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足音泰山(泰山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张邻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当你打开本书时,你会看到一幅幅泰山鲜活的景色,你会听到又一种亲切的、并不遥远的足音……

《足音泰山》对文化泰山和自然泰山的景观细节内容描写,不经意间会吸引着你读下去,仿佛走人那7000多级的弯弯山道,将会遭遇那些大多已被人们淡忘的尘封往事……

朋友,您不想亲自来泰山领略一下这被称作五岳独尊的壮美景观和丰富的新人文旅游吗?!

内容推荐

《足音泰山》通过将实景和想象的糅合,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回映,形象生动地告诉你这一切。

真如幻境,幻境如真,让你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书中那些超尘出世、仙境般的描绘和历史文化再现,为泰山山水重新增添了一抹奇逸迷人的色彩。

山道就如延续的生命与思想,只有到过、爬过、经历过,你才能体会,才能领悟,这是有价值的回忆与思考。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天下第一山”

第二章 泰山山门

第三章 《鸳鸯碑》诉说

第四章 “李、杜”绝唱

第五章 泰山“杏坛”

第六章 泰山老奶奶

第七章 摩崖人文

第八章 往事封禅

第九章 泰山仙境

第十章 1633级台阶

第十一章 黑龙潭瀑布

第十二章 云步桥诗境

第十三章 望秩山川

第十四章 泰山景观鸟瞰

第十五章 泰山御道

后记

试读章节

泰山山门

泰山,作为“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灵峰、圣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游客进入名山胜地的标识,郑重告诫游客:从现在开始,应该注意养精蓄锐、收敛视野,排除杂念、全神贯注,以求全力以赴地攀登泰山。

泰山,素有“三里—亭,五里—坊”的美称,可见石坊在整个泰山景观中的不可替代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登山第—坊的岱宗坊,其审美价值还不能孤立地从这一单体建筑来审视。

岱宗坊,起到了点缀风景、引人入胜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景观区或者古迹群内,尽管石坊牌楼是陪体、陪衬建筑,但是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奇妙作用。

来到泰山,每当游客远远望见岱宗坊时,都会有—个共同的感觉:石坊点缀在无边无际的青山绿丛之中,小中见大,真的是有“万绿丛中—点红”的那种感觉。

游客遥望岱宗坊,便会觉得神清气爽,准备攀登泰山绝顶的信心顿时倍增。

岱宗坊,还起到了点缀泰安市的功用,显得古色古香,韵味无穷。

泰安市,大街两旁高层建筑高耸入云,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自然是现代化大中城市的—般景象。

但是,当人们步入红门路时,马上就会感到似乎是进入了时空隧道,漫步在泰安的古老街巷之间……

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这座石坊的作用。

岱宗坊的存在,才使得泰安市的街巷还能保留一点传统古色古香的味道,不至于被现代喧闹所完全湮没。

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精湛、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天才创造,在那些普通的石头上留下永恒、美丽的刻迹。

石坊上所雕刻的,不论是人物、花卉、鸟兽等等,往往处处都注意刚健同柔和的交汇、融合,行止与神态的统一、协调。

大的石雕,如飞舞腾龙,跃步麒麟;小的石雕,如花蕾嫩草,须发衣衫,都能够充分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那些四角支柱上所刻饰的荷花、玫瑰、腊梅、牡丹等花卉,争芳斗艳,如闻香气;所刻饰的各色小鸟,摇头摆尾,各具姿态,如闻呜叫。

中国古代建筑的时空关系,历来习惯按照线型运动,将空间转换融合到时间推移之中,又从时间的缓慢推移之中,凸现出空间的转换节奏。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特别重视序列设计,重视游赏路线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将岱宗坊放在泰山与岱庙这一有机的整体中来审视,就会明白岱宗坊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岱庙,是一座帝王祭祀瞻拜神灵(泰山神)的场所,是泰山主庙。岱庙主要体现的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芸芸众生所在的凡人尘世;而从岱庙北出厚载门,沿“泰山东路”(御道)的旅游登山路线攀登,即可到达充满神秘色彩的所谓天上极乐世界。

而在从人间到天上的这一艰难攀登的过程中(7000级左右的石头台阶),构筑一座座石坊,既增加了游客攀登泰山的节奏,缩短了人间天上的距离,也避免了“登天”这—过程的旷远持久和单调枯燥,又使得游客在长达五六个小时以上艰难的泰山攀登中不断受到鼓舞,体会到泰山的神圣、雄伟、险峻、崇高与伟大。

就岱宗坊这—单体石头建筑来讲,建筑艺术也是相当高超的。圆形的脊兽和微微翘起的檐角,增加了石坊的流动与飘逸。而四柱前后均辅以石柱,又巧妙借助了泰山这一大背景,增加了岱宗坊的稳重。  从岱庙出厚载门,向北走一里多路,就是泰山的山门——岱宗坊。

岱宗坊,位于泰安市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首,为一跨道石坊,攀登泰山由此开始。

岱宗坊,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隆庆年间及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

岱宗坊,整条石四方门柱三门式,建在长16.55米、南北宽14.2米的长方形台基上,造型粗犷、简洁。

岱宗坊,门框谈不上高大、宏伟,但是造型洗练,透出一派天然的纯朴敦实的本分劲儿。后毁。

清雍正八年(1730年),郎中丁皂保、赫达塞奉敕重建,并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岱宗坊,在整个泰山景观旅游中,具有非常鲜明的标志性导向作用。

岱宗坊前,东西有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岱宗坊记》和《重修泰山记》碑,两碑相对而立。

1965年,又翻修了石坊的方台。

岱宗坊东,原有丰都庙,是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太监李瑾创建的。祭祀丰都大帝,配以冥府十王。

岱宗坊北,原有三皇庙,祀伏羲、神农、黄帝,配以八蜡神。

丰都庙和三皇庙两庙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拆毁。1979年,在其旧址上修建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泰安支社和泰山宾馆。

岱宗坊西,原有建封院,宋政和年间改为升元观,祭祀东岳福神东华帝君。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拆除后,创建“乾隆行宫”。原宫规模宏大,松柏郁郁,奇石林立,溪泉争流,清末毁。民国年间屡驻军队,官宇拆毁,古树尽伐。

岱宗坊北,为玉皇阁及白鹤泉故址。阁建于明万历年间,祭祀玉皇大帝。建国前后,玉皇阁毁,今为济南军区干部休养所。

岱宗坊西南方,旧时有凤凰台,传说汉宣帝元康元年即公元前65年,有很多的神鸟、凤凰飞到泰山,云集在这里,后人就修筑高台纪念这件事。清代乾隆年间把它夷为平地,现在是山东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

因为,我想,每—个第一次看到岱宗坊的人,也许都会吃惊的说:这就是岱宗坊?!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而常理中的山门应该是气势雄伟、威风堂堂的。就像是峨眉山或福州鼓山的山门,明明白白告诉你它的后面就是高不可攀的艰难。

可是,岱宗坊却是树立在山东泰安市区繁华十字路口当中的一个小小的石牌坊。

如果不是司机提醒,或是探询当地人,你不可能相信:面前这个不起眼的街心石头建筑,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山山门“岱宗坊”!

要知道,遥想当年,中国历代帝国皇家的浩荡封禅队伍,云集于此,就是从这里开始攀登泰山的……

岱宗坊的后面是长长的一段缓坡路,可以想象:当年没有水泥马路的时候,这里应该是一条长长的进山宽阔大道,大道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泰山是所谓神圣的山神之位,岱宗坊理所当然的应该建立在这里。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供奉神灵之地,总是有一段长长的进门大道。人们行走在这样长而肃穆的大道上,自然而然会产生出一种对神灵所在地的崇敬之情。

实在可惜的是,现在这条长长的通往泰山的路,如今却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水泥路面。马路两边古树的后面,是—家家热闹的小商店。  现代浓浓的商业气息,完全破坏了本应肃穆的凝重气氛,造成了泰山和岱宗坊之间的联系断层。因此,也常常会让游客感到岱宗坊所处位置的突兀、蹊跷。

P8-12

序言

编撰《旅游人文》丛书的初衷很明确,就是为中国特色的大众旅游做一件实事。

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对于豪富、贵族等少数人出游的大众旅游,始于二次大战之后。所谓大众旅游,是指平民百姓、工薪阶层涌入出游行列,并逐渐成为旅游主体。西方的大众旅游大体上经历过观光游到观光度假游两个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大众旅游是旅游史上一个里程碑。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众旅游出现要晚了约三十多年,也没有经历过豪富、贵族等少数人为旅游主体的历史阶段。中国大众旅游是在文化传统厚重、文化普及缺失的土壤和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大众旅游不能同西方大众旅游同日而语。就客体层面而言,厚重的文化传统如何开挖、提升;主体层面而言,旅游人文缺失如何弥补、加深,都成为中国特色大众旅游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大众旅游在轰轰烈烈中行进,又是在蹒跚学步中流动。三十多年来,大众旅游的实践,渐渐使旅游大众获得旅游知识。可以这样认为,20世纪末叶二十多年的大众旅游,为旅游大众补上了旅游文化的课。在21世纪,中国的旅游大众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要“下马观花”了:

他们从单一的观光游进入休闲式观光游,用更多时间解读景观文化;

他们不满足景区里的单调指示牌,要求出现景区标识系统,以求得到景观信息;

他们对静态实景已打不起看劲,渴求动态景观与之配合;

他们甚至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景区数字化处理,呈现虚拟场景,进一步提高文化档次。

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旅游景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一种人文企求。基于此,本套丛书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寻觅。即寻觅实体景观中看不见的人和事,对已消失的文化景观,稽古勾沉,虚拟显现。

二是融合。将寻觅到的消失景观与实体景观融为一体,使游人看到古今相通、虚实场景组合的新景观。

三是解读。在新旧景观叙述中,细细道出其中的文化韵味,使游人有所感悟。

本套丛书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宫》、《诗景长江》、《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丛书作者均是上海市民,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作为广义的志愿者,以此作为献给盛会的一份薄礼。

丁季华写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寓所

2009年3月18日

后记

窗外,大雪纷飞,如絮、如蝶、如羽,寄托着满腔的希望、无尽的思绪,《足音泰山》就在这上海久违了的大雪天杀青了。

《足音泰山》那苦乐参半、充满艰辛、又让人沉醉其中的写作过程,似乎又历历在目……

200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丁季华教授召集我们,准备编写一套《新旅游丛书》,力图寻找已消失(遗忘)的文化景观,描述再现景观文化底蕴,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感悟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新旅游丛书》试图采用21世纪的手笔,撰写21世纪的大众旅游丛书,给予21世纪的旅游大众翻阅。

这是一个绝佳的创意,是多元文化要素相互渗透的一种全新文学形式的尝试。我斗胆提出撰写丛书中的《足音泰山》一书。一是感觉富有挑战性,二是加上20世纪70年代末曾在曲阜念过3年研究生,泰山也爬过3次(那时还没索道),自以为还是比较了解泰山的。

然而,实际着手写来,却感到绝非易事。

首先,大吃一惊的是,实在也是我对泰山的文化底蕴知之甚浅。虽说5次攀爬过泰山,然而所有景观都是匆匆而过,鸳鸯碑、王母池、孔子登临坊、五松亭、仙泉、柴望遗风等重要景观的文化背景,居然一无所知。

其次,《足音泰山》究竟是什么?是旅游案内?是历史物语?是抒情散文?还是哲学伦理?似乎都不是,但好像又都要兼容并蓄。

再者,《足音泰山》实在需要体现一种中华精神,是要在总体上去把握泰山景观个性,凸现亮点,发掘新点,诠释旧典,以事说景,借景释事,景事融通,科学地阐析泰山的文化底蕴。

由于没有可以参见的模式,文化多元因素的糅合又极为不易,自己的水平又十分有限,因此《足音泰山》的写作过程相当不顺,一直在磕磕绊绊中摸索着,在摸索中缓缓进行着,又在思索中慢慢修改着,一稿、二稿、三稿……

其间,好多次都觉得难以为继,打算放弃了。多亏了丁季华教授及时给予的鼓励和打气,不断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作出许多详细而具体的指导。我们经常一个电话就要打上好几个小时,真是受益匪浅,使得我有了进行下去的勇气,慢慢书稿的轮廓也逐渐清晰起来。

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今天,《足音泰山》终于可以献给读者了。

本书力求图文并茂,为此,泰安市旅游局负责人刘水同志提供了数百张亲自拍摄的最新最清晰的照片以及绘制景观图,其中有许多照片都是在2008年5月去泰山补拍的。这些图片摄影水平之高,内容之丰富,绘制之精细,想必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说,本书是我与刘水同志共同努力合作的成果。

由衷感谢丁季华教授、刘水同志、谢宝耿教授、季维龙教授、林正根教授、徐燕萍老师等旅游界、文史专家学者对本书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由衷感谢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张树同志自始至终给予本书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

由衷感谢我的九州大学前辈、日本琦玉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小林聪给予本书的诸多宝贵建议。

此外,我在交通大学的学生李灵、侯隽、李寅煦、闫腾达等,也在内容、书名、章节子目的安排等方面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议,在此谨表示真挚的谢意!

小书所用资料几乎参照了目前国内网站上所有有关泰山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方面的内容,例如:www.mount-tai.com.cn/、bk.baidu.com、www.taishantour.com/、www.taian.gov.cn/、www.taishanzx.com.cn、www.taishan.com.cn/、www.my0558.com/、www.cts2008.corn/等等,已经尽可能地在各章予以了注明,但仍有嫌细致不够或疏忽漏掉的地方,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深深的歉意!

由于本书的撰写是一种全新文学形式的尝试,对于多元文化要素的合理配置把握显得十分吃力,小书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纰漏和错讹,欢迎广大读者热忱地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加以改订完善。

窗外的雪还在飘飞,喝了一口刚泡好的咖啡,略嫌苦涩,手不觉伸向咖啡伴侣,顿时眼前一亮,伴侣。对,《足音泰山》就是伴侣,是亲近旅游大众的文化伴侣!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曾在2000年3月23日发表了题为“泰山旅游为何发展慢”一文,其中说道:

有着“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美誉的泰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业都是有重大影响的。然而,近5年来,全球旅游消费迅速增长,而泰山的游客数量却增长缓慢,特别是海外游客,一直徘徊在每年2万人次以下,且游客滞留时间也在缩短。

为什么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泰山旅游业徘徊不前呢?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莫振奎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概括了其中的原因。

长期以来,有关部门把泰山旅游主要定位在“观光旅游”上。因此不少游人来泰山,就是看迎客松、爬十八盘、坐缆车或看日出。结果,泰山旅游程式化,缺乏鲜明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事实上,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郭沫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