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聂荣臻元帅/元帅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卞琰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聂荣臻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他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特别是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什么铸就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元帅呢?

本书与您一同探索!

内容推荐

在那些青春年少的日子,聂荣臻少年立志,进入江津县县立中学,参加学生运动,留法勤工俭学;在革命的暴风雨中,他到黄埔军校,参加北伐战争,参加领导广州起义;红军岁月中,他进入中央苏区,参加第五次反“围剿”,血战湘江,出席遵义会议,从东征到西征,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他坚持敌后抗战,指挥平型关战斗,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冀中、冀东根据地;他战斗在华北战场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累倒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青春年少的日子

 家世

 少年立志

 进入江津县县立中学

 参加学生运动

 留法勤工俭学

 从比利时到巴黎

 在莫斯科的日子里

第二章 在革命的暴风雨中

 到黄埔军校

 参加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的前敌军委书记

 参加领导广州起义

 在中央特科

第三章 红军岁月

 进入中央苏区

 黄陂和草台岗大捷

 参加第五次反“围剿”

 血战湘江

 出席遵义会议

 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

 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激战腊子口

 进入陕北的奠基礼

 从东征到西征

 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第四章 坚持敌后抗战

 在洛川会议上

 指挥平型关战斗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开辟冀中、冀东根据地

 与白求恩的友情

 雁宿崖、黄土岭大捷

 晋东南之行

 百团大战

 救送日本小女孩

 突破敌重围

 向“敌后之敌后”挺进

 在延安的日子

第五章 战斗在华北战场上

 回到晋察冀

 撤离张家口前后

 三战三捷

 清风店大歼灭战

 攻克石家庄

 配合辽沈决战

 和平解放北平

 谈判桌上的较量

第六章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

 北京市第一任市长

 代总参谋长

 累倒了

第七章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人

 主管军工生产和武器装备工作

 参与领导制订十二年科学规划

 组建科研机构和队伍

 主持制定《科学工作十四条》

 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第八章 “两弹”攻关建奇功

 受命领导研制“两弹”

 主持“两弹”攻关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到现场主持导弹核武器试验

 主持氢弹试验

第九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在“二月抗争”中

 逆境中的拼搏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第十章 暮年壮志

 支持邓小平复出

 关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尊重知识、尊重科学

 不忘革命传统教育

 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生活情趣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试读章节

聂荣臻接着发言,指出傅作义将军除了接受这些办法,解决北平、天津两市的国民党军队,还可能为人民做件好事而外,别无出路,希望傅作义将军早下决心。

林彪、聂荣臻的讲话,张东荪、周北峰听了很高兴,不断点头。他们说,把驻守北平、天津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调出城外,开到指定的地点,按解放军的编制、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个办法好,傅作义将军是一定能接受的。

经过休息以后,双方又谈了一次,形成了《谈判记录》。中央军委指示:1月13日以前,天津守军必须出城接受改编。林彪、聂荣臻在谈判中特别说明,1月13日是傅作义方答复的最后期限,并在《谈判记录》中专门写上了这一条。

这样,周北峰带着《谈判记录》回到了北平。

1月13日,傅作义的全权代表邓宝珊以及周北峰来到五里桥。

1月14日,聂荣臻与邓宝珊、周北峰进行会谈。他先对邓宝珊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坦率地提出,上次谈判中规定13日为答复的最后期限,因傅作义方一再拖延时间,玩弄花招,今天我军已开始进攻天津,因战争所遭受的损失,应由傅方完全负责。对北平应照原改编方案,迅速提出具体实施步骤。

由于傅作义、邓宝珊作了错误判断,这次谈判,傅作义方的态度与过去明显不同。邓宝珊首先提出了所谓过渡时期,即傅作义方的军队改编为人民和平军,还提出人民解放军让出南苑机场和成立联合政府。

聂荣臻对邓宝珊提出的这些无理要求,一一拒绝。他强调,部队开出城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改编,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可以使北平免遭炮火的毁坏。

邓宝珊问:你们要打天津了?

聂荣臻回答说:我们已经下达了命令。

邓宝珊对固守天津很自信,认为人民解放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攻克天津。傅作义对固守天津也非常自信,指示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你们打好仗,就好办,要能打才能和。

邓宝珊说:天津恐怕30天你们也打不下来。

聂荣臻坚定地回答说:对天津,傅作义只有下令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否则我们非打下来不可。

这次谈判,双方距离太大,没有结果。

谈判结束,聂荣臻对谈判作了仔细分析,认为傅作义、邓宝珊之所以在谈判中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是因为他们认为天津防守坚固,不易被攻占,从而将天津这个砝码,作为谈判的重要资本。

考虑到这一点,聂荣臻在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如能够攻下天津,迫使傅作义就范,就有可能争取北平和平解放。中央军委同意了聂荣臻的分析。

天津战役开始了。

聂荣臻注意收听天津广播电台的广播,听着听着,只听里面发出了急促的喊声:林彪将军请注意!林彪将军请注意!请停止战斗,重新谈判。听对这些,聂荣臻笑了。

1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天津,共歼守敌13万余人。

傅作义万万没有想到天津只守了29个小时,这对他实实在在是个极大的震动。P144-145

序言

聂荣臻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所辖江津市)吴滩场郎家村石院子。在江津县县立中学读书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当地学生爱国斗争。

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夏就读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

1924年,聂荣臻到苏联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2月转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军事。

1925年9月,聂荣臻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工作。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同周恩来等主张针对蒋介石的阴谋进行反击。7月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军委并入中共中央军事部后,参与军事部的领导工作,是较早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直接掌握武装的共产党人之一。

1927年7月中旬,聂荣臻被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江西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8月1日在南昌起义中,聂荣臻于马回岭地区组织张发奎部第二十五师两个多团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起义军在广东潮(安)汕(头)地区失败后,转赴香港。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起义军受挫的紧急关头,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共顺直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30年5月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1932年1月,聂荣臻进入中央苏区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是月21日致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闽西、闽南地区发展的意见。”4月,参与指挥漳州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部队驻漳期间,坚决执行毛泽东制定的城市政策和纪律,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同年冬起,与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战斗关键时刻,亲临前线指挥。

1934年10月,聂荣臻参加长征。长征中,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与林彪率部顽强抗击优势敌人的轮番进攻,掩护中央和军委纵队等部分红军渡过湘江。1935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渡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强渡大渡河,策应西岸红军夺取泸定桥。随后和林彪率红一军团翻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为主力红军打开了前进道路。其间,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与师长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千余人,重创日军。

1937年11月,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一部和党政干部共约3000人,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放手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1月下旬起,日军2万余人向晋察冀边区发动“八路围攻”,聂荣臻指挥部队采取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和集中主办寻机歼敌的方针,消耗、疲惫、打击敌人,在友邻部队积极配合下挫败了日军的围攻,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

1938年2~7月,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聂荣臻指挥部队对平汉、平绥、正太铁路进行了三次破袭战。这一时期还派出部队开辟冀东、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由于在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中,正确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同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赞誉晋察冀边区是“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在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1938年底起,聂荣臻抓紧时机整训了一批团一级的作战部队。1939年4月起,指挥主力部队,在八路军一二○师积极配合下,接连取得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以及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其中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1500余人,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同年,他撰写了《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叙述了在边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总结了创建根据地的基本经验,宣传了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到1939年,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人口1200万,部队有31个主力团近10万人,另有民兵等地方武装数十万人。

1940年8月起,聂荣臻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沧石、沧保等铁路、公路进行破击战,破坏了日军占据的华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1941年秋,在7万余日军对北岳、平西根据地大举“扫荡”时,部署主力相继转至外线,同时率领党政军机关近万人,在只有1个团的兵力掩护下,巧妙跳出合围圈,粉碎了日军围歼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的企图。

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聂荣臻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斗争方针,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以打击和瓦解伪军、伪政权为主,相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在敌后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领导晋察冀军民挫败了敌人1万兵力以上的10次“围攻”和“扫荡”,以及5次“治安强化运动”,从而扭转了晋察冀边区的困难局面。

1943年秋,聂荣臻奉命到达延安,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晋察冀边区的工作。后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8月11日起,根据中共中央实行全面反攻的指示,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解放了察哈尔(今分属河北和内蒙古)、热河省(今分属辽宁、河北和内蒙古)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绥远(今属内蒙古)、辽宁省部分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聂荣臻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根据中共中央意图,陆续抽调大量晋察冀的部队和干部支持东北战场。1947年4月,指挥正太路战役,置增援之敌于不顾,集中优势兵力,击敌薄弱环节,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路沿线7座城镇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7年11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的重大胜利后,聂荣臻又组织所部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创攻克坚固设防重镇的范例。

1948年5月,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同年3~9月,先后组织进行了察南、绥东、热西、冀东、保北、绥远等战役,共歼敌5.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平津战役发起后,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聂荣臻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作战,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还参与领导了解放北平的和平谈判,推动了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  1949年2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9月,任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迅速整顿了平津地区的社会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属25万人的任务。1949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

1950年初,聂荣臻任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全军的作战和军事工作,主要是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以及主持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参与组建各军种、兵种领导机构和军事院校,制定军事条令、条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队武器装备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7月,聂荣臻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领导原子能事业的三人小组成员。1956年4月,任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在领导国防科学技术工作中,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的方针,贯彻中共中央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56年,在参与领导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的同时,组织草拟了“关于十二年科学规划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意见,明确了武器装备科学研究的奋斗目标。同期,积极组建机构,组织队伍,使国防科学研究力量迅速扩大。到1960年陆续建立了导弹、原子弹、飞机、舰船和军用电子设备等研究院,并相应建成了各种尖端和常规武器的试验基地,以及必要的科研服务机构。

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先后于1960年7月3日、1961年8月20日两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报告,力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科研攻关,继续研制导弹、原子弹。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支持下,采取突出重点,任务排队,组织全国大协作,狠攻新型原材料、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大型设备等技术难关,进一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仅用5年时间,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研制常规武器装备和民用科研项目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文化大革命”中,聂荣臻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成员而受到压制和打击。1969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聂荣臻与叶剑英、徐向前等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内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聂荣臻参与领导了人民解放军和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在坚持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自力更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精简和完善军队编制体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荣臻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他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特别是革命根据地建设。他认为,要胜利地进行游击战争,必须有比较坚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依托,行军作战要以根据地为依靠,兵员和供应也要以根据地为来源,离开了革命根据地就不可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如何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方面,聂荣臻提出,不断壮大与巩固以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人民武装相配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和中心问题。没有武装就没有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他强调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地形与人民群众相比,人民群众是更为重要的条件。要真正地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一方面要实现民主政治,给人民群众以民主自由;另一方面必须有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利益。聂荣臻还提出,山岳根据地与平原根据地,以及各块根据地之间,必须相互支持,互为依托,才能生存和发展起来。他还提出,要坚持“巩固根据地与发展根据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地既要巩固,又要不断发展,要在发展中求巩固,在巩固中求发展。他认为,根据地的对敌斗争,是以军事斗争为中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斗争。因此,根据地的建设也必须包括上述各方面的全面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挫败敌人的“总体战”。在战略战术思想方面,聂荣臻提出了这样的一些思想:集中兵力的思想。他认为,相对弱小的人民军队与强敌作战,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薄弱之处。灵活机动的思想。他认为,灵活机动的用兵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因此,必须广泛运用袭击、伏击等作战方式,力争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局部服从全局的思想。他认为,作为一个战略区指挥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局部服从全局的意识。对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聂荣臻强调必须坚持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把“游”与“击”、“打”与“走”很好地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歼灭敌人。特别是他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思想,对粉碎敌人的“围攻”、“扫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聂荣臻长期负责军工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以及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因此,他又提出了系统的国防科技思想,这是他整个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荣臻的主要军事著作被收入《聂荣臻军事文选》。

1992年5月14日夜10时43分,聂荣臻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逝世后,江泽民总书记书写了“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题词。

聂荣臻逝世了,但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他为人的崇高品德,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从胜利走向胜利。

聂荣臻元帅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