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脑袋里的小矮人/欧美当代经典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奥)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套“欧美当代经典文库”规模相当大,共有五十来种。时间跨度也不小,几位19世纪末出生的作者也被收入囊中——可见这里的“当代”是用以区别于“古代”的概念,它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近代”和“现代”。这样一套书的启动与陆续出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编著的《脑袋里的小矮人》是该文库之一。

内容推荐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编著的《脑袋里的小矮人》介绍:有一天,一个头戴紫色帽子的小矮人,钻进了小女孩安娜的耳朵里,住了下来。结果,发生了十分奇妙的事!

小矮人可以知道安娜的所有想法,还可以提醒安娜上学该携带的东两,以及该做的作业有哪些,甚至可以帮安娜把数学题答案都算好。

小矮人帮着安娜爬进她同学黑尔曼的脑袋里,去找出他脑子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导致他爱吹牛,爱打小报告,又无法和人好好相处等等……然而,小矮人神奇的能力扰乱了一切。

此外,单亲以及家庭关系是作者一贯的创作主题,这也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反思。

目录

第1章 安娜和小矮人

第2章 安娜不想泄露小矮人这个秘密

第3章 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天上学

第4章 放假结束

第5章 八点响铃之前

第6章 走出学校

第7章 假如安娜还不叫醒小矮人

第8章 用不着彼得的妈妈到学校

第9章 每周三天

第10章 “周末分配方案”

第11章 吃火腿面包

第12章 事情不那么简单

第13章 彻底糊涂了

第14章 最小的爱

第15章 在学校

第16章 又是一个星期

试读章节

安娜的脑袋里面有这个小矮人不止一天两天了。几天前,安娜刚过完她的六岁生日。一天晚上,安娜站在自己的床前,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在铺她的印花鸭绒被,这时她发现了小矮人!小矮人坐在被子上一朵艳丽的玫瑰印花中间。他可真小,把他头上戴的紫罗兰色的尖顶软帽算上,也大不过安娜小手指的指甲盖!小矮人在说话,但他的声音太小啦。安娜为了能听清他到底在说什么,就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他捏起来,放到耳边。这下安娜听清了,小矮人正在大哭大叫:“小心一点儿不行吗?见鬼,我都快被你捏碎了!”

安娜赶快把他放到耳朵眼儿旁边,松开手。还是不行,小矮人马上又哭喊道:“你疯啦?知道吗,我在这么高的地方会头晕!”小矮人真的怕极了,生怕从安娜的耳朵上掉下来摔个粉身碎骨。他用小指甲死死抠住安娜的耳朵,这可把安娜疼坏了,她尖叫着,疯了一样地甩头,想把小矮人从耳朵上甩掉。但她没能把小矮人从耳朵上甩下去,反倒是把他甩进了耳朵里——小矮人完完全全地掉进了她的耳朵里!他的小帽子却丢在了“半路”上。安娜还在尖叫不止,用手指在耳朵孔里掏来挖去,只掏出来那顶小帽子,小矮人已无影无踪了。

安娜连忙跑去找爸爸。爸爸正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给安娜补她的那双红短袜,袜子后跟儿让安娜穿出了一个大洞。

“爸爸,爸爸,有个小矮人钻进我的脑袋里去了!”安娜大喊大叫道。

“快把他揪出来!”爸爸放下手上的针线和袜子,边笑边说。

“可他跑到里边去啦!”安娜一面哭叫,一面用手拍打自己的左耳朵。

“不要紧。”爸爸还是边笑边说,“脑袋里有个小矮人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从今天起,每天晚上他来给你讲故事,我保证他一定比我讲得好!”其实,爸爸根本没把安娜的话当真。这一定又是安娜想出的花招儿,他想,为了拖延时间不上床睡觉,她的花招儿层出不穷。

“臭爸爸,不跟你说了!”安娜绝望了。她从针线筐里拿出一根钩针,想把小矮人从耳朵里掏出来。爸爸连忙从她手上夺下钩针。“傻瓜!”他喊道,“刺破了耳膜,你就聋了!”

“可是我得把小矮人弄出来啊!”安娜开始抽泣。

爸爸注意到,安娜不像是在恶作剧。他把安娜抱到走廊上,从柜橱里拿出一只大手电筒,打开来对着安娜的左耳往里照。

“哪儿有什么小矮人啊,我要是说谎,不得好死!里面除了耳屎,什么也没有!”

安娜不再哭闹。爸爸把她抱回房间放在床上,为她盖好被,然后在她鼻尖、脸蛋和嘴上亲亲,关了灯走出去。安娜的房门,按照她的意愿有意开着,否则,她不肯睡。

安娜躺在黑暗中想:也许那个小矮人在我往客厅里跑的时候,已经从我耳朵里掉出去了,也许他现在正躺在地板上不知什么地方。我应该找到他,也许他受伤了……想着想着,安娜睡着了,刚才那场大哭真把她哭累了。

第二天起床后,安娜顾不上吃早饭,就开始寻找那个小矮人。她把家里找了个遍,所有的角落都找了,最后,她干脆趴在地上一点点地爬行,可就是不见小矮人!这时,她注意到爸爸的屋子中间立着的吸尘器。糟糕,爸爸今天已经吸过地了,小矮人准是被吸进吸尘器里去了!

安娜打开吸尘器的盖子,取出集尘袋,里面都是灰尘和脏东西。安娜拿着袋子跑进卫生间。她把浴缸的塞子塞上,把集尘袋里的脏东西小心地倒进浴缸。灰尘四起,浴缸里是灰糊糊的一片!四颗玻璃珠、三只曲别针、两枚硬币和一根大头针——安娜从垃圾里就发现了这些玩意儿,但她仍不甘心。这时,爸爸走进浴室。“噢,老天,你是不是不想让我活了啊!”他大吼大叫起来,“你的脑袋里难道全是糨糊吗?!”

“我在找那个小矮人呢。”安娜怯怯地说。

爸爸听也不愿听,他怒气冲冲地拔掉塞子,打开水龙头冲,脏东西漂起来,把下水口给堵死了。爸爸跑到厨房拿来一瓶盐酸清洗液,把它一股脑儿倒进下水口,盐酸液吱吱作响着泛起泡沫,气味刺鼻,浴缸里的脏东西被渐渐溶化了。

安娜在一旁想:就算小矮人从我耳朵里掉出来没有摔得粉身碎骨,就算他被吸进吸尘器里没有让脏东西闷死憋死,就算他在浴缸里侥幸没被淹死,那他现在也完了——被盐酸烧死了,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她扒着浴缸的边弯下身子,对着吱吱作响、气味刺鼻的泡沫轻声嘀咕:“安息吧,小矮人。阿门!”

爸爸重又打开水龙头,“哗哗哗”,把盐酸清洗液冲得一干二净。“我对你发誓,”他说,“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我就把你交给别人领养!我说到做到!”

“那我至少能换一个好爸爸。”安娜跑出浴室,她在想,对于小矮人的死,她到底是该喜,还是该悲呢?想了一会儿,她觉得不必悲哀:从一开始,那小矮人对她就不够友好,而且他是那么一丁点儿大,还那么娇气!有谁会稀罕这样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在高处还头晕的小矮人呢?再说,她本来也不想跟小矮人之类的有什么关系嘛!P1-5

序言

这套“欧美当代经典文库”规模相当大,共有五十来种。时间跨度也不小,几位19世纪末出生的作者也被收入囊中——可见这里的“当代”是用以区别于“古代”的概念,它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近代”和“现代”。这样一套书的启动与陆续出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将近二十年前,在我的理论书稿《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付印出版的时候,就曾暗想,如果有一套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集能同时问世,如果读者在读这本理论书时,可以不断从译作中找到相关的作品及体验,那该有多好!当时这话是不敢和人说的,因为拙著还没受到读者和时间的检验,是否站得住脚,实在毫无把握。现在,虽然书已印了三版,但仍须接受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仍不敢肯定它是否站得住,而我还是渴望有一套大型翻译作品集可与之对读。不是说要用作品来证明理论的正确,而是可以通过这样的书引发更多读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同思考。这样思考的结果,可能恰恰证明了拙著的不正确或不严密,而这更为喜人——这不就使理论得到突破,使认识得到了推进吗?中国从来就有“左图右史”之说,这可指图与史的对读,也可引申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阅读作品与理论思考的互参。所以,借此重提我的一些粗浅的思考,无非就是抛砖引玉的意思。

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我把儿童文学大致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与“自然的母题”,这样就可发现,各个种类的、差异极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是具有同等合法性的,它们会从不同角度帮助不同年龄的儿童获取审美感受,体验世界和人生,并得到文学的乐趣。而此前,我们的眼光是非常局限的,不习惯于将各类作品尽收眼底,因而常有人理直气壮地排斥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创作。这里,“爱的母题”体现了成人对儿童的视角,“顽童的母题”体现了儿童对成人的视角,“自然的母题”则是儿童与成人共同的面向无限广阔的大自然的视角。在“爱的母题”中又分出“母爱型”与“父爱型”两类,前者是指那些对于幼儿的温馨的爱的传递,如《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早期童话都属此类,从这里找不到多少教育性,甚至故事编得也不严密,但世代流传,广受欢迎,各国的母亲和儿童都喜欢;后者则是指那些相对较为严肃的儿童文学,它们要帮助孩子逐步认识体验真实的世界和严峻的人生,所谓“教育性”更多地体现在这类作品中。但真正好的“父爱型”作品也必须是审美的,它们让儿童在审美中自然地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而不应有说教的成分——它们仍应像上好的水果,而不应像治病的药。

我欣喜地看到,在这套大书中,“三大母题”都有丰满的体现,一眼望去,满目灿烂,应接不暇。这里既有《小熊温尼·菩》《哎呀疼医生》《风先生和雨太太》《蜜蜂玛雅历险记》《小袋鼠和他的朋友们》等“母爱型”作品,也有《表》《野丫头凯蒂》《疯狂麦基》《老人与海》等“父爱型”作品;更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飞侠》《马戏小子》《傻瓜城》《列那狐》等顽童型作品;还有《黎达动物故事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狗狗日记》等合于“自然母题”的佳作。有些作品可以说是不同母题的结合,如翻译家李士勋先生新译的《魑蝠小子》四部曲,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吸血蝙蝠的特性,却又加入了合理地改造这种动物的构思和设想,这就在“自然的母题”基础上添入了“父爱型”的内容,使其具有了一点儿近乎“科幻”的成分,这是很有趣的文学现象。细读这套书中的各类作品,一定会有更多更新鲜的发现。这是很令人期待的。

这套书中有很多是旧译新版,如鲁迅先生的《表》,赵元任先生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郑振铎先生的《列那狐》,顾均正先生的《风先生和雨太太》等,有的问世已整整九十年。许多译本我小时候看过,现在重看,仍觉魅力无边。一个译本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堪称奇迹,这也许只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才会出现。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古今中外的童心,是无远弗界,处处相通的。这套大书中收入的大量精彩新译也让人百读不厌,它们既吸引尚不识字的幼童,也会使八十岁的老人为之着迷。刚刚译毕的德国作家邦瑟尔斯的《蜜蜂玛雅历险记》,初版于1912年,距今已一百多年了,在德国和世界各地,三岁的孩子入睡前常会要父母给他们念一段这个小蜜蜂的故事;可是据熟悉此书的朋友介绍,爱读这本童话的成年人,一点儿不比儿童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本来不是给孩子写的,现在奉献给少年读者,同样非常合适。肖毛先生重译的西顿的动物小说合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一直被当作儿童文学精品印行,但它其实也是写给成人看的。这说明了什么?我以为,这恰好证明了一点:真正第一流的儿童文学,应该是儿童喜欢,成人也喜欢的;它们在儿童文学里是一流精品,拿到成人文学里去比一下,毫无疑问,应该还是一流!如果一部作品孩子看着喜欢,成人一看就觉得虚假造作粗劣无趣,它的价值就十分可疑。同样,一部作品在儿童文学领域听到了一点儿好话,拿到成人文学中去一比就显得水平低下,如还要说这是精品,就很难服人。当然这里要排除成人的一些偏见,比如儿童书一定要“有用”,要能马上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等等,就都属于不合理的要求。排除了这些久已有之的偏见,成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辨别能力等,肯定都在孩子之上。所以请成人在替孩子买书时自己也读一读,这是有道理的,也有益于成人和孩子间的交流。本丛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正是那种孩子喜欢、成人也喜欢的精品。

还有一点需要补说的,是为什么在完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时,我想到的可与之对读的是一套优秀翻译作品集,而不是一套中国原创作品集?那是因为,当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还不足以证明儿童文学的确存在这样三大母题,它们应具有同样的合法性。如前所说,那时强调更多的恰恰还是“有用”,即有“教育意义”——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或可归入“父爱型”的母题中去,但儿童文学怎能只有这“半个母题”?这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才会投入这样的研究。我研究中所参照的,正是全世界的我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儿童文学。现在,中国儿童文学已有长足的发展,但阅读和参照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文学精品,仍是我们的必修课,并且是终身必修的美好课程。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大量的优秀译作更是他们所渴望和急需的。现在评论界和出版界似有一种倾向,即为保护和推动国内作家的创作,总想能限制一下对外国作品的引进,以便将地盘留给本土作品。我以为这是很没志气的想法。当年鲁迅先生极端重视翻译,他甚至认为翻译比创作还重要,他把好的译者比作古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窃火”的普罗米修斯,有了火种,人类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比喻在儿童文学界也同样适用。举例而言,20世纪70年代末,如果没有任溶溶先生一气译出八种林格伦的“顽童型”作品(包括《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中国儿童文学会那么快地发展到今天吗?所以,到了今天,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仍需向世界一流作品看齐,我们的佳作还不够多,问题仍然不少。因此,鲁迅的比喻仍没过时。世界各国最好的儿童文学无疑是我们亟须引进的优秀文化,只有当本土文化与这样的优秀文化有了充分的交融和碰撞,本土文化才会得以大幅提升(发展和变革总是离不开交融的)。如果把国外的优秀文化关在门外,以此保护本土文化,那本土文化反而不可能发展——“闭关锁国”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词汇,类似的教训已经够多了。所以,为了中国一代一代的孩子,也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今天和明天,必须有更多的翻译家和出版家,把眼光投向最好的儿童文学,不管它们出于哪个国度,我们都应尽快地“拿来”。我愿把最美的花朵献给这样的翻译家和出版家们!

2013年4月28日写于北京远望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