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囚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囚鸟》这部小说被人称作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这个世界欠库尔特·冯内古特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冯内古特是一位与马克·吐温、约瑟夫·海勒齐名的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刻薄鬼,爱谈论道德人性却从不说教,他也是美国20世纪文坛zui重要的作者之一。

我们都是受困于时代的“囚鸟”——既想要逃离,又踟蹰不前。在命运这个庞大的转轮里,倘若我们想要获得终极救赎,至少应当先学会心平气和。

《1984》和《动物农场》的引进者、国内知名权威译者董乐山经典译作。

新增关于美国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脚注。

作品被翻译成15种语言,畅销30多个国家。

冯内古特在《囚鸟》中将文学创作的想象性和虚构性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融合在一起,让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同台上演了一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精彩大戏。

《囚鸟》中每个章节几乎都在进行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跳跃,看上去断断续续、凌乱不堪,实则正是这些非连续性的片段构成了本书的整体框架,让整个故事看上去荒诞不经,极具讽刺意味。

内容推荐

联邦最低限度安保措施成人改造所里,颓唐的小老头儿瓦尔特·斯代布克正在等待领他出狱的狱卒。

在他过去的人生中,他曾是斯拉夫移民的儿子,哈佛大学毕业生,前共产党党员,前联邦政府官员,“水门事件”的涉案者……

不久他还将获得一个新的身份,神秘的……

《囚鸟》由库尔特·冯内古特著。

目录

冯内古特和他的《囚鸟》

序幕

囚鸟(1-23章)

尾声

试读章节

我父亲每次被人剥掉裤衩,就跑来找我,脸上气得发紫。往往是我刚交了几个新朋友,正准备给他们留下一个态度潇洒的印象的时候,我父亲就出现了,又哭又骂,露着摇摇晃晃的小鸡鸡。

我向我母亲告状,可是我母亲说她不认识他,也不认识我,因为她只有十六岁。我又甩不掉他,只能叱骂他几声:“瞧在老天爷的份上,父亲,请您快点长大好不好?”

事情就是这样。这部小说一定会令人非常不愉快,因此我就搁笔不写它了。

现在是1945年7月,父亲走进了斯特格梅耶酒店,仍旧生气勃勃。他当时的年龄大概与我现在相仿,是个对再婚续弦毫无兴趣,对找一个不论哪样的情人都无明显愿望的鳏夫.他留着一撮大胡子,就像我现在留的那样。当时我是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当时一场可怕的苦难一一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崩溃,继之以一场全球性的大战一一正快要结束。到处都有战士开始复员回家。你可能以为父亲会对这件事,会对正在诞生的新纪元发表意见,哪怕是十分随便一带而过的意见,但是他没有。

相反,他却说起那天早上他遇到的一件意外的事,而且说得娓娓动听。他在开车进城的路上,看到一所老房子正被人拆掉。他停了下来,走近一看屋架子,发现前门门槛的木材很少见,他最后判定是杨木。那木头大约有八英寸”见方,四英尺”长。见他这么喜欢这块木头,拆房子的就送给了他。他向他们借了一把锤子,把能够发现的钉子都起了出来。

然后他把这块木头送到锯木厂,要他们把它剖成木板,以后再决定其用途。他主要是想看看这种不常见的木材的纹理。锯木厂要他保证里面不留一枚钉子。他做了这样的保证。谁知木头里面还有一枚钉子没有被起掉,因为钉帽已经脱落,所以看不出来。圆锯碰到钉子时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锯子给卡住了,可是传动带还在转,因此冒出了一股烟。

如今父亲得赔一把新锯、一条新带,锯木厂还叫他以后别再送这种用过的木材上门来。但他却觉得很开心。这故事可以说是那种似乎对谁都有点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亚力克斯叔叔和我对这个故事没有很强烈的反应。和父亲所有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像只鸡蛋那样包裹严密,自成一体。

我们又要了几杯啤酒。亚力克斯后来成了“匿名酗酒者互助会一一印第安那波利斯分会”的联合创建人,尽管他的太太常常特别声明他本人从来不酗酒。他如今开始谈到哥伦比亚罐头公司,这是的威斯.哈柏古的父亲威廉(也是哈佛大学出身)1903年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创办的一家罐头厂。这家公司在工业民主方面的实验很有名,不过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我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事情可多着哩。

哥伦比亚罐头公司以生产番茄汤、辣椒酱、番茄酱等食品为业,因此极大程度上依赖着番茄。这家公司到19]6年才转亏为盈。不过它刚赚钱,鲍威斯.哈柏古的父亲就开始把他认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工人都能得到的一些福利提供给他的职工。其他两个主要股东是他的弟弟,也是哈佛大学出身,他们同意他的意见。

于是他成立了一个由七名王人组成的委员会,就工资和工作条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未经任何人催促,董事会就早早地宣布以后不再有淡季解雇的事发生,即使他们是极具季节性的行业。董事会还宣布休假期间工资照付,工人及其家属医疗免费,病假发病假工资,退休有退休计划,公司的最终目的是以股票代替奖金,通过这个办法,把公司变成工人的产业。

“公司破了产。”亚力克斯叔叔说,语气里面有着一种达尔文式的恶意的满足。我父亲没有说什么。他很可能根本没有在听。

P10-12

序言

冯内古特的作品介绍到国内来,《囚鸟》已不是第一部了。但是对冯内古特作品的分析,似乎还莫衷一是。

有人说他是科幻作家,有人说他是黑色幽默作家。读了《囚鸟》以后,我想中国读者不难自己得出结论来。他既不是科幻作家,也不是黑色幽默作家。

不错,冯内古特利用过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但是不论从他的初作《自动钢琴》,还是已译成中文的《猫的摇篮》都可以看出,他写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而幻想,而是有他更深刻的用意:借科幻以讽今。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文章总是得有个借题发挥的因头。”同样,他的有些作品看似游戏笔墨,可以归为黑色幽默,但是亦岂仅幽默而已!

其实,一个作家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是次要的,重要的事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这当然并不是说形式在文艺创作中不重要,他还是很重要的。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是为内容所决定的。对形式的选择和追求,都是为了最好地表达内容。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不必因为冯内古特究竟是科幻作家还是黑色幽默作家而争论不休了,也没有必要在文学争论中把作家贴标签分类了。文学评论家毕竟不是图书馆学家。如果要分类的话,唯一的类别恐怕是,某个作家是严肃作家,还是流行作家。但是有的时候,甚至严肃作家也写流行作品,流行作家也有严肃的主题。

但是文艺评论似乎脱不了贴标签的痼习,什么浪漫主义,什么现实主义,名目不可谓不多,但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就不得而知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对人类的贡献和由此而发出的光芒,并不因后人给他们贴什么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标签而有所增减。相反,在百年千年之后,他们的作品仍像丰碑一样屹立,而标签却没有不因风雨的侵蚀而剥落的。因此,文艺评论家最好还是多谈谈作品的本身,它的形式与内容,比较近似地探索了一下作者的用意,而不是简单地贴些标签。

我用“比较近似”一词,是因为我不相信文艺评论家有这么大的能耐,可以自称能够完全正确地理解作家写某一部作品的用意。他们多半是根据个人的理解对作品作主观的解释。至于这种解释在多大的程度上符合作家的原意,只有作家心里最有数。但作家多半对此保持缄默。他似乎没有这种闲工夫。不然他就不是个作家而是文艺评论家了。何况有些作家都已作古,即使他们愿意,要请他们出来写一篇“我为什么写XX”也办不到了。

话扯得远了,还是回过头来谈谈《囚鸟》。

《囚鸟》是一部与冯内古特其他作品迴然不同的作品,它既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黑色幽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但它又不是作家本人的自传,而是整整一代人的自传。这话从何谈起,且让我慢慢道来。  《囚鸟》写的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初到尼克松下台,它所穿插的历史插曲,从萨柯与樊才蒂事件起,经过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希斯和钱伯斯事件,朝鲜战争,一直到“水门事件”。它的主人公与其说是主人公本人,不如说是整整的一代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它揭示了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激进转向保守,并最终沦为“水门事件”中一个不光彩的丑角的堕落过程。

冯内古特就像中国的捏面人一样,把这整整一代人的历史当作素材,左捏右捏,捏出了一个个看似面目俱非,却又特别逼真的人物来。《囚鸟》仿佛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那面镜子,历史在这里究竟是遭到了歪曲,还是归璞返真,只有过来人心里才明白。但是这是一部多么心酸的历史!只有冯内古特那样的大师才能把它颠过来倒过去,而仍不失它本来面目。

对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来说,读《囚鸟》也许觉得有些费劲,对于其中一些历史事实也许觉得有些生疏。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读《囚鸟》仿佛是重温旧梦,我相信不少过来人会一边读一边点头,会有似曾相识或者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就怕我也是个摸象的瞎子。

1984年12月14日于病榻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独特的……他属于这样一种作家,他们为我们画出了我们的风景地图,他们为我们zui了解的地点命名。

——[英]多丽丝·莱辛

冯内古特是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是我们自己的马克·吐温。

——[美]诺曼·梅勒

冯内古特本该极为搞笑,却总有几分反讽浸透纸背,从而成就其不凡。

——[美]托马斯·沃尔夫

冯内古特是当今美国最有才能的作家。

——[英]格雷厄姆·格林

《囚鸟》是我们时代的摩西十诫。

——《纽约书评》

《囚鸟》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所需的所有精神食粮。

——《洛杉矶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