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向深处(全国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集2007卷)
分类
作者 刘建民
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向深处》一书是全总宣教部和工人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结出的硕果,也是新时期职工文学创作的历史见证,它将带着建设者的骄傲、创作者的荣誉永远载入职工文学创作的史册。本书旨在鼓励广大职工热心参与文学创作、努力塑造当代职工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发挥“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繁荣职工的文学创作,既为广大职工业余文学爱好者开拓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具体维护了基层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又有助于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有效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群众性。

内容推荐

《走向深处》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新时代职工的火热生活。无论是近万字的报告文学,还是几百字的小小说,很少闭门造车、矫揉造作。作者们为我们奉献的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基层职工的生活画卷和场景,可以说,此次的征文活动是一次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盛宴。正因此,它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在本书中,《青藏线逸闻》的作者在创作感言中说:“每次上青藏铁路采访,总被筑路人的‘海拔高士气更高’的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是成功铺通天路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创作的源泉。”《邮运三章》的作者、陕西省邮政局的职工周养俊说:“坚持业余创作十余年,结集出版文学著作多部,源自邮电这块沃土,动力就是这群可爱的绿衣人。”大港油田的职工、《大港,我的石油城》的作者祁望说:“是生活让我心动,是友情让我感动,是贵报的征文让我笔动。但愿我一直能够‘动’下去。”

目录

报告文学

 九公里的女人们

 我没文凭,但我有技术

散文

 阿尔善的三月

 青藏线逸闻

 大港,我的石油城

 胆小的儿子

 在苏丹的一天

 谁储存了我的梦想

 像皮鞋一样硬朗地生活

 醉倒在大庆

 来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战斗过的地方

 父亲种树

 山一样的情怀

 谷雨的雨

 第一份工资

 月光与大海

 寻访梅娘

 一碗小馄饨

 夜班散记

 天使

 楝子花开

 我一定留心不要失掉你

 妻子的倒班生活

 猴车,我的猴车

 夜卸工作房

 暑假,和父亲一起收破烂

 相伴岁月的茶馆

 火车的舞步

 母亲的心事

 岁月如水水如烟

 为谁美丽

 盼归

 感受撒亚拉的沙尘暴

 也宜墙脚也宜盆

 老爸的三种工

 红柳的世界

 路碑

 女劳模和她的另一半

 一个人的森林

 又见草原

 喊叫

 带着照片出门

小说

 阿秀的末班次

 不治之症

 探亲

 老王的网络生活

 业内人士

 寒夜如水

 相亲

 变电所纪事

 旧工友小宽

 厂医刘绳

 二叔的“职业病”

 掌子面

 新官上任

 大拿

 海上晚来风

 来喜

 老鲍捉鬼

 镜子

 安全官的故事

 锅炉工的儿子

 日子如水淡

 兄弟

 风雨夜归人

诗歌

 与石油有关的岁月

 铿锵青藏

 邮运三章

 敞篷车上盛开的郁金香

 城市,一座永建不完的工地[外一首]

 大柳塔谣曲

 护林人

 看车棚的老人

 穿越沙漠

 很想和你用鳃呼吸

 鹰和煤

 东方大港

 午夜钢魂

 我的诗弥漫钢铁的味道

 工厂在哭泣

 穿越

 酿造之歌

 父亲母亲

 闪电与花环

 风景组诗

 你让世界领略北京风采——赞迎奥运中的首都售货员

 内蒙古短章

 百口泉

 他用两根拐棍撑起晚年

 小草把露珠注册成自己的眼泪

 石油碑文

 羡慕城里

试读章节

我没文凭,但我有技术

我原是湖北一家水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2002年的春天,厂里宣布倒闭后,我心里又是难受又是恐慌。难受的是,我在这里从建厂时干起,已经干了30年了,心中自有难以割舍的苦楚;恐慌的是,我和老婆都在一个厂里,厂一垮,我和老婆每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费,而儿子又要考研究生,需要一大笔钱。

家庭的危机迫使我这个已年近半百的半大老头子也要出去打工。

我在厂里从学徒工开始干的就是电工,先是值班电工,后又干维修电工,还参加过厂里的电器设备安装和改造,后又在厂里负责管理全厂的热工仪表和计量器具,可以说在电工技术上我是又全面又过硬的。但我没有文凭,我是老三届初中68届的毕业生,初中仅读了一年就作为知青下放农村,18岁招进了工厂。我虽然没有任何文凭和职称,但我想凭我过硬的技术,一定会有厂家用我的。可我来到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会上,顿时傻了。人潮涌动,比赶集市还喧闹。我好不容易挤到一个摊位上,还没等我开口.那招聘人员看了我一眼道:“你这么大年龄的人还来招聘,快回去抱孙子享点清福吧!”

噎得我差点透不过气来,正要回敬他几句,旁边一个前来应聘的人说:“像我这样三十多岁的人都难找工作,何况你这个半老头子,谁会要呢?”

我冷静一想:是啊!虽说是现场招聘,但光凭嘴说,谁会相信你技术过硬呢?人家当然首先是看文凭和年龄了!

虽说我是灰溜溜的出了“人才市场”,但也悟出了个道理:像我这样年龄的人,不能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只有通过熟人介绍才可能找到工作。

回到厂里后,我找到了厂里几个熟知我技术的工程师,请他们遇到合适的机会和岗位推荐我去。

果然这一条路走对了。2002年6月,厂里的马工程师向湖北一家工程监理公司推荐了我。

原来北京一家设备装配公司承包了缅甸一家新建水泥厂的设备装配,并请中国一家机电设备安装公司负责该厂的电器设备安装,而监理公司则由湖北的一家工程监理公司担当。湖北的这家工程监理公司曾向缅甸派出了一个电器工程师担任电器设备安装的监理,可在安装中却出现了部分机电设备安装后试不了车。担任监理的电器工程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湖北这家工程监理公司只有把设计院负责设计该厂电器部分的设计员请到了缅甸,请他帮忙解决问题。可他到了现场,也无计可施,电器安装的工程也因此受阻。

就在湖北的这家工程监理公司为此大伤脑筋时,我厂的马工程师向他们推荐了我。这家公司赶紧打电话叫我去面试。

面试时,这家公司的老总首先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和职称情况。

我当时就坦白地说,我是个初中生,没有职称,只有技术。

老总的脸上顿时现出了不快,他草草问了几句就收场了。我一看他的脸色不好,就觉得没有希望了,脸色也沮丧起来。那老总是个好人,大概看出了我的情绪,安慰道:“你来的车票我们给你报了吧!”

我很硬气地说:“不要你们报!”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老总的办公室。

晚上,我给马工程师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马工程师说:“我再给他们老总打个电话说说吧!”马工程师放下电话后,随即给那个老总打了电话,那位老总终于答应第二天再叫我去面试。

其实那位老总是学自动化出身的,对电器方面很内行。我再去面试时,他详细问了我有关电器技术方面的事,我都一一回答了。他很是满意,最终同意我去缅甸做电器设备安装监理,但他也提了个要求,要我自己设法解决一个电器工程师的文凭。因为出国搞技术,没有工程师的牌子,北京公司方面和缅甸方面都不会接收。

我们厂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好给我“制造”了一个电器工程师的文凭。  2002年的7月,我乘飞机来到了缅甸。

到厂的第二天,我就得知安装公司停工卡壳的原因,原来是已安装好的几十台电器柜运转不了。我拿着设计图纸仔仔细细琢磨起来,只看了一会儿,我就看出是原理图设计有问题。第二天早上,在三方的碰头会上,我指出了原理图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原理图、改电器柜线路的建议,并提出改用自动控制的方案。

北京公司和安装公司都同意了我的建议和方案,但具体涉及修改原理图时,北京公司为难了。因为按规定,修改原理图应由设计院设计图纸的设计员来修改。但这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请设计员来修改原理图麻烦不说,可能会延误工期。我见北京公司驻缅甸的总代表有些为难,便主动提出由我来修改原理图。按常规,监理公司是无权修改设计图的。但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北京公司总代表同意由我来改原理图。

从这天开始,每天晚上,我就关在住所修改原理图。白天,我就到工地指挥、监督安装公司按我修改的图施工。历时一个月,终于将38台抽屉柜、10台软启动柜、3台高压柜的线路改装完毕。结果,一次试车就成功了。安装公司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向我伸大拇指,北京总公司的代表握着我的手连连说:“谢谢你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而湖北工程监理公司的老总得知我解决了这一难题后,特地打电话给我说:“你为我们公司争了光啊!”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比三个真工程师还牛啊!”P17-20

序言

大概因为我是从工矿企业走出来的作者,我对以工人生活为素材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比较喜欢看,看了能引起诸多回忆和共鸣,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工人日报》的文艺副刊,刊登的多是描绘工人生活的作品,是我长期关注的文艺副刊之一。我也一直是该副刊的作者。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有的报纸把文艺副刊砍掉了。有的报纸虽然把副刊保留着,办得也是有一搭无一搭,一切为广告让路。我坚持认为,一张报纸,有没有副刊是不大一样的。有了好的副刊,报纸就不是平面的报纸,而是立体的报纸,有文化深度、历史深度和心灵深度的报纸,就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读者。《工人日报》的文艺副刊不仅越办越好,还与全总宣教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这是一次有远见的和建设性的活动,对于满足工人的文化生活,建设工人的精神世界,都有着值得赞赏的意义。

发在“作品征集”专版上的作品,我大部分都读了。在参加评选优秀作品期间,我又重点读了一些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阿秀的末班次》是一篇感人的小说。厂子被卖掉了,新老板接手后要更换一批年轻力壮的新工人。作为老工人的阿秀,这是她的最后一个班。上完这个班后,阿秀就下岗了。然而,阿秀没有闹情绪,没有消极应付。相反,她特意洗了工作服,干起活儿来像往日一样卖力,一样一丝不苟。下班后别人都走了,阿秀没有走,留下来擦拭机器,把机器擦得一尘不染。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有精彩的一笔。阿秀“最后离开厂子时,跪在车间前头,恭恭敬敬给厂子磕了一个头。”这一笔读得我鼻子发酸,几乎掉下泪来。这就是我们的工人师傅,他们有着对劳动的神圣理解,在什么时候都不失生命的尊严。李庆伟的小说《探亲》也不错,他敏感地捕捉到农民工普遍面临的夫妻生活的问题,表现了集体的人性美。

我个人的看法,这次征集到的作品,散文的质量更好一些,有好几篇作品都让人难忘。如《阿尔善的三月》、《青藏线逸闻》、《胆小的儿子》、《为谁美丽》,还有《醉倒在大庆》等。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了,人们坐上火车,就可以到拉萨看看。但人们不能忘记,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付出的让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温度太低,鸡蛋冻成了冰疙瘩。他们拿鸡蛋往碗上磕,鸡蛋没破,碗却破成两半。他们说笑时都不敢大笑,一笑嘴唇冻裂的血口子就往外渗血。给工友过生日唱支歌吧,因为缺氧,一个唱歌的工人竟突然晕倒了。散文《青藏线逸闻》截取了几个片断和细节,以水滴折射太阳光辉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铁路建设者们在艰苦条件下乐观的精神、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

期待着在《工人日报》读到更多的好作品。

期待更多的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的诞生。

后记

《走向深处》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全总宣教部和工人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结出的硕果,也是新时期职工文学创作的历史见证,它将带着建设者的骄傲、创作者的荣誉永远载入职工文学创作的史册。

此次征集的作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新时代职工的火热生活。无论是近万字的报告文学,还是几百字的小小说,很少闭门造车、矫揉造作。作者们为我们奉献的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基层职工的生活画卷和场景,可以说,此次的征文活动是一次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盛宴。正因此,它才具有感人的力量。

职工写、写职工,也是本次征文不同于其他文学活动的一个特点。《青藏线逸闻》的作者在创作感言中说:“每次上青藏铁路采访,总被筑路人的‘海拔高士气更高’的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是成功铺通天路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创作的源泉。”《邮运三章》的作者、陕西省邮政局的职工周养俊说:“坚持业余创作十余年,结集出版文学著作多部,源自邮电这块沃土,动力就是这群可爱的绿衣人。”大港油田的职工、《大港,我的石油城》的作者祁望说:“是生活让我心动,是友情让我感动,是贵报的征文让我笔动。但愿我一直能够‘动’下去。”

此次举办的征文活动,在文坛发出了普通劳动者自己的声音,因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更因为征集作品的清新质朴、积极向上,为文坛带来了复兴的希望。正如征文的评委、著名作家刘庆邦所说:“这是一次有远见的和建设性的活动,对于满足工人的文化生活,建设工人的精神世界,都有着值得赞赏的意义。”

我们在见报的征文作品中遴选出了更具代表性的作品,集结成这部职工优秀作品选《走向深处》,旨在鼓励广大职工热心参与文学创作、努力塑造当代职工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发挥“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繁荣职工的文学创作。作为编者,我们也更加认识到,举办这样的活动,既为广大职工业余文学爱好者开拓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具体维护了基层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又有助于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有效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群众性。

此次征文活动从策划、报道、评奖到结集出版,始终得到全总宣教部的指导和支持,并且得到西藏人民出版社的鼎力帮助,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