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童年/世界经典名著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高尔基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伟大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主人公阿廖沙即作者在外祖父家的生活。

内容推荐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在《童年》这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中,作者力图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塑造出一个努力探索生活的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了激烈冲突的人物。情节富于传奇和童话色彩,人物具有特异的精神力量。而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与色彩斑斓的语言,则形成了激情洋溢的艺术效果和一种歌唱般的语言风格。

试读章节

几天以后,我、外祖母和母亲,搭上一艘轮船,坐在狭小的船舱里;我那个出生刚刚几天的小弟弟马克西姆死了,他身上裹着白布,缠着红带子,躺在角落的一张桌子上。

我坐在一堆包袱和箱子上,望着那个像马眼睛一样又圆又鼓的小玻璃窗口;潮湿的玻璃窗外,泛着泡沫的浑浊的河水在不停地流着,不时溅起浪花,舔舐着玻璃。我不由自主地跳到地板上。

“别怕。”外祖母说,她用软绵绵的双手轻轻地把我抱起来,又把我放回包袱上。

河面上笼罩着灰蒙蒙的湿雾;远处忽而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接着又在雾霭和水汽中消失了。周围的一切都在颤抖。只有母亲把两只手垫在脑后,稳稳地紧靠舱壁站着,一动也不动。她脸色铁灰,愁容满面,面部的轮廓模糊不清;她紧闭双眼,一句话不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我所不熟悉的人,就连她身上的衣服也使我感到陌生。

外祖母不止一次地小声对她说:

“瓦里娅,你就吃点东西吧,哪怕少吃一点儿也行,好吗?”

她缄默不语,纹丝不动。

外祖母跟我说话时,总是柔声细调,窃窃私语,跟母亲说话时——声音要高一些,但似乎有点谨小慎微,畏畏葸葸,而且话很少。我似乎觉得,她有点怕母亲。我看出了这一点,这使我和外祖母更加亲近了。

“萨拉托夫,”母亲忽然气哼哼地大声说,“水手在哪里?”

她说出来的话也很奇怪,叫人听不懂:萨拉托夫,水手。

进来一个膀大腰圆、头发花白的人,穿着一身蓝衣服,送来一个小木匣子。外祖母接过木匣子,开始把弟弟的尸体往里面放,放好以后,她伸开胳膊,抱着木匣子便向门口走去,但由于身体太胖,她只有侧着身子才能挤过那狭窄的舱门,她站在门口,犹豫了片刻,样子显得十分可笑。

“哎呀,妈妈,”母亲喊了一声,从外祖母手里夺过棺材盒,于是她们俩便消失不见了;我留在船舱里,仔细瞧着那个穿蓝衣服的男人。

“怎么,是小弟弟死了吗?”他弯下腰来对我说。

“你是谁?”

“我是水手。”

“萨拉托夫——是谁?”

“一个城市的名字。你往窗外看,就是这个城市!”

窗外出现了土地;黑暗而陡峭的河岸显得雾气腾腾,看上去就像从一个大圆面包上切下来的一片面包。

“外婆到哪里去了?”

“埋葬小孩去了。”

“是把他埋在地下吗?”

“是呀,不埋在地下还能埋在哪儿?”

我对水手说,在埋葬父亲的时候,把两只青蛙也活活埋掉了。他把我抱起来,紧紧地搂住我亲了两口。

“唉,小弟弟,你还什么事情都不懂呢!”他说,“青蛙用不着去可怜,上帝保佑它们!你就可怜可怜你的母亲吧——你看她多痛苦呀!”

我们头顶上响起呜呜的汽笛声。我已经懂得——这是轮船在拉笛,所以并不害怕。那个水手急忙把我放在地板上,扭头就往外跑,边跑边说:

“我得快点跑!”

我也想跑出去。我跑到舱门外。昏暗的夹道上一个人也没有。离门口不远,扶梯上的镶铜闪闪发光。我朝上望了一眼,看到一些肩上背着口袋、手里提着包袱的人正往下跑。显而易见,大家都急着要下船——这就是说,我也该下船了。

可是当我随着一些男人走到船舷踏板前面时:人们都冲着我喊起来:  “这是谁家的孩子?你是谁家的?”

“我不知道。”

有好长时间,人们碰我,拉我,抚摸我。最后,那个花白头发的水手来了,他一把把我抱起来,说:

“他是从阿斯特拉罕来的,是从船舱里跑出来的……”

他抱着我跑进船舱,把我往行李堆上一放,就走了,临走,还用手指头指着我吓唬说:

“你再往外跑,我就打你!”

头顶上的喧闹声渐渐平静下来,轮船已经不颤抖了,也听不见河水撞击轮船的砰砰声了。船舱的窗口被一堵湿漉漉的墙壁挡住,舱里变得又暗又闷,包袱好像都胀大了似的,挤压着我,憋得我十分难受。说不定人们会把我一个人永远撇在这空荡荡的轮船上不管吧?

我走到门口,门打不开,门上的铜拉手也拧不动。我抓起一个盛牛奶的瓶子,使出全身的力气朝铜拉手上砸去。奶瓶碎了,牛奶溅在我的腿上,流进靴筒里。

我由于失败感到十分苦恼,便躺在行李堆上,小声抽泣起来,后来就噙着泪水睡着了。

我醒来时,轮船又发出强烈的击水声,颤抖起来。船舱的玻璃窗亮亮堂堂,看上去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外祖母正坐在我身旁梳头发,她眉头紧皱,嘴里小声念叨着什么。她头上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实实地遮盖住她的肩膀、胸脯和膝盖,一直垂到地板上,又黑又亮,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把头发从地板上兜起来,悬空提着,挺费劲地把那个木齿稀疏的木梳子插进厚实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撇歪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闪射着愤怒的光芒,她的脸盘在这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显得很凶,可是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又多又长时,她仍像昨天一样用温和轻柔的声调回答说:

“看来,这是上帝对我的惩罚——上帝说,让你长这么一大堆该死的头发,你就耐心梳去吧!年轻时,我夸耀自己有一头像马鬃一样厚实的头发,到了老年,我又诅咒它了!你睡吧,天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才刚刚起来……”

“我不想睡!”

“嗯,不想睡就别睡了。”她立即表示同意。她一边编着辫子,一边往长沙发那边瞧瞧,母亲正仰脸躺在长沙发上,她身子伸得像弦一般直。“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碎了啊?你小声告诉我!”

她说话时就好像在用心唱歌,发音咬字都特别清晰,字字句句宛如温柔、鲜艳、芬芳的鲜花,很容易使我铭记在心,终生不忘。她微笑时,她那两个像黑樱桃一般黑的眼珠儿瞪得很圆,闪射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她笑逐颜开时,露出两排雪白而坚固的牙齿,尽管黝黑的面颊上有许多皱纹,整个脸庞看上去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神采奕奕。可是这副脸庞却因为那松软的鼻子、胀大的鼻孔和红鼻头儿,而显得十分难看。她常用一个镶银的鼻烟壶嗅着鼻烟。她浑身上下,从头到脚,全是黑颜色,可是内心里——通过眼睛——却闪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活而又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近乎驼背,身体很胖,可是举止动作却像猫一样轻快而敏捷——她的性格也像那种可爱的动物一样温柔。

在她来以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她来到以后,立刻就把我唤醒了,把我引向光明,用一根剪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而且她立即便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一个最合我心意、最能理解我、最使我感到亲切可爱的人——是她对世界的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去应付困难的生活。

P5-8

序言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俄罗斯文学自从普希金奠基以来,经过果戈理的创作开拓和别林斯基的理论阐述,迅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大放异彩。俄罗斯文坛人才辈出,著名作家灿若星群,同18世纪前的俄国文学长期默默无闻相比,这种发展速度令人感到犹如从“侏儒”一下子变成“巨人”。然而同一切事物的成长规律一样。俄罗斯文学也有它的形成发展、迅速繁荣、走上高峰并转向衰落的历史,而且经历的时间并不长,在19世纪约一百年之内完成了全部历程,便无可挽回地没落了。即便从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来看,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文学走向高峰的标志,是出现了三大名家,各代表一种现实主义的形态;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虚幻的现实主义和契诃夫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也可以说,这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到了极致。不过。正如登山,人一到达极顶,再向前一步就是向另一面的下坡路走去了。一种文学的结束预示着另一种文学的诞生。

恰好在这两种文学交替,也是两个世纪之交,出现了高尔基的创作。他的《母亲》、《海燕之歌》、自传体《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以及一系列早期作品,为苏俄文学打开了新的局面,立即被列宁称赞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作为新文学的开创者,其地位本来已有定评。即便在中国,也早就把本国新文学的开创者鲁迅比作“中国的高尔基”,以表达对高尔基的崇敬。

然而一切都在变,由于前几年苏联国内掀起“重写文学史”和“重评苏联文学”的浪潮,高尔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遭到非议,从议论作家的晚节起,一直到否定其人其创作。一时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底事情的真相和实质如何?据笔者近年来多次赴苏考察所了解,当今在俄国对高尔基的看法仍然存在两种声音。虽然有人说高尔基已丧失了“革命海燕”的荣誉,变成了传播灾难的信使——“一只黑乌鸦”,或者是具有两副面孔的“双头海燕”。但是也有人在继续做坚实的工作:首次编辑高尔基全集80卷并已出版36卷,在20世纪90年代再出版25卷,其余近20卷也将随后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在俄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只有托尔斯泰的90卷全集可与之相比。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尔基早以其创作的实绩在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同时也显示了后代人对他的地位的肯定。

现在,由刘伦振同志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尔基精品集》——《高尔基中短篇小说精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五种,既是高尔基优秀作品的代表,又体现了我国学术界和读者对于这位杰出作家的肯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五部作品,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在作者的整个创作之中,从整体上加以考察;同时也就具体的作品分别做出阐释。

……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革命斗争的中篇小说《覆灭》(1909),揭露并批判小市民习气的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以童话形式、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意大利工人和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等。

1913年他回国参加革命的宣传工作,组织文化活动。他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家,同时继续写出《俄罗斯童话》(1912-1917)和《俄罗斯漫游散记)(1912-1917)、自传体三部曲的头两部《童年》(1913)和《在人间)(1913)。第三部《我的大学》后来于1922年写完。这批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俄国19世纪末叶的社会风貌。

其中,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它真实地描述了高尔基从生活的底层攀登上文学高峰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

1908年-1910年,列宁常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听到过后者讲述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曾劝说道:“您应该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极好的教育意义!”时过不久,高尔基果然写成了自身的传记体小说。

第一部《童年》,描写主人公阿廖沙即作者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它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童年的艰难和俄国小市民阶层的人情世态,刻画了一系列普通人物的鲜明的形象。他们当中有不少优秀的人物,其高尚的品质对高尔基的成长起过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外祖母的形象令人难忘,她已经成了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诗意的一位妇女形象。高尔基在她以及周围优秀人物的影响下,养成了从小嫉恶如仇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强性格。同时,他少年时代那酷爱读书、渴望学习、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也令人感动。

第二部《在人间》,描绘他从11岁就走向社会自己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的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污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祖母的善良、厨师的正直、药剂师的博学、玛尔戈王后的高雅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和复杂。这一切都养成主人公好思考的性格和深入分辨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他仍旧酷爱书籍,继续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各种图书,从中找到生活的目标、慰藉和力量。这一部分依然是书中最动人的篇章。小说真实、细腻的艺术笔触所展现的俄罗斯五光十色的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物,加上主人公那具有思辩色彩和哲理深度的内心世界,使人感到它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第三部《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他16岁时抱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伏尔加河上的另一座城市喀山,但一到这里就意识到进大学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大学”。他无处栖身,只好和印刷厂校对员古里共用一张木板床,两人轮流各在白天和夜晚睡觉。他跑到码头找工作,劈木柴、搬运货物,什么都干。后来到面包房当帮工,在阴湿的地窖里,窗户给铁网钉死,像座监狱,每天工作14小时,还要受冷酷无情老板的虐待。幸亏在一家小杂货店里当伙计时他接触到来杂货店里的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和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从此他接触到革命思想,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借为商店分送面包的机会传递革命书籍。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他摆脱了企图自杀的思想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三部曲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生活的生动图景,刻画了主人公不屈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的真实形象。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