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相遇》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编著的,内容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会会刊》。
书中的大部分篇章,首先发表在英国的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会的《会刊》上,有少数几篇曾首次发表在印度和美国的《会刊》上,然后又再次发表到了英国的《会刊》上。那些标有刊号的,是发表在英国《会刊》上的作品。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由克里希那穆提口述的十六个短篇。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克里希那穆提在讲话的结尾部分或者小规模的讨论中,对向他提出的某些问题所做的回答。第三部分涵盖了克里希那穆提在瑞士、印度、英国和加利福尼亚的一些演讲。
《与生活相遇》印度克里希那穆提编著。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发表在克氏基金会会刊上的文章结集,由三部分组成:口述小品文;与听众的对谈,在瑞士,印度,英国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等地的演讲。
在《与生活相遇》中,作者以索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与听众一起对爱、美、自由、谦卑、恐惧、依恋、欲望、慈悲、孤独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议题进行了集中、深入的探讨,为人们面对生活的难题,寻找人生真理提供勇气与力量。
书中既有优美的自然描写,又有睿智的解惑对谈,更有深刻的内在探索,是克氏作品中形式最丰富的教诲精选集,因而也是了解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最佳人门书。
湖水很深,两岸悬崖高耸。你可以看到湖的对岸,树木茂盛,早春的新叶已萌发,似乎湖的对岸更陡峭一些,或许覆盖的植被和树林也更为浓密。那天早上,平静的湖水呈现一片蓝绿色。那是一泓美丽的湖水,天鹅、野鸭漫游其中,偶尔还会出现一艘载着游客的小船。
当你站在岸边那座精心打理的公园中,离湖水只有咫尺之遥。湖水清澈明净,它的质地、它的美,像是能渗透到你心里。你可以嗅到它的气味——软糯清香的空气,翠绿的草坪——而你感觉到自己与它是一体的,随着缓缓的水流、倒影和湖水深处的寂静而动。
奇特的是,你感受到一股强大无比的爱,不是爱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而是感受到那可被称之为“爱”的完满。唯一重要的是探索它的深度,并非用愚蠢而渺小的心灵以及它喋喋不休的思想,而是用寂静去探索。寂静是唯一的手段或者工具,它可以领悟深受污染的心所无法捕捉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我们知道它的表象——快乐、痛苦、恐惧和焦虑,等等。我们试图从表象着手去解决,这种尝试变成了黑暗中的迷途之旅。我们的日日夜夜就在其中消耗殆尽,直到死亡这个不速之客来临。
就在那里,当你站在岸边,凝视着湖水的美,人类所有的问题和习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将找到它们恰当的位置,如果你能够领悟这件被称为爱的事物。
关于爱,我们说过很多。每个年轻男人都说自己爱着某个女人,教士说他爱着自己的神明,母亲说爱着她自己的孩子,当然政客也玩弄着“爱”这个词。我们真的已经毁掉了这个词,让它承载了太多毫无意义的内涵——我们自己狭隘的自我所具有的内涵。在这个狭隘的背景之下,我们试图发现另一种东西,同时又不得不痛苦地回来面对我们每日的困惑和不幸。
但是,它就在那里,在水面上,在你周围,在绿叶中,在努力吞下一大片面包的水鸭身上,在那个蹒跚而过的跛脚女人身上。它不是浪漫的认同,也不是机巧雄辩的表达。但它就在那里,像那辆汽车或那艘小船一样真切。
爱是唯一能够解答我们所有问题的答案。不,不是答案。因为那时问题将不复存在。我们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而我们试图在缺乏爱的情况下,去解决它们,但它们却因此而得以成倍增长。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用来接近爱,或者抓住爱,不过,有时候,当你伫立路边或湖畔,凝视着一朵花或一棵树,或者正在耕作的农夫,如果你内心寂静,没有陷于梦幻中,没有做自日梦,也没有疲惫不堪,而是处于深沉的寂静之中,那么爱也许很快就会降iI缶。
当爱来临,不要把它当做一种经验紧抓不放,也不要将它视若珍宝。一旦它触碰到你,你将永远不会重返过去的样子。让它,而不是你的贪婪、你的愤怒,或者你理直气壮的假社会之名的愤慨来起作用。爱真的非常狂野,非常不羁,它的美毫无文雅和体面可言。
但是,我们从来都不想得到它,因为我们有一种感觉,它似乎太过危险。我们是被驯化的动物,在我们为自己建造的牢笼中反抗着——牢笼中有无尽的抢夺和争执,有无能的政治领袖,有自负的古鲁,或优雅或粗俗地利用着我们和他们自己。在这个牢笼中,有混乱,也有秩序,但秩序最终也将让路于混乱;而这一幕上演了无数个世纪——推翻、倒退、改变社会结构的模式,这些或许可以让某些地方告别贫穷。但是。如果你把这些当做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你就会错过另一个。
有时候,人需要独处,如果你够幸运,爱也许就会降临你身边,就在一片落叶上,或者远处空地上那棵傲然独立的孤树上。
摘自《会刊》1968年第1期 P2-4
了解克里希那穆提,犹如了解一朵花,你得非常细心地观察它的花瓣、它的颜色、它的芬芳和它的美。读过若干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看过太多他讲话的视频,也翻译过他的一些作品,与克一次次的相遇无一例外地触及我的内心深处,心底里不时传来花儿绽放的声音。感觉与克不是初次相见,是相隔多年的老友重逢。
虽然以个人的感触和改变来说克里希那穆提及其教诲的意义,并不十分恰当,但毕竟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不妨如实呈现给大家。在与克相遇的过程中,被他所揭示的巨大事实深深震撼,看着局限桎梏的价值观,诸如名、利、成功、自我实现乃至个人魅力之类,在我眼前轰然崩塌,碎片一地,再也捡不回来。
“因为看到这个事实,就颠覆了你之前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认识。所有知识。”这是当时在深深的震撼中写下的一句。之后是内心的平静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喜悦。虽然与真正智慧的觉醒和自由仍相去甚远,但是活得清明、自在,内心里不再有什么冲突和挣扎。
虽然受到了克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每当有朋友让我用简短的话来介绍克或者推介克的教诲的时候,我总是不知如何说起,因为用任何一句话来概括如此伟大的一位心灵导师、一位觉者及其教诲,都是不恰当的。最后只能说:“去读读克吧,看看他说的是不是事实。”
在我看来,克是一个真正诚实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你在听他的讲话、读他的文字时,感受到的那种毫无渲染和任何煽动意味的平实之极的热忱和赤诚,而且在于他在任何场合下的讲话或者对话,都可以被毫无保留地呈献给大家。你可曾见过这样坦诚无染的人?而克毕生讲述的不是理论,不是思想,也不属于任何哲学体系或者既定的宗教范畴。他所说的都是事实,关于人类内心和精神世界的事实。克毕生致力于的正是不加粉饰地、毫不留情地指出人类心理世界的事实,来唤醒人类的智慧,实现真正的世界大同,接上那无条件、无局限的善、美与爱,虽然从主观上他没有任何目的和动机可言,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因果,远非思想所能臆测和揣度。而看清这些事实,这“看到”,本身就是智慧,就终结了所有混乱冲突的事实。寂静、美和爱不期而遇。
一部译著特别是克氏作品的译著的优劣,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译者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克所说的话,并用中文如实地表达出来,其间不添加任何译者对于原文的带有个人色彩的额外诠释,也不会为了文字上的优美而对原文的意思进行润饰性的修改,特别是不用任何宗教类的名词或说法来表述克的话。“忠实原文”是克氏译著的第一要义。在这一点上,本书力求最大限度地忠实原著,尽可能传达克那种简单、直接、流畅、优雅的语言风格。但是由于经验、水平的限制,目前所完成的译本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对这部译作,多位克友给予了真诚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各位朋友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也许,某个安静的午后,当你展开这本书卷,展开你的心扉。在静静地聆听并与大师对话之时,也能听到自己心灵深处花开的声音……
与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著名作家亨利·米勒
当他进入我的屋里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著名诗人卡里·纪伯伦
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带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其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
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意义是: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民谣教父范·奠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