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是一部撼人心旌而气势恢宏的红色经典,它首次立体地将彭德怀元帅的革命生涯搬上荧屏,成功塑造了彭德怀元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民族精神的“大写的人”的艺术形象。是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收获。
鄢德全主编的《大写的人--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这部文艺评论集,是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评论专集,作者中既有来自京城、省城的领导、专家,也有生活在彭德怀元帅故乡的业余文艺评论工作者。作品满腔热忱对《彭》剧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剖析,既肯定成就又不护短,是近年来一部极有见地的文艺评论作品,也是就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论的全国少有的专集。
鄢德全主编的这本《大写的人--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是一部电视剧评论专集,围绕长篇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进行评论。近四十篇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评说了《彭》剧的成功与不足,全方位地歌颂了彭德怀元帅热爱人民忠于党的伟大情怀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精神。全书的作者来自北京、长沙、湘潭等地,既有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又有基层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和业余作者。作品有张有弛,深入浅出。本书与《彭》剧重温了彭总那威武雄壮、气势恢宏的革命生涯。
彭大将军的情怀与担当
◎张天明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真实地展现了彭德怀波澜壮阔、风雷激荡的坎坷一生,刻画了他大义凛然、浩然正气的性格特点,也描绘了他的铁骨柔情、侠肝义胆的内心世界。该剧跨越中国大半个世纪的苦难、追求与奋斗,场面恢宏壮阔,情节细腻生动,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的情怀与担当,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有爱民的情怀,才会有君子怀德的担当。彭德怀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因帮助别人而落下病根失去劳动能力,母亲为让彭德怀能读两年私塾而操劳过度过世。在苛捐杂税、土匪盗贼盛行的年代,小小年纪的彭德怀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上要服侍祖母、父亲,下要拉扯两个弟弟。经常受到地主老财的欺凌,却也受到贫苦乡邻的帮助,使他养成了爱憎分明的性格,即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对欺凌人民的统治者有着天生的愤懑。后来,他斗地主,入湘军,改名德怀,取意“君子怀德”,此德正是爱民之德。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之德。
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彭德怀率部举行平江起义后,去看曾经提携他的湘军师长,师长不解地问,你放着月薪几百大洋的湘军团长不做,去干每天只有三分菜金的红军,为了什么。彭德怀回答,干湘军只是充当军阀混战的工具,干红军才能救国救民。彭德怀的大义凛然使师长抬起的枪又放下了。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在白色恐怖使许多人动摇的时候,彭德怀逆势而上,弃暗投明,冒着自身危险和株连家人的风险(后来两个弟弟被反动派杀害),加入党和红军,跃上井冈山,这是怎样的担当。
有爱国的情怀,才会有横刀立马的担当。1940年夏,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牵制其进攻,振奋国人的抗战信心,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组织和发动了“百团大战”。正太路这条被日寇称为“钢铁动脉”的铁路,在千万军民齐动手下,化成一条熊熊燃烧的火龙;而敌人苦心经营的“囚笼”,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变得千疮百孔。
在电视剧中,描写了关家垴战斗的真实故事。日军冈崎大队偷袭八路军总部和兵工厂,一路屠杀根据地人民,被八路军包围在关家垴。彭德怀提出要为遇难军民报仇,坚决聚歼冈崎大队,而冈崎大队居高临下死守,八路军采取仰攻不占地利损失惨重,而敌人援兵将到。有的将领提出撤出战斗下次再打冈崎大队,彭德怀以军事家的坚定果敢鼓励大家坚持最后五分钟,他亲临前线500米指挥,终于将敢于进犯根据地的冈崎大队基本全歼。
彭德怀说,打仗是件严肃的事,如果指挥员不尽心尽力,就会造成战士的无谓牺牲。在朝鲜战场,他仅带少数人员,先于大军跨过鸭绿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双方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使美国第一次在一场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对强的奇迹。
彭德怀爱兵如子,当他看到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坚持作战,没有冬衣,没有粮食,勃然大怒。电视剧中塑造了彭德怀与石头、宋卫国等战士的血肉深情,他为毛岸英的不幸牺牲而悲痛不已。毛泽东为彭德怀赋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有爱党的情怀,才会有为民请命的担当。1958年前后,彭德怀跑了约半个中国的农村调查“大跃进”中农村的真实生产状况,发现存在严重的浮夸风和老百姓缺食少穿。在彭德怀的老家湘潭,有位农民写了一首打油诗给他,其中有一句:“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彭德怀小心翼翼地把字条夹在笔记本中,并写道:“这是群众多么沉痛的呼声!”当时,有不少党内干部发现了浮夸风,但大多数人选择了保持沉默,还有的人为了迎合“上意”,谎报产量,浪费民力。于是,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那封信才具有如此振聋发聩的效果,树立了共产党人讲真话、为民请命的典范。但是,彭德怀也由此蒙冤18载,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迫害,直到1978年平反,离他过世已有四年。
电视剧中塑造的彭德怀有血有肉,具有伟人的担当,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怀。他生活简朴,最反对别人对自己搞特殊化。他照顾了很多烈士战友的遗孤,把他们看作自己的骨肉。他要妻子把买钢琴的钱省下来,寄给乡下的亲戚。他像慈父一样关心晚辈,却对他们严格要求,把自己的侄子应该评定的军衔降了一级。正像巴金在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后激动地写道:“拿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来说,拿他的保卫祖国的功勋来说,我们在他面前太渺小了。一身简单的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脸,他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
P8-10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终于成功杀青,走向荧屏。
而当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彭德怀元帅》时,便创同级收视率全国第一的奇迹。这奇迹是参与拍摄的所有演职人员和全国所有热爱彭德怀元帅的观众创造的。我谨代表彭总家乡湘潭县近百万人民和中共湘潭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彭德怀元帅》剧组和所有参与拍摄制作的单位和个人及所有关心、支持本剧出品的各级领导和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彭德怀元帅》播出后,引起了广大文艺评论家的热情关注,这一本《大写的人》的文艺评论集就是在这种关注中产生的。专家们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满腔热情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红色经典的艺术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彭德怀元帅,出生于我县,他一生热爱人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心里只有党和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忠诚、干净、担当的高尚情怀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他的铮铮铁骨和赫赫战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一定要学习彭德怀元帅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我县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莲乡篇章而开拓进取、务实奋进。
(作者系中共湘潭县委书记)
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是一部撼人心旌而气势恢宏的红色经典,它首次立体地将彭德怀元帅的革命生涯搬上荧屏,成功塑造了彭德怀元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民族精神的“大写的人”的艺术形象。是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收获。
这部文艺评论集,是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评论专集,作者中既有来自京城、省城的领导、专家,也有生活在彭德怀元帅故乡的业余文艺评论工作者。作品满腔热忱对《彭》剧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剖析,既肯定成就又不护短,是近年来一部极有见地的文艺评论作品,也是就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论的全国少有的专集。
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级出版机构北京线装书局和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湘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热情支持;得到了中共湘潭县委、湘潭县人民政府、中共湘潭县委宣传部、彭德怀纪念馆及湘潭县文联的忠诚帮助。这些单位为本书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顺利出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由衷地感谢大家!
本书的成书过程匆忙,难免某些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朋友宽容并批评指教。
彭德怀元帅“走出那么远,还牵着我的心”,牵着全国人民的心。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民族,需要伟大的作品。忠诚祝愿电视剧《彭德怀元帅》走进全国人民心里,为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垫更加广阔的精神文化支撑。
鄢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