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的眼泪
汉代梁州有个名叫韩伯俞的人,他有一个非常严厉的母亲,伯俞偶尔做错事情时,最害怕的就是被母亲知道、惹母亲生气。有时候,母亲会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伯俞就低头躬身等着挨打,不哭也不为自己辩解。等母亲打完了,气渐渐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道歉。
伯俞长大后,对母亲更加敬爱,常常能替她想到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情。有一次,伯俞不知道因何惹母亲发火,年事已高的母亲随手就打了伯俞几下。其实,母亲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疼,他却忽然哭了起来。
母亲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不见你像今天这样掉眼泪。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了吗?”
伯愈忙说:“不是的。”他擦了擦眼泪,继续说:“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我心中庆幸母亲您身体康健,以后我们还会有很长的时日在一起。今天母亲打我,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了,所以心里悲哀。”
后人听说了这个故事,就总结出一个词语,叫做“伯俞泣杖”。
知识拓展
小杖则受,大杖则逃
曾子有一次犯了错,父亲十分生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曾子没想过要躲避,结果被打伤了。孔子知道了,来看他,并告诉他,小杖则受,大杖则逃,勿陷父母于不义。意思就是说,父母揍你的时候,要看他拿什么打你,如果是拿个小棍子来打你,你就忍一忍让他打;如果是拿根大棍子的话,你就要赶快跑。否则,如果你不逃,万一他出手过重把你打伤了,那你就陷父母于不义了。
黄香温席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他从小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可不幸的是,黄香九岁便死了母亲,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百般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夏天还为父亲扇凉席子,冬天则为父亲暖被子。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儿,坐在院子里乘凉。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
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常常一连下几天大雪。由于家里穷,没有那么多取暖的柴火,黄香就先钻进冷被窝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日久天长,乡邻们都称赞黄香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孩子。
一天,黄香从山上打柴回来,看见路上有一条蛇快要干渴而死,就将它带回家放进屋后的小河沟里。蛇到水里就活了过来,并似乎感激地向黄香点了点头,钻进了河底。
后来,黄香的父亲突然患了一种会让人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的怪病,无论是请来远近闻名的郎中诊治,还是黄香自己精心调理,父亲的病都不见好转。黄香为此急得不思茶饭,人也瘦了不少。
一天晚上,黄香梦见自己曾救过的那条蛇对他说:“我是鳝鱼,你把我做熟了给你的父亲吃,你父亲就会好的。”黄香醒来便到屋后河沟查看,果然见沟里有无数条笔杆般长短,笔杆般粗细的鳝鱼,就用鱼篓装了一些回去,做好了给父亲吃。父亲吃了一盘鳝鱼后,病就完全好了!
在黄香十二岁时,江夏的太守特意表扬了他的“至孝”,当时的皇帝也曾嘉奖他。
知识拓展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香不仅是一名孝子,而且还是一名神童。十二岁时,因其才学过人,被汉顺帝召至宫中为皇帝管理尚书台,即掌管国家图书和机密档案。他为官尽职尽责,常常不分日夜工作。他还趁此机会,遍阅宫中藏书,深得汉顺帝赏识,称赞他是“日下无双江夏黄童”。后来,皇帝对黄香的赞誉传得朝野尽知,京师流行起“天下无双国士”,“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称誉。后世遂用“天下无双”,“无双士”,“黄童”等语称赞出类拔萃、独一无二的杰出人士。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