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2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本书就这位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及收复台湾的经过作简要介绍,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时间虽已过去三百多年,但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仍然感受到一种鼓舞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劈波斩浪逐荷夷--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外战争传奇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孔德骐 |
出版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2年是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2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本书就这位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及收复台湾的经过作简要介绍,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时间虽已过去三百多年,但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仍然感受到一种鼓舞力量。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介绍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的通俗读物。它从郑成功个人的成长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发展壮大谈起,阐述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点及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暴行,重点描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略决策、战前准备及与荷军作战的详细过程,分析了战争取胜的原因及双方的作战得失,进而肯定了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目录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概览 台湾海峡两岸的形势 荷兰殖民者的侵台暴行 郑成功决策收复台湾 台海大战赶走侵略者 作战特点和胜利原因 二、郑成功的童年和成长 日本有块“儿诞石” 挥泪告别母亲回祖母 父对子的殷切期望 何以改“森”为“木” “国姓”将军的重任 背父报国,投笔从戎 三、创建武装立根基 高举义旗,建军为先 在作战中扩大队伍 夺取金、厦立根基 按作战需要建设军队 赏罚分明,从严治国 四、初显军事才能 应时定计,立足海疆固根本 顺势而变,为复台打基础 因情用兵,巧战磁灶、小盈岭 机动灵活,江东桥大败清后 神机炒算,保卫海澄 扬长避短,郑军获泉州大捷 以攻对攻,厦门保卫战获胜 五、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将计就计,借机筹粮 拒降训弟,大义灭亲 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祖国的宝岛——台湾 “台湾”名称的由来 祖先对台湾的开发 历史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七、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两次战领澎湖被驱逐 “牛皮割地”是骗局 荷西交战,独占台湾 殖民统治,罪行累累 八、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早期酝酿 郑芝龙时代的武装冲突 郑成功决意收复台湾 九、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反荷斗争 反荷斗争,此起彼伏 郭怀一反荷大起义 十、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策与准备 何斌献图,决策有据 力排众议,决策东征 筹粮备饷,保障充足 修整战船,备造军器 侦察敌情,掌握天候 兵力部署及作战方针 十一、荷军的作战准备及兵力部署 增强兵力,储备物资 搜集情报,严密封锁 调整兵力,固守要塞 十二、劈波斩浪,挥师东征 天时地利,把握战机 集兵料罗,祭江誓师 横渡海峡,遇险澎湖 “坚冰可渡,天意有在” 十三、巧渡鹿耳,血战台江 神兵天降 登陆禾寮港 殖民者一片混乱 陆战北线尾,击毙拔鬼仔 血战台江,重创荷舰 堵截荷方援军,阿尔多普败逃 十四、以战促谈,夺回赤嵌城 郑成功致信劝降 物归原主,还我故土 赤嵌城回归 十五、乘胜进击,围攻热兰遮城 反荷烈火燃遍台湾全岛 调集兵力攻打热兰遮城 十六、久困长围,“待其自降” 充实调整,以备决战 荷军受困,指挥混乱 击退巴达维亚援军 荷清联兵阴谋的破产 十七、攻克海上堡垒,收复台湾全岛 决战时机的成熟 总攻热兰遮城 揆一献城投降 十八、建设台湾,保卫台湾 寓兵于农,兵众粮足 兴修水利,开设文教 发展贸易,繁荣商业 招贤惩贪,整治邑吏 关心爱护高山族同胞 安不忘危,备战御敌 十九、功垂青史,永世怀念 台湾全岛一片哀痛 丰功伟业永世不忘 英雄殊勋,永垂青史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概览 2002年是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2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我们仅就这位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及收复台湾的经过作简要介绍。 342年前,郑成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是高举义旗,抵抗满族统治者的血腥屠杀,继而又同凶恶的荷兰殖民者作坚决的斗争。经过近一年的战斗,终于战胜了侵略者,收复了我国领土台湾,从而使遭受38年残酷统治的台湾同胞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乱了它们殖民扩张的计划;它发扬了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宣告了我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时间虽已过去三百多年,但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仍然感受到一种鼓舞力量。 342年后的今天,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没有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在那里,一些“台独”分子和分裂主义势力,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一下我们伟大祖国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这种分裂国家的阴谋是永远不能得逞的。他们的倒行逆施,不仅祖国13亿人民不答应,台湾2300万同胞不答应,海内外所有华夏民族的后裔都是不答应的。我们了解先人的英雄业绩,熟悉伟大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必将大大增强我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台湾海峡两岸的形势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位于东海和南海之问,在祖国大陆东南100多千米的海疆,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台湾全省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彭佳屿、兰屿、火烧岛等,面积共有3.6万平方千米。它是我国东南一大屏障,有重要战略地位,加之西面的海南岛,犹如祖国大陆南大门的两个卫士,时刻警惕着外敌的入侵。 台湾和台湾海峡在战略地位上十分重要。它北连福建省的平潭、马祖和浙江省的南北麂、大陈以至舟山群岛,南接福建省的东山、南澳和海南岛,以至南沙群岛,首尾相应,构成一座长达数千千米的海上长城。而台湾岛面积最大且居中央,被称为“东南之锁钥”“七省(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之藩篱”。台湾海峡居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长380千米,平均宽190千米,最窄处只有130千米。海峡两岸有许多港口。西岸有福建的厦门、泉州、马尾、三都港,东岸有台湾的基隆、高雄等港。海峡中有澎湖列岛,是控扼台湾海峡的锁钥。因此,台湾海峡不仅是连接大陆与台湾的纽带,也是通往东海和南海的水路捷径,也是进出西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有中国的“海上走廊”之称。 正因为台湾和台湾海峡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所以历来受到外国侵略者的重视。从17世纪的荷兰、西班牙,到19世纪后期的英、法、德、美、日,无不觊觎和企图侵占台湾,其目的不仅仅是霸占和掠夺台湾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企图以此为基地,窥伺和侵略祖国大陆。 荷兰殖民者的侵台暴行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侵,我国宝岛台湾也成为西方殖民者争夺的一块肥肉,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窥伺台湾。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荷兰人首次东来,先是侵占爪哇,后又与葡萄牙人争夺我国的澳门。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荷兰舰队司令韦麻郎率兵侵入澎湖,被明朝都司沈有容率兵击退。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驻印度尼西亚)又派马尔登·宋克率战舰“热兰遮”号侵入澎湖,被明朝福建巡抚南居益击退。但是,荷兰侵略者并不甘心,乘明末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之机,又令宋克率军舰13艘,于1624年在台湾西南部登陆,尔后逐步侵占全岛,进驻水陆军2000多人,开始了对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人民的统治是十分残酷的。在经济上,他们将台湾同胞的农田霸为已有,收取每甲(折合74平方千米)高达18石的地租,同时还收取每丁每年3.37万盾的人头税。高山族、汉族同胞外出打猎也要纳税,甚至连他们猎获的鹿皮也要归荷兰殖民者所有。在政治上,他们将整个台湾置于其殖民机构“评议会”的统治之下。为了控制台湾人民,实行什么“结首”制度,把数户或数十户台湾同胞编在一起,叫做“一小结”,指定一人为“结首”;再把若干“小结”组成“一大结”,也指定专人为“结首”。他们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对台湾同胞实行严密控制和政治压迫。为了在精神上奴役台湾同胞,荷兰侵略者还在台湾设教堂,强迫台湾同胞做礼拜,学荷兰文,妄图把整个台湾“荷兰化”。就这样,荷兰殖民者将政治、经济、宗教、特务统治结合在一起,给台湾同胞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将他们置于痛苦的深渊。 台湾同胞忍受不了殖民者的暴虐统治,曾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发起过多次反抗斗争,特别是清朝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郭怀一领导的起义,都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起义虽然在侵略者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但却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斗争精神。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台湾同胞,渴望得到祖国人民的支援,早日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 郑成功决策收复台湾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福建南安人,出生在日本,7岁回国,至22岁已是能文善武的栋梁之才,是明清之际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当时由于受到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倚重,又对父亲邓芝龙的降清十分不满,使他决心高举义旗,担负起了抗清的重任。 南明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三次北伐,节节胜利,只是最后围攻南京失败。他深感金门、厦门只是“弹丸之地”,不堪长守,便产生了收复台湾、扩建新的根据地的想法。恰在此时,郑成功父亲的老部下何廷斌从台湾来到厦门,他向郑成功献计,说台湾沃野千里,可以作为根据地,是一个大有发展的好地方,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台湾军事地图交给郑成功。郑成功看后,大为所动,遂初步决定收复台湾。次年,召集诸将和文武官员讨论进军台湾问题。他认为:收复台湾,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还可以广通外国,训练七年,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于是,郑成功作出了亲征台湾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个十分正确、同时又非常英明的决策。 自从郑成功决策东征、准备进攻台湾之后,便从多方面加紧进行渡海登陆作战的准备。首先是筹备粮饷。主要从福建、广东、浙江各地征集和购储,设有专职食官负责;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海上贸易从南洋各国进口的粮食和军用物资;同时还委托何廷斌在台湾秘密筹集一部分捐款。其次是练兵、造船。P1-5 序言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兴亡的大问题。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国防教育都很重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把“国防教育”列为“实现坚决抗战的办法”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要在全国人民中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号召大家“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江泽民同志对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深刻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他还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 为加强和普及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科技素质,2001年4月28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配合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素质,我们与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特约军事科学院的十几位专家,编写了这套《中外战争传奇》丛书,陆续向全国发行。 这套丛书,是根据目前我国初中、高中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中提到的若干战争、战役,从中选择了一些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内容编写而成的。 这套丛书,在编写上有它自己的特色,即立意新颖,构思巧妙,选材精当,内容真实,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形式独特。每本书都以故事命题,由三四十个故事构成,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约13万字。每本书在前面都有一个内容提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一场战争或一个战役的全貌。 在这套丛书的传奇故事中,主要是记述广大军民为谋求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既有统帅、名将的高超谋略、英明决策和指挥艺术,又有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和积极的献计献策;既有用兵如神、出奇制胜的成功经验,又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失败教训;既有集中兵力、以众击寡的常规韬略,又有以弱制强、以少胜多的制胜方略;既有屡战屡败、关键一仗取胜而决定战争命运的经验,又有连打胜仗、关键一仗败北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教训;既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经验,又有忘战必危、亡国亡军的教训,等等。这些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事迹感人、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描述,通俗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这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使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增长军事知识,启迪谋略能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军尚武思想,都会有极太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对国防教育的需求了解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学者及时提出批评、指正,以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改进。 后记 承蒙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和《中外战争传奇丛书》编委会的邀请,我承担了该丛书《劈波斩浪逐荷夷——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书的撰写工作。笔者深感对初、高中在校同学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少年朋友,进行各种中外战争知识的传播和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也深深感悟到广大青少年渴求各种知识的强烈愿望,所以欣然接受并完成了这一任务。但是,由于自身学识的浅薄,以及某些知识不足的限制,仍感到有许多疏漏和不当之处,特请名家匡谬指正。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前者如《明实录》《明清史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台湾外记》《海上见闻录》《闽海纪要》《郑成功全传》《台湾通史》《被忽视的福摩萨》《荷兰人侵占下的台湾》等;后者如许在全、王伟明主编的《郑成功研究》,邓孔昭著的《台湾通史辨误》,林仁川著的《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夏颉芳、张惠民主编的《郑成功传》,毛振发的《登陆台湾岛》等。为了阅读的方便,加之本丛书统一的体例要求及篇幅的限制,就不再一一详细注明,在此特向诸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深致谢意。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国防科普委员会主任、本丛书主编林仁华先生和中国军事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本丛书主编张辉灿先生,对本书的写作自始至终予以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覃春总编辑、第五编辑部曾怡主任和责任编辑陈广林先生,对本丛书的策划、编辑、出版也付出了辛劳。在此,我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