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的《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从大量的史料中选取了一百多个关于“毛泽东家风”的故事,每个故事一个主题,考证翔实,内容翔实,非常具有感染力。全书共分为“家族传承篇”“生活俭朴篇”“自律廉政篇”“公而忘私篇”“公仆垂范篇”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数十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每篇故事都有一个思想主题,分别从不同的细节体现出“家风”这一大方面。故事生动细腻,通俗易懂;思想明确,说服力强。这是对伟人美德的挖掘,也是对伟人美德的普及。既有文化传承的价值,又有现实教化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的《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从大量的史料中选取了一百多个关于“毛泽东家风”的故事,每个故事一个主题,考证翔实,内容翔实,非常具有感染力。全书共分为“家族传承篇”“生活俭朴篇”“自律廉政篇”“公而忘私篇”“公仆垂范篇”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数十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每篇故事都有一个思想主题,分别从不同的细节体现出“家风”这一大方面。故事生动细腻,通俗易懂;思想明确,说服力强。这是对伟人美德的挖掘,也是对伟人美德的普及。既有文化传承的价值,又有现实教化的意义。 内容推荐 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的《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以毛泽东为中心,以家风为线索。将毛泽东和家人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使得读者既清晰家风的来龙去脉,又更深层次地把握毛泽东和每一个家人、亲人的关系。读毛泽东的家风,看毛泽东的家人、家世、家事,品毛泽东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一部毛泽东的家风可谓是一部革命家为人处世的教诲录,也是一部政治家勤俭廉洁的活纪录。 目录 序言 家族传承篇 生活简朴篇 自律廉政篇 公而忘私篇 公仆垂范篇 试读章节 毛氏家族优良传统 毛氏家族到韶山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必须倾全力解决生存问题,社会生活尚比较简单,人们无多少时间训练礼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族先贤开始制定严格的文化规范,以指导和约束族人的行为,保证家族的兴旺发达。乾隆二年(1737年),毛氏创修族谱,可惜该谱已经失传,其主要内容不得而知;光绪七年(1881年)毛氏二修族谱制定了家规18条,家训和家戒各10则;宣统三年(1911年)三修时又增加百字铭训和劝戒讼词。另外,二修、三修族谱时,还辑录了古今圣贤格言。毛氏宗祠“聪听彝训”匾额上方抄录有曾国藩的部分家书,以补家族文化规范之不逮。 二修族谱制定的家规18条涉及家庭、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由族长、房长强制执行。家族处理不了的则“送官究治”。如第1条规定:“孝悌为百行之原,固人道之所当尽。凡为子弟者,务宜服劳奉养以事亲,逊顺恭让以尽弟。苟有不孝养父母,不弟事兄长,大则忤逆违悖,小则言语撞触,族长传祠,从重惩戒,训之不悛,送官究治。”又如第5条规定:“子弟之成败全在父兄之教训,故父兄之教不严,子弟之率不谨。凡族人于子弟知识稍开,天真未遭之际,提撕训导以保天性。及长,教以正业。如有听其游荡,放辟不加约束,先以容纵处父兄,后以不肖治子弟。” 家规作为族人的道德生活信条,具有突出的实用价值,必须做到家喻户晓。毛氏家族在制定出家规后,要求“凡各家长当于三余之时,孙子略识书字之际,使之观看,与之讲明,令其和其稽考,遵其法戒,则在家可为一家之令子,在乡可为一乡之善土,在国可为一国之忠良。” 毛氏家规制定于1881年,毛泽东则诞生于1893年,且在韶山生活了17年,因此,家规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从家规的内容来看,排除其极端的封建礼法观念,其中的确存在许多积极因素,如孝养父母、尊老敬长、严格教子、婚丧从俭、怜恤孤寡、清正廉洁等。这些都是毛氏家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并在毛泽东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封建礼法严尊卑,别等级,酿成恃强凌弱的暴虐之风,但排除其极端思想,内中也蕴含着尊老敬贤的可贵精神。毛泽东对老人、对长辈一直是十分尊敬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便提议给“延安五老”祝寿,并给其中之一的徐特立六十大寿写了贺信,称赞徐老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毛泽东给人写信、会见宾客,对称呼、对座位都极讲究,虽说是细枝末节,但也证明少年时代的文化习染对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由于与尊长接触很讲礼仪,他身边一些工作人员觉得与他的身份不大适应,毛泽东却戏称自己是“老保守党人,是老顽固”。 勤俭持家是毛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家规中云:“冠、婚、丧、祭,称家有无。俭啬太过,鄙吝失之固;骄奢靡丽,侈浪失之浮。惟其不固不浪,乃得之中,则于礼无悖,于人无议,且足以风世。”毛泽东的父亲持家十分勤俭,甚至有些近乎悭吝。如他不准家人在岁时令节以外的时间吃肉,只对雇工有时破例,农忙时节以肉和鸡蛋招待他们。毛泽东继承了家族勤俭持家的传统。他曾说:“要勤俭持家,作长远打算,什么红白喜事,讨媳妇,死了人,大办其酒席,实在可以不必。”将勤俭持家的思想推广开去,毛泽东又号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他身体力行,终生保持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习惯。1945年他去重庆谈判,郭沫若送给他一块欧米伽手表,此后直到逝世,毛泽东都戴着这块手表。其间不知坏过多少次,他都舍不得换新的。 毛氏家族家规认为:“孤儿寡小,最为苦楚,无论亲友同族,务宜一体体恤,无事则共相顾复,有事则力为扶持。”毛泽东所属的震房还办有养济所,专门救助那些孤苦无靠的人。毛泽东的母亲文氏为人善良,常常接济那些穷苦的乡亲。毛泽东终生最看不得穷人落泪,又时时不忘为“卑贱者’’鸣不平。究其根源,与家族传统也有一定的关联。 毛氏家族崇尚正直无私的道德风尚,在家族事务中力倡清正廉洁,“厚德流光”,认为侵吞祀产和公项“无异人子食父母之肉”。家规中规定,如有贪墨行为,“要立行斥革论罚”。家族前辈们的“好义趋公”,对毛氏子弟有深远的影响。如民国时期曾任云南易门县县长的毛国翘,在任期内,“凡有关于国利民福者无不尽心力以为之”,但又“无丝毫之暗昧,其公正廉明,洵属难得”。毛泽东终生反对腐败,严惩腐败,既是他作为伟大革命家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传统道德风尚的发扬和光大。毛泽东在淳朴的乡风民俗中长大,汲取了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念,他伟大的人格离不开家族传统的哺育和熏陶。 毛泽东一生中所表现出的优良品质,与家族的规范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参见胡长明:《毛泽东成为一代伟人的“秘密”》, 《党史博览》1999年第9期) 序言 家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即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尊崇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俗称门风。《颜氏家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中华民族向有重视家风的传统,留下许多著名家训、家规,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不仅会形成温馨阳光的家庭氛围,造就和睦健康的家庭,而且必然会影响到学风、民风、政风、党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 好的家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源头。社会是无数个家庭的组合,良好社会风气是无数家庭良好家风的高度凝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那些志士仁人都非常看重培养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并以此影响社会、影响国家。 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好家风,从小处说,可营造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子孙出息的幸福家庭。从大处说,可影响社会,造福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以德治家,重视家风,严于律己,管好家人,于国于家于个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效益。 毛泽东的家庭,在很长的时间里,曾经是一个谜。战争年代,被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中很少有人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又隐迹于红墙深院之内,接触的人不多。许许多多的家事,都鲜为人知。 从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陕北不久的1936年,到他告别他所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眠不起的1976年仙逝,从他的朋友到他的敌人,亿万人都关注着毛泽东,关注着这个开创了一个伟大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改写了中国人的命运,并影响了世界的伟人。同时,人们也深切地关注着他的家庭,渴望了解他的家庭生活的真情实貌。 毛泽东的家庭,有着同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美好的情感和操守,也有着同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的酸甜苦辣,坎坎坷坷,悲欢离合。有欢笑,有眼泪,还有难言的苦涩。 毛泽东的家庭,有着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20世纪时代浪潮共同熏染的斑斓底色,也有着革命领袖家庭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如果说40年前,人们关注毛泽东的家庭,是出于对领袖的崇拜和好奇,那么,今天的人们更多地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希望从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和他的家风身上,寻找人生的启示和参照。 有些东西是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全人类长久共享的。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毛泽东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时间越久,越散发出怡人的芳香和警世的作用。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激情燃烧的岁月渐行渐远,但毛泽东的家风却依然长存,仍然是治家保国的宝典。 家风就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可以照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道德,可以照出他的信仰、理想、追求,也可以照出他的品德是高尚还是卑鄙,心灵是美好还是丑恶。毛泽东家风也不例外。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知晓毛泽东的家风,来了解和欣赏这笔精神财富,从而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毛泽东的人生风景和心路历程。 毛泽东和他的父母亲、妻子、子女和儿媳刘思齐、邵华的故事。从毛泽东这个个体的“人”和人性上,发掘和赏识毛泽东作为政治人物的另一面生活情愫。本书以人物为中心,以家风为线索。将毛泽东和家人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使得读者既清晰家风的来龙去脉,又更深层次地把握毛泽东和每一个家人、亲人的关系。读毛泽东的家风,看毛泽东的家人、家世、家事,品毛泽东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一部毛泽东的家风可谓是一部革命家为人处世的教诲录,也是一部政治家勤俭廉洁的活纪录。 家风连着党风,好的家风可以促进好的党风。家风是藏在生命深处的感动,而且比金子还珍贵,比春风还温暖。一部家风就是毛泽东人生的一个闪光的故事集。家风犹如陈年老酒,愈陈愈香。而读家风,其实就是听来自生命深处的那一份感动,生命中可与不可承受的重与轻,都成为一种宝藏。在改革开放,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重温毛泽东的家风,我们一定会从中汲取生命的有益营养,从而增添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胜利地去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任务。 邹本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