裁要扮演好“天”的角色/064 关键在于领悟“善变”/065 天道善于变化/065 变化之中必有常道/066 总裁要依据常道而变化/067 要培养前瞻力/068 中国人喜欢顺天/068 前瞻力很重要/069 总裁必须培养前瞻力/070 崇尚虚静不争/072 总裁好比种花人/072 种花人虚静不争/073 总裁如何虚静不争/074 必须虚怀若谷/076 总裁最怕无人指点/076 总裁最要紧在知人/077 虚怀若谷三原则/078 最好自然无为/079 无为便是不造作/079 不造作才能够破妄返真/080 无为无不为的三大步骤/081 第四章 总裁要掌握整体 组织分为三阶层/085 组织大多采取层级制/085 阶层并非阶级/087 组织的三个阶层/089 各阶层有不同使命/090 树立服务的人生观/090 天、人、地三才之道/091 配合三才之道而运作/093 三阶层必须密切配合/094 高阶要清楚地含糊/099 总裁要“清清楚楚地含含糊糊”/099 “清清楚楚地含含糊糊”的妙用/101 “清清楚楚地含含糊糊”其实就是内方外圆/102 高阶必须具备“两把刷子”/103 中坚要清楚地清楚/104 小心“君子可欺以其方”/104 成为高阶和基层之间的良好媒介/105 中坚干部要清清楚楚地掌握事实/106 妙用“清清楚楚地清清楚楚”/108 基层要含糊地清楚/109 有条件的“含含糊糊地清清楚楚”/110 站在不要顺的立场来顺/112 尊重中坚干部的中介功能/114 游走于四种不同的象限/114 第五章 总裁要知人 要知人必先善于观人/119 观人术不是一般的相人术/119 观人要把握三大要领/121 观人要研究一些基本道理/122 公司里包括三种人出世的观点/126 等死的人/126 怕死的人/127 找死的人/127 总裁多半属于找死的人/127 总裁要以平常心面对这三种人/128 公司里包括三种人入世的观点/130 “红人”/130 “黄人”/130 “黑人”/130 防止“白人”产生/131 不要重用“白人”/132 人有上智下愚的差异/134 智力高低天生有所不同/134 总裁要奉行达摩三律/135 三种人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136 亲亲、尊尊还要能贤贤/137 亲疏当然要有分别/137 亲亲之外还要尊尊/138 生生不息更需要贤贤/139 当总裁最有机会修行/141 修行是积德的代名词/141 总裁特别需要修行/142 总裁比员工更容易修行/143 救人、教人远胜于“杀人”/144 不“杀人”就要被人“杀”/144 民主时代“杀人”要偿命/145 救人要有智慧/146 第六章 总裁要善任 善任是总裁最要紧的能力/151 总裁最难在用人/151 有人才还要会用/152 尽才必须感之以德/153 用人的最高标准在于平淡/154 中庸最为难能可贵/154 平淡就是中庸而不偏执/156 老板要设定用人的标准/157 不能重用偏才/158 一般人多属偏才/158 八种偏才各有缺失/159 总裁不要被偏才所惑/160 通才的重要性/161 通才就是兼才之人/161 兼能八才样样皆通/162 训练通才的三大原则/163 第七章 总裁的六大任务 礼遇顾问/167 顾问自古以来就有/167 礼遇并不立即要求回报/168 对待顾问的三大原则/169 配合趋势/170 必须有自己的理念/170 掌握时势/172 调整经营理念/173 重视基层/174 基层员工最可爱/174 对基层员工的要求/175 确实要求基层员工不可变/177 训练中坚/177 中坚不宜改称“中间”/177 中坚干部要互相支持/179 要带领大家群策群力/180 注意公关/181 公共关系由来已久/181 公共关系至下而上/182 总裁自己的公共关系/183 维护家庭/185 中国人的家庭相当特别/185 家庭是子女教育的主要场所/186 总裁应该怎样维护家庭/187 第八章 总裁应该做的 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191 权利由他人所赋予/191 要设法让员工先开口/192 少说话的三大法则/193 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195 总裁的主要工作在安人/195 总裁有权力不做/196 当心做一次就甩不掉/197 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198 天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198 员工自动自发才不会觉得承受压力/199 设法让员工自动自发/200 不授权大家便能负责/201 中国人不轻言授权/201 不授权对主管有很多好处/202 主管有责无权要好做得多/204 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205 干部往往慢半拍/205 总裁忍不住要自己做/206 总裁要忍耐几分钟/207 不发威大家便能谨慎/208 总裁的办公室特别大/208 总裁和干部不一样/209 其实这两者可以兼顾/210 第九章 总裁不应该做的 不要独断独行/215 事情会愈管愈多/215 从工作中磨炼下属/216 用坚决的意志取代独断独行/217 不要事必躬亲/218 成员的价值观并不一致/218 总裁不必收集所有的情报/219 如果缺乏默契,只好力求控制/220 不要纵容亲信/222 亲信的必要性/222 从工作中培养亲信/223 避免滋生亲信弊病/223 对待亲信的三大原则/224 不要鼓励对立/225 对立会造成严重冲突/225 记取历史的教训/226 及时培养第三势力/227 不要迫害功臣/229 有人喜欢过河拆桥/229 最好预先化解矛盾/230 “杀功臣”的后遗症相当可怕/230 不要冤枉好人/232 好人常常早死/232 妒忌之心相当普遍/233 好人也要有好人的修养/234 第十章 总裁立于不败之地 掌握形、势、情的变化/239 总裁不能失败/239 看清形、势、情/240 最要紧在择人任势/242 有效领导促成团结/244 中国人当然也能够精诚团结/244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整体目标为重/246 正确领导的三大原则/247 促使大家同心协力/249 注入生生不息的树状组织精神/249 不同于机械化的有机组织/250 树状组织的主要精神/252 关怀导向以得人心/253 得人心者昌/253 不能以牺牲人来完成工作/255 总裁要善尽文化责任/257 两难之中必须兼顾/258 一切莫非两难/258 如何兼顾两难/262 要求合理的突破/266 时时保持合理心态/270 以合理为决策标准/270 中国人擅长乱中有理/274 乱得有理就不必害怕/281 乱得无理要依法来管/284 后记/289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总裁必备的观念 人是观念的动物,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和态度。总裁的经营态度和管理行为,对企业兴衰的影响力高达70%。所以,总裁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什么总裁的经营理念对企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呢?因为干部的思维会依据总裁的理念而调整,大家用心猜测总裁的想法,以总裁的思维来决定自己的取舍。可见总裁的经营理念,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公司的决策,改变干部的思维,并且成为公司成员的共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组织、规章、成员都没有改变,只是总裁换了,这家公司的风气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紧接着是组织、规章,甚至是成员和产品也会跟着发生某些变化,这与古人所说的“擒贼先擒王”为首的王要先改变主意,追随的大众才有可能跟着改变,意思是一样的。 严格说起来,不同的总裁,其经营理念都有些不一样。我们只能从基本的观念着手,分别从英雄与仁人志士、四种类型的英雄人物等来加以阐述。希望总裁能够自我评估,整理出自己的经营理念。唯有深入的自我了解,才能够真正知己,然后进一步知人。知己知人,更能够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使总裁的基本理念产生更为强大的无形力量,深深地影响干部和员工,并形成共识,以期协同一致,发挥强大的组织力,激发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 英雄与仁人志士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邬昆如,在其巨著《人生哲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古以来,总有一些才智特别高而良心并不丰饶的人,他们喜欢玩弄权势,追求功名利禄,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与此同时,也一定有一些既有智慧,又有良心的人,积极为社会造福,为众人谋利,成为当时的仁人志士(如图1-1)。 这两种人物,各有不同的贡献。前者在动乱中寻求安宁,却常常不幸死于动乱;后者虽然促进安和乐利,却也阻止不了治乱兴衰的循环。 好不容易荣登总裁的位置,是不是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的聪明才智高人一等,做些什么才能成为英雄豪杰,或是仁人志士?就在这一念之间,不可不慎!因为任何人生存在天地之间,迟早要知道自己“为谁辛苦为谁忙”,所以我们要为自己做一番正确的定位。 西方社会重视英雄性 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开始,以雅典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形成了竞争的生活模式,崇拜英雄人物便成为西方的传统。仁人志士,在西方历史中,反而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人。西方文化充满了霸道精神,促使大家崇拜英雄豪杰,而常常冷落了仁人志士。 邬昆如教授认为,早在古希腊时代,便出现了许多城邦。它们的共同难题是人口不断增多,粮食愈来愈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解决难题的方式: 移民 鼓励城邦中精壮的男子到其他地方去工作,赚钱回来养家。当然,选择的地方,必定比自己所住的城邦土地面积大,而且人口少,比较容易赚钱。但是,这些精壮男子外出谋生,往往在结婚生子之后,于是干脆长住不返,变成移民。导致有能力的人都离开原来的城邦,留在本地的人反而是一些谋生能力相对较差的。移民的方式造成了人才外流,因而并不是一种好办法。 殖民 为了避免移民带来衰亡的恶果,有些城邦便主张出兵攻打那些比自己土地大而人口少的城邦,占领之后将该地的产品运回来,供大家食用。这种殖民政策引起各城邦之间互相攻打、彼此侵占的战争,结果导致民穷财尽,根本不能解决生存问题。 增产 雅典人既不愿意移民,也没有采用殖民的方式,而是主张大家留在原来的地方,努力改善生产方式,增加产品数量,从而养活更多的人。于是他们设法把其他地方的人俘虏来当作奴隶,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数量。不料增产的结果导致生产过剩,因而必须设法促进消费,于是雅典人把二月的最后一天(四年一次,比其他年份多出来的那一天)作为向神明谢恩的特殊日子,而地点则选定在雅典附近的奥林匹克山上。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一次祭神大典,借以吸引各地民众,前来消费。并且附加一些趣味竞赛,譬如赛跑、掷标枪等。从此每四年举办一次,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竞赛活动。发展到今天,便成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雅典的奴隶制度,使主人获得生杀大权。这种不正义、不人道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很多英雄豪杰。 罗马帝国取代雅典之后,凯撒大帝东征西讨。六百年间,奴隶制度“变本加厉”,英雄豪杰更是纵情地表现,毫无禁忌。 西方的仁人志士,大多成为只有理想而缺乏实际作为的哲学家,他们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大家对英雄豪杰的崇拜。 耶稣基督的人人平等信念,固然停止了奴隶制度和殖民政策,但是奥林匹克的竞争精神却不断地被发扬光大。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自然科学的人定胜天,都在增强西方人对英雄豪杰的崇拜,迄今没有改变。 英雄豪杰的主要特质在于利用时势,创造有利于自己的英雄性格,借以获取功名利禄。西方的总裁,严格说起来,都具有英雄豪杰的特质。 P2-5 序言 一生之中,能够担任总裁,可以说机会十分难得,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容易。就算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位置,事实上也需要经过一番奋斗,不可能凭空坐享其成。 我们常说创业维艰,而守成也实在不易。无论是创业还是守成时期的总裁,都各有其难处,并非局外人所能够分担的。因此有人说,是好几世累积下来的福分,才有这么好的机会担任总裁;也有人说,这是积欠了好几世的债务,这一次必须努力偿还。想来各有道理,很难判断孰是孰非。不过,我深信,经过用心的学习、细心的调整,以及好心的判断,各位总裁都可以成为享福的总裁,而不是还债的苦命人。就算原来真的是还债的,也不需要经由什么改运、花钱消灾、长期膜拜,不断参与相关修炼活动,只要用心,也能够彻底转化自己的身份,变成享受福分的总裁。 总裁的用心,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建立自己的信心,将《易经》所说的道理用在经营、管理上,便能收到成效。 《易经》的道理,固然十分古老。然而事实证明,科学愈发达,大家愈发现《易经》的道理不但真实,而且可以信靠。如果科学愈发达,愈证明《易经》所说的道理有问题,或者不符合现代的需求,那么,《易经》很可能已经为众人所遗弃,不再有人那样热心地研读了。 大家用《易经》来占卜、算命、看风水,不过只是小用。真正的大用——用《易经》的道理进行经营管理,反而被忽略了。用《易经》的道理进行经营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经营的绩效。增加管理的效益,对大家都有好处。把《易经》的道理应用在经营管理方面,使其成为总裁修己安人的依据,也是改变命运的法宝。 我相信大部分总裁都已经在依据《易经》的道理行事,或者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暗合易理。因为长久以来,我们已经把深奥无比的易理,简化成很多广泛流传的俚语,在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可以说无论读不读《易经》、懂不懂易理,有没有接触这一本时历三古(上古、中古、下古)、经由三圣(伏羲、周文王、孔子)整理出来的人类奇书,运用《易经》的道理都已经到了十分自然的程度。 什么叫作自然?不知其所以然,却能够在言行上表现出来。这种不知其然而然,才叫作自然。 自然表现出来,就称为率真。因为《易经》所说的道理,原本是宇宙之间早已存在的事实。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只要率真,不作假,不存心变花样,大多合乎易理。 总裁的细心,最好表现在“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凡是听到的或者看见的,不经过大脑思考,马上接受或拒绝,便是不够细l心。是不是应该想一想,经过反复的思考,甚至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合理?至少也要动动脑筋,看看怎样用在实际的言行上,才不致引起反弹或抗拒? 我建议,总裁要做出任何改变,都必须预先想好步骤,考虑可能出现的反应。然后按部就班,逐渐加以调整,以期事缓则圆,取得圆满的效果。 调整的结果,总裁都要以好心的标准来加以判断。好心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心,也就是合乎天理的心态。所以俗称天良,其实便是良心。 摆在总裁面前的,说起来有两件事:一是回顾,一是前瞻。回头看从前,看到经历过的种种艰难;向前看未来,是不是一片光明呢? 未来是不是光明,取决于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光明正大。总裁以仁义为目标,自然凭良心来判断调整的结果,产生良好的成效。 总裁的仁义,必须安放在自己的心中,而不是向外求取。孟子说过:“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总裁最好以仁义作为判断的标准,而不是向外标榜仁义,或者用仁义来包装自己的言行。 我期望总裁能够厘清自己的经营理念,立定“替天行道”的志愿,分清楚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我更期待总裁能够成为仁义的总裁,而不仅仅是有权威、能赚钱的企业英雄。 后记 总裁的命运由自己控制 要不要当总裁?决定权在自己手中。不必因为大家的期许与鼓励,便非当不可。不能由于一时激动,为了争一口气,硬要当总裁;不需要一时遏不着好的总裁,就决定自己当;尤其不能听了一句“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片面道理,便盲目地顺应潮流,当上了总裁。这时才发觉上当,已经骑虎难下,很难挽回了。 希望成为什么样的总裁,同样由自己决定。要甘要苦?先甘后苦?先苦后甘?悉听尊便。 社会上那么多总裁,可以当作自己的借鉴。有些人赚大钱,却只能在牢狱中度余生。就算真的“在狱中过帝王生活”,划得来吗?有些人财禄丰厚,却被不肖子孙弄得身败名裂,大半生辛劳所得,付诸流水。有些人名利双收,却不知道所为何来?过着富有却茫然的日子。有些人虚有其名,凡是真正认识他的,无不摇头叹息;身受其害的,更是咬牙切齿。有些人患“大头病”,一次竞选,搞得企业几乎破产。有些人好大喜功,盲目扩大的结果是亏损累累。 没有哪一位总裁,存心整垮自己。他只是不明白自己的实力和处境,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总裁的命运。正是自己的一连串抉择决定的。几次决策错误,便是运气欠佳。连续几次正确决策,就表示运气很好。但是,总裁的命运,有一个不变的大前提,那就是:顺天应人,替天行道。 天道是天、人、地三才之道当中的常理,总裁扮演“天”的角色,以大公无私的心情,来因应未来的变化。天道尚“无”,所以总裁必须懂得“无为”的道理,来达成“无不为”的理想。 现代中国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重“有”不重“无”。其实“无为”并不是“不动”,也不是西方所说的“自然主义”。总裁崇尚“虚静不争”,最好依照种花人“不禁其性、不塞其源”的道理,使下属自由自在、自动自发,大家都获得正常的发展。 总裁要能“舍”才能“得” 顺天应人,最要紧的是分清楚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唯有“舍”弃不应该做的,才能够“得”到应该做的良好效果。 总裁不应该独断独行,不可以事必躬亲,不能够纵容亲信,不应该鼓励对立,不可以迫害功臣,也不能够冤枉好人,而这些偏偏是若干总裁有意无意常犯的错误。 身为总裁,应该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不授权大家便能尽责,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不发威大家便能警惕。而事实上,若干总裁就是缺少这些能耐,反过来责怪大家不能够如自己的意。 总裁最困难的,在“知人善任”。知人不能善任,等于不知。知人之前,又必须知己,所以总裁具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知人善任。 遇到任何事情,总裁第一想到的,不是“怎样去做”,却应该是“让什么人去做”。 “天”从来不做“事”,只求把“人”安顿好。总裁不必去处理“事”,却必须把它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找对“人”,让他自由自在、自动自发去解决,则“事”必顺成。 楚汉相争的时候,楚霸王有万夫不当之勇,却由于有范增而不能用,以致兵败自刎。刘邦的成功,主要居功于得人而能用人,善用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 有些总裁“舍不得”,不能够“放心”,没有条件“放手”,终于累坏自己,也拖垮企业。舍得让下属表现,舍得让大家分享利益,也舍得回馈社会,更舍得礼贤下士,这样的总裁,才能“得”人,因而成“事”。 知才、觅才、聘才、任才、留才、育才、用才和尽才,成为总裁最大的本领。这一连串与“人”有关的学问,必须虚心求取,勤而行之。 不要寄望反败为胜 自从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的大作《反败为胜》问世以来,某些身世相似的总裁。便极力椎荐,好像反败为胜乃是总裁的共同命运。 其实。中国人自有一套“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不可不加以深究。因为总裁好不容易打出天下,为什么要轻易让它败亡?为什么要随便拱手让人,自己再出去另打天下呢? 在事业旺盛的时期,总裁及时让贤退休,或者交给合适的人,让他顺利接班。这种自愿的“尧舜禅让”,值得赞美,也值得学习。 好不容易当上总裁,却被迫下台,甚至于遭人赶杀,终究不是好事情。中国人最好明白“上台容易下台难”,知道“上台多半靠机会”,机缘成熟,总裁就当上了;“下台必须靠艺术”,万一被劈成三段,不能全身而退,岂非得不偿失? 希望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礼遇顾问。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总裁对于自己的处境,往往弄不清楚。刘邦如果没有张良的指点,恐怕也不能成功。 掌握时势,绝对不是投机取巧。总裁应该具有自己的理念,把自己的理念表现在事业上。守时待势,都是为了发挥自己的理念,这是掌握时势,而不是同流合污。 基层的信息,最能够代表现场的实况。总裁不必拘泥于层层节制的形式,时常逾越中坚干部,表现一些“亲民”的作风。唯有不高高在上,亲近基层,才能深入基层,迅速掌握现场的变化,适时找“人”去处置。 对中坚干部的训练,愈来愈重要。因为在现代管理课程中,这一环十分薄弱。总裁感叹人才难求,多半对此而言。 注意公共关系和用心维护家庭实在是一体两面,内外兼顾。家庭是根本,子女不肖,再好的公共关系也会转坏。总裁各方面兼顾并重,自然立于不败之地。若是顾此失彼,就难免遭遇失败,不得不咬紧牙关,无奈地祈求反败为胜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