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联、王建峡编著的这本《绿色的脚印》收集了原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南下干部王绍义同志的部分回忆录,记者及通讯员采访他的新闻报道,省、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为他撰写的特写、通讯,以及亲友的回顾文章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真实记录了王绍义同志的成长、生活和工作经历。反映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是千千万万个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林人的缩影和典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色的脚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碧联//王建峡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碧联、王建峡编著的这本《绿色的脚印》收集了原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南下干部王绍义同志的部分回忆录,记者及通讯员采访他的新闻报道,省、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为他撰写的特写、通讯,以及亲友的回顾文章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真实记录了王绍义同志的成长、生活和工作经历。反映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是千千万万个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林人的缩影和典型。 内容推荐 周碧联、王建峡编著的这本《绿色的脚印》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共产党干部的成长历程,真实生动地展示了王绍义同志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和深入基层工作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孜孜学习的精神。在他一生的工作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默默地为林业生产第一线贡献力量。本书内容朴实感人,语句风趣,可读性强。 目录 序 第一篇 往事回眸 为什么要参加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最难忘的5年 我爱山,山也磨炼我 三湘绿化回顾 一生中被授过的奖励 遇险记 一生中各时期经历的趣闻轶事 第二篇 文稿选编 【报刊文章】 关于长篇指示报告 江永县委坚持理论学习体会 彻底破除迷信 认真学习毛主席经典著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滴体会 领导乡干部学习的一点体会 保护森林资源迫在眉睫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永续利用 湖南省飞播造林成效调查 匝调查笔记卫 宁乡县管好飞播的办法 浏阳市飞播林调查 醴陵市经验好 飞播造林,贵在坚持管理 【讲话稿汇编】 学习大寨精神,加快用材林基地建设步划 努力提高营林工作水平 林木种源普查是营林的基础 总结经验教训开创油茶更新工程新局面 如何打开飞播造林新局面? 强化检查验收严把油茶更新工程质量关 要把油茶更新工程验收工作抓得更紧更细 总结经验开拓前进争创全优工程 第三篇 诗词摘编 驱散乌云见阳光 赞飞机播种造林(三首) 赞杉木林基地 颂三湘油海 考察洞庭湖珍稀鸟类 千言万语话林功 咏生态功能 长寿树——银杏 咏钩栗林(二首) 四登张家界 第四篇 公仆情怀 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王绍义同志/彭天赐 王绍义同志是怎样领导夏层铺土改工作的/谢屏洲 都庞岭上访瑶胞/张兆汪 全面发展山区经济/蓝岗 王书记到水库/蓝福田 三湘林业拓荒者踏遍青山献忠诚/陈礼中 油海新歌(三)/刘新华邓双文 洒向青山一片爱/家樽 心系青山未了情/刘盛明 丹心一片情注灭荒/周碧联 傲霜斗雪一身正气/全裕果 王绍义同志在飞播造林的岁月/陈兆先 记改革期间湖南飞播造林/李健民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魏良春 我和王绍义同志在治山兴林的日子里/向和友 赞油茶工程指挥长王绍义/邓双文 王绍义八十大寿敬酒辞/彭天赐 匝同事好友赞歌六首卫 满目青山笑容欣/陈兆先 敬赠王绍义老同志/谭起湘 张词云日记摘录/张词云 庆王绍义同志70寿辰/刘品生 赞王绍义老领导/刘楚雄 赞老领导王绍义同志/余健刚 与父亲在一起的生活片段/王建峡 附录 一、登山简记 二、王绍义工作简历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蓟县(现天津市蓟县)南穆家庄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地无一垄,仅有草房3间,靠父亲王林卖豆腐、养猪、种地主分收地(对半分收)维持一家7口人的生活。每年有两三个月无米下锅,要向地主借粮。那时春天借粮1斗,到秋天要还3斗。地主老财不仅在经济上残酷剥削,而且在政治上压迫村民,霸占妇女,打死村民,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民敢怒不敢言。我听父亲和大伯讲:爷爷王永禄是全村有名的老实人,由于得罪了地主,被地主用枪打死。全村被地主打死的人何止我爷爷一人。上告无门,只有忍气吞声。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理拿钱来,穷人哪里有钱告状,走投无路。 1937年,我9岁,看到便衣队,也叫烙饼队(冀东大暴动农民自发起来抗日救国的队伍),把地主家中粮库打开分粮给贫苦农民,把地主家的猪杀了,分给农民吃,把地主的枪也缴了,恶霸地主全家逃往北京。可是不到2年时间,日本占领蓟县县城,到处建炮楼,成立维持会,恢复保甲制度,逃到北京的恶霸地主投靠了日本鬼子,卷土重来回到村子,借鬼子洋气而变本加厉,更加残酷地压迫村民。分过他1斗粮食的要还4斗,不还就去日本鬼子炮楼报告说你串通八路,压迫村民喘不过气来。 1940年,共产党工作人员在我们村里组织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小组),把受压迫的人民组织起来,与日本鬼子斗,与日本汉奸斗,与恶霸地主斗。我当时12岁,参加了儿童团,任指导员,李玉山任团长,团员由10余人发展到25人。我父亲很支持我,可是有的家长坚决不准自己儿子参加儿童团,怕汉奸告密,日本鬼子来村杀头。八路军工作人员部署儿童团有3条任务:一是监视汉奸地主给日本鬼子送情报;二是如果日本鬼子来了,想法出村报告;三是站岗放哨,日本鬼子来了叫全村人快跑。我父亲担心我被汉奸告密,但我不怕。当时我已到盈福寺小学读书,靠早、中、晚回家完成这3条任务。有一天吃完早饭一出门特务就到了门口,不准出村,怎么办?我背着书包回到家告诉父亲鬼子来到门口。鬼子在街上乱叫,父亲说别出去了。我说我要上学。一到街上,鬼子和汉奸特务一户一户抓人,搜查,我还是继续向街口走,不慌不忙出街口往盈福寺走,听到后边鬼子叫了几声,我听不懂,还是慢慢地走,到盈福寺见人就讲,鬼子到我们村啦,盈福寺老百姓都逃光了。 1940年春天,恶霸地主汉奸的二儿子去蓟县县城向鬼子宪兵队报告说:八路军到了王林(我父亲)和翁凤山家里,有一句话我还记得“夜集明散”。第二天早上鬼子围村,小孩也不准出村,把我父亲和翁凤山抓到蓟县宪兵队。吊打、灌水,但谁也不招认,他们都很清楚,招认必死,不招认还有一丝希望。关押10余天,向亲朋好友借了25块银元,请李永恒保长出面到日本宪兵队说情。李保长说根本没有八路来过王林家里,我们全村都没有来过,我用脑袋担保。这样才把我父亲保了出来。恶霸地主知道后,当天下午到县城,村里乡亲们看到恶霸地主又进城去了,知道一定没有好事,叫我父亲赶快走,父亲趁天还未黑就离开村到亲友家躲避去了。第二天,天还未亮,日本鬼子宪兵队汉奸又把村子围住,抓我父亲。事后才知道,恶霸地主用200块银元要两条命,一条命是王林,另一条是翁凤山。王林未抓到,把翁凤山抓到那均镇,当日本鬼子用大洋刀砍头时,来了一阵风,把大衣盖到翁凤山头上了,一刀砍在胳膊上,然后被蹬到干井里,天亮时被人发现他未死。翁凤山求给他父亲送个信,救他。他父亲把翁凤山救回到穆家庄,村里人都不知道。日本鬼子一来,家人就把翁凤山放到棺材里。经过半年多疗养,人没有死,但成为残人。日寇残酷镇压,人民并没有屈服,抗日救国的精神更坚强。 日本鬼子以大现渠的日本炮楼为核心,把周围几十个村子串起来,建立“模范区”,搞了5次“强化治安”。有一次,日本鬼子听恶霸地主和汉奸报告穆家庄有八路,天还未亮把牛宫村和穆家庄两个村庄团团围住,把全村男女老少都圈到村庄西口,鬼子小队长米泽大声叫喊:“交出八路,不交出来统统的死了死了的有!”无一人吭声,鬼子狂叫_阵,从人群中拉出4人,用枪把贝合打死,把贝全等3人用绳子勒脖子、灌水,打得几次昏迷过去,醒来时还是说:没有八路。被打的有20余人。鬼子小队长米泽一无所获,把目光转向孩子,“八路的有?”得到同样的回答:“没有八路”。“不说死了死了的有!”孩子们还是回答:“没有八路”。气急败坏的鬼子小队长下令,将我等25名小孩都推下已挖好的坑里活埋,幸亏鬼子紧急集合到后牛宫村去啦,我们都被及时救出。鬼子到后牛宫村后将10多名青年活埋,埋后1个多小时才走。扒出后无一是活的,后来后牛宫村变成了寡妇村。 P2-3 序言 我十分钦佩王绍义同志。他正直无私,敢作敢为,劳苦功高,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 绍义同志出生于河北省蓟县(现天津市蓟县)贫苦的农村。目睹日寇的暴行,儿童时代就跟着民兵参加抗日活动,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多次受到长辈的赞扬。一次被日军抓走,惨遭活埋,幸被及时成功营救,从此带着报国心、民族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抗过日,支过前,投身全国解放战争,南下到湖南后,开始工作在湘南少数民族山区,参加永明县(现江永县)基层政权组建,动员群众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历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第一书记。1954年当选为首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岁月,投身大西南三线建设。1971年,绍义同志从西南调回湖南,先后任省农林局林业处第二处长、省林业局副局长兼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省林业厅副厅长。任职期间,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5年后第二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1985年6月和1992年3月连续出任两届中国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委员。 绍义同志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中,无论碰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铸着党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是一个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坚持原则的人。他坦率豪爽、心情开朗豁达,有着刚直不阿的秉性,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他有许多往事,生动地记下了他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怕戴帽子、抓辫子、打棍子、丢乌纱帽的高尚品德。如在“大跃进”中,各地粮食生产“高产”频传,“捷报”不断,而他所负责的江永县产量总是“落后”。面对上级的巨大政治压力和个人前途的风险,绍义同志坚持实事求是,斗胆直陈,如实上报全县粮食产量,还多次在有关会上批评浮夸风,鼓励讲真话。这在当时政治大环境的压力下,是非常难得的。 正是由于敢做敢当,虽遭到某些非议、批评和不公正的调动,但他觉得对得住党、对得住江永县的父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泰然处之无怨无悔。他胸襟豁达,不计荣辱,一如既往地默默奉献,深受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敬仰。 绍义同志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基础,但是凭着自己的执著精神,学文化、学政治、学科学,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总是以书为友,不耻下问,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他在县委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通读毛泽东同志推荐的22本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带领县委一班入学理论,武装思想,联系实际,使江永县的治山兴林、治水开田,发展山区经济的经验,成为零陵地区和全省的先进典型,其事迹多次在《新湖南报》《学习导报》上报道和传播。 绍义同志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转战林业战线后,痛感专业知识不足,他狠下工夫,学习林业知识,拜专家为师,从最基本知识起步,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广阔林地为课堂,攻读了造林、营林、树木、育苗、林场管理等大中专基本课程,不懈地探索和掌握林业知识和林业发展规律。正因为勤于学习,长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绍义同志能识别湖南乡土树木上百种,而且都能讲出它们的特征。他作报告或汇报,都是自己动手写稿。他的这种刻苦学习、钻研和敬业精神,给全省林业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绍义同志已历经80多年风风雨雨,从农村到省城,条件不断变化,但是艰苦奋斗的本色始终不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江永县完成民主革命后,带领干部群众修渠挖河、改土平地、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粮棉油低产变高产。20世纪70年代,他支援大三线建设,带领林业调查规划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很快打开局面,为西南林业建设打下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主持湖南飞播造林、油茶更新、造林质量监测等工程项目,带病坚持工作,凭着一顶草帽,一双防蛇胶鞋,一个水壶,一根竹制手杖,走遍三湘四水。他爬过无数高山,越过无数沟壑,历尽千山万水,吃过千辛万苦,执著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全省林业干部职工,也感动了地方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1985~1991年我担任新邵县委书记期间就是他忠实的“粉丝”。他是个“爬山大王”。多次来新邵检查飞播造林时,我都陪同,尽管比他年轻20多岁,却怎么也追不上他的脚步。“这个‘老头子’太厉害了。”我总在心里嘀咕。由于他的努力,在厅党组支持下,胜利完成了工程任务。绍义同志因此受到中共瑚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林业部的表彰。 本书收集了绍义同志的部分回忆录。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记述他的亲身经历,展现他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前进中那一行行坚实的脚印和昂扬向上的精神。本书定名为《绿色的脚印》是再好不过的了。书里有记者专访绍义同志的文章,有省、地有关部门为绍义同志撰写的特写、通讯,有通讯员的报道,有亲友的回顾,都显露鲜明的历史特征,真实记录了绍义同志的工作、生活片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为人处世、公而忘私的优良品德。镌刻着一个共产党员按照党章要求,严格进行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感人至深。看看这本书,知前人创业之艰难,知理想抱负之可贵,从中汲取政治营养,获取精神力量,从而得到启迪和教育。 最后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来表达我对绍义同志的评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愿与林业战线的同志们共勉! 是为序! 后记 2011年年初,父亲住院期间,我们开始萌发收集、整理父亲资料,编辑回忆录的想法。2011年末,当母亲把家人这想法告诉父亲的老朋友和湖南省林业厅的几位老同志时,得到了积极响应,大家一致认为王老一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个性鲜明,长年深入基层实在难能可贵,是一个活生生的好典范,值得好好总结,鞭策后人。就这样从2012年年初开始,由刘盛明、彭天赐、周碧联、陈礼中、刘楚雄、邓双文、谭起湘、陈常峰、余健刚、廖亚杰、唐安良、王建峡等同志组成编辑小组开展编辑工作,2013年2月完成初稿,随后经过湖南省林业厅原副厅长张玉石同志最后把关,原厅长葛汉栋同志作序,凝聚着大家辛苦的《绿色的脚印》终于付梓。 感到非常惭愧的是:通过编辑《绿色的脚印》,我才真正认识到父亲精神领域深层次的东西,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为民,对事业的执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等等,这些东西深深地教育了我。而这些东西也正是需要大力弘扬的!父亲的一生也是千千万万个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林业工作者的缩影和典型,我希望《绿色的脚印》能为党的事业和绿色事业添一点正能量,让后辈们珍惜父亲这一代党的干部和老林人的辛苦付出,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传承下去。 在此感谢为此书积极题字和撰稿的父亲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 感谢为此书编辑、出版和发行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所有人。 王建峡 2013年4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