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灵性卫士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为灵修大师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的经典之作,他曾出任美国外士纳瓦学院联合会主席、是美国应用灵性技术学院(IFAST)的创始人和院长,其部分著作已成为大学及世界各国领导组织所使用的参考书,迄今被翻译成15种语言。

《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为百万畅销经典“灵性卫士系列”的第1部,书中揭示了焦虑、愤怒、抑郁、上瘾、恐惧和痛苦的真相以及对我们产生的后果,并指出了克服其影响的方法,摆脱心灵魔咒,强大自我的内心。

《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引经据典,结合《博伽梵歌》、和《圣典博伽瓦谭》等灵性经典有力地解释自己的观点。每个章节后都有一个问答录,从不同的角度解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内容推荐

《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百万畅销经典“灵性卫士系列丛书”第1部,一本真正让你内心强大的书!

我们之所以经常内心凌乱,大多是因为受到焦虑、愤怒、抑郁、上瘾、恐惧和痛苦6大心敌的困扰,唯有破解这六道心灵魔咒,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强大!

在《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当中,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将用精准犀利的语言,极富洞见的智慧告诉我们:战胜心敌的秘方,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目录

前言

编者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恐惧——蚀骨的无力

 毛里求斯的飓风和从天而降的炸弹

 每个人都背负着自身堆积的恐惧

 与生俱来的三种恐惧

 恐惧的对面是希望

 恐惧的五张面孔

 恐惧的后果

 社会活动家与精神利己主义者

 爱与恐惧的太极图

 好狗与恶狗:一个古老的寓言

 问答录

 我们总是不断受到潜意识中某些障碍的影响,如何才能克服这种障碍呢?

 有些人害怕交出自己的内心,因为他们不愿冒心碎的危险,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第二章 愤怒——心意的失控

 生物学上对“愤怒”的误解

 被愤怒刺中的世界

 愤怒是色欲的产物

 走进心灵的战场

 放纵感官无济于事

 愤怒的精神杀伤力

 愤怒会隐藏痛苦的根源

 愤怒会导致身体疾病

 愤怒会导致理智的丧失

 愤怒会导致社交障碍

 愤怒会导致灵性缺损

 五个应该

 四个“指责”

 解决“应该型”和“指责型”问题的

 9种积极方法

 克制愤怒的8种方法

 消除愤怒的6种方法

 学会利用愤怒

 扭曲的倒影

 培养真正的爱与无私

 问答录

 为什么有的灵修之士经常对别人发怒?

 缺乏宽容也是一种愤怒,面对别人的一再伤害,我们该如何克制愤怒?

 如何在不摒弃经典教理的前提下,以健康的方式认识愤怒,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看见自己或别人的缺点时,我们会感到愤怒?

第三章 痛苦——心灵的碰壁

 关于痛苦

 痛苦的根源

 痛苦像一架过山车

 痛苦的八个阶段

 感同身受

 痛苦的症象

 走出痛苦的道路

 痛苦之后

 问答录

 有的人会因为痛苦和迷茫萌发轻生的念头,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四章 忧郁——灵魂的黑夜

 卡利年代

 抑郁是一种精神感冒

 单极抑郁和双极抑郁

 抑郁是意念的产物

 遗传、生理及产后因素

 “突发的热情”与“灵魂的黑夜”

 为什么CEO是抑郁症高危群体?

 女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具有灵性思想的治疗师

 心灵的六个敌人

 抑郁的本质

 宽容、信念与感恩的力量

 最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

 征服抑郁的32种方法

 消除恐慌症的6大步骤

 怎样帮助焦虑中的孩子

 4种能走进奉献服务的人

 问答录

 人是因为心理脆弱才求助于宗教或灵修吗?

 灵修环境和物质环境二者能够兼顾吗?

 当灵修和现实物质生活发生冲突时,该怎么解决?

 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的看法无关紧要呢?

 灵修者比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心理疾病吗?

第五章 上瘾——灵魂的饥渴

 寻找狂喜——60年代的美国

 精神危机与灵性的相遇

 “12步方案”——一场全球性的心灵革命

 认真过好每一天

 灵性的沉醉和狂喜

 问答录

 灵修者是否会惧怕那些不利于自己培养奉爱之心的世俗诱惑?

 药物在治愈人的疾病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

 真的有外星人吗?

第六章 焦虑——灼心的烈火

 焦虑是因为我们忘了更高的力量

 焦虑的真相

 破除焦虑的12味良药

 问答录

 帮助别人真的能有助于减轻焦虑吗?

 经常焦虑的人是“不愿采取行动的懦夫”吗?

 是别人的行为在让你焦虑,还是你自己本身在焦虑?

 祈祷真的会有助于缓解焦虑吗?

第七章 笑是最完美的补药

 笑会让所有心敌打道回府

 让快乐飞扬

 弄臣与国王的秘密

 笑是最完美的补药

 每一份挑战都是一次机遇

 后院的蚂蚁、犹太学校和我在普林斯顿的经历

 灵修的历程

 笑是人类灵性的展示

 发现生活中的幽默

后记

试读章节

与生俱来的三种恐惧

恐惧是一种极具威力的物质能量。事实上,在古老而智慧的韦达(Vedic)①传统中,恐惧被认为是维系物质世界和假象的主要因素。一切生物都存在着相似的基本活动——进食、睡眠、交配,还有恐惧或者自卫,这些活动与觉悟自我关系不大。一切物种,毫无例外都必须通过吃和睡来蓄积体力,恢复精力。交配,也是生物种群生长和繁衍的自然功能。然而,尽管所有的生物都在追求这些活动,却时刻在为食、睡、性等活动担忧——或担心这些活动会突然中止,或担心其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对于未来,我们总是怀着某种隐忧。

韦达经典还描述到,一切生灵,不论种族、性别或栖居地,都不得不承受以下几种痛苦或者恐惧。最基本的几种痛苦是精神之痛、自然之痛和社会之痛。精神之痛泛指由精神或思想而产生的恐惧或创伤。自然之痛指由自然神谕和自然环境引起的灾难,如飓风、龙卷风、地震、干旱、洪水等,这些痛苦往往突如其来,带有毁灭性的力量,甚至夺去我们的生命。由于曾经经历的困境,致使我们的心中至今还萦绕着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感甚至还会波及到未来。最后一种恐惧,即社会之痛,是我们和他人交往的某种产物,它来自社交过程中不断遭遇的失望和烦恼等体验。

除非人能在很大程度上托庇于某种灵性文化,反复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否则,这些恐惧将成为生活中无法剔除的一部分。不仅我们自身将成为这种恐惧感的产物,就连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得不生活在这个按照我们的意志而维系的环境中。当我们越来越无法向爱张开怀抱时,一种恐惧的文化也在相应地被创造和维系着。进食、睡眠、性爱和恐惧与三种痛苦夹杂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虚幻的文化现象。

9·11的恐怖袭击大大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因为这次灾难暴露了某些假象。看似永恒的寄托在瞬间化为泡影,那种坚实的安全感从此不再。尽管有些人觉得这场袭击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危险依然如故,这三重苦:精神之痛、自然之痛和社会之痛一直在侵袭着整个地球,人们依然沉醉于食、睡、性和恐惧之中,但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掩盖在光鲜外表下的却是难以面对的现实。

走进21世纪,人们必然会看到,人类对于环境的恐惧感正在不断增加。我们耳边回响着这些名词:干预性药物、疯牛病、杀人蜂、连环杀手、石棉、恐怖分子、核战争、化学战争等等。癌症、艾滋病、心脏病正在夺走不计其数的生命,而干旱、龙卷风和飓风则给许多地方留下了满目疮痍。就连心理疾病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剧,各种各样的忧郁症、焦虑症和精神疾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暴力和敌对情绪也在迅速攀升。自从世贸中心遭受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来,恐怖分子一直在制造大范围的恐慌气氛。

在《少一点恐惧》这部书中,作者盖文·德·贝克尔(GavindeBecker)清晰地为我们勾勒出暴力在美国四处蔓延的情形:

仅在过去的两年中,死于枪伤的美国人就超过了整个越战的死亡人数,这是世贸中心死亡人数的十倍……举个例子,全日本一年死于枪击事件的年轻人的总数相当于纽约市一个忙碌的周末被杀害的人数……当四架波音客机在9月11日机毁人亡时,举世震惊。然而,请你想象一下,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客机每个月坠毁在地,月月不断,而死亡的人数依然及不上每天被她们的男友或丈夫杀害的美国妇女的总数。

人们生活在敌意和暴力之中,无奈地深陷于现实的恐惧之中。因此,我们要给这个星球来一个彻底的内部革命。放眼全世界,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在不断地发动战争。我们需要灵性卫士挺身而出,抵御这些负面力量。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撰写了《灵性卫士》系列。人们应当意识到,这种负面文化不仅给我们的家庭和环境带来了影响,而且会逐渐渗透到当前的人类意识中,最后制造出一个变异的种族。即便是现在,我们耳闻目睹的负面宣传都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因为它改变了我们对事物优先顺序的选择,并激发了潜在的欲望。为了倡导和平,消灭战争,我们需要讲究策略。为了减轻这种泛滥的恐慌症,我们不应该一味退缩,而应制定战略,保护自我,提升意识。灵性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

P7-10

序言

在书店和图书馆随处可见的自助读物中,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Bhaki Tirtha Swami)的《灵性卫士之征服心敌》与《灵性卫士之与心为友》让我为之一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它们让读者了解到了一种真正独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征服忧郁、焦虑、愤怒和痛苦等各种心结。让人倍感温暖的是,作者并没有站在生物医学的立场上对这些疾病加以贬斥,而是为那些正在接受或正在寻找生物疗法的人提供了全面的参照。显而易见,从作者的自序中可以看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征服心敌》和《与心为友》从精神与灵性的角度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这部优秀的作品所提供的解决方法不仅属于物质的范畴,更是一个具有灵性意义的范例。在成功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并没有试图劝说我们进入他本人选择的灵修道路。然而,当其他的自助读物作者谨慎地以世俗的面目出现时,他却没有避讳自己对奉爱瑜伽外士纳瓦传统的热忱与坚定。

现在让我们对本书的章节做一个总览。第一章号召我们选择爱心,远离恐惧。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吹响了灵性战斗的号角”,指出:“除非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托庇于‘灵性文化’,否则恐惧感将会不断蔓延。”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明确地提出“爱无法生存于恐惧的土壤”。他描述了恐惧的各种形式,并从灵性的视角一一加以分析。他告诫我们不要沦为“恐惧文化的牺牲品”,否则我们只会过度沉溺于“食、睡、性和恐惧”之中。作者号召“灵性卫士”们去发现那些情感自闭的人,帮助他们焕发超然的生机。

第二章讨论了如何管理愤怒情绪的问题。作者开宗明义,警示灵性成长的探索者们:若忽视深刻的内省,必会重返恶习。作者进而对“愤怒”的成因和特征进行了剖析,深入讨论愤怒的诱因,五个“应该”和四个“责备”,这真是一本为读者提供帮助的实用性手册。当然,他不会将我们遗弃在困境之中,而是提供了“对付五个‘应该’和四个‘责备’的九种积极的方式”。他提醒我们这些心理健康专家,“愤怒”同样可以分为健康性与非健康性两种。

除了健康性愤怒,作者还介绍了健康性痛苦。为了使我们对痛苦有正确的认识,作者将痛苦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震惊、拒绝、愤怒、恐惧、痛苦、悲哀、接受,最后回归到对爱的诉求。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告诉我们,要让痛苦具备健康性,就应当“认识、面对、感受、释放”,如此方可“真正释怀,走出这段经历”。他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了痛苦的真正原因。

接着,作者开始尝试解决忧郁症的问题,有时人们将抑郁症看作“灵魂的黑夜”,本章即对此进行了深度的阐释。作者分析了忧郁症的成因,其中包含的生理因素,接着又提供了健康解决忧郁症问题的种种策略。为此,他恳请我们培养一种时刻感恩的心态。随后,针对如何克服忧郁症和恐慌症以及如何帮助忧郁症儿童的问题,作者又提出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

成瘾和戒瘾的过程使我们对这种被许多人称为“精神危机”的现象加深了认识。然而,仍然有许多人轻描淡写地把它当作“心理失常”来看待。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深入探讨了“十二步治疗方案”,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成瘾者从上瘾到康复所必经的各种历程。最后,他把灵性求索者比作一位康复过程中的瘾君子,而各种形式的诱惑和贪恋就是成瘾的原因。

在《避免过度焦虑》一章中,作者诚邀我们一同内省,这是生物精神病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试图摆脱忧郁症的人若不内省,是断然不可能康复的。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进一步对“焦虑”下了定义,并指出了避免其破坏性的方法。他以古印度韦达(旧译吠陀)文化传统中的伟大人物为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本章的最后一章是令人开怀的释放——笑,这是最有益身心的方法。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请我们加快欢乐的步伐。他认为笑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分析了笑的益处。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引述古老的经典加以阐释,使本章内容更为丰富详实。最后,他以优美的笔触对精神障碍的根源做了总结,帮我们意识到:是我们亲手创造了这些精神障碍。我们曾经将它们视为上宾,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拒绝它们的存在,开始开怀大笑了。所有的精神障碍只是扭曲的倒影,映射出人类与上帝之间真情的纽带。

让我们恭迎这部独一无二的书作为心理治疗的工具走进心理健康的领域,让我们师从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灵性导师。最后,我相信,那些还没有成为灵性卫士的读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的行列。

美国精神病学与神经学学会

医学博士、哲学硕士

拉维·辛格(Ravi P.Singh)博士

后记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研究身心学科的机构大多无视人类的大脑、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甚至阻碍灵魂的灵性成长和蜕变的进程,这恐怕是当代最隐蔽和最险恶的心理性健康疾病了吧。把人定义为一种具有精神和心理特征的生命体,这已经成为众口一词的陈词滥调。然而,我们中却很少有人领会其中的深意。比方说,我们通常不会思考精神对思想以及思想对身体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目睹自然界的进化现象,我们也很少会联想到,类似的进化过程也发生在人类的思想之中。一般而言,我们不会把人的思想和情感想象为一场持续性的错综复杂的精神战争,我们很难想象这个“现实”。面对外来的袭击,思想筑起了自我防护的堡垒,行使着防御的功能。假如我们对心理性演化的真实含义有所了解,我们就可以想象出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每一丝情感和每一个念头都随时对自身或他人的情感和思想做着回应。

人的感情和思想就如潮起潮落,在不断地演化和变动。这永恒的变化就像潮汐一般,生生不息、无法阻遏,在这个世界里,人类所有行动的后果都具有不确定性。被我们称为“心理”的整个系统错综复杂,使我们很难对自身行为的后果有一个预测。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最明智的努力也可能结出事与愿违的果实,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也许理解得不透彻,抑或是变化多端的“情绪”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做出了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心理健康治疗就像对心理健康的忽视一样,令人失望。举例而言,有的人争辩说,较之药物疗法,对病人采取诸如对话疗法这样的心理治疗手段,所产生的破坏性要小得多。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无论采取哪一种治疗方法,都带有一种先人为主的确定性,而且两者都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着病人的心理状态,但同时却忽略了病人本身的心理演化或精神的力量。两者都充分地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来证明那种顽固的自负——人与人在心灵互动过程中最典型的标志。

人的心理对行为的回应是无法预知的,尽管这是一个事实,但并不是说,人因此便可以消极无为了。不过,这的确是个强有力的论据,证明我们应该谨慎为妙,应该对我们的信仰和所做的一切都采取一种试验性的态度。倘若我们知道,现代的生物药剂不过一百年历史之久,而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则更短,那就不会因为它们的缺陷而感到震惊了。理解了这点,我们就可以大胆而执著地负起责任,去探询和研究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很遗憾,我们的社会曾经如此鲁莽行事,严重缺乏谨慎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在未来是否能有所改变,这依然难以揣测。我们自以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种想法似乎已经“根深蒂固”。我们似乎从未承认过:我们曾经犯过错误,未来也有可能犯错。相反,对于从前的错误,每一代人都把它当作智慧欠缺的人低劣的想法而一笔勾销,接着又信心十足地踏上自己的谬误之途。

现代医学和西方传统通常认为,人类是一个具有自知之明的独特种族,然而,自欺欺人或许是我们这个种族更为突出的特征。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集体或个人,我们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一直在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发生着冲突。当缺乏灵性技术作为平衡机制时,我们人类的确会威胁到整个世界的生存。对付这个窘境的答案,绝非来自主流心理健康领域——对病理科学的盲目崇拜提供不了任何摆脱疾病、恢复健康的手段。古老的灵性技术正在逐步占据主流。当“象牙塔”中的生物力学和心理学所提供的营养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饥渴的病人时,这种古老的过程则显得有些缓慢、困难和不完整。  对于心理健康、生物性精神病学以及伴生的心理学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有着充足的经验。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缺乏一种融合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纬度和个人纬度的统一的灵性技术。几年来,我们一直沿袭了现代精神病学中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综合模式”,这是一种缺乏统一实践的抽象概念。这种概念非常不错,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三合一理论更像三个平行独立的单元,很难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作用。

自抗生素出现以来,由于不加控制地滥用和使用环境不当,导致原本想根除的有机体发生抗药性变异和进化的加速。同样,尽管有着最良好的初衷,我们的心理健康介入疗法却常常给患者造成伤害。迄今为止,我们仍无法证明,精神药物就是治疗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精神疾病)的万灵药,这些药物甚至有可能使原本想要治愈的疾病加剧。遭受社会压力和攻击的人仍然面临着社会管制机构所施加的打击,而这些机构对根本性的问题和原因却置之不理。从19世纪60年代给逃跑的奴隶贴上“狂躁症”的标识,到20世纪60年代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冠以“致精神分裂症”之名,到今天普遍使用的ADD(注意力缺陷症)诊断法,即应用在那些生理、心理和社会境况迥然不同的孩子们身上的所谓的“废纸篓诊断法”,这一系列的错误使我们很难辩称,精神健康分类法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害。

近期以来,对身心疾病药物所做的研究以及替代药物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故有的假设。身与心,灵与物,我与你,他们与我们,并不像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彼此分离。研究表明,具有灵性特质的病人,例如,具有精神信仰和灵修生活的人,总的来讲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研究人员也警告说,灵性不同于宗教狂热。灵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而宗教狂热则不然。对于大多数的修行者和病人而言,虽然灵性技术的概念听起来很陌生,但它对两者的潜在影响却是巨大的。

未来,我们绝不能像过去一样对这类问题采取如此草率的态度。渴望减轻痛苦,尤其是我们自身的痛苦或制造出来的痛苦,的确是当务之急。“救人先救己”,这句话应当首先从对付心灵的敌人或与我们有最直接接触的人开始。负面的思想和情感不仅让我们远离他人,而且远离我们的平和与快乐。古老智慧的源头,充满着警世忠言与实践方式,定然可以帮助我们现代人走出困境。

师尊巴克提·提尔塔·斯瓦米和我们分享的是源自古老智慧的灵性技术中所蕴藏的洞察力,这些古训中有我们可以触及到的最根本的和最具有科学性的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他提倡一种基于灵性现实的心理健康治疗方法,这种灵性现实贯穿了人类的经历和机会,并将个体与社会的自我康复结合到了一起。

那些内心有所需求的人必须迈出自己的步子,为现在、也为未来营造灵性的生活。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在这条源自祖先的源源不断的智慧锁链上,师尊本人就是一颗璀璨的宝石。他为我们贡献了无与伦比的方法,给每个人提供了整体而全面的帮助。本书唤醒了一种能治愈个体、群体和全球性疾病的更为综合性的解决之道。

精神病学与针灸学会

公共健康硕士、高级针灸师

肯尼·卡特Kennet “Khensu” Carter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