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儿子一起成长(最新版)
分类
作者 杨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顽皮男孩”到“剑桥博士”的零压力成长实录,这是一位教育专家20年奉行不渝的家庭素质教育理念。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倾情分享,触动万千教师、家长心灵的教子心得。

从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位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心血,也能看到一位真正的教育专家的素质教育理念,更能看到一个女性不断丰富自我、提升价值的精彩蜕变,值得所有女性阅读!

内容推荐

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

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

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

目录

序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序二 母爱是什么?

第一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二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三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第四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五章 父爱如山

 父子如哥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附录 我眼中的杨文

后记

试读章节

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

在我的记忆中,从儿子出生至今,我好像没有因为儿子有过特别生气的场景。我的亲人曾经跟我说:“我看你有时候,简直就是溺爱孩子。”

我笑了。我承认,我是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很多妈妈,在“溺爱”着孩子——

比如,小时候他把西红柿抓烂……

比如,他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坏……

比如,他拿着玩具汽车到处摔……

比如,他在草地上翻滚着,把新衣服弄得全是泥巴……

比如,他把家里的白墙涂鸦成大花脸,甚至在雪白的床单上,也留下他的“绘画作品”……

比如,他不写已经会的作业,而交给我代写……

比如,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他,在一片纸上,悄悄地反复写着一个女生的名字……

也许您会问我:“这么出格的孩子,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说:“我真的不生气。孩子一切都正常,为什么生气呢?因为有些是我故意让他那么做的,有些是我能理解他为什么那样做。”

我在用我特别的关注,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试着从他的视野看他眼中的世界,理解在他那个年龄的背后,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

我的一个观点是,做个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个性的快乐的教育者。

有一位家庭问题专家说:“婚姻就是‘孩子哭,老婆叫,一把屎,一把尿’。”我承认,在家这个屋檐下,因为生活的琐碎,会产生很多的无奈。但如果一个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总是“孩子哭,老婆叫……”的话,那也真的是很糟糕的一种生活。

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土壤。

母亲塑造着孩子的灵魂。生气、空洞的威胁,吓不住那些聪明的孩子。开明的“家庭管理”,父母不会用专制的手段,去控制儿童行为的一切细节。他们会顺应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做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正因如此,我在培养儿子夏杨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快乐而非烦恼。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水,那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在一家人的饭桌上,在周末清晨的卧谈中,在乡村的田野里,在公园的花草旁,在旅行的火车上……与儿子相处的一幕幕,那样清晰地映现在我的脑海中。

夏杨从小到大,不管我们物质上富裕不富裕,生活简单还是工作压力大,我们一家三口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一家人在一块儿,怎么着都高兴。

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受他的影响,我们家里总是有快乐的气氛。有一次,我和他正在家里的餐厅吃着饭的时候,他突然说:“看,夏杨走出来了。”我吓一跳,下意识地回头朝屋里看。他哈哈笑了。要知道那时夏杨才三个月大呢!听见我们的笑声,幼小的夏杨在屋里竟然也“啊啊”地叫起来了。

夏杨大了后,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时,也喜欢开玩笑、看小品、听相声、讲幽默故事。偶尔因为某件事情不愉快,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开个玩笑,自我解嘲,或者克制一下,不愉快会很快过去。我有时会和孩子唱英语歌曲,唱歌会释放人的郁闷,让人的大脑渐渐兴奋,肺和腹也会得到运动。我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对生活增强信心,能够感觉到生活中不仅仅是有时单调有时快乐的学业,还有另外很多美好和令人快乐的东西。

当年我看到一个理论,说是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东西就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面对他们的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有益的东西。

从夏杨小时候开始,我一般不会太违逆孩子的意愿。顺应天性,尊重个性,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教育,这是我一直遵守的原则。用理解的心,去看待符合孩子天性的言行,还有什么值得父母大动肝火的呢?再说,对孩子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错过了教育他的好时机。正所谓要及时“捕捉教育机会”。

有哪个人的意愿被强行阻止时,是心甘情愿的呢?又有哪个人在动不动就被训斥教育时,会愉快地接纳对方的意见呢?大人、小孩都是一样的。

创造愉快的家庭氛围,保持孩子快乐的情绪,不失时机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也是“寓教于乐”吧。

人总是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因此,应该引起孩子的渴望,激发他的兴趣。对夏杨的教育,很多都是我们在对他兴趣的引导中进行的。在教给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先给他快乐和兴趣,接下来便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小的夏杨一起坐在长途汽车上,我用英语给他唱:“十个绿瓶子挂在墙上,一个掉下来还有九个……”唱着唱着我就把瓶子“bottle”,改成了屁股“bottom”,歌词就成了:“十个绿屁股挂在墙上,一个掉下来还有九个……”他听得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好玩、有趣,而我所注重的则是激起他对歌词的兴趣之后,对他英语词汇量的输入。

一个幸运的孩子,拥有的应该是克制、有耐心、不断寻求教育方法并不懈努力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我和夏杨的爸爸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可能对孩子施加的不愉快影响。

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在自己的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不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东西。

不在孩子执著于自己的兴趣时,强迫他遵从大人的意见,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营造快乐、鼓励、赏识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庭中满足成就感和实现感。

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豁达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更多的是缺点。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要学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他的教育信念是“要培养真正的人!”——拥有幸福与快乐,更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在对夏杨的教育中,不管是我们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对孩子实施道德管教的时候,我都遵循“快乐教育”的原则。我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会上进心十足、创造性十足、合作精神十足,他会不怕成长中的困难,他的人生应该是健康幸福的。P144-148

序言

序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欣闻关于妈妈教子心得的书稿再版,心里感慨良多。

父母给予和塑造了我的生命。处在家庭教育的接受方,提及“教子”,大概总是一件稍觉尴尬,甚至难以启齿的隐私。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不谙世事到律己待人,太多的稚嫩童真让我们回眸一笑,太多的年少痴狂让我们追悔惋叹。而这一切,都被父母看在眼里,装在心上,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身教言传的人生表率。

我们家有“三只老鼠”。也许人的性格真的与此有关,从记事起,我们就是不安分的一家。那时父母都是大学教师,爸爸教历史,妈妈教英语。记忆里,爸爸主编了很多很多书,发表了很多很多文章,当时到全国各地去开会总要带着尚未读小学的我,我就睁着两个当时还算明亮的小眼睛,到处转悠;我闻着新书里散发出来的墨香味,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他写,我也写,编我自己的小人儿书。妈妈下班回来做饭,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让我自己探索身边的新鲜玩意儿,就连我用两只脏手把一堆西红柿抓得稀烂她都毫不吝惜。六岁那年,妈妈有了一个去英国留学进修的机会,两年过后,带回来八大箱子英语书。从那以后,妈妈就开始放英语儿歌给我听,给我讲英语故事,让我看英语的小画书,也许一个孩子的语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后来妈妈告诉我,就是那时,我让她萌生了对于幼儿英语教学法的兴趣,而这兴趣又让她成为珠海特区第一个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编写了后来填补国内空白、独树一帜的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和教材,又创办了山东英才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学校。但妈妈始终自豪地说,能够让我说一口还算纯正的英语,是她最骄傲的事——这个事实比起我乏善可陈的历史成绩,一直是妈妈在家里征服爸爸的有力论据。

我的家庭环境是宽松的,这宽松中充满了父母包容的爱。

我记得爸爸妈妈从珠海回山东创业时那笔当时可观的工资已没剩下多少,却带回来几大包我一度痴迷、价格不菲的拼装模型;记得我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郊游,学认地里的庄稼;记得我把老师布置的罚抄英语单词的任务痛痛快快交给妈妈完成而去煞有介事地“研究”《资本论》时的开心;记得我曾经由于体形偏胖而自卑时,他们不露痕迹而深思熟虑创设的环境,让我找回自信……我逐渐明白,这貌似宽松的环境,其实是最大程度的关怀,让我能够自由地体会天的辽阔、海的宽广,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宽松当然不是放纵,在我偶尔显露出人格的缺陷时他们也毫不姑息、耳提面命地跟我谈心,让我明白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让我懂得内心要充满爱和阳光。

父母的朋友们有时开玩笑,说我是一个玩大的孩子,却比有些同龄人更热爱学习,真有点儿匪夷所思。其实我深深地明白,比起身边很多同学在父母管教和应试压力下悬梁刺股、枕戈待旦的痛苦,我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恰恰来源于家里自由快乐、积极开明的情感启蒙。每当小小的我为家里作些贡献,感到付出和给予的幸福;每当参与进大人的交谈中,为他们“出谋划策”……一个孩子就远离了扮演“被教育者”的压抑和恐慌。父母对我的观念和尺度,也随着我的成长有所改变。我很多次暗自惊异,他们仿佛总是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便是现在,我也无法想象出任何方式可以对我更好。有时我为自己不曾发觉他们以前貌似无心却充满教育意图的“计谋”所以中了“埋伏”而深感无颜;更多的时候,我想,我是幸运的。

高中毕业以后,我有幸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就读自然科学。社交游历之余,沉浸在与科学巨匠的交流探讨中,思考着“人为什么会有意识”这些屡次让我的朋友们莫名惊诧、深表同情的问题。妈妈起初不舍得我离开家里,但她对自己说,只要对我的前途有利,她应该给我无私的爱,看着我慢慢走出他们的视野。后来我才知道,从机场回家的路上,车子开了六个小时,妈妈的泪流了六个小时……

出国、生活、学习、工作,站在人生难以割舍的十字路口,面对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我的每一个疑虑却总是在想到父母为了家庭、为了事业所作的一次次舍弃和选择时迎刃而解,内心豁然开朗。接触咨询和金融服务业是我个人的决定,参与和见证中国崛起是我个人的愿望。爸爸妈妈一直没有给我拟定假想的未来,也许他们有理由认为,他们的儿子已经能够为自己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现在,妈妈在负责山东英才学院的管理,工作特别辛苦,让远在万里之外的我十分牵挂。其实,我深深地感到,当她走进绿树成荫的校园时,感到的不只是欣慰和成就,更是对这所有着上佳口碑和光明前途的万人民办本科高校里每一个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希望做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让我的父母有一天能够真正为我而骄傲。我想我是幸福的,我有诚信善良、勤恳务实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儿子作出了伟大的表率;我想英才学院的学子们是幸福的,他们有这样精心创设的环境,开明进步的教育理念,就像是我千千万万个兄弟姐妹,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我想,爸爸妈妈的所谓“教子”,也许早已不是针对错误的教导,或对于知识的灌输,而是每时每刻,包含在他们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间对于人生态度的阐释和品行习惯的培养。原来,当一个孩子真正回首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一切,才会懂得转眼之间的充实和漫长,才会在忽然的一瞬间发觉一切都是如此难能可贵,润物无声。

谨缀数语,言犹未尽。

夏杨

值剑桥大学800年校庆剑河之畔

后记

《杨文教子》专栏曾经使我的广播节目热线爆满,她的教子理念也使做母亲的我受益匪浅。我想把使我受益的理念用另一种方式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便有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的策划和出版。

从2005年的《杨文教子》,到2007年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个丰富的充满爱的世界在我眼前打开。杨文女士的教子理念深深地影响、引领着我去探寻一种爱的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着做母亲的觉悟和智慧。

更让我欣慰的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策划,杨文女士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同。《和儿子一起成长》至今已经二十次印刷,被评为2007年中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2007年中国教子类图书十大畅销书之一;当当网、搜狐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卓越网、中国励志网、中国儿童网等数十家网站陆续连载或选登图书内容;热心网友纷纷留言,与其他网友分享阅读心得;《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齐鲁晚报》、河北卫视《读书》栏目等媒体争相摘录、刊登书评、制作专题;全国各地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北京的妈妈,深圳的爸爸,贵州的老师,烟台的少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不知接过多少读者朋友的电话,回复过多少读者朋友的邮件,从中体会到了与读者共鸣的幸福和快乐。

北京的一位年轻妈妈哭着在电话里说:“我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书店看到这本书,一晚上的时问读完。心里很痛,没想到我的爱害了孩子。’我想带孩子去济南,请你们帮我一起改正我对孩子犯下的错。”后来我们与这位妈妈成了好朋友,多次交流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彼此受益;更难忘,四川大地震后,我参加志愿救援队抵达成都,与我一直保持联系的成都的读者妈妈带着女儿来看我,那个聪明的六岁女孩对我说:“我要谢谢杨文阿姨,她说‘玩也是学习’,我妈妈就让我玩了。”我笑了,很欣慰——为一本书对一个妈妈的改变,为一个女孩拥有的快乐而自由的童年……

还有很多,点点滴滴,汇成我三年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

自己的心愿能在他人的认同中达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想与更多的人分享杨文女士教育理念的心愿,在那么多读者朋友的认同中实现,让我心怀感恩。希望今日的再版,能让我们有缘结识更多的朋友。正如杨文女士在她的序中所说:“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

唯愿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比未读之前更多地了解和懂得孩子的世界;唯愿我们的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拥有更幸福和快乐的成长岁月和环境!

感谢中信出版社对本书的再版力推,感谢本书编辑在改版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麓雪

2010春天于济南

书评(媒体评论)

今日中国,问题妈妈比问题孩子多。杨文教子成功的秘诀不是因为她是留学归来的教授,而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了母亲的“上岗执照”。这本书的最高价值就是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作者 孙云晓

因采访“杰出母亲”而结识杨文,我最在意的不是她培养出了多么成功的儿子,而是她缔造了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一家人开放、文明、欢快、坦率的相互关系。杨文说得对,做“母亲”是要学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着做“健康的母亲”、“健全的女人”吧。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主持人 张越

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书看了很多,这本当之无愧是最好的一本!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少了功利性,而效果却是长久的。我已经推荐给了很多朋友看,作为家长,越早看到会越受益!

——当当网 桃源丫头

综合实际,可读性强,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同样做母亲的我来说受益匪浅,遗憾没能早读。希望已是母亲或准备做母亲的人都读读此书,定会有益。

——卓越网 Lys_xznu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