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山郁夫--当代唐玄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吉人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平山郁夫先生,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多年来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从民间的和文化的角度作了大量工作。

这部著作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感人的笔触,生动地介绍了平山郁夫先生及其业绩。该书现在即将付梓出版,必将有助于人们增进对平山郁夫先生的了解,也将有助于增进中日友好。

内容推荐

平山郁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的社会活动家,是东方各国人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作为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多年来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从民间的和文化的角度作了大量工作。他主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发起保护南京古城墙工程,又奔走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保护敦煌文化遗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三十周年,为了表示纪念,华龄出版社特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平山郁夫先生出版本传记。

目录

引子

 初知平山

 近识郁夫

第一章 海岛上一个喜欢画画的孩童

 大海播撒美的种子

 彩笔打开美的心扉

 慈悲陶冶美的善心

第二章 原爆烈火中飞出的凤凰

 修道中学的军事生活

 一个临危负责任的少年

 从烈火中飞奔出来

 回到渴望的家乡

第三章 走上学习绘画之路

 舅爷清水南山的期望

 意外被美校录取

 迎接日本画的接力棒

第四章 平山郁夫的另一所学校——睦庄

 学生宿舍似的公寓

 只有活着才能开拓自己的生路

 新来的邻居

 使馆官员来访

 向米店老板作出的承诺

第五章 幸遇前田恩师

 提为教授助手

 “落选是好事”

 临摹复原古画

 学习恩师敬业精神

第六章 同美知子喜结良缘

 “和美知子在一起就可以征服世界”

 互相鼓励度难关

 同心开创“文物红十字”事业

第七章 唐玄奘的精神动力

 跨越生命险境

 突破绘画困域

 奔向广阔天地

第八章 大开眼界的出国之旅

 第一次触摸文艺复兴的艺术

 在荒僻小村萌发的宏愿

 追寻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遗迹

 丝绸之路上的友谊

第九章 献给丝绸之路的画展

 把画拿到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展出

 首展德黑兰

 去埃及赶画尼罗河

 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展出

 热展开罗和伊斯坦布尔

 画展在希腊和中国

第十章 艺术溯源中国行

 去中国求本

 真的等到了去中国的一天

 访问神秘的西藏

 终于到达了敦煌

 220号洞惊喜发现

第十一章 神圣的历史使命

 “倾家荡产也要保护敦煌莫高窟”

 依靠社团力量

 寻求日本政府参与

 保护西安大明宫遗址

 保护交河故城和龙门石窟等古迹

第十二章 竭力推进日中世代和平友好

 积极参与修复南京古城墙

 勇于推进日中和平友好事业

 敢于医治战争创伤

 让更多的人参与修复南京古城墙的活动

第十三章 追寻玄奘西行足迹

 一桩意外喜事

 创作大唐西域巨型壁画的构想

 迈上西域之路

 东往高昌 

 西去库车

 南走和田

 探访梦幻王国——楼兰

第十四章 创作大唐西域巨型壁画

 晨雾朝阳送赤子

 午阳高照迎远客

 夕阳月光恋高僧

第十五章 开创“文物红十字"事业

 “文物红十字”思想的萌生

 “文物红十字”构想的内容

 文物红十字的组织和人才

 推动日本政府参与保护吴哥窟

 帮助朝鲜高句丽古墓群申报世界遗产

 携带仪器二次访朝

第十六章 无偿修复留存在国外的日本古画

 应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苛刻的修复条件

 帮助欧洲一些国家保存和修复日本的古代美术作品

尾声

附录:“平山郁夫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记平山美知子

 国会议员家的犟丫头

 苦干奔“家兴”

 独挑家庭重担

 “创建画室是作妻子的责任"

 夫妻同上丝绸之路

 追求的太阳还在更远的前方

平山郁夫年谱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海岛上一个喜欢画画的孩童

平山郁夫的家乡是日本的著名风景区。

这里名叫生口岛,归日本国广岛县丰田郡濑户田町管辖。位于濑户内海。生口岛是濑户内海众岛中不大也不小的岛,人口14000多人,全岛面积28平方公里,比临近的因岛大,比大三岛又小。从高空俯视像青螺一点,缀于水面;走近一看,翠峰从水中拔起,真是个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

平山郁夫,1930年6月15日诞生在这里。

中国有句名言:“人杰地灵”。讲的是“人”与“地”的关系。钟灵之地出人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都体现了真正的自然科学。钟灵秀气之地,虽不能使那里的人都成为人杰,但人杰却必须有地灵这个条件。平山郁夫成为大画家,就是他家乡——生口岛的灵秀之气,赋予了他美的灵性。

大海播撤美的种子

平山郁夫从小就喜欢看海,看海的颜色的变化。大海的颜色因天色而变浅蓝、灰蓝、深蓝。大海也因岛上的山色而变青蓝、翠蓝、淡蓝。大海还因太阳的升落而变出各种鲜艳色彩。特别是日出和日落,那真是天赐美色到人间。日出时,红太阳像火球蒙着一头水,从水面跳出,万道霞光,把海水时而照成红色,时而映成黄色,最充分的色彩是灿烂耀眼的金黄色,但是千变万变不离其本色——干净碧透的湛蓝色。日出日落,最大最美的是金灿灿的金黄色。

平山郁夫家后面,紧靠一座山峰,山上有座向上寺,寺里有座三重塔。平山郁夫为了看大海的颜色,几乎每天都要爬上三重塔,远眺近看大海颜色的变化,碰到美好景色,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海的每一种色彩的变化,都激起他无比的喜悦和浓烈的兴趣。他感到生口岛四周的海水,是各种美色的源泉,而大海把水的各种美色显现得淋漓尽致和无与伦比,同时也把这些美色画入了还是一张白纸的小平山郁夫脑海之中。

平山郁夫从小还爱看大海的潮涨潮落。平山郁夫的家就在生口岛环海路的路边,坐在家里就能听到波涛的啸声,凭窗就可看到波涛卷起的层层浪花。可他还觉得不过瘾,必须站到海边的堤岸上,看涨潮和落潮的景象。有一种景象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了平山郁夫的眼睛,那就是在他家不远的地方,海水涨潮落潮时常常出现一种奇特现象:汹涌的海水突然平静下来,固定在一条线上,一动不动,像是有人在操纵似的。实际上这是两面的潮水力量平衡所致。平山郁夫对这种奇妙景象总是看不够,真是赏心悦目,高兴异常,静止的水不变他就不回家。有时他跳进海水,想了解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海水突然静下来,止住了。久而久之,他竟然成了一个游泳的能手。

大海色彩变幻之美,波涛力学之妙,对于平山郁夫成就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平山郁夫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时说:“我是那样地喜欢大海”、“我创作的来源总是大海,即使站在一滴水也没有的沙漠上,在那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光中,我也会想到海,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宛如潮水那样在滚动着”。平山郁夫在绘画中创造和运用的蓝色、金黄色、深蓝色、青色、群青色、紫色、鲜红色、朱红色以及生气勃勃的绿色,所有这些颜色“实际上多半仍然是幼时感到亲切的大海颜色的幻变”。可以说,大海的湛蓝色和日出时反射的金黄色,是平山郁夫创造出各种美丽的色彩之母,是平山郁夫独有的绘画色彩。他说:“我曾梦想创造出飞翔的色彩作为我个人特有的色彩,并使它不断增加,那时我就能画出谁也画不出来的画了。”

在讲到大海的潮水静止的印象时,平山郁夫说:“我的画总的来说,静止的画面多,即使我画的是动的景物,却不知在哪一点上还是给人以静的印象。譬如我画骑马的人物时,马是在动,但它周围有很多花朵在静静地开放,即使我画飞翔的鸽子,我也要衬托出大气在静悄悄地下沉,就其整体来说还是一张静的画面,我觉得在动与静融为一体时,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大海的色彩变化,潮水的动静融合,形成了平山郁夫绘画美的源泉。

彩笔打开美的心扉

在平山郁夫家后面的南山坡上,有座属于净土宗的寺庙,名叫法然寺,在寺庙院子里排列着平山家各代的祖坟。在一块最早的墓石上刻有建墓的年代,那是应承三年,即公元1654年,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了。平山家族可说是生口岛上最古老的家族,也是岛上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平山郁夫的父亲平山峰市是入赘平山家的女婿,母亲平山久野是名门之女。但她是一位勤劳持家、劳累无怨的妇女,也是一位看重培养孩子的“教育妈妈”。她生有八个子女,为全家做针线洁,常常做到深更半夜。平山郁夫回忆说:“母亲久野从未脱衣服睡过觉”。用平山郁夫的话说,他母亲是位可敬的“勤劳妈妈”、“教育母亲”,是她的心血养育出了一个日本画家。

平山郁夫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是次子。哥哥比他大五岁,姐姐比他大四岁。平山郁夫从小喜欢画画,还未入学时,就喜欢用哥哥姐姐上学用的剩下的蜡笔、铅笔、彩色粉笔随意涂抹。每当哥哥姐姐放学回家,他就悄悄去翻他们的书包,找蜡笔、铅笔、粉笔之类的东西,免不了要挨哥哥姐姐的训斥。平山久野为了不让平山郁夫弄乱哥哥姐姐的学习用具,就给他买了画书和笔盒,盒内装有各色蜡笔,让平山郁夫敞开涂抹,平山郁夫从涂抹色彩,到慢慢画出有形的东西。他画蓝色的海,画海的波涛,画海边的房屋,海边的山,海上的船,画鱼、鸽、兔、花,还画桌子、椅子、水壶、扇子等。凡进入他眼帘的东西,他都画。当家里人看到他画的与实物有些相象时,便不时发出赞扬与鼓励的声音。平山郁夫开始上学了。母亲平山久野为引导平山郁夫读书写字,就要求平山郁夫用画画记日记,如果完不成日记作业,便不让平山郁夫去玩耍。一次,平山郁夫想去海水里游泳,画得很潦草,母亲看了,严厉地训斥了他。从此,平山郁夫不敢再马虎潦草,而是认认真真地画,不画好不去玩。由于从小就有画画的基础,平山郁夫在上小学二年级时,作为学校的唯一代表参加当地报社组织的绘画比赛,获得了二等奖。为此,他家还把他画的所有画装订成本,交给学校。就是哥哥姐姐用剩的彩笔和妈妈买的彩笔盒打开了小平山鄄夫美的心扉。

慈悲陶冶美的善心

平山郁夫的父亲名平山峰市,濑户田町人,从小就很聪明,被誉为神童。入赘平山家前,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读政治经济学。他本来是想走仕途之路,以官为业的。他在学习政治经济的过程中,常常到文学部听印度的哲学,并沉迷于佛教禅宗的书籍,从中参悟到出人头地、作官发财是毫无意义的,便一改自己原来仕途之路的追求。未等大学毕业就到名古屋的禅宗寺院,修行坐禅。后来虽然离开了寺院,却把“终生以慈悲为第一”作为自已不变的人生信条。

平山峰市是经人劝说、从附近邻村到平山家当入赘女婿的。当时,平山家拥有相当多的房产地产。他说入赘并不是要享用平山家的万贯家产,“我入赘是为了实现力主奉献、慈悲为怀的人生观”。所以,自他主持平山家后,便把家产广施于人,不是捐给寺院,就是赠给慈善机构,或施舍给有困难的人,连自己家的住宅,也送给没有房住的人。有人从他手里借钱,他从来也不催还。在濑户田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借钱,找平山”。由于他的慈善之举,在当地赢得了很多头衔,什么町会议员、农协理事长等等。  平山峰市总是以“慈悲为怀,施舍为本”教育子女。平山家里有佛龛,每天他都要向佛行礼祈祷,并去屋后山上的向上寺坐禅诵经。小平山郁夫也跟着父亲在家里敬佛,到寺里坐禅。他模仿着父亲,闭着双眼,坐在禅垫上,嘴里不断念出和父亲口里诵经诵出的类似声音,可他并不知道父亲诵的什么经,又是什么意思。

他还喜欢听父亲给他讲中国的《西游记》故事。别的小孩听完《西游记》的故事,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背美女上当受骗,而小平山郁夫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唐三藏虔诚信佛、乐善好施的形象。当年岁渐长之后,他刻意寻找和阅读有关唐三藏的书籍,他曾阅读过的《大唐西域记》就有五种版本。再往后,唐三藏竟成了他一生追随的偶像。

平山家本来富有万贯财产,被平山峰市捐助施舍到拮据的地步,可妻子平山久野从无一句怨言,子女也认为父亲做的是救人助人的善事,是可敬可仰的。

平山郁夫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教育妈妈”的呵护下,在父亲“慈悲为怀”的熏陶下,在家乡优美的自然环境滋养下渡过了自己幸福的童年。父亲平山峰市以自己的言行,给平山郁夫种下了一颗美的善心。

P6-10

序言

平山郁夫先生是当代日本著名画家,蜚声日本画坛。他的绘画艺术精湛,极具表现力,内涵丰富,作品甚丰。他的作品不仅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日本绚丽的自然美,也展现出日本独特的人文美。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贯穿和表现了佛教文化的主题,深蕴佛教文化的内涵,为弘扬佛学思想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平山郁夫先生的作品享誉世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平山郁夫先生通过绘画,常年坚持促进国际间的美术及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汇。特别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他倾注了不少心血,在这方面的贡献受到国际上的赞誉。

平山郁夫先生深为尊崇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看重中国对日本文化的重大影响。他把中国文化,以及佛教文化视为日本文化的“源流”。他主张日本应对于中国文化的“恩惠”予以回报,继承中日文化交往的久远传统,继续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

对于“丝绸之路”文化,平山郁夫先生更情有独钟。他曾数十次访华,进行有关“丝绸之路”和敦煌绘画的考察和创作,并为进一步发掘、宣传“丝绸之路”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甚为感人。由于平山郁夫先生的不懈努力,使“丝绸之路”文化在日本和国际上更加深入人心和广泛弘扬,也使中日文化与感情的纽带连接得更加紧密。

特别是在保护敦煌和南京古城墙等中国文化遗产方面,平山郁夫先生不仅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努力,还专门设立了保护和研究基金,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协助,为此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平山郁夫先生经受过战争的苦难,他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和平。他主张应当“正视历史,开创未来"。他长期坚持以绘画艺术和文化友好交流,呼唤和维护世界与日中之间的和平,为此做了大量积极和有益的工作。

平山郁夫先生是中国人民所熟悉的老朋友,是一位著名的日中友好活动家和日中民间友好的旗帜。长期以来,他积极带头推动日中友好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特别是自1992年担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以来,他不辞辛劳,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开展日中民间友好活动中来,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我与平山郁夫先生有着多年的友好交往,彼此结下了真挚的友谊。我对他造诣甚高的绘画艺术深为钦佩,也更深切感触到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

他不仅具有高深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艺术大师的风范,且具有诚恳、谦虚、平易近人的亲和力,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良师益友。

吉人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著述颇有成就。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由他撰写的这部著作,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感人的笔触,生动地介绍了平山郁夫先生及其业绩。该书现在即将付梓出版,必将有助于人们增进对平山郁夫先生的了解,也将有助于增进中日友好。

在此,我谨表示衷心的祝贺!

后记

《平山郁夫——当代唐玄奘》一书要出版了,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很有些感触。

我从事了几乎一辈子的文字工作,也做了很长时期的新闻工作,写的文稿和报道可说是不计其数。但写书出书却是第一次,而这第一次走过来是很不容易的。

我写的是一位很有名的中国的日本友人,是20世纪后半世纪日本画坛上出现的一位耀眼的大画师,是世界上著名的和平友好人士——平山郁夫。为他树碑立传的书,日本已出版了数十部,译成中文的也有好几部。我再写总得有些不同吧!平山郁夫是大画家,大艺术家,但他所涉足的领域,并不仅仅是绘画艺术,还有文化交流、和平友好、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人道主义慈善事业等。在他所涉足的领域,都有他非凡的贡献和卓越的成就。他这些非凡的贡献,又是以唐玄奘的“不东精神”为支柱和动力、以绘画艺术为载体而实现的。如何写出平山郁夫的鲜明特色,对我来说,确实是件难事。在解决这件难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我不懂日文。我获得的资料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日文的,难以运用。我的朋友在百忙中,为我译了一些,由于精力所限,不能满足需要。我也请翻译公司翻译了些,由于费用较高,大量翻译也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我只能在有限的中文资料中寻求素材。这就大大影响了我对平山郁夫这位人物的深刻认识和更具特色的概括、更鲜活生动的描述、更丰满厚重的雕塑,这可说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大遗憾。

尽管书写得很不理想,可它的成书和出版,如果没有各方面的帮助,仍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平山郁夫及夫人平山美知子。他们热情耐心地接受了我多次口头的和书面的采访。文字的和图片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他们夫妇和他们的兄长平山吉雄、弟弟平山助成提供的。这是我写书的基础。他们还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亍有力的帮助。

特别要提到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黄华及夫人何理良对我的不断鼓励,使我克服了畏难犹豫情绪,最让我感动的是黄老在病中还为本书写了序言。外交部原副部长温业湛,亲自打电话为我联系有关部门和人士,为采访和搜集资料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对外友协陈昊苏会长,在极为繁忙的情况下,也为本书写了序言。协会的副会长井顿泉、原副会长王效贤、吴瑞钧女士、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吴江浩处长等,为我提供了他们了解的情况。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朋友,从一开始就鼓励我写这本书,成稿后,高海宽副秘书长受黄华老的委托,亲自审稿把关,并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使我减少了出书以后可能出现的遗憾。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所长刘永增、王旭东,不仅接受了我的采访,还把他们写的文章提供给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及西安市文物局、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刘景龙、国家外文局安淑渠、中国美术馆的郑作良、常书鸿大师的儿子常嘉煌等,都热心为我提供了相关资料。大连友和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珉女士,在贸易业务极为繁忙紧张之中,为我翻译了一些必用的材料。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莫丽丽女士,远从杭州给我寄来有关材料。原中国老年报编辑尤福贵帮我校改书稿,杨峥、张桃玲用休息时间义务为我打印书稿。

最后尤其要提到的是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事务局原局长、日本“文物保护·艺术研究助成财团”参与酒井诚先生。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成书和书的出版。我到日本所有的采访和相关的参观访问,无一不是他给搭桥开路的,中国的一些采访也是他给联系的。他的汉语水平很高,在许多场所不仅为我当翻译,而且把他了解的情况,用汉语介绍给我。他为我搜集的材料都是能直接为我所用的,他还帮我审核书稿,校正错漏。我和平山郁夫许多信函、电话、传真等,他都一一给予热心办理。他是我与平山郁夫联系最好的信使,最便捷的桥梁。

我的儿子吉克南为我出资到平山郁夫的家乡、到原子弹爆炸的广岛、到平山郁夫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参观访问。没有儿子的帮助,写书就无法开始。

华龄出版社的领导,冒着市场风险为我出书,很是难得。

面对上面提到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此刻涌上我心头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向你们表示我由衷的感激、感激、再感激!”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三十周年,中日双方都要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平山郁夫一当代唐玄奘》一书,能在这些活动中:起上那么一点点作用,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了。

书出版了,书的水平不高,错漏肯定会有,恳望广大读者检验批评,方家给予教正。

作者

2008年3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