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十年家国(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靖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靖所著的《四十年家国(上下)》以铜城朱家的起落为主线,细腻、生动地描述了辛亥革命前后、北伐军攻占铜城到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时期浙中社会的林林总总,勾勒出当时社会状况。

小说题材独特,以鸽人的经历与视角,通过富有人物特色的性格语言,塑造了一个有良知的鸽人形象,与一群形色各异的富有特色的铜城人物形象,勾勒出浙中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小说语言力显江南特色,表现出浙中语言所特有的温婉、清丽、灰谐与生动,使之与其他地域的小说语言形成鲜明反差。小说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文环境、心理状态的描述,体现了浙中一带特有的文化、习俗与风情。

内容推荐

李靖所著的《四十年家国(上下)》分上、中、下三卷,小说写的就是发生在铜城的故事,其中情节和主要人物是虚构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在众多的人物中,张恭是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他散尽家财投身革命,创办了张恭大班,自己创作剧本,宣传革命。他发起积谷会,以积聚反清力量。他把这股力量从积谷会、千人会、终南会、龙华会最终带进同盟会。他高举反清反帝的大旗,一路拼杀,直至献出生命。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目录

第一卷 乱世江南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二卷 血雨腥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三卷 啼血铜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近来,铜城流传一个笑话,说是富户朱德福要给儿子朱善昌娶亲,而儿子竟然看上了一个年仅四岁的女童,说什么十三娘十四爷,要等十年娶她。亏他想得出。四岁,鸡蛋壳里才剥出来。

婚姻大事,终究是由不得他。朱德福给他找了个大他五岁的媳妇,是岭下朱汪家的独生女儿。

那日,汪老爷上门看女婿,在朱家大门口落轿时,正好与一小后生相遇。但见这小后生身穿蛋青色东阳绸长衫,左手拎一袋鸟粮,右手捏一只癞蛤蟆,腋下夹一只脏兮兮的小狗,自言自语:癞蛤蟆呀癞蛤蟆,我是喜欢你的。

汪老爷不觉失声而笑。看那一身衣裳,汪老爷猜测:小后生莫非就是朱家少爷?他趋前一步,侧头笑看着小狗和癞蛤蟆。

善昌会意,解释:这只小狗生病了,被人扔在垃圾桶里,我看它罪过,带了回来。这只蛤蟆趴在路中间,要被人踏死的,我带回家放到园里。善昌语气温和而亲近,好像是和老相识交谈。

哦,是这样。汪老爷端详善昌。小后生眉目清秀,骨架高大,人中也长,心里已有几分满意。善昌一听说大伯是从岭下朱来的,语气愈加亲热,说:哎呀呀,原来是村坊,你这么大老远来——善昌急忙朝门里喊:大先生,快来接一下。

朱德福听说汪家老爷上门,慌忙迎出门来,正好看见眼前一幕,就像自家的短处当场被抓住,心里好一阵不自在。汪老爷双手抱拳,朗声道:多年不见,同甫老弟一向可好?

好。好。松泉兄,你还是老样子。朱德福作揖还礼。

此是今郎吧?

朱德福看一眼儿子,脸上显出几分尴尬,说:是犬子仲和。言毕扭头对善昌说:这是岭下朱汪老爷,快叫大伯。

原来你不姓朱,姓汪?善昌叫了声大伯,看了眼汪老爷,突问:你就是那个做过长毛的人?

朱德福脸色骤变。完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桩好不容易说合的亲事完了。心里只恨不得狠狠掴儿子一巴掌。他横一眼儿子,呵斥:轻口薄皮。言毕赶紧赔礼,说松泉兄,得罪。犬子无礼,朱家教子无方,让你见笑了。言毕又横一眼儿子。善昌知趣地逃进园去。汪老爷则坦然摆手,说:无妨。

两位老爷在客厅吃茶叙旧,说些早年间的乡间趣事,说着话到了午饭时间,汪老爷起身告辞,朱德福慌忙说:哪有不吃饭就走的?不要讲我们还要做亲家,就是一般村坊到城里来,我朱家也是一宿三餐,从没有一个村坊是空肚皮从我朱家走的。朱德福说着察看汪老爷神情。汪老爷说既这样,我就不客气了。

饭前,朱德福特意让大先生关照儿子:饭桌上少讲话。

平日里善昌喜素食,鱼肉是很少吃的。老爷朱德福对吃却是十分的讲究,故家里请的厨师阿喜,手艺一点不比清和园的大师傅差。这天早上,阿喜买了只三年老鸭,用虫草炖了。

饭桌上,六只冷盘:一盘白斩鸡,一盘熏鱼,一盘椒盐花生,一盘卤牛肉,一盘火腿片,一盘马兰头。

九个热菜:素的是生炒天萝、醋爆球菜。荤的是蜜枣蒸火腿,一片片火腿,薄薄的透着油亮,玉一般铺在蜜枣上面,那蜜枣酥而不烂、又香又糯;一盘扣肉倒扣在绿绿的菠菜上,入口油而不腻;一盘葱花肉,豆腐皮脆黄,皮下葱肉清晰可见;一盘马鞭笋红烧海参……汪老爷尝了口海参,点头赞:发得不错。厚笃笃,绵而不烂,汁也调得好。我们家的海参总是发不好。你们家是怎么发的?善昌说,这得问阿喜师傅。说着叫庆娘传唤阿喜。

阿喜晓得客人又在夸他的厨艺了。他用毛巾擦去一脸的汗,搭在肩上,喜滋滋地跟着庆娘来到厅堂。阿喜是早几年由汪老爷介绍进朱家的,这阿喜见了汪老爷自是一番亲热。

P3-4

后记

后记

浙江金华,史称铜城。

小说写的就是发生在铜城的故事,其中情节和主要人物是虚构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在众多的人物中,张恭是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他散尽家财投身革命,创办了张恭大班,自己创作剧本,宣传革命。他发起积谷会,以积聚反清力量。他把这股力量从积谷会、千人会、终南会、龙华会最终带进同盟会。他高举反清反帝的大旗,一路拼杀,直至献出生命。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变,相反,农民境遇更为不堪。由此,我写了爱婴军起义,这在金华历史上是个真实的事件。民国三年,金华先涝后旱,春花无收,秋收无望。又逢疫疠流行,众多婴儿死亡。适逢政府编造户口清册,一些乡自治委员趁机搜刮,激起民变。这让我想起光绪二十六年的玉山起义。起义的发起者是一个叫大开的和尚,他的师傅是太平军的一个卒长,把一身的好武艺传授给他。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曾亲往金华与大开和尚商议武装起义。我把大开和尚写进了一九一四年的爱婴军起义中。

金华民众历来有反抗暴政的精神,农民起义不仅仅是太平天国,还应该更远。于是我在小说中设计安排了李春林为躲避追捕,藏身于古墓,看到墓室中一把刻有宋代铭文的大刀的情节,以此展示民众的反抗精神远有所承。

曾在杭州的《都市快报》上看到一篇关于杭州陆军监狱的文章,在杭州陆军监狱的“八二七”血案中,我看到了贾南坡这个名字,竞像看到了我的一位故人,心潮久久不能平静。贾南坡是金华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囚于杭州陆军监狱。他在狱中联合难友进行斗争,还完成《中国文学史》一书,牺牲时年仅二十七岁。贾南坡是我书中人物方南坡的原型。这个人物的爱情与情节是虚构的,写给妻子的遗书是另一位叫李清的金华烈士写的。

抗战中的台湾义勇队也是真实的。台湾义勇队的队员都是一些流亡在福建崇安一带的台湾人,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协助下,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于一九三九年二月在浙江金华成立,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一股不可或缺的抗日力量。

那是个充满激情与信仰的时代。

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复兴,而不屈不挠奋斗的血脉传承。

小说中,我写爱婴军起义、铜州保卫战,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写历史风云中涌现的英雄。他们是张恭、大开和尚、徽剧名角李宝卿、方南坡、李春林、老葛、方晓蒙、台湾义勇队队员童根、三千战俘。我把这些历史事件融入我笔下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写了铜城富户朱善昌及其后代子孙的家国命运。另外,我也写了众多的寻常百姓,如猎户陆见山、辛亥夫人沈夫人、撑船老范、从良的曹八姐……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他们看似庸庸碌碌,但是在民族大义前,无论他们富足或贫穷、高贵或卑微,都能舍生取义。在他们身上,同样脉动着我中华儿女为了抗击外虏而九死不悔的血脉传承。

在抗日战争中,金华是日寇实施细菌战的重灾区。数以万计的金华百姓在日军发动的细菌战中痛苦地死去。我的一个叫荷妹子的姑妈就是感染了日军的鼠疫、炭疽烂死在乡下,我父亲的一只脚的脚指头也因感染日军的细菌烂成畸形。我从史料中看到一名叫吴小奶的乡人被日寇活活地剖腹剜心,用作实验,令我万分愤怒。在书中,我用了她的真实姓名,以追思她的善良与苦难。更令人震惊的是日军对我在浙赣战役中的三千战俘的虐杀,他们用细菌毒杀,把伤寒、副伤寒细菌注射进战俘吃的烧饼,然后放归部队,妄图以此来摧毁中国军队。更为卑鄙的是日军在发放烧饼、放归战俘时,居然还邀新闻记者,以彰显日军对战俘的“仁慈”。这一事件在二战审判的伯力军事法庭上,有参加细菌攻击的“七三一”部队雇员古都良雄作证:“当时在该地设有战俘营两处,被囚人数约三千人,他们备制了三千个烧饼,在烧饼内注射细菌,然后将烧饼分发给中国战俘吃,并作为慈善事业拍下照片。之后,将这些战俘全部放走,目的是要引起伤寒和副伤寒。”

我要写出日本侵略者的兽行,写出铜城民众在日寇兽行下的悲惨遭遇,我更要写出在抗战中涌现的无数铜城英雄。

小说中,我努力想塑造好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朱善昌,一个是曹八姐。

朱善昌天性至善至纯且纨绔,是个鸽痴。朱家因鸽而屡遭灾祸,朱善昌的性格也由懦弱屈从而逐渐凸现出其倔强与抗争的一面。他捐粮百石给积谷会,却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只得避祸深山。他出资办布厂,出资为北伐军做过冬棉袄,都被贪官算计并惹上官司。在美国花布冲击铜州的本地纺织工业时,朱善昌居然买回一车的本地土布。

在铜城抗战中,国恨家仇,使朱善昌自觉走上抗日的道路。他用信鸽为北山大队传送情报,使日军屡屡受挫,这让他重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言:老了老了,竞还活出点人样来。最后,他设计杀了日军特务头子川藤。

曹八姐是一个茭白船上的妓女,跟老万从良后,依然被世人歧视。为了寻回做人的尊严,她帮老万在官场上周旋,不择手段。但是在她成为县长夫人后,世人依旧鄙视她。

八姐心地善良,老万当了八号特务队长后,她救了不少被抓进八号的铜城百姓,她也很乐意帮北山大队做事。后来她的傻瓜女儿被抓进比佐古慰安所,又得知日军要设伏北山大队,在国恨家仇、民族大义面前,她舍生取义,最终得到了自我救赎。正如她自己所说:世上已无曹八姐。  书中描写的信鸽传递情报,也源于史实。在抗战期间,日军每到一地,首先是搭建鸽棚,驯导信鸽,用于侵华战争。我国共双方也用信鸽传递情报。信鸽为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仅欧洲战场,就有两万羽信鸽阵亡。

在此书的写作中,我丈夫刘胜利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爱鸽,书中有关信鸽的经验与故事都得益于他。他是此书的第一位编辑,在小说的修改过程中,他付出的心血与辛苦唯我自知。

原以为一百年是很久远的事情。细想,其实并不遥远。文化大革命至今已五十年,依然历历在目。再推前五十年,远吗?一点不远。英烈们没有走远。他们在看着我们,看着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复兴中华民族理想的每一步进程。

离开故乡三十余年,每次回去,我会迷失在家乡繁华的街市中。我仰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凝视着闪烁变幻的霓虹灯,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在我们的脚下,在那些大厦下面,每一处都长眠着烈士的英灵。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铜城的灵魂,他们昭示着铜城曾经的信仰、文化、价值与精神坚守。

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没有未来。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李靖

二○一六年百月二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