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残酷、冷静的笔法,对汶川大地震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震撼内幕。三十万字的内容一气呵成,字字惊心,冷酷的文字下面,蕴含了对人的巨大怜悯和尊崇。这是国内第一部长卷式、全方位记录“5·12”汶川大地震的厚重之作。该书作者戴善奎,曾任《四川日报》首席记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蜀中巨震/5·12四川抗震文学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戴善奎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残酷、冷静的笔法,对汶川大地震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震撼内幕。三十万字的内容一气呵成,字字惊心,冷酷的文字下面,蕴含了对人的巨大怜悯和尊崇。这是国内第一部长卷式、全方位记录“5·12”汶川大地震的厚重之作。该书作者戴善奎,曾任《四川日报》首席记者。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述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对“惨烈北川”、“震中映秀”、“孤岛汶川”、“悲情绵竹”、“重创彭州”、“多难青川”、以及都江堰、什邡、平武、茂县、理县、卧龙、江油等受灾严重的地区都作了深入的采访记录。 书中还对民间抗震救灾行动作了全景考察,对治理唐家山堰塞湖之患的全过程作了深度记述。这些真实的记述,加上文字的精炼和简洁,既使人亲切感动,又给人以震动。特别是对抗震救灾过程大量真实而细腻的描述,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蜀中人民在危难时刻的巍然身姿和奋发精神,更看到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的团结、自信、坚韧,看到了血脉相连的华夏同胞们大爱无疆重建天府的决心。 目录 第一章 惨烈北川 1.县城灭顶 2.北中壮歌 3.危楼抢救 4.龚天秀传奇 5.点亮北川 6.北川巡线 第二章 震中映秀 1.见证地狱 2.游艇权作冲锋舟 3.紫坪铺一船老大 4.映电之劫 5.生命奇迹 6.映秀亮了 7.死亡峡谷 第三章 孤岛汶川 1.高地大转移 2.萝卜寨的垮塌 第四章 举世瞩目都江堰 1.混乱而高效 2.索道遇险 3.百里施粥 4.青城后山历险 第五章 悲情绵竹 1.剑南春酒流成河 2.东汽悲情 3.国家队与韩国救援队 4.谭千秋 5.“绿色江河”在行动 第六章 重创彭州 1.干树子营救 2.沙家浜部队 3.爱心老太 4.怨艾与良知 5.“剌头”团长 6.坎坷人物 7.白鹿书院的垮塌 第七章 泣血平武 1.直面惨淡 2.生门与死门 3.“黑船”救急 4.“拿”与“捡” 5.南坝好人 第八章 多难青川 1.余震之乡 2.空中飞人 3.唐山铁娘子 第九章 患难什邡 1.罗汉寺共患难 2.谢绝“放大” 第十章 危途茂县 1.归心似箭 2.叠溪今昔 3.千里大救援 第十一章 理县烽烟 1.重创桃坪新寨 2.老羌寨谜团 第十二章 石摧卧龙 1.人与熊猫 第十三章 悬心江油 1.窦圌山惊魂 第十四章 全景考察 1.一支民间队 第十五章 绵阳:唐家山之战 1.唐家山堰塞湖之患 2.探路敢死队 3.背炸药.一上唐家山 4.山上的活法 5.拿掉高压线 6.米-26机组 7.最牛的兵 8.军中“蒲松龄” 9.“混”上飞机的人 10.二上唐家山 11.25万人大撤离 12.批评与压力 13.三上唐家山 14.泄洪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县城灭顶 北川将被“包饺子”,这个危言,已流传数十年。 北川城很低洼,低洼得漂亮。路从高处来,突然进入山峦形成的“掌心”里,道路螺陀式盘旋而下,次第进入“掌心”。 2008年5月12日当天,县城很祥和,很平静,狗不叫、猫不闹、鼠不逃。有一拨人带着百只乌龟下河放生,乌龟拼命上岸,算是异象,但不足以产生灾难联想。 有人把当天震前的室内人群分为三个群体。第一群体是机关干部,70%都进了办公室;第二群体是学生,学校已经打预备铃,人坐进了教室;第三群体是生意人,中午是他们的黄金休息时间。太阳很大,蹬三轮车的人忙着将最后赶往办公室和教室的人送往目的地。街道上人很少,也很有序。 地狱之门,就在这时悄然打开。 城西,多达200万立方米的土石凌空而下,瓮住半个老城区,惊抓抓的喊声响起:“王家崖山垮了!怎么得了!” 城东,景家山垮方300多万立方米,东半城面目全非。“景家山垮了!天要收人!” 政府楼前,凝视远古的大禹铜像,轰然倒地,大楼向后仰翻。副县长杨泽森被埋遇难,全县1/3的县、乡级干部丧生瓦砾。 新老城区一片惨烈。一辆出租车被半间房子大的石头压成十厘米厚,里面三个人,男士的头成了半截椰壳,女士则被砸绒,只剩一团头发。高楼顶上,有汽车在燃烧,那是从高处的公路震落下来的。 到处是遗体,到处是残肢断臂。县城到任家坪北川中学,更是沿途死尸,人走急了,就踩上死尸。没有尸袋,也没有力量处理,甚至连掩盖一下都来不及。看不过去的人,找一些衣服布片盖上,又被寻人者挨个地揭开看,是不是自己的儿女?或者熟人的孩子?董彬就是其中一位:“北川的尸体基本上我都看完了,儿子至今没有见到。48人的一个班,只抬出来一个娃娃。”几天之后,尸体腐败,成了北川人的重大困扰。 更多的活人在呼号,看得见,摸得着,救不起。经过者撼不动重物,只能给出鼓励和安慰,或者就近找到一根竹竿,拴上红布,递给废墟中人:“你可以用来呼救。”然后带着愧疚离开。柔弱而富有爱心的女士,多半陪伴在被埋者身边,对着墟下那脏污不堪的脸,温馨抚慰半天,最终,人还是死了。 室外的人,好像幸运得多。猛烈的震动将很多人晃倒。第一波,上下震动,将他们抛起一两尺高,又夯下,磕坏了膝头、手拐。第二波,来回晃动,地如巨筛,人如糠谷。一个瞬间停顿,又是大级别的摇晃。地下室里准备开车的司机,听到了不亚于几架喷气式飞机的巨响。 滕青峰当时摔倒在公园里,两腿之间,现出一道裂口,地啸声沉闷、压抑,人心口都震痛了。地拱起来,继续裂。前面,如房大石,砸向小河湾;后面,大石如房,滚得令人毛骨悚然、满城黄烟。地陷了?不是地陷,是房塌。西区学校的教室向东北方向推出了150米左右,上面覆盖着30米厚的滑坡土和瓦砾。 滕青峰家住铁索桥边,妈是聋哑人,怎么都要去看看她老人家。灰雾中,跑得一脸尘灰,只有两眼转。摔一跤,更成泥猪。政协垮了,七。桥一段,山两边垮了。他家的房子倾斜了,没倒,老妈骨折,下巴拉出一条大口子。一个小伙子从楼上摔下河坝,头上好几道半卡长的口子。小伙子的父亲直喊:“快来救周黑儿!”周黑儿人重,至少190斤,背他翻到保坎外,喘不过粗气,怎么得了!再喊几个帮忙,周黑儿已经断气。老爸哭了:“黑儿,爸爸想救你也没法了!”好些人救出来是活的,抬到坝子里,就是死的了。 滕青峰的姑妈在午睡,房子垮了。姑父说:“你能不能救救姑妈?”天哪!五楼一底的房子,垮为一层半高。滕青峰使劲喊:“军婊!军婊!”真想听到她的声音,喊破嗓子没人答应。倒是一个老太太答应:“快来救我!”老太太被混凝土块压齐胸口,天哪,那么大的圈梁,怎么抱得起?只能抠砖,一匹匹抠。老婆婆说:“我气出不赢,小伙子你快救!”倒塌的墙压住沙发,沙发又压住她,滕青峰蹲在残垣断壁上,抱住人使劲提,手臂提断都出不来。老婆婆哭,滕青峰也哭:“我怎么不想救你!”汗水,滴到她脸上。向外,喊救命,外面一片混乱。第二天早上,老婆婆死了。滕青峰说,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董彬在部队当过指导员,参加过1998年的抗洪,现在是交通局干部。听到周围一片叫声,目测出一处垮房砸不到的地方:“听到我的说话声,请向这边靠。”当真聚拢30多人。不远处,两个娃娃喊:“董哥救命!”靠近那楼,余震骤起,退下来,再上去,又是余震,冲了四五次。废墟中看不见人,只好离开。恰遇滕青峰,都是交通局的。“正好,一起救人。”有伤者从废墟爬出,被他们抬上门板,街上见到一个面熟的,就抓丁:“帮着抬人。”边走边安慰伤者:“你们要相信,最多两小时,直升机就要来!” 一路上,活着的健在的,都在找亲人,也确实挖出不少。董彬牵挂母亲和儿子,“我妈一辈子没做过恶事,她不能有事,不然我要愧疚一辈子!”途中获知老妈安全,便往西校区找儿子。路断了,那就去东校区救学生,儿子由别人去救吧。 两个学生娃,脚压断了,抬起预制板块,抱出来。救第三个时,发现这娃娃右脚掌被利器划出十多厘米长的口子,贯通全掌,左脚中下部也被砸断。用两条废墟中捡到的红领巾,把他大腿拴紧,抬到县政府旁边的空旷地方。这里无医药、无血浆、无器械,到晚上一点,三个学生都死了。 堂妹也在找女儿。董彬跑到她女儿的教室,教室垮塌,只剩15厘米大小的一个洞。伸手进去,摸到一只手臂,握住小嫩手,手在发抖。里面估计有七八个学生。洞无法扩大,“小朋友,你坚持一下,会有部队来救人。”走到另一个洞,稍大些。钻进去,里面有声音,但还远。太黑了,想用打火机照明,又怕洞里有沼气之类易燃气体。看不见,无法救,又退出来。爬上楼,钻进一个洞,里面开阔些了,有半间教室垮掉,里面一个学生娃娃,一块预制板斜倒于墙上,下头刚好砸在他脚上,右脚压断了。老董搬不动预制板,还是只能说:坚持,后面很快就会来部队。 陆续,县上展开工作,组织公安、消防的人,到学校救人,把学校旗杆锯断,用来撬预制板,也采用千斤顶顶洞口。为抢出顶呱呱超市的食物,七八十人组成传送带,传递饼干、矿泉水、牛奶。余皆未动。 晚七点过,通往杨柳坪的道口,到了一部外来的新警车,车上下来一人,正是绵阳市左代富副市长。他问当地人:“北川灾情怎么样?” “非常惨重、惨烈,可以说一片废墟。” 从杨柳坪下行,无路,只有一条踩痕,四肢着地,找着力点。陆续有受灾群众向上攀登。行走一程,余震无数。到魏家沟物资局处,遭遇一次强烈余震。左代富跳下一道近两米高的坎,落到一块平地上,两手着地趴下了,被人扶起。通过小河子湾一段,停步、慢步、跑步。平时五分钟的路,走了三十五分钟。周围全塌了,尸体很多,一不小心,又踩了尸体,惊出冷汗,无一人说不恐惧。 左代富决定,马上派人回绵阳汇报:北川灾情超乎想象,完全不在掌控之中,请市上火速组织力量救援。 在县政府,左代富和宋明书记、经大忠县长等,打着手电,在垮了楼的坝子边,研究救援方案,编成八组。外援方面,按1.5万人准备,救一人要两人的比例,请派兵员三万。 深夜十二点三十分,有医生从绵阳赶来,人来药缺。而这里最需要的是医药。施救中,陆续有人死亡。 受灾群众纷纷离开北川。疏散组想要有序,五人牵手组成人篱,每十分钟放行一次,每次20人。人们急着离开,每批拥挤至40人、80人,想冲开人篱者,甚至放了粗口。每放一批人,疏散组指定强壮人员为头:“人员交给你。”这些组长,都不知名字。 车载喇叭在喊:“党员、干部站出来。”不少人站出来了,一些人却低着头,跟着疏散人员跑掉了。明眼人说,这时候衡量你是不是英雄,只有一个标准:是否逃跑。哪怕你留下来,救的是自己亲人,也无愧于心。至下午,能步行的人,差不多都走了。仅留下二三百号重伤员,等待部队和志愿者来救援。 13日早上八点多,浩荡的队伍向城区开来,第一批部队3000兵员,由一位师长带领,另一批是长虹志愿者,一两百人。于是路上并行着两列队伍,一列是着迷彩服的军人,带着圆锹钢钎;一列是着长虹厂服的志愿者,肩扛干粮和水。像是一支特混编队。和他们反方向走出的,是鱼贯而出的受灾群众,三路纵队两个方向,在一个滑坡地段重叠,三列队伍都被挤压到坡面的一条悬崖小道,下面很险,仅单人能过。顿时“11号车队”塞车。道可道,非常道。指挥官下令,从上面崖子过,不与民争道。路可路,非常路。长虹队伍也另辟蹊径,向下披荆斩棘,仍是三列队伍,同时行进,提速两三倍。 通道还在全力打通中,受阻的救援车辆,排到几公里之外。各路援军,纷纷弃车徒步,迷彩色、红色、白色、杂色的人员,在疮痍大地上到处都是。 P15-20 后记 一场“国难级”的地震,给我们带来什么? 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十九个市州、五十八个乡镇受灾,死亡近七万人,失踪近两万人,受伤人数更是多达三十七万人。 一百年前,法国传教士在彭州白鹿镇修建的上书院,在这次地震中倒塌。佐证了地震百年不遇。 秦李冰修造的都江堰鱼嘴,从未有过震裂的记录。此次,鱼嘴震出几条大裂缝,当是千年不遇。 地震震痛了蜀中,震痛了中国。 不在灾难中颓丧,便在灾难中奋发。灾难最能检验一个人,骨头是不是坚硬,脊梁是不是还直,头颅是不是高昂。而这一次,受检验的是整个民族。依然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能够强势展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那一族,那一性。 天欲坠,何以柱其间?中国政府表现出的负责任的态度,举全国之力,调威武之师,受外援之助,敞外电之门,世界瞩目,中外赞誉。 齐声唤,枯木朽株齐努力。当黄钟奏响的时候,瓦釜也会齐鸣。地震激发出的志愿者大潮,动地而来;地震激发的灾区自助,实属感人。经受人格洗礼,一时多少豪杰! 地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爱心大涌动的时代,令人震惊的捐助数额,慈善热情的总释放,使中国的博爱情怀,翻开了新的篇章。 地震中充溢着的生命之重的情怀,展现了中国文明进程中,人文关怀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地震中创造的文化富矿,够我们的人文学者消化很久。 祸至,福倚,这一次老庄又成功了。 但是,地震遗祸,尚须力扛;大地疮痍,尚须长疗。同志,仍须努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