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黛西之歌/欧美当代经典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辛西娅·沃格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辛西娅·沃格编著的《黛西之歌/欧美当代经典文库》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主人公黛西经历了种种家庭的变故,依然努力担负起照顾三个弟妹的重任,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领悟了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爱、幽默感、信任和勇气。

《黛西之歌/欧美当代经典文库》荣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图书奖、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推荐好书!

内容推荐

十二岁的黛西,由于家庭贫困,被爸爸抛弃,妈妈又不幸进了精神病院,不得不独自负担起照顾三个弟妹的重任。四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为了寻找到一个新的栖身之所,踏上了漫长的旅程。他们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从未谋面的外婆,从此,他们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领悟了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爱、幽默感、信任和勇气。黛西虽然小,却为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操心,承担着本该由父母承担的责任。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坚强、独立,比周围的孩子都成熟勇敢,最终拥有了甜蜜的家。辛西娅·沃格编著的《黛西之歌/欧美当代经典文库》的这一切都是以爱和信念为支撑的。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从此,他们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提乐曼家的人可不是这样,黛西想道。他们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过,但她不会因此而沮丧。对的,她不会因此而沮丧——就像妈妈那样。

黛西背靠一棵枝叶繁茂的桑树躺着,睁开眼睛向上望去。桑树宽阔的叶冠在她躺的地方散下一片阴凉。粗厚的树根自她身下蔓延开去,正好形成了一个可以倚靠的天然躺椅。置身于正午炽热的空气中,她只穿了条短裤,胳膊和胸前沾染着点点痕痕的红色油漆。谷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完全被修缮和重新油漆了一遍,一切看起来都还不错。黛西身上的油漆和汗水正在慢慢变干。此刻她一人独处,四周寂静,只听得到虫鸣声,别无他物,然而她知道其他人都在什么地方。

外婆开着摩托艇带詹姆斯去镇里了:外婆去买日用品,而詹姆斯去图书馆帮黛西找一些关于木船修理和维护的书。美贝斯在楼上自己的房间里,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一大堆额外作业,以便追上其他三年级学生的进度。萨米在老农舍的另一边锄着休耕的地,准备将菜园扩大一些。外婆说过,因为现在又多了四口人要养活,所以明年开春他们需要种比以往更多的菜。黛西怀疑,外婆从来都不清楚孩子们对农活的感受是怎样的。

没关系,外婆将会更多地了解他们,而他们也会更多地了解外婆。每个人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黛西想。她知道外婆对她已经惊奇不已了——惊奇于黛西的反应——就在她一直朝思暮想的帆船从外婆的码头驶入浅水的时候。就连詹姆斯对她的镇定也很吃惊,可能是因为他曾看到过黛西拉着帆船在沼泽地上走过整整四分之一英里路时的面部表情,看到过她是如何费力地拉紧和检查他们固定在锯木架腿上的车轮以确保它们不会脱落,并且看到了这件事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

然而船已经闲置多年了。黛西看着水涌入干裂的木板的缝隙,她注视着——他们都站在那儿注视着,看着小船慢慢充满了水,安静地沉到切萨比克湾的沙底上。

“我应该记得的,”外婆说,“我其实是知道的,只要我之前记得这事儿。”

“这样你没法儿用它航行的。”萨米声明道。

船舷的上缘还露在水面上,黛西凝视着它外表斑驳的油漆。这支船是她的幸运符,她的吉祥物,她的金罐子。这是她为领着兄弟姐妹们到达目的地而给自己设立的奖励。好吧,她自言自语道,想着自己还能做什么。他们必须先把水从船舱里舀出,然后把船从水里拉出来,最后把船带回谷仓去。她叫詹姆斯去找舀水的工具。他们得把支船架滑回水里,这很可能要靠四个孩子的合力。

“你不休息一会儿吗?”外婆说。黛西摇了摇头,她已经习惯外婆问问题不带问号的方式了。“你最好让它在那里待上一两天,”外婆建议道,“让木头吸足水再膨胀起来。我记得这样的事发生过一次。我刚才忘记了,对不起,孩子。”

黛西没有回答,只是呆呆地看着站在码头上的外婆,看着风把她灰色的鬈发吹乱拂到脸上。

“只要黛西最后知道该怎么做,她是不会介意的。”美贝斯告诉外婆。

“是这样的吗?”外婆问黛西。

“也许吧。”黛西说。

“没事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外婆问。

“我不知道,我会做其他的事情吧。”黛西说。

“这话讲不通。”詹姆斯指出,“这不符合逻辑。”

外婆环顾四周,看着他们。

“外婆,这艘船是哪个舅舅造的?”黛西问。但是外婆已经转身走向了房子,没有回答她。

P5-7

序言

这套“欧美当代经典文库”规模相当大,共有五十来种。时间跨度也不小,几位1 9世纪末出生的作者也被收入囊中——可见这里的“当代”是用以区别于“古代”的概念,它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近代”和“现代”。这样一套书的启动与陆续出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将近二十年前,在我的理论书稿《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付印出版的时候,就曾暗想,如果有一套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集能同时问世,如果读者在读这本理论书时,可以不断从译作中找到相关的作品及体验,那该有多好!当时这话是不敢和人说的,因为拙著还没受到读者和时间的检验,是否站得住脚,实在毫无把握。现在,虽然书已印了三版,但仍须接受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仍不敢肯定它是否站得住,而我还是渴望有一套大型翻译作品集可与之对读。不是说要用作品来证明理论的正确,而是可以通过这样的书引发更多读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同思考。这样思考的结果,可能恰恰证明了拙著的不正确或不严密,而这更为喜人——这不就使理论得到突破,使认识得到了推进吗?中国从来就有“左图右史”之说,这可指图与史的对读,也可引申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阅读作品与理论思考的互参。所以,借此重提我的一些粗浅的思考,无非就是抛砖引玉的意思。

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我把儿童文学大致分为“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与“自然的母题”,这样就可发现,各个种类的、差异极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是具有同等合法性的,它们会从不同角度帮助不同年龄的儿童获取审美感受,体验世界和人生,并得到文学的乐趣。而此前,我们的眼光是非常局限的,不习惯于将各类作品尽收眼底,因而常有人理直气壮地排斥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创作。这里,“爱的母题”体现了成人对儿童的视角,“顽童的母题”体现了儿童对成人的视角,“自然的母题”则是儿童与成人共同的面向无限广阔的大自然的视角。在“爱的母题”中又分出“母爱型”与“父爱型”两类,前者是指那些对于幼儿的温馨的爱的传递,如《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早期童话都属此类,从这里找不到多少教育性,甚至故事编得也不严密,但世代流传,广受欢迎,各国的母亲和儿童都喜欢;后者则是指那些相对较为严肃的儿童文学,它们要帮助孩子逐步认识体验真实的世界和严峻的人生,所谓“教育性”更多地体现在这类作品中。但真正好的“父爱型”作品也必须是审美的,它们让儿童在审美中自然地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而不应有说教的成分——它们仍应像上好的水果,而不应像治病的药。

我欣喜地看到,在这套大书中,“三大母题”都有丰满的体现,一眼望去,满目灿烂,应接不暇。这里既有《小熊温尼·菩》《哎呀疼医生》《风先生和雨太太》《蜜蜂玛雅历险记》《小袋鼠和他的朋友们》等“母爱型”作品,也有《表》《野丫头凯蒂》《疯狂麦基》《老人与海》等“父爱型”作品;更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飞侠》《马戏小子》《傻瓜城》《列那狐》等顽童型作品;还有《黎达动物故事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狗狗日记》等合于“自然母题”的佳作。有些作品可以说是不同母题的结合,如翻译家李士勋先生新译的《魑蝠小子》四部曲,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吸血蝙蝠的特性,却又加入了合理地改造这种动物的构思和设想,这就在“自然的母题”基础上添入了“父爱型”的内容,使其具有了一点儿近乎“科幻”的成分,这是很有趣的文学现象。细读这套书中的各类作品,一定会有更多更新鲜的发现。这是很令人期待的。

这套书中有很多是旧译新版,如鲁迅先生的《表》,赵元任先生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郑振铎先生的《列那狐》,顾均正先生的《风先生和雨太太》等,有的问世已整整九十年。许多译本我小时候看过,现在重看,仍觉见,成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辨别能力等,肯定都在孩子之上。所以请成人在替孩子买书时自己也读一读,这是有道理的,也有益于成人和孩子间的交流。本丛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正是那种孩子喜欢、成人也喜欢的精品。

还有一点需要补说的,是为什么在完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时,我想到的可与之对读的是一套优秀翻译作品集,而不是一套中国原创作品集?那是因为,当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还不足以证明儿童文学的确存在这样三大母题,它们应具有同样的合法性。如前所说,那时强调更多的恰恰还是“有用”,即有“教育意义”——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或可归入“父爱型”的母题中去,但儿童文学怎能只有这“半个母题”?这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才会投入这样的研究。我研究中所参照的,正是全世界的我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儿童文学。现在,中国儿童文学已有长足的发展,但阅读和参照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文学精品,仍是我们的必修课,并且是终身必修的美好课程。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大量的优秀译作更是他们所渴望和急需的。现在评论界和出版界似有一种倾向,即为保护和推动国内作家的创作,总想能限制一下对外国作品的引进,以便将地盘留给本土作品。我以为这是很没志气的想法。当年鲁迅先生极端重视翻译,他甚至认为翻译比创作还重要,他把好的译者比作古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窃火”的普罗米修斯,有了火种,人类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比喻在儿童文学界也同样适用。举例而言,20世纪70年代末,如果没有任溶溶先生一气译出八种林格伦的“顽童型”作品(包括《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中国儿童文学会那么快地发展到今天吗?所以,到了今天,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仍需向世界一流作品看齐,我们的佳作还不够多,问题题仍然不少。因此,鲁迅的比喻仍没过时。世界各国最好的儿童文学无疑是我们亟须引进的优秀文化,只有当本土文化与这样的优秀文化有了充分的交融和碰撞,本土文化才会得以大幅提升(发展和变革总是离不开交融的)。如果把国外的优秀文化关在门外,以此保护本土文化,那本土文化反而不可能发展——“闭关锁国”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词汇,类似的教训已经够多了。所以,为了中国一代一代的孩子,也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今天和明天,必须有更多的翻译家和出版家,把眼光投向最好的儿童文学,不管它们出于哪个国度,我们都应尽快地“拿来”。我愿把最美的花朵献给这样的翻译家和出版家们!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能让你体会到自己有多幸福。生活就是有时甜蜜有时苦涩的,相信这本书会让你爱不释手。

——亚马逊网站读者评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