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北朝(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东藩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毛泽东卧室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二月河推荐的中国历史唯一入门读物,顾颉刚、裴效维、杨天石高度评价。

中国历史演义巅峰之作:一人主笔,千年兴衰,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上起秦皇,下迄民国,编织中国最完整的史话。

《南北朝(现代白话版)》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有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内容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风靡海内外的一套通俗历史巨著,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2166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文笔通俗,点评机智,从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部具有廿四史规模的庞大卷帙之作。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南北朝(现代白话版)》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有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目录

龙护神畏的奇人

刘裕的发家史

南燕败亡

计平谯纵

后秦的消亡

刘宋初建

北魏崛起

迎立新主

檀道济平逆

赫连氏族灭国亡

刘湛冤杀檀道济

魏主灭凉

范晔伏法

宋魏交战

张畅智答李孝伯

弑主

刘骏枭恶锄奸

乱伦引发的乱事

头颅山

昏淫的刘子业

湘东王刘彧即位

四州沦陷

幼主即位

萧道成计除暴君

沈攸之栎林自缢

萧氏建国

王僧虔辞封

萧嶷病逝

北魏迁都

萧鸾废帝

残戮诸王

拓跋宏南征

自相残杀的萧氏

魏主退兵

萧宝卷大杀权臣

潘贵妃专宠后宫

萧衍起兵

萧宝卷之死

齐亡梁兴

北魏入侵

萧梁的反攻

贤王冤死

胡太后临朝听政

清河王遇害

魏主探母

滴血认亲

萧宝夤称尊

尔朱荣立新帝

天子除奸臣

征讨尔朱氏

“高王来了”

梁太子病殁

东魏和西魏

两魏交战

受宠的柔然国

皇帝出家

侯景叛乱

欺负皇帝的高澄

聪明的跛子

建康被围

外贼内祸并起

北齐代东魏

齐初的兴盛

萧梁暂定

突厥崛起

陈霸先得权

梁军大捷

南北易主

鱼吃人

动荡的北齐

一母生四帝

两国争亲家

北周背信兴师

小人的花招

给北齐一个教训

边打仗边梳妆

北齐灭亡

虎父犬子

一帝五后

杨坚建隋

亡国的蓬岛仙女

一女事三夫

梁陈并亡

南北统一

现世的阎罗王

独孤皇后专宠

废黜杨勇

杀父烝母

大兴土木

小郎君和老不死

北巡西征

上天示警

征战高丽

内乱渐起

燕门关之围

最后的南巡

巨鼠的名字叫阿

李渊兴兵

南北朝收场

试读章节

龙护神畏的奇人

东晋哀帝兴宁元年,江南丹徒县出了一位乱世枭雄,名叫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他的远祖是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刘裕出生的那天晚上,整个屋子突然焕发光亮,就像白天一样。可是小刘裕一坠地,他的母亲赵氏就撒手而去,父亲刘翘认为他是个不祥之人,想把他扔了,幸亏姨母怜惜他,硬是把他留了下来。后来,刘翘娶萧氏为继室。萧氏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很好,呵护备至。刘裕十九岁的时候,已是七尺有余的壮小伙儿。不料刘翘突然病逝,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凄凉度日。刘裕向来不喜欢读书,只认识几个字,平日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但乡里无从施展技艺,为了生计,刘裕不得不做鞋谋生,日子困苦不堪。虽然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刘裕却总是毕恭毕敬地奉养继母,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继母受苦。

一天,刘裕在竹林寺游玩,觉得有些疲倦,便在讲堂前打盹儿。僧徒见他衣衫褴褛,顿生逐客之意,正要上前喝逐,忽然看见他身上现出龙的图腾,周身还发出五色光。众僧异常惊骇,禁不住哗噪起来。刘裕被他们惊醒,问他们怎么回事。众僧仍是目不转睛地瞧着他,交口称奇。刘裕再三诘问,众僧才各述所见。刘裕微笑着说:“现在还有龙光吗?”众僧回答说:“没有了。”刘裕说:“请师傅们不要乱说!恐怕是你们被太阳迷住了眼睛,所以才产生五彩光芒的幻觉。”众僧不等他说完,齐声喧嚷道:“我们明明看见有五色光罩住你的身体,怎么能说是被迷住了眼睛呢?”刘裕也不跟他们多辩,起身就走。回家后,细细一想,众僧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地欺骗自己,难道果真有五色光护体,这会不会是大富大贵的预兆?左思右想,忐忑不定。到了黄昏就寝,刘裕还是狐疑不决,辗转反侧,蒙眬睡去。迷迷糊糊中,好像身旁果真有两条龙,左右盘着,他便跃上龙背,驾龙腾空,霞光绚彩,紫气盈途,也不知是何方何地,任龙游走。经过了许多山川,忽然前面笼着一道十分阴浓的黑雾,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十分混沌。刘裕伏在龙背上向下一看,只见下面露着一线河流,河中隐隐现出黄色。那龙到了此处,似乎也有些惊惧,悬空一翻,坠落河中。刘裕惊骇极了,一声狂呼,便醒了。睁开眼睛,四下一瞧,仍然是一张破床,唯独案上一盏残灯,临睡时忘记吹熄,所以余焰犹存。回忆梦中的情景,他迷惑不解,但想到乘龙上天,刘裕觉得好歹是个吉兆,将来时来运转,也说不定。于是吹灭灯,想再睡会儿。不料却怎么也睡不着,没过多久,便是晨鸡四啼,窗前露白了。

第二天一早,刘裕伺候继母用过早膳,便去祭拜父亲。途中遇到一个叫孔恭的风水先生,刘裕趁机与其攀谈。得知孔恭正在为一户富人挑选墓地,刘裕便决定与他结伴而行。到了候山,刘裕的父亲就葬在这里。因为家穷,没钱为父亲筑墓,只有一堆黄土耸在那里,除了刘裕,没人认得。刘裕戏逗孔恭说:“这墓怎么样?”孔恭绕墓地走了一圈,说道:“是谁挑的这块地,这可是一块发王地呢!”刘裕骗他说不知道,只问他什么时候会显贵。孔恭回答说:“不出数年,必有征兆,前途不可限量!”刘裕笑道:“敢情做皇帝不成?”孔恭也笑道:“你怎么知道这墓主的子孙不会做皇帝?”彼此评笑一番,孔恭说者无心,刘裕却是听者有意。二人作别,刘裕欣然回家,从此心中有了大志向。不过时机未至,生计依然要顾,刘裕整天外出劳作,不是卖鞋,就是砍柴;有时看到飞禽走兽,也会射中几只,拿来充饥。

这年秋天,刘裕在湖边割芦苇。正割着,突然觉得一股腥风扑面而来,又听见流水齐嘶,四面八方的芦苇都发出一片秋声,震动耳鼓。刘裕觉得有异,忙跳开几步,跑到一个高冈上,凝神四望。突然,从芦苇丛中窜出一条鳞光闪闪的巨蟒,张目吐舌,十分恐怖。刘裕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蟒蛇,吓了一跳,急忙摘下腰间的弓箭,搭弓上箭,仗着天生的神力,向蟒蛇射去。只听“嗖”的一声,不偏不倚,正中蛇颈。蟒蛇负痛难忍,昂首怒视刘裕,好像要扑咬过来。刘裕连忙又是一箭,正中蛇眼,蟒蛇垂下脑袋,蜿蜒而去,过了许久才不见踪影。刘裕估算了一下,蟒蛇竟有数丈长,不禁失声道:“好大的恶虫!幸好我动作利索,才躲过这一劫。”说完,又回到原来砍柴的地方,捆好已割下的芦苇,然后扛回家。第二天,刘裕又来到湖边,隐隐听到捣药的声音,刘裕越发诧异。随即依声寻觅,走到莽丛中,竟看见几个青衣童子正在轮流捣药。刘裕朗声问道:“你们为什么在这里捣药?”一个童子回答道:“我家大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我们在这里采药。”刘裕又问:“你家大王是谁?”童子回答说:“我家大王是这儿的土神。”刘裕笑道:“你家大王既然是神,那他为什么不杀掉寄奴?”童子说:“寄奴以后定会大富大贵,我家大王又怎么能杀掉他呢?”刘裕一听这话,胆气益壮,呵斥道:“我就是刘寄奴,专门来此除掉你们这些妖孽!”童子一听到“刘寄奴”三字,立即骇散,连捣好的药都不敢带走。刘裕将草药拿回家,后来每被刀箭所伤,便用草药敷治伤口,一敷即愈。历经几次征兆后,刘裕自知前程远大,不应长栖于田垄,埋没终生。于是与继母商议投身从戎,想伺机大展宏图。继母知道他志向远大,就没阻拦他,由着他去从军。

刘裕辞别继母,投到孙无终旗下。孙无终见他身材高大,气宇不凡,料知他绝非庸碌之徒,于是先让他做自己的亲兵,不久又便提拔他为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会稽妖贼孙恩作乱,晋卫将军谢琰及前将军刘牢之奉命讨伐孙恩。刘牢之久仰刘裕的大名,想将刘裕收到自己旗下。刘裕也不推辞,立即投到刘牢之的大营。刘牢之令刘裕率数十人前去侦探敌人的踪迹。途中遇到几千名贼人,刘裕持着长刀,冲锋陷阵,惊得贼众霎时溃散。随后,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又带兵前来接应,杀得孙恩片甲不留,逃到海上去了。  不久,刘牢之回朝,刘裕也随军同去。孙恩无所忌惮,又攻陷会稽,杀死谢琰。刘牢之再次奉命东征,令刘裕前往勾章。刘裕边战边守,屡胜贼军。孙恩随后北犯海盐,刘裕忙移兵前去堵截,修城筑垒。等孙恩前来攻城时,刘裕亲自率数名死士迎击,大破孙恩。孙恩转走沪渎,航海到丹徒。丹徒是刘裕的故乡,刘裕得到警讯,日夜兼程赶往故乡。途中正好与孙恩相遇,一阵兜头痛击,孙恩军霎时溃散。晋廷因刘裕屡建奇功,升任他为下邳太守。刘裕受命后,继续率军剿贼。孙恩慌忙从郁州逃往临海,逃亡途中徒众被刘裕杀死大半。临海太守辛景趁势追击,杀得孙恩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投入海中,做水妖去了。P1-3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史学大师 顾颉刚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 杨天石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著名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44:25