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葡萄园畅谈录(1987-1992)(精)/张炜散文随笔年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葡萄园畅谈录(1987-1992)(精)》是一部文学讲稿,在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今天看,它是那么浅近和粗陋,但作为一段时间的记录和痕迹,仍然让张炜觉得有理由保留下来。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因为什么缘故,当一个人得以亲近一片土地的时候,心里必会充满感激。

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我就开始了长期旅居胶东半岛的生活。时间流逝得飞快,转眼已近八年。

八年时间对于一个人当然非常重要。他在这期间跨越了一道线,即中年与青年的分界……

内容推荐

《葡萄园畅谈录(1987-1992)(精)》是张炜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葡萄园畅谈录(1987-1992)(精)》里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作者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精神的丝缕和火种

第二章 特殊生命的特殊表达

第三章 朴素是至高的艺术品格

第四章 诗人与“金字塔尖”

第五章 难以复制的声音

第六章 青春的源泉

下篇

第七章 必读的“高原之书”

第八章 灵魂的刻度

第九章 秋天的大地

第十章 心灵的周游

第十一章 人与书

第十二章 走向开阔的生活

太多的不安和喜悦(代后记)

附:散文总目

试读章节

阅读技巧:

读者为一个作家而激动。

因为浮躁和慌促已成世纪之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阅读方面的技巧。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只是不成问题的问题。飞快阅读,在书海里掌握了一种神技,并且相信许多博学者都有这样的神技。我却非常怀疑。在我看来阅读就是沉浸其中,就是认真和迷恋。阅读还有什么捷径?不知道。

沉迷于一个人的世界里,是不会有什么技巧的。当然,随着一个人的成熟,他会越来越采取宏观的方式去看待作家和作品了。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他创作和阅读上都是同步的。一个比较成熟的作者,不可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他喜欢的作品上——当他喜欢上一篇或一部作品时,那么这只等于找到了一个向导。它可以带领他走进一个更加繁复和绚烂的世界——作家的全部作品所构成的那个开阔无比的世界。对于一个作者来说,要想了解你所喜欢的这个作家,那么你最好搜集到他全部精神活动的记录,哪怕是几句谈话、一封短简、一篇小小的随笔,都可能是重要的。一个大作家与一般作家的区别当然很多,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那些伟大作家由于对问题特别专注,他整个思维过程的探索意味和连续性特别强:思维的痕迹重重叠叠,纵横交织,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这时候,如果你仅仅研究他的某一部分作品,或者是仅仅研究他的“代表作”,就远远不够了。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读者,严格讲来,他阅读的往往不是作品,而是作家本身。他整个的阅读目的,概括起来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清晰地透过一行行文字,望到那个独一无二的、又陌生又熟悉的、无比亲切的高大身影。

当我们为一篇作品激动的时候,这种激动往往处在较浅近的印象中,而且这种激动不会持续太久。而当我们去为整个作家激动的时候,那将是深深的、难以磨灭的一次经历。“人”的丰碑在心中耸立起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可是在社会上泛泛的读书生活里,我们很难看到那些试图去理解和寻找作家的人——即便在创作界,那种读者也是凤毛麟角。每逢想到这些,我们就觉得似乎不配在茂密的书林里行走,不配享受前人留下的绿阴。我们都是些目光短浅的可怜的人。

每次创作前的状态:

又一次开始。

创作冲动非常强烈的时候,往往还不是即刻动笔的时候。那种冲动往往只能让你作出某一个决定。而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进入那个独特的世界,却是另一个问题。一个作者捕捉到一种境界、一种韵律和色彩就可以坐下来了,就可以让想像驰骋了。可是仅仅如此仍然还是不够的。你也许需要有一个更适合的心情……

一个作者总是在觉得与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有了某种隔离的时候才开始这一切。因为这是新的世界,这是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呼吸。尘世的烦恼和欢乐都离他而去了,日常的喧嚣也渐渐消退。于是他成了是一个宁静而独立的人。他不需要在世俗世界里向别人乞求什么,也没有向别人施舍的义务和愿望。他仿佛走进了一个安宁的、馨香四溢的、绿色的幻想之园里——四周没有一个人,静谧而不寂寞——或者是深深的寂寞。他仿佛是坦然平静的,可内心又充满了冲动。他的一次次激动不是因为什么具体的人和事,……

P97-98

序言

这是一部文学讲稿,在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今天看,它是那么浅近和粗陋,但作为一段时间的记录和痕迹,仍然让我觉得有理由保留下来。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因为什么缘故,当一个人得以亲近一片土地的时候,心里必会充满感激。

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我就开始了长期旅居胶东半岛的生活。时间流逝得飞快,转眼已近八年。

八年时间对于一个人当然非常重要。我在这期间跨越了一道线,即中年与青年的分界。

这期间我到过许多省份、许多城市,但主要还是住在半岛上。离开省城后,我没有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生活,也没有像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样生活。我只遵从心灵的召唤,走向自己的内心。在苍茫野地、山区、滨海林场,我努力寻找了过去、今天和将来。

痛苦和欣悦掺进了生活的每一章。我在这里接受,也在这里拒绝。有时不停地奔走,有时又长久地滞留。我出现了,我消逝了,我接近了,我退远了。在巨浪翻涌的冬夜海岸,在火夏的城郊树林,常常只有我一个人……

这片“文化和艺术”的偏僻之地让人宁静。

离开别人强加的一份生活,让自己像一棵树,在此地自然生长。冬天披霜挂雪,夏天淋雨沾露。远望城郭,渺渺无踪,大地如此开阔……

有多少个夜晚,挚友们一起在林中、在田野和斗室、在海边,畅谈倾诉。这是沉浸和回忆、向往和拒绝、希望和企盼。这声音被我们播撒在葡萄园中。

不记得在何方见过这么大、这么繁茂的一片葡萄园。它无边无垠,郁郁葱葱。漫漫的半岛旅途中;我常常在焦渴疲惫中抬头一望,就看到了生机一片的葡萄树。

它安慰了我、帮助了我。

我幻想着在葡萄园中永居,并继续着自己对生命和土地的呓语。

1995年8月25日

后记

太多的不安和喜悦

会议开到这会儿,就到了被讨论者致辞答谢的时候了。不过我想,自己按程序说一番感谢的话,还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大家到了年底,各自有多少事情要做,用胶东的一个说法,即各位都是“一等一的大忙人”,来参加会议实在太不容易了。最好的感谢,还是说说心里话吧。

我从很早就开始写作,挚爱文学,不可救药和没有来由地爱着,爱得很深。以前我也说受过哪些影响走上了文学之路等,但知道那是找个他人可以理解的话头而已,实际上更多的是没有来由地爱着。从1975年就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经写了快四十年,累计发表字数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字,还不算练笔的几百万字。

仍然由于特别爱文学,对与之关连一起的事物就要求格外高、格外严,有放不下的牵挂。我自己缺点和弱点很多,却对人性、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环境、道德状况,要求很高,甚至还有点苛刻。对黑暗的东西不能容忍。我在许多时候是忧虑和不满的,有时竟然非常愤怒。情绪激烈时,表达上常常是冲动的。同时也深深地热爱着一些事物,对自然,对友谊,对各种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柔情。因为童年的艰辛,我特别不会忘记并且一直感激着来自他人的善意和帮助。

最近因为要编辑虚构作品之外的文字,这才仔细统计了一下,发现竟然积下了四百多万字的散文及其他言说类文字。这个字数太大了一些,让我觉得十分突兀甚至不安。发现自己说得太多,这并不好。从一般规律上看,一个从事虚构的作家,最聪明的做法是少说一点,因为说得多了,一方面会莫名地得罪人,另一方面自己作品可诠释的余地就越来越少了,整个作家也就变“小”了。形象总是大的、多解的,作家自己说多了,就会局限解释的空间。

那会儿一度想改变这个状况,就是以后尽可能地少写散文。可是心里又有太多的不安、喜悦和愤怒,只想看到什么赶紧提醒一下。我知道这样做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责任感的驱使。当然还要想到生活和写作的意义,并且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并不仅仅是为了写虚构作品。结果后来还是决定让一切自然而然地下去吧,尽自己之力,能做多少做多少,真实地一路走去。面对这个危险的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必因为服从什么文学策略而硬性地改变自己。

说到运用文学策略,一个作家还是小作了。一个人写了那么多,苦心经营如此,又大多来自艰辛的底层,怎样对待社会、读者,怎样对待评论家、汉学家,怎样对待外国人,心里都该是十分明白和熟练的。做好这一切并无更大的难度,起码比用心写好几部长篇容易得多。这一类聪明和机智,差不多人人都不缺乏。但这样做就要迁就许多,违心许多,天长日久必会造成内伤,说到底这与从小对文学的深爱是相抵触的。

人的文学志向是不同的。如果努力用写作来换取一些世俗利益,比如赚钱、获取地位、获得更多赞誉和奖项,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比较起来,还有另一些目标放在那里。如果是一个基督教作家,要他来回答为什么写作,他可能回答是‘‘为了荣耀上帝”。我们大多没有这样的信仰,但我们却会明白这回答中包含了怎样的深意,是很高的志向和境界,是很了不起的要求。

那么我是怎样的?总结一下,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名利心在一点点淡去。回忆刻苦写作的这些年,许多时候只是受没有来由的一种深爱的力量支配着,写个不停。做文字工作的都知道,将一一篇几百字的东西在纸上落实好,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尚且还要费不少的工夫——如果这样较真地写上千万字,不能不说是一种辛苦。可是这种辛苦也有更多的欣悦在。人在生活中,如果不是一个傻子,只要活到了四十多岁,就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绝望。所以也就是这种没有间断的写作,这种劳动,安慰了我激励了我,让心灵维持在较好的状态,能够向上提升而不是往下沉沦。就因为不停地思索和阅读,让我知道了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些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怀。我必须说,写作无论如何令自己不满意,还是让我变得比过去善良了,比过去好了。文学既然对我有了这样的意义,就该感激文学,它是多么重要。

除了文学使自己成长、帮助了自己,还觉得留下的这些文字虽然谬误不少,但其中的多数还是有助于这个世界的,就是说它们有助于这个世界道德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它这方面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点点,但因为是良性的,所以也还是有点意义的。

从如上来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看,文学之于我既是这样,也算很好地走向了、实践了一种志向。可见这并不需要文学策略,而只需依照从一开始就发生的爱的初衷走下去就行,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的成绩微不足道,但这个过程,对我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爱文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爱”字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现在看来,文学人士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好的念头,比如机会主义倾向、虚荣心,都是不爱造成的。现在一些刊物的问题、写作的问题、出版的问题、评论的问题,常常出现一些让人大不如意的状况,也大都是不爱造成的。如果真正爱、深深地爱,也许整个情形就会好得多。

随着写作历史的延长,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比过去宽容。我渐渐知道不宽容的主因,就是太以自己为中心了,不愿离开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他人外物。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许比人和动物的差异还要大,只是让差不多的眉眼衣着和语言方式给掩盖了罢了。人太多了,人群当中真的会有各种不同,甚至充满奇迹。要理解一个人,就得知道他的出身、绝然不同的经历,包括一些生活细节,甚至是神秘血缘等。我愿意努力去体会别人的行为,找到自己的方向。宽容的结果当然不是变得更圆滑、更没有原则,而是变得更加逼近真实,更加有立场。

我越来越怀疑“线性时间”,不再简单地相信人类社会能像生物界那样进化,如达尔文主义。人性决定的社会绝没有那样简单和机械,而是十分复杂。如果不能打破“进化”的观念,无论对生活和人性的批判或赞誉,都可能不中要害,肤浅简略。可是我们的文学表达,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这种进化论的思维。

能够始终保持对文学热爱的初衷是很重要的。这样才会朴素,才会找到真实。一个人相信永恒的真理,相信这种寻找的意义,就是信仰。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持续的、不能间断的,这看上去就必然有些笨拙。我以前引用过他人的一句比喻:“大动物都有一副平静的外表。”这样说,丝毫也不敢隐喻自己是一个“大动物”,而只是表明了对大动物的力量、自信和专注的喜爱。是的,只有黄鼬一类小动物才那么机灵跳跃,窥视多变。在这方面,大动物是做不来的。

已经写了近40年,27岁左右动手写《古船》,后来被要求反复改动,出版时已是两年以后了。30左右岁还写了《九月寓言》,以及大批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现在共写了19部长篇、几十部中篇和一百多部短篇。可是今天却不见得比当年写得更好——写作就是这样,一边前进一边后退,获得就是丢失。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并不一定是越写越好。但仅就工艺和技术层面来说,或许应该有起码的清醒。记得画家毕加索说过,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拉斐尔的能力,绘画技艺十分成熟,可惜后来一辈子努力做的,就是怎样才能画得像小孩子一样。

这样说,当然也不会被误解成狂傲到自比毕加索的地步,这儿不过是说赞同这样的看法,即艺术技法和工艺层面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最难的,在艺术这里,一直有比技艺重要得多的东西,是它决定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

《你在高原》写了22年,有四五百万字——它最初长达五百多万字,应出版要求缩为今天的长度。但长度并不说明更多,好才是目的。不过它毕竟呈现了相对长的一段生命河流。时间给予的一些认识,难以靠其他方法比如能力之类弥补。出版后有人担心它太长无法阅读,只是朴素的担心,总归不是文学争论。说到阅读和理解,以前的八部长篇不太长,都是在心里煎煮多年、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稿纸_上的,有点像刻钢版的感觉。那些长篇让我倾尽心力。可是阅读它们的时候,难道会更容易吗?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作品对我的重要性来说,像《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剌猬歌》等,仅就个人所能达到的完美度和深速度而言,丝毫不比《你在高原》差。所以文学作品对读者和作者全都一样,它从来不是一个长度问题,而是一个心灵问题。

今后会一直缓慢而有耐心地写下去。无论如何,这样写到最后,或许会拥有自己的一个文学世界。也只有这样,朋友们才会高兴。

(2011年12月10日,标题为整理时所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5: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