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是苏联的伟大作家。他的童年生活相当艰苦,因为父亲早逝,十一岁的高尔基不得不到一家蛋糕店打工。尽管这份工作很忙碌,但他还是经常挤出时间看书。店里的伙计都笑他是个书呆子,但高尔基从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
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客人,他给了伙计一张订货单。伙计看后,露出为难的表情,不情愿地说:“先生,这个不好办吧?”客人轻蔑地笑了笑,说:“顾客不是你们的上帝吗?你们怎么连顾客这点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啊?要这样,我看你们还是趁早关门吧!”说完就走了。
原来,订货单上写着:定做九块蛋糕,分四个盒子来装,每个盒子至少要装三块蛋糕。店里的伙计都觉得这是故意刁难人,如果按照客人要求,至少也要十二块蛋糕啊!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告诉老板。老板一时也想不出办法,觉得这个问题很棘手,最后只好说:“我们先把蛋糕做好吧!然后再试一试,看能不能装好。”
蛋糕做好后,大家都帮忙出主意,但经过很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时,高尔基对老板说:“让我试试吧。”大家都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但因为实在想不出办法了,所以只好让他试一试。高尔基先把九块蛋糕分别装在三个盒子里,每盒三块;再把三个盒子全部装在一个较大的盒子里。高尔基装完蛋糕后,大家都为他鼓起了掌。
不一会儿,客人来拿蛋糕了。高尔基把货递给客人时,客人说:“你怎么能把蛋糕都装在一个盒子里呢?大盒子里也没装蛋糕啊!”高尔基说:“你没说不能用大盒子套小盒子啊!大盒子里有九块蛋糕,比你说的至少三块还多,我可都是按照你的要求做的。”
听完这番话,客人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从此以后,伙计们再也不嘲笑高尔基了。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对万事万物很感兴趣,遇到了疑问,总要弄个水落石出。
高斯年纪轻轻便在数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所以有一些人很不服气,总想出难题把高斯难倒,让他出丑。一天,三个小伙子想出了一个问题,便去找高斯,给他看一个装置:一个玻璃瓶中吊着一枚银币,吊银币的线拴在瓶口的塞子上。其中一个人对高斯说:“你能不打碎瓶子,不拔掉瓶塞,把里面的棉线弄断吗?”说完,三个人都得意地笑了起来,心想:这下高斯想不出办法了。有一个人说:“看你整天都抱着书,揣着放大镜,以为你多有学问呢!原来是个书呆子啊!”
高斯知道他们在故意为难自己,但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于是说:“我试一试吧!”说完便拿起瓶子上看看、下瞧瞧,还时不时沉静下心来思考。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也在帮着想办法。时间过去了很久,大家都没想出好主意,就都把希望寄托在高斯身上。烈日当空,天气越来越炎热,大家都催促高斯想出办法。
那三个人还不时嘲笑高斯说:“还是放弃了吧,你也没想出什么
好主意,看来你也不像别人说的那样聪明。”嘈杂的环境并没有影响高斯的思考。无意之间,瓶子上反射的光晃了一下高斯的眼睛,高斯忽然想到了什么,于是大声说:“我有办法了!”只见他摸出随身带着的放大镜,对准瓶中的线。一分钟、两分钟……只听见“当”的一声,银币掉到瓶底了,围观的人都欢呼起来。高斯对大家解释道:“阳光通过放大镜,会聚焦成一点,这一点的温度很高,所以阳光长时间照在棉线上,棉线就会被烧断了。”
大家纷纷夸奖高斯很聪明,而那三个人则灰溜溜地走了。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