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晖编著的《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主要研究和述论的是与黄庭坚编管宜州有关的问题。在对黄庭坚贬宜作品全面搜集、甄别、编年系月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考说,再参酌前人可信的一些说法,旨在对山谷编管宜州的原因、贬途行程及路线、贬谪途中心理变化及活动,在宜的居处、交往、心境、创作及客死宜州的诸问题作一全面系统的述论,力图真实地勾勒出他贬宜的全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宜州历史名人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晖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韩晖编著的《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主要研究和述论的是与黄庭坚编管宜州有关的问题。在对黄庭坚贬宜作品全面搜集、甄别、编年系月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考说,再参酌前人可信的一些说法,旨在对山谷编管宜州的原因、贬途行程及路线、贬谪途中心理变化及活动,在宜的居处、交往、心境、创作及客死宜州的诸问题作一全面系统的述论,力图真实地勾勒出他贬宜的全貌。 内容推荐 韩晖编著的《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以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1045一1105)被贬宜州的几个问题为构架,结合史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黄被贬宜州的原因、贬途行程及路线、贬谪途中心理变化以及被贬对其人生的影响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尤其是在对黄庭坚贬宜作品全面搜集、甄别、编年系月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考说,对黄在宜州期间的居处、创作及客死宜州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力图勾勒出黄庭坚贬宜的真实全貌,对研究黄庭坚生平、作品、思想的演进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羁管宜州探因 一、前期性格、思想、交游与新旧党争 二、与赵挺之、陈举交恶 第二章 漫漫贬途 一、接淅宵征 二、舟过洞庭 三、风雨长沙 四、衡山禅游 五、衡州奇遇 六、盘桓永州 七、全、桂匆促行 八、贬谪末程辨疑 第三章 羁管宜州 一、初至凄寂情 二、元明探视 三、与官民的交游 第四章 客死疑云 一、范寥与山谷的最后时光 二、唐次公、蒋湋与山谷的卒葬考论 三、山谷死因新说 四、隐卒连县说驳正 第五章 贬宜文艺创作 一、书法:自然奇崛走龙蛇 二、诗文:情敦意厚,雅洁绵邈 结语:虽死犹生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羁管宜州探因 宜州是山谷老人——黄庭坚生命的终点站。他被羁管宜州,实非所料,然事出有因。较为间接、深层的原因,在于他前期性格、思想中的一些异俗因素,使他自觉不自觉中卷入了新旧党争;较为直接的近因,是他与赵挺之、陈举的矛盾,其中主要是私怨导致,亦与庭坚自身的性格有一定关系。 一、前期性格、思想、交游与新旧党争 我们这里所说的“前期”,指的是庭坚元祐(1086--1093)中期以前。元祐中期以后,由于现实新旧党争与复杂人际关系的残酷磨砺,他的性格与思想变得比较内敛柔和,佛道旷逸闲淡的成分与儒家心性修养结合得已比较圆融,前期的那种恣肆张扬已逐渐内化、淡化,内刚外和成为他处世的主要风格。但是他前期性格、思想的张扬恣肆,已然使他的交游和对新、旧党的态度有了抉择,他在新、旧党中的坐标位置已然确定,该得罪的人已经得罪,即便有所改变,他政治悲剧的命运也已注定。因而,我们探讨庭坚贬谪,包括最后谪管宜州,不能不从他前期的性格、思想、交游与新旧党争谈起。 (一)前期性格与其贬谪命运 黄庭坚前期性格中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因素主要在刚直好谑、睥睨世俗、争强好胜、豪纵不羁几个方面。青少年时期心高气盛,有此几方面的性格表现,本属常态,而在庭坚身上尤甚。 庭坚的刚直真率,与早年他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其父黄庶(1018—1058),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曾历佐州郡幕府,一生仕宦不达,晚年方因文彦博举荐而摄知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县)。然黄庶为人正直不阿,持义不挠。他不仅自持正直,而且对诸子也寄予厚望。这由他给膝下六子的取名可见一斑。他的六个儿子:长子大临,字元明;次子庭坚;庭坚的三个弟弟依次为:叔献,字天民;叔达,字知命;仲熊,字非熊。另外还有一子名苍舒,早殇。六子之名,全取自《左传》所说的“八恺”、“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载季文子之言日:“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隋鼓、祷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八恺”、“八元”皆“明允笃诚”、“忠肃共懿”,黄庶为子命名,自然是希望儿子们能像这些古代贤哲一样允诚忠直。至于庭坚以鲁直为字,更是明确表明了这点。它取自宋朝名臣鲁宗道之事。《宋史·鲁宗道传》载:宗道擢右正言,多所论列,真宗不耐烦,宗道便说:“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耶?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真宗感慨良久,后在殿壁上书“鲁直”二字。黄庶为庭坚取字鲁直,正是希望他能像鲁宗道那样刚正忠直。据说庭坚小时候还有一个小名叫“绳权”。黄庶《伐檀集》中有一首七律《教绳权学书偶成》,今人詹八言考证诗题中的绳权即指庭坚①。绳权,本指木工量曲直的墨线和测定物体重量的秤锤,后古人常用以喻公平正直。如《尚书·说命上》云:“木从绳则正。”《苟子·劝学》言:“木受绳则直。”《淮南子·本经训》日:“故谨于权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高诱注:“权衡,平也。”可见黄庶为庭坚取名绳权,亦与其字鲁直同义,都希望他将来能成为正直忠贞之人。庭坚成长过程中,性格也确如其父所期望的,始终保持着其正直坦诚的一面,尤其是元祐之前,他坦直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他对熙宁、元丰间新党推行的新法不满,便写诗抨击其苛政,毫无顾忌。如熙宁间在叶县县尉任上所作《虎号南山》写道:“相彼暴政,几何不虎?父子相戒:‘是将食汝!’伊彼大吏,易我鳏寡;矧彼小吏,取桎梏以舞。”将新法中的苛政比作吃人的猛虎,指斥在位者不恤孤寡,滥用刑法,陷百姓于水火。诗最后直接发出悲怆的呼号:“岂弟君子,伊我父母,不念赤子,今我何怙!呜呼昊天,如此罪何苦!”②他不仅将不满直接宣之于诗,还更进一步表现为大胆地拒绝执行新法。如元丰七年夏秋至八年四月间他移监德州德平镇(今属山东德州)时,其上司德州通判赵挺之为迎合提举官杨景棻,执意想在德平镇推行市易法,庭坚坚决不同意,“公文往来,士人传笑”。①他因政见不同,敢于在新党执政时直接顶撞上司,不留情面,这正是他自幼养成的倔强刚正性格的体现。就人格来说,值得肯定,但正因如此,他与新党和赵挺之结下了隙怨,成为导致他元祐之后一幕幕政治悲剧的隐患。P5-9 序言 当前,国际以及区域间竞争的焦点正逐步从经济硬实力转向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区域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比重不断增加,文化对国家、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步扩大。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在约瑟夫·奈看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价值观、影响力、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一般是指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把软实力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促使人们从关心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以及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 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宜州,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它与历代众多名人有着不解之缘,形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宜州市委市政府将宜州的历史名人资源保护和开发纳入文化建设战略,通过研究宜州的历史名人以彰显宜州的文化,显示了对历史名人的敬重以及对宜州文化传统的传承。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文化自觉,既是宜州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宜州城市文化魅力与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本套《宜州历史名人丛书》便是广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团队9名学者对宜州历史名人研究的成果。本套丛书包括5本:《四朝宦海听风雨——宜州名士冯京》《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大儒山长润诸生——郑献甫在宜州》《连天烽火化春风——竺可桢在宜州》。相信本套丛书所研究的宜州历史名人,不仅将成为宜州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将成为宜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对推动宜州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