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魏征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任太子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太宗即位,先任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诫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张双柱编著的《隋唐系列之魏征》以全新的视角对魏征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隋末唐初时期的历史事件。
张双柱编著的《隋唐系列之魏征》介绍了,魏征,初为恒岳观道人,隋末天下风起云涌之时,投靠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他洞察天下大势、直言敢谏,虽然受到李密的猜忌,一直未得重用,却令瓦岗诸好汉十分钦佩。魏征在瓦岗期间,缓和了瓦岗内部分裂的紧张局势,开拓了瓦岗夺取天下的新局面。李唐夺取天下后,归附唐太宗,更是留下了一段谏臣明君的佳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循序而过,此时正是杨花朦朦胧胧飞飞扬扬的时节。
身着一袭青蓝色道袍的玄成子漫步神河岸边,时不时拂袖荡开扑面而来的癫狂,看似漫不经心地将浅浅的春困或淡淡的闲愁挥洒了出去,其实不然,他正满腹心事,犹如满天的杨花蒙蔽了日头,那满腹的思绪纠缠着心头。
似是而非,若明又暗,万千事体反反复复梳理来梳理去,仍不见端绪。无奈中玄成子一声轻叹,也就这一声轻叹,一片飞絮贼一般扑进他的口中,卡了他的嗓子,呛得他一边垂头干咳着,一边向天指划着:“得意风流种,凭空竞乱撩。”
吐出飞贼般的风絮,喉嗓不再咳嗽,玄成子抬起了头,就着刚才两句又说出两句,声音果然明快了许多:“轻浮还放荡,谁敢惹飞妖!”
抬起头那一瞬间,他突然有了一个天大的发现!
急忙揉了揉已湿润模糊的双眼,玄成子急不可耐地顺着这自古就被称之神河的两岸一直望下去——
隋帝杨广自恃抱负恢弘,一心立天下之大本、正天下之大名、建天下之大业,故即位后定年号为大业。杨广皇帝十分清楚大隋北方帝都政权对江淮经济的依赖,为能更有效地调度江淮地区,特别是确保长江金三角丰富的物资为新建的中央集权掌控,进而更好地巩固国家统一,他亲自指定杰出的工程专家宇文恺主持,加大规模地开凿运河。杨广不仅是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诗人,他一方面强令民众沿着运河的两岸种植柳树,另一方面还亲自动员、带头植柳并颁布奖赏,凡种活一棵柳树者,便奖励细绢一匹。在他这个杨姓皇帝亲自植柳的仪式上,但见御笔饱蘸翠墨,便书赠柳树杨姓,柳树从此又被称作杨柳。正如他姓杨的是大隋国君,这杨柳也就成了大隋国树。于是各地蜂拥推行,百姓踊跃植柳,沿河两岸很快绿柳成荫,造就了千里隋堤独特风光。
说句公道话——玄成子经常为隋帝杨广说着这样的公道话——杨广不仅文武全能,胆识纵姿,而且诗文奥博,仪容俊美。假如不是他,怎有如此诗情画意的杨柳美名,怎有如此利在万世的大运河。杨广大业时期建树还多着呢:比如,大刀阔斧的吏治改革、影响千年的科举制创建、令国富民强的西域大开发、横扫陈旧腐朽文风的新乐府诗创制,等等,无不是谥号炀皇帝一统大业的亮点,无不影响着未来千秋。
看着眼前没有尽头的两岸杨柳和漫天飞舞着的万千杨花,为了印证刚才这一天大的发现,玄成子将手收回袖筒掐算着:夏、商、周、秦、汉……火、水、土、木、金……自言自语一番后他暗暗点头:五德始终,今属隋,隋太左,左为西,西乃金,是故大隋属金,方能克木,一统中原……复又摇摇头,同时一声轻叹:奈何杨姓本属木,名坚实为金,以致开国皇帝杨坚名讳金木相克,国号又克其姓;再是致力大隋运河,虽然功在当代,却劳民伤财,虽然利在万世,隋杨广却背了个大大的暴君恶名……又是一阵掐算,只见水泄金势,却不见水灭火势,一边是农民起义,一边是内部倒戈,隋杨广用人却又是用兵不用臣,最后更是孤家寡人钻进江都作乐不作为……梦中惊醒了一般,玄成子心中更加一声声哀叹:难怪大隋不可久矣!
哀叹声中,一阵阵风吹来,河水翻涌涟漪,在春阳照耀下显得光陉陆离。
玄成子仿佛又由此看到:无日不修的皇都,遍地再建的宫苑,大造奢靡仪仗,广设纷繁徭役……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隋杨广三番两次征伐高丽,眼下一战又全军完败,渡辽者三十万五千,还者不过两千七百……加之洪涝、疾疫、饥荒相继袭来,山东更是死者相枕,臭秽盈路,举国耕稼失时,哀声动地……
玄成子将目光从光怪陆离的水面移向昏蒙迷漫的天空,无奈,苦笑:本分则不胜冻馁,正生死危急;剽掠则犹得延生,故铤而走险。于是,山东率先因逼而造反,各地纷纷仿效,寻个山头便落草为王,大隋怎能不乱!大隋怎能不亡!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又是一阵阵风吹来,风声里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歌唱。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谣,唱的是大隋将亡,能取代隋杨广的,就是童谣暗指的这个人。
这个人,原来是他!
玄成子放眼四望:没错,就是他!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一向耿直的玄成子似乎有点激动,脱口而出:“难为了,一代枭雄!”
“无论去与住,惧是一飘蓬”一句,出自一代枭雄大隋皇帝杨广的《别宋常侍诗》。玄成子之所以说出杨广皇帝这两句诗,那是因为他从杨花的意象读出春天的另一番况味,既非离散、漂泊,亦非幽情、闲愁,抑或其他。在玄成子的解读中,杨花有着几许得势的猖狂,有着几许失意的哀伤。春来春去,花开花落,隋帝杨广将柳树赐姓为杨,注定了大隋的运势。不可一世的大隋王朝和孤家寡人的杨广,不可能像那千红万紫、花开枝头、生意畅旺的杨花,而是在花开时节便背离根本,败落得很惨。
杨广啊杨广,当你在给陈朝后主陈叔宝追封谥号时,遍翻《逸周书·谥法解》,最终挑了一个“炀”字。可曾想到,这“炀”字对于你自己,那是最适合不过的。谥法对这“炀”字的释义是:“好内远礼日炀,去礼远众日炀,逆天虐民日炀。”那时你认为陈叔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就该给他一个“炀”字。就其义而言,你杨广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才是名副其实的炀皇帝!杨广啊杨广,正是你自己辜负了你的心志才情,辜负了你的文治武功!
想到这里,玄成子更加激动起来,身子顿时飘飘然腾空穿越,由着那漫天的杨花簇拥,越穿越越远,越穿越越迅疾……
这时,他也越来越紧张,空中一个劲扑腾着、折腾着……
一股强大的引力突然将他扯住,拽回,他一圈一圈地翻滚着、坠落着,越来越快地直向地面栽去……
“啊……”
惊叫声中,玄成子猛将双眼睁开,原来是正午一梦。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