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快5岁了,有时难免会做些淘气的事情,妈妈就常对她发脾气,有时甚至还动手打她(在外面累了且遇到了烦心事,心情欠佳,借女儿的表现发泄自己的坏情绪)。每次女儿啼哭过后,又总是凑到妈妈身边,一边拽着妈妈的衣角一边带着哭腔说:“妈妈,别生气我错了。”她发现平时乖巧可爱的女儿此时会变得非常胆小怯懦,两眼充满恐惧,不敢说话也不敢做事。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受过的委屈、伤害,妈妈的心都要碎了。
这位妈妈说,她的坏脾气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很大。她的母亲很善良、勤劳,也很敬业,对他们的家付出了很多。但母亲有一个缺点,就是特别容易发脾气。她对家人好的时候特别好,在她心情好的时候,别人怎么着都可以。但如果做事不顺、心情不好,她就会大吵大闹、声色俱厉地冲女儿和丈夫使性子,有时还会摔打东西,而此时,女儿和丈夫说话做事都会小心翼翼,生怕再触动了母亲火暴的神经。当女儿的青春期遭遇了母亲的更年期,母女俩都变得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很大。而女儿在强势的妈妈面前变得有些没有主见,每天都要看妈妈的脸色行事,生怕惹得妈妈生气,招来一顿暴风雨,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经常忍气吞声。慢慢地,她心里也积聚了一些无名火,焦虑和抑郁情绪时常困扰她,只要在外看谁不顺眼,就会找个替罪羊发泄一通。等到她自己也做了妈妈,因为她曾经遭遇过自己的母亲脾气不好时的“火力攻击”,她能体会到女儿的恐惧和伤害。
为了改掉自己的坏毛病,这位妈妈每天下班回家后,不论多忙多累多烦,也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试着给自己一个微笑!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女儿先玩一会儿,或蹦或跳或看书讲故事,和天真可爱的女儿一起沉浸在游戏中,妈妈的心情平静愉悦起来,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快乐的时光,过一会儿,妈妈去忙家务了。女儿再有些淘气的事,妈妈也不乱发脾气了。
我们知道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表现为喜、怒、哀、恐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它是表现在大脑思维决定之前的,是自发的,自然流露的,是事物发展变化中不可预测的。追寻某种行为的根源,可能有复杂的因素在里面,大多是由我们自己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小时候的喜、怒、哀、恐的表现方式大多是从自己父母亲那里学来的,父母的行为状态影响孩子的情绪,这已经是不用争议的事实。
有这样一对父母,他们都是大学教授,而且都是博士学历,然而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常常一筹莫展。也许同是知识分子、又都具有高学历的他们对儿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怎么着也得和我们差不多,拿个博士学位吧。”但儿子偏偏自小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虽然他非常聪明,2岁多就认识了1000多汉字、能够自己看故事书,却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经常十分倔犟地对抗父母。因为父母都是脾气不好的人,只要儿子不听话,他们就大发脾气、动不动就打骂训斥儿子,天天逼着儿子看书学习,儿子自然对父母的这一套管教方式非常厌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做法压抑了孩子的天性,而且父母教育儿子读书学习的不当方法也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当然没有什么效果。儿子天长日久在与父母的这种错误互动中,他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差,有一点小委屈就发脾气。一家人就在这样一种紧张的气氛中生活着,儿子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始终不能如父母所愿,考高中的时候就差一点遭遇失败,最后勉强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这是一个智商高而情商低导致的失败的例子,父母虽然智商很高,但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反而让自己坏的情绪影响到孩子。孩子2岁多能认识那么多汉字,想来他的智商也不低,但他照样学习成绩不佳、没有什么成就。这不仅使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发展受到了消极的影响,连父母的生活和事业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有些几乎没有什么学历、也没有什么特殊能力的父母,因为他们积极快乐地对待生活,也就是他们的情商高,他们培养出的孩子照样会成为出色的人才、也会成为充满快乐的、受人们欢迎的人。
好氛围造就好孩子,并成就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低学历、经济条件不足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经常自我觉察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刻都要学会感受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管理,从而营造出适合孩子成长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有一位单亲妈妈,因为与丈夫离婚事件的影响,导致她始终消极沉沦,对生活、对工作、对他人以及对自己总是采取消极的心态去对待和处理,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她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没有好心情去工作,不能用心去生活。她也是用这种消极的心态去教育与她一起生活的女儿,她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也打上了清晰的烙印。日子久了,女儿也变得像妈妈一样消极被动,内向自卑,性格孤僻,对人、对事、对学习、对生活都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状态,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家庭的幸福。一个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就能够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与欢乐之中,而一个被消极情绪困扰的人,则会终日被痛苦、迷茫所包围。坏的情绪就犹如脱缰的野马,一个人一旦被坏情绪支配,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凌乱不堪,试想一下,在这种状态下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呢?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或状态时更不要再火上浇油,要善于梳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即时刻自我觉察,梳理自己在成长中曾经受过的伤害,审视从小到大所走过的路,想想自己也曾被爱过、温暖过,也曾因为不懂事而痛过这样就会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引导孩子走出不良隋绪的低谷。P3-5
2013年的冬天,《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类节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其中的名人效应自不必多说,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几对明星爸爸对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书本上课堂里能得到的,而是只有在父母的引导和社会的实践中才能耳濡目染的情商教育。而情商,这个以前听起来令人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非主流词汇,也逐渐变得接地气应景了起来。现如今,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在教育基本平等、智力几乎相同的今天,情商教育才是孩子赢得人生的王道,因此也越发把孩子的教育重心从智商的开发,转移到情商的培养。而情商教育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家庭教育。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成功方程式:20%IQ+80%EQ=100%成功,即一个人的成功,智商IQ只起20%的作用,而80%取决于情商EQ即情绪商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情绪商数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在评价情商高低时,一般将其具体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性”、“竞争意识”、“乐观”、“诚实”、“交往合作”、“意志力”、“目标性”九项。在与人交往越来越密切的当今社会,想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智商,更重要的是拥有与人交往的情商。
智商高情商低很可能造就悲剧。北大才女朱令铊中毒,复旦才子黄洋二甲基亚硝胺中毒案,犯罪嫌疑人都是人们眼中高智商人才,是我国最高学府的才子才女,但是只有高的智商,没有高的情商让他们最终走上了杀人犯罪这条不归路,这些虽然是个案,但天下父母都应该视作镜鉴,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应该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由此看出情商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命运的不只有智商,更重要的是拥有展现综合能力的情商。
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黑人车夫拉着一对白人母女,孩子问母亲“妈妈,为什么他们的皮肤和我们的不一样?”母亲回答说“那是因为上帝创造了不同的皮肤给我们”达到目的地的时候车夫没有收白人母女的车钱。他说“小时候,我问过我妈妈同样的问题,妈妈告诉我我们黑人注定要低人一等,如果我妈妈像你一样回答,我一定会有和现在不一样的命运”。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回答造就完全不同的命运,这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力量。
出身哈佛大学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就深谙哈佛的情商教育理念,并充分的用到两个女儿的成长教育当中,她为女儿们制定了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情商作用的家规。第一夫人要求她们在外出旅行后,即使是学校没有任何要求,她们也必须就所见所闻撰写成文章;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只有在周末允许使用,女儿也只有在周末才可以用手机。她们只有在周末才能打开电视看节目,电脑也必须只能用来做功课。此外两个女儿还必须选择两种运动进行身体锻炼,一种是由她们自己选择,另一种是由母亲来决定。第一夫人说“我想让她们懂得,做你不喜欢的事,还能取得进步的感受”。米歇尔还在两个孩子的一日三餐上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她们必须吃完自己碟子里的所有蔬菜,否则,饭后就不能够再要求吃饼干或薯片类的垃圾食品。这种渗透进生活点滴中的情商教育使得两个女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行为举止都端庄得体,赢得一片赞扬,同时还受到苛刻的美国媒体的好评。米歇尔自己也树立了好妈妈的形象,赢得了广大美国民众的喜爱与支持。
有的家长可能说孩子情商低是天生的,无法得到改变,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在国外,情商教育已被纳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哈佛等世界级名校都开设有情商课程。国内的部分高校也开始开设情商课。由此可见,情商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而且情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的。
心理学家们在跟踪调查后发现,凡是从小受过正规情商引导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未来的工作表现和婚姻情况等,均优于没有受过专门引导的孩子。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上,能够让遇见他的人喜欢他,帮助他。这种让他人喜欢的理由可能是多样的。可能是因为美丽的外表,但是这是求之而难得的,而且美貌带来的喜欢和帮助也总会随容颜的衰老而消散。也可能是万贯金钱,但这是难得长久的挥洒,金钱买来的所谓的“喜欢”也总会随金钱的流失而流逝。唯有情商带给他的喜欢与帮助才是恒久的。一个自信,乐观,懂得礼仪,拥有爱心,知道感恩,拥有一切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高情商的人才会是人生的赢家,而这些情商需要的就是有责任感的父母的精心培养。
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和不足,父母也应该实事求是,客观的观察孩子的特点,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建立一个可行的计划,合理的期望,鼓励孩子向恰当的目标发展,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上哈佛的,但是不是没有上哈佛的孩子都是不成功的,只要把握好孩子的情商教育,孩子就一定会在他的领域、他的能力之下做到最好,自然会拥有他自己独特的精彩人生。
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本书献给那些渴望孩子成为社会精英的父母,哈佛大学最先进的情商教育理念,适合任何年龄的孩子,家长也会从中受到启迪。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孩子形成社会精英所具有的素质,使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更自信,更有力量,更独立,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好的家庭教育胜过好的老师》每个章节的后面均附有博士点评,会带给父母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和心灵感悟。属于随手可读的书籍,作为孩子的父母无论什么时间拿起来看,无论翻到哪一页都会被它吸引,会从内心深处有所感悟,并激励父母们付诸于行动。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选择本书,给自己一个成功教育孩子的参照,给孩子一个获得美好未来的机会,让你自己成为你孩子的幸运。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成功方程式:20%IQ+80%EQ=100%成功,即一个人的成功,智商IQ只起20%的作用,而80%取决于情商EQ即情绪商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情绪商数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在评价情商高低时,一般将其具体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性”、“竞争意识”、“乐观”、“诚实”、“交往合作”、“意志力”、“目标性”九项。在与人交往越来越密切的当今社会,想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智商,更重要的是拥有与人交往的情商。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挖掘孩子的无限潜能,让孩子跨出天才的第一步。王阔编著的《好的家庭教育胜过好的老师》是一本让孩子受用一生,让家长获益匪浅的教育指南。
王阔编著的《好的家庭教育胜过好的老师》每个章节的后面均附有博士点评,会带给父母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和心灵感悟。属于随手可读的书籍,作为孩子的父母无论什么时间拿起来看,无论翻到哪一页都会被它吸引,会从内心深处有所感悟,并激励父母们付诸于行动。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选择本书,给自己一个成功教育孩子的参照,给孩子一个获得美好未来的机会,让你自己成为你孩子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