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奔跑女神的由来(2002-2004)(精)/张炜散文随笔年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奔跑女神的由来(2002-2004)(精)》是“张炜散文随笔年编”的第十二卷,共五辑,文章写于2002年-2004年之间。这卷集结了张炜在海洋大学、烟台大学以及万松浦学院等地的演讲稿,主题依旧是面向广义的文学与创作。同时还包括“冬夜笔记”、“它们”两个上下篇。

内容推荐

《奔跑女神的由来(2002-2004)(精)》是张炜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奔跑女神的由来(2002-2004)(精)》里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作者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

目录

自序

一辑

文学的自我提醒

从创作到批评

“煮蛋”及其他

地方文化与地方老人

勤奋和敬畏

济南的泉水、钟楼和山

我与档案馆

奔跑女神的由来

匆促的长旅

最大的诱惑和传奇

在滔滔汇流之中

面对全部的痛苦和欣悦

再思鲁迅

从沙龙到小屋

穿行于夜色的松林

二辑

冬夜笔记(上篇)

自然与人的意义

万物之间

“葡萄园”和象征

“女性”的历史

她们带领我们

气质和心地

文学不是科学

爱丈学的结果

当代文学的伦理内容

“五四”的艺术传统

网络意味着什么

语言的基础教育

粗鄙化

一个极其狭窄的地带

时代的背景价值

沉默者的言说

令人震惊的表达与批判

西方的负面

诗的膨胀和消失

和时代如此合作

传授与不可传授

三辑

冬夜笔记(下篇)

背叛是一种时髦

发言方式

基本精神特质

置身于风中

“个人”与“历史”

“启蒙”立场

何为民间

永远的鲁迅

流浪的知识分子

“现代性”的质疑

人文知识分子

作家的独特性

“朴素”和“劳动”

最重要的

忍住和回眸

“想象力”和思想

复杂难言的“本质”

被忽略的阳光

“历史感”和“现实感”

思想的立足点

感动的一部分

四辑

万松浦书院开坛

书院的思与在

课堂:文学的盛宴

美丽的万松浦

从国际艺术村谈起

谈简朴生活

万松浦纪事

古河道

码头

桑岛

依岛

屺碍论剑

莽林的阴影

雕塑

惶恐

南方

沉默

逗人

永汶湾

灼热

大东东小东东

雾锁大野

五辑

它们(上篇)

剌猬

黄鼬

鼹鼠

红脚隼

野鸽子

海鸥

斑鸠

草兔

豹猫

喜鹊

啄木乌

云雀

树鹨

杜鹃

狐狸

鹌鹑

六辑

它们(下篇)

青蛙

蟾蜍

沙锥

百灵

麻雀

野鸡

燕子

雀鹰

大雁

灰鹤

灰喜鹊

牛背鹭

猫头鹰

黄雀

黑枕黄鹂

松鼠

乌鸦

太多的不安和喜悦(代后记)

附:散文总目

试读章节

语言要求

我们也可以说,文学的全部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因为文学不是表演,不是雕塑,不是绘画,不是音乐,它不能借助于声音、造型和色彩来表达。它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是语言。于是怎样遣涮造句,包含了他的全部成功与失败。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而不用那种语言,一句话的几种讲法,这里面综合了作家的人生态度,他的个性,素质,才华,总之差不多是他的全部。语言连带出很多东西,它突出和表现的这一切,真是无法掩藏。浅薄,深刻,轻浮,深沉,都在语言之中。从文学上讲,语言不仅是一个作家的指纹,而且还是他全部的历史。

我们如果稍稍注意一下,文学发展到今天,作家的语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要说“五四”前后差异明显,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特别是和新时期以来的作家相比较,其语言也有触目的改变。单是说建国前的语言,白区和红区的作家不一样,每个地区的个体也不一样。

我们这一代写作者的语言正在改变。当然我们的语言只能在汉语允许的范围内,在词序、选用词汇等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当代文学语言一定要随之进入这个世纪,或者说达到它今天应有的高度。二十世纪末的文学语言是有自己的要求的,正像十九世纪的语言也有自己的要求一样。除了一个时期的总体语言高度要达到之外,还有自己的语言个性问题。

一般来说作家对自己语言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凝练、朴素。看起来这都是起码的要求,但要具备这些指标却很难。这是个性化的要求吗?是,也不是。因为十九世纪之后,文学语言在优秀作家那儿都有了这个要求。看来这仪仪是个底线,是语言的个性化也不能突破的底线。我们说的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语言有要求,有许多时候仅仅是对这些基本条件的强调。

有的书也许影响比较大,但在语言上却不一定是十分令人满意的。比如说它还在使用很传统很老旧的一些句式,装饰性的部分特别发达,形容词非常多。整个语言没有灵性,臃肿到了无法调度:几乎任何名词后面都紧跟着夸张的词汇,所有的动词前面都罗列着修饰。在平庸的写作那儿,这差不多已经成了定式,而且非常厉害,只要打开长篇或中篇小说,打开报刊书籍,其语言大致都是这样。

这说明现在的许多写作者,包括一些经常发表作品的作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甚至没有语言意识。语言进入现代,在好的作家那儿,早已经把过分的修饰部分用碱水洗掉了。于是它变得更干净、更简洁,表达力也空前提高。

商品社会让人过分地重视修饰性的东西,所谓的华而不实,就像房子的内装修差不多。这些东西多了不好,它会有很大的副作用,会造成污染。所以语言要快些回到动词和名词上来,回到质朴的基础上来。只有动词和名词才是语言的骨头。

问题一开始就出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上。从小学到大学,写作课上的语言教学存在误区:老师认为形容词越多越好。在这方面他们用心良苦,为了让学生趁年轻多记一些词汇,就不停地鼓励他们多套用一些。这真是帮了一个小忙,却害了他们一生,因为人的语言惯性一旦养成,一生都很难改掉。现在很多的副刊散文,就使用了很甜、很腻、很没劲的语言。它们无法表达出结实的内容。

写作者的自尊是比什么都宝贵的,而这种自尊首先要从每一个训和字上开始。字和词是文章的细胞,要从每一一个细胞开始追求健康。现在报纸副刊、电视和网络上常用的词是什么,要注意。因为通常它们使用的足最没有创造力的文字,最普通最便当、也是最廉价的表达方式,所以文学语言必须远离它们。它们会淹没个性,磨损自尊,把平庸当成有趣。一些时髦而浅薄的语言指代符号,往往就是一个时期传媒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像一些滥词,靓、亮丽、关爱、呵护之类。这一类词在文学上是无法使用的,除了滥,再就是它们的出身不好;词是要讲出身的。刚才那一类词是伴随着一个时期的艳俗滋生的,一开始就有了浊气。还有一些词原本是不错的,如“生命的”、“挥之不去”、“悄然”之类,但因为它们已经用得太频太过,源头的清新气息已经丧失殆尽,也不太好用了,于是我们不得不常常绕开它们。

文学是用来和庸俗作斗争的。一个词、一种语体,一旦被庸俗了,也就成了文学的对立物。有时候一篇很好的文章,就因为使用了一个或两个不好的词汇,整个局面都给搅了。看来用词和做事差不多,今天首先要弄明白的倒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要做什么。有些事不能做,正像有些词不能用一样。我们不能不注意回避,注意绕开,然后才有可能走入自己的语言。

我们要想一想自己的语言是怎么来的。它的形成有一个多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当然要爱护自己的语言。最不爱护自己语言的人,就会最快地将其丧失。其实要丧失也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和顽固。这一点我们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就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他们在十几岁时自认为自己倔犟得天下第一,见解独立而新异;其实作为家长是看得清楚的,孩子们所坚持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风中吹拂的大路货,什么足球、音乐,时事见解,都是很流行的一些东西。从一个孩子到一个写作者,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个体是社会母体的孩子,我们觉得自己是在坚持,其实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了一些流行的东西。

语言需要维护和养护。优秀的作家总是首先从语言的层面上坚守立场,他是因为这样才变得优秀的。养护语言的人不能过多地看电视之类,因为它伴着音乐和形象,借助色彩,会像风一样吹掉你自己的语言。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载体使人丧失创造力,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了。相反的是,写作者要经常贴近一些自然生长的源头,比如山川大地海洋,动植物,质朴的民众,是这些。因为当你与她们进行频繁而具体的接触时,就不得不从局部和细节上去重新命名;因为现成的表达没有或根本不够用,促使你从头开始寻找。长此以往,你就会有独立的、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文字出现在纸上。P14-16

序言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旅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启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记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个辛苦劳作的下午,我疲惫不堪地走入了万松浦的丛林。当时正是温煦的春天,飞蝶和小虫在洁白的沙土上舞动蹿跑,四野泛绿,鼻孔里全是青生气息。这时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引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树棵嫩芽,它们呈深紫色向上茂长,四周是迎向春阳的新草与灌木……我一动不动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气将我团团笼罩,恍惚问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从头开始,兴奋与感激溢满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说:你永远也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偏移和忘却——这就是那一刻的领悟、感知和记忆。

那是难忘的瞬间感受。也就是类似那个春天下午的一种莫名之力、一种悟想,时不时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苍老、阴郁和颓丧。多少年来,万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长旅——它的意义,它与我、与我一生劳作的关系,若以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而论,那么更多的是“兴”,而不是“比”。它总是明亮着和激励着我的整个劳动。

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2012年3月9日

后记

太多的不安和喜悦

会议开到这会儿,就到了被讨论者致辞答谢的时候了。不过我想,自己按程序说一番感谢的话,还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大家到了年底,各自有多少事情要做,用胶东的一个说法,即各位都是“一等一的大忙人”,来参加会议实在太不容易了。最好的感谢,还是说说心里话吧。

我从很早就开始写作,挚爱文学,不可救药和没有来由地爱着,爱得很深。以前我也说受过哪些影响走上了文学之路等,但知道那是找个他人可以理解的话头而已,实际上更多的是没有来由地爱着。从1975年就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经写了快四十年,累计发表字数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字,还不算练笔的几百万字。

仍然由于特别爱文学,对与之关连一起的事物就要求格外高、格外严,有放不下的牵挂。我自己缺点和弱点很多,却对人性、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环境、道德状况,要求很高,甚至还有点苛刻。对黑暗的东西不能容忍。我在许多时候是忧虑和不满的,有时竟然非常愤怒。情绪激烈时,表达上常常是冲动的。同时也深深地热爱着一些事物,对自然,对友谊,对各种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柔情。因为童年的艰辛,我特别不会忘记并且一直感激着来自他人的善意和帮助。

最近因为要编辑虚构作品之外的文字,这才仔细统计了一下,发现竟然积下了四百多万字的散文及其他言说类文字。这个字数太大了一些,让我觉得十分突兀甚至不安。发现自己说得太多,这并不好。从一般规律上看,一个从事虚构的作家,最聪明的做法是少说一点,因为说得多了,一方面会莫名地得罪人,另一方面自己作品可诠释的余地就越来越少了,整个作家也就变“小”了。形象总是大的、多解的,作家自己说多了,就会局限解释的空间。

那会儿一度想改变这个状况,就是以后尽可能地少写散文。可是心里又有太多的不安、喜悦和愤怒,只想看到什么赶紧提醒一下。我知道这样做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责任感的驱使。当然还要想到生活和写作的意义,并且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并不仅仅是为了写虚构作品。结果后来还是决定让一切自然而然地下去吧,尽自己之力,能做多少做多少,真实地一路走去。面对这个危险的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必因为服从什么文学策略而硬性地改变自己。

说到运用文学策略,一个作家还是小作了。一个人写了那么多,苦心经营如此,又大多来自艰辛的底层,怎样对待社会、读者,怎样对待评论家、汉学家,怎样对待外国人,心里都该是十分明白和熟练的。做好这一切并无更大的难度,起码比用心写好几部长篇容易得多。这一类聪明和机智,差不多人人都不缺乏。但这样做就要迁就许多,违心许多,天长日久必会造成内伤,说到底这与从小对文学的深爱是相抵触的。

人的文学志向是不同的。如果努力用写作来换取一些世俗利益,比如赚钱、获取地位、获得更多赞誉和奖项,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比较起来,还有另一些目标放在那里。如果是一个基督教作家,要他来回答为什么写作,他可能回答是‘‘为了荣耀上帝”。我们大多没有这样的信仰,但我们却会明白这回答中包含了怎样的深意,是很高的志向和境界,是很了不起的要求。

那么我是怎样的?总结一下,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名利心在一点点淡去。回忆刻苦写作的这些年,许多时候只是受没有来由的一种深爱的力量支配着,写个不停。做文字工作的都知道,将一一篇几百字的东西在纸上落实好,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尚且还要费不少的工夫——如果这样较真地写上千万字,不能不说是一种辛苦。可是这种辛苦也有更多的欣悦在。人在生活中,如果不是一个傻子,只要活到了四十多岁,就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绝望。所以也就是这种没有间断的写作,这种劳动,安慰了我激励了我,让心灵维持在较好的状态,能够向上提升而不是往下沉沦。就因为不停地思索和阅读,让我知道了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些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怀。我必须说,写作无论如何令自己不满意,还是让我变得比过去善良了,比过去好了。文学既然对我有了这样的意义,就该感激文学,它是多么重要。

除了文学使自己成长、帮助了自己,还觉得留下的这些文字虽然谬误不少,但其中的多数还是有助于这个世界的,就是说它们有助于这个世界道德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它这方面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点点,但因为是良性的,所以也还是有点意义的。

从如上来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看,文学之于我既是这样,也算很好地走向了、实践了一种志向。可见这并不需要文学策略,而只需依照从一开始就发生的爱的初衷走下去就行,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的成绩微不足道,但这个过程,对我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爱文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爱”字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现在看来,文学人士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好的念头,比如机会主义倾向、虚荣心,都是不爱造成的。现在一些刊物的问题、写作的问题、出版的问题、评论的问题,常常出现一些让人大不如意的状况,也大都是不爱造成的。如果真正爱、深深地爱,也许整个情形就会好得多。

随着写作历史的延长,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比过去宽容。我渐渐知道不宽容的主因,就是太以自己为中心了,不愿离开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他人外物。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许比人和动物的差异还要大,只是让差不多的眉眼衣着和语言方式给掩盖了罢了。人太多了,人群当中真的会有各种不同,甚至充满奇迹。要理解一个人,就得知道他的出身、绝然不同的经历,包括一些生活细节,甚至是神秘血缘等。我愿意努力去体会别人的行为,找到自己的方向。宽容的结果当然不是变得更圆滑、更没有原则,而是变得更加逼近真实,更加有立场。

我越来越怀疑“线性时间”,不再简单地相信人类社会能像生物界那样进化,如达尔文主义。人性决定的社会绝没有那样简单和机械,而是十分复杂。如果不能打破“进化”的观念,无论对生活和人性的批判或赞誉,都可能不中要害,肤浅简略。可是我们的文学表达,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这种进化论的思维。

能够始终保持对文学热爱的初衷是很重要的。这样才会朴素,才会找到真实。一个人相信永恒的真理,相信这种寻找的意义,就是信仰。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持续的、不能间断的,这看上去就必然有些笨拙。我以前引用过他人的一句比喻:“大动物都有一副平静的外表。”这样说,丝毫也不敢隐喻自己是一个“大动物”,而只是表明了对大动物的力量、自信和专注的喜爱。是的,只有黄鼬一类小动物才那么机灵跳跃,窥视多变。在这方面,大动物是做不来的。

已经写了近40年,27岁左右动手写《古船》,后来被要求反复改动,出版时已是两年以后了。30左右岁还写了《九月寓言》,以及大批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现在共写了19部长篇、几十部中篇和一百多部短篇。可是今天却不见得比当年写得更好——写作就是这样,一边前进一边后退,获得就是丢失。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并不一定是越写越好。但仅就工艺和技术层面来说,或许应该有起码的清醒。记得画家毕加索说过,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拉斐尔的能力,绘画技艺十分成熟,可惜后来一辈子努力做的,就是怎样才能画得像小孩子一样。

这样说,当然也不会被误解成狂傲到自比毕加索的地步,这儿不过是说赞同这样的看法,即艺术技法和工艺层面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最难的,在艺术这里,一直有比技艺重要得多的东西,是它决定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

《你在高原》写了22年,有四五百万字——它最初长达五百多万字,应出版要求缩为今天的长度。但长度并不说明更多,好才是目的。不过它毕竟呈现了相对长的一段生命河流。时间给予的一些认识,难以靠其他方法比如能力之类弥补。出版后有人担心它太长无法阅读,只是朴素的担心,总归不是文学争论。说到阅读和理解,以前的八部长篇不太长,都是在心里煎煮多年、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稿纸_上的,有点像刻钢版的感觉。那些长篇让我倾尽心力。可是阅读它们的时候,难道会更容易吗?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作品对我的重要性来说,像《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剌猬歌》等,仅就个人所能达到的完美度和深速度而言,丝毫不比《你在高原》差。所以文学作品对读者和作者全都一样,它从来不是一个长度问题,而是一个心灵问题。

今后会一直缓慢而有耐心地写下去。无论如何,这样写到最后,或许会拥有自己的一个文学世界。也只有这样,朋友们才会高兴。

(2011年12月10日,标题为整理时所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